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在活动中正确理解除法的含义。
2.进一步巩固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深刻理解除法的意义。
难点:正确列除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66~67页“练习五”的第1~7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5分钟) 1.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均分,有谁能说说平均分吗?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平均分?
组织讨论,交流汇报。
只要每份分得的数目相同,就是“平均分”。说“平均分”的时候,可以说“平均分成几份”或“每份是多少”。
计算平均分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通过练习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巩固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4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4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第1题。
(1)让学生在教材中尝试自己圈一圈,然后交流讨论算式中每个数所代表的意义,最后算出结果。
(2)学生看懂图意后,尝试独立解答并说说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从第一幅图可以看出一件衣服上有5颗扣子,旁边有10颗扣子。从算式可以得知要求的是10里面有多少个5,即10颗扣子可以用在多少件衣服上。
(3)指名学生说说第二幅图及算式表示的意思。
从第二幅图可以看出树下共有21个苹果,旁边有3只刺猬。从算式可以得知要求的是21里面有多少个3,即每只刺猬可以分得多少个苹果。
2.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第2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数学信息。
(2)读题理解题意,引导学生解读第(1)小问,每2辆汽车编成1组,要求可以编成几组,就是求所有的汽车数量里有几个2,用除法计算。
(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全班订正。
3.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第5题。
(1)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学生看懂图意后,尝试独立解决;教师巡视,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说算式的意义。
6×4=24和4×6=24都表示每串有4个红果,6串一共有24个红果。
24÷6=4表示一共有24个红果,平均穿成6串,每串4个红果。
24÷4=6表示一共有24个红果,每4个穿成一串,可以穿成6串。
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4.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第6题。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讲故事或补充,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
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清算式的意义。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7分钟) 1.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五”第3题。
2.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五”第4题。
3.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五”第7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除法的一个巩固练习课,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复习总结、归纳、构建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的关联,在于提供置学生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