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08-04 11:4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二课时)
【设计思想】
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2、初步学习根据探究目的制定的探究计划和选择实验需要的器材。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初步分析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准备】
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透镜有几种?分别叫什么?它们对光线有什么作用?
2、什么叫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二、提出问题
结合课本图4—42,4—43,让学生在观察后知道,凸透镜成像有时会放大,有时又会变小,像还会由正立变倒立。
提问:凸透镜成像有何规律?影响凸透镜成像情况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教师顺其自然引出课题:本节课我们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猜想
由学生讨论,猜想凸透镜成像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
(1)凸透镜成像情况可能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有关;
(2)凸透镜成像情况可能与焦距有关。
让学生大胆提出猜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为培养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四、设计实验
向同学介绍一个专用的光学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具座上可以固定凸透镜、光屏、放置蜡烛,还可以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和高度,并有刻度尺,可直接读出蜡烛与凸透镜,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使用方便。
结合加油站,介绍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简称为物距
像距(v):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简称为像距
说明:凸透镜的焦距可通过实验等方法获得,本节课直接从说明书查阅获知。
(1)根据课本教材实验方案的的要求,让学生选择所给的器材进行科学探究。
(2)实验要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通过移动,直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记下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和光屏到透镜的距离,记下像的大小、倒正情况。改变物距和像距,再按上述要求做几次实验。
五、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实验,选择所给器材,根据上述要求,自主探究,同时完成课本P70实验探究记录格。教师巡视,把某些小组的存在问题指出,加以帮助。
六、分析论证
现在同学们完成了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结合前面的猜想,得到什么结论?同学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结合课本P70内容,在空格上填完整,从而得出结论。
七、归纳小结
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小结。
八、课后练习
1、课本P71作业2、3。
2、完成本节课的实验报告单。
九、板书设计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
1、u>2f,f<v<2f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
2、u=2f,v=2f时,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异侧)
3、f<u<2f,v>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异侧) 应用:投影仪
4、u=f不能成像
5、u<f时,光屏上不能成像,(透过凸透镜看)(同侧)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放大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