“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周长的概念,探讨圆的周长。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周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用反论证的方法论证古人的结论的正确性。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用绕一绕、滚一滚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并验证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即
倍。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初步渗透转化思想,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测量和数据展示,学生自己验证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
复习周长概念,引出圆的周长,揭示课题。
新授
(一)
师:你能用什么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学生说,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
师:要是有一个很大的圆怎么测量它的周长?比如大花坛?
师:需要寻找一个一般化的方法来求圆的周长,你觉得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呢?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在课本63页都能学到。
自学课本63页。
(1)出示问题:1、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2、什么叫圆周率?它是一个怎样的数?
3、我国哪个数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
4、求圆周长的公式。
(2)汇报自学内容。
1、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2、板书: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用
表示。
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师:为了计算方便,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取3.14
.
板书:
师:数学家祖冲之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计算出来的时间,至少早了1000年。同学们是不是为我国有这样的人物感到自豪?
4、板书:
4、设问论证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师:同学们,老师从小到大都是根据
来计算圆的,我从来都很想知道它是怎样推出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数学家,验证一下古人的结论是不是对的,好不好?
5、出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数据记录表。
序号
周长(cm)
直径(cm)
的比值
(得数保留2位小数)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1)出示测量要求。
完成数据记录表。
小组长安排分工:一人定住圆、一个拿绳或尺子测圆、一人记录、一人计算(用计算器)
观察周长和直径的比是不是存在3倍多一些的关系。
(2)板书:数据统计表。
师:古人的结论是正确的吗?
师:你们真棒,你们求实验证的精神真让老师感动。那我们能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啊?你掌握了吗?
(二)
1、师:首先考考你们对圆周率的掌握。
出示判断题。
2、师:看来掌握得不错,好,我们来个快速热身吧。
(1)选一选。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只列式不计算)
3、师:该大展身手吧。
例1
做一做
4.说一说你的收获。
5、考察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圆的周长》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又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有计算直线图形周长的基础,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意义,初步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讨论、自主探究等教学活动,渗透“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体会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同学们,这首动画片的主题曲大家听过吗?喜欢吗?据说,在羊羊运动会上,喜羊羊和灰太狼进入跑步比赛最后一块金牌的冠军争夺。大象裁判想:冠军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应该具备聪明的大脑。于是它出了这样两个跑道,要他们一人选择一个跑道来进行比赛,喜羊羊发愁了,它该选择哪个图形的跑道好些呢?同学们,来帮帮他吧。
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想为喜羊羊选择短一点路程的跑道,对吗?(对)那正方形的跑道的路程大家求得出吗?(就是正方形的周长)那圆形跑道的路程呢?相信学完本节课你就知道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帮喜羊羊做出正确的选择,帮助它来赢得比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在本节课学习哪些知识呢?
预设:什么是圆的周长?
怎样测量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圆的周长的公式是什么?
(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探究,相信大家都会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自主合作、理解周长
1、出示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
学习课本62页,说一说圆的周长指什么,结合课本找到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2、学生汇报
A.请你指出老师手中圆形物体的周长。
B.让学生用手在学具圆周上滑摸等方式认识并理解圆的周长。
C.分析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各有什么不同?
D.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3、出示学习任务二:(合作探究)
用课本中学到的方法或自己想到的方法,小组合作测量1-2个圆的周长,并想一想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应注意什么
4、小组汇报:
A、学生汇报测量出的圆的周长,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B、你们的方法很棒,因为圆的周长是曲线的,无法直接测量,我们采用滚动法或绳测法将曲线转化为直线测量,这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化曲为直。
C、观察圆片,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呢?
(同学们很聪明,究竟圆的直径或者半径与圆的周长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接着探究)
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学习任务三:(小组合作)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两人负责测量,两人负责记录,两人审核。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量出你手上圆片的周长,并填在题卡里,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结果
(二)介绍圆周率。
1.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
2.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小结: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这个比值是固定的。(强调π≈3.14,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写和算的时候要按准确值计算,用等号。)
(三)结论——推导公式。
1.现在,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怎样算?
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板书:c=πd)如果告诉你直径,你能求圆的周长吗?
3.知道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
四、.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出示例1)这辆自行车的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33cm。
1.这辆自行车轮转1圈,大约可以走多远?(结果保留整米数)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尝试解答。
(3)展示答案。
2.小明家离学校1km,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
五、当堂训练、巩固所学
1、求下列各圆的周长。
.
2、小明的妈妈在自家的墙根下建了一个半圆形花坛(如图)。你能计算出花坛的周长吗?
六、全课总结。
你能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吗?
七、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
÷
直径
=
圆周率???
(π≈3.14)
????????????????????????????????
圆的周长
=
圆周率
×
直径
?????????????????????????????????????????
C=πd???
C=2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