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教学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上册
新
课
导
入
第一节
新课导入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首经典的古诗词:刘禹锡的《秋词》、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谭嗣同的《潼关》。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
体
感
知
第二节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刘禹锡
(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著名诗人。
字梦得,洛阳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有《刘梦得文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怀州河内人。诗与杜牧齐名,有“小李杜”之称,有《李义山诗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工诗、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今存诗九千余首,清新圆润,格力恢宏,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谭嗣同(1865—189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秋词
刘禹锡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
【2】逢:遇到。
【3】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4】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5】春朝(zhā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整体感知——
字词解释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6】排云上:冲破云层,领空直上。
【7】排云:推开白云。
【8】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9】碧霄:青天。
【10】逢:遇到。
整体感知——
字词解释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整体感知——
翻译诗歌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
却话/
巴山/
夜雨/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君:指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
【2】期:期限。却:再。
【3】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4】池:水池。
【5】何当:什么时候。
【6】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7】却:再。
【8】话:叙说。
整体感知——
字词解释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
在西窗下同你一起秉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
整体感知——
翻译诗歌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僵卧:直挺挺地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
【2】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3】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4】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5】思:想着,想到。
【6】戍(shù)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此处代指边关。
整体感知——
字词解释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7】夜阑(lán):夜深。
【8】卧听:躺着听。
【9】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10】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11】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整体感知——
字词解释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年老力衰
僵直地呆在偏僻的山村,不为自己的处境哀愁,还想着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着外面风吹雨打的声音,激起了我无限的思绪,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跨过冰冷河流,向着敌人奋勇冲杀而去。
整体感知——
翻译诗歌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潼关
谭嗣同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解/不平。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终古:久远。
【2】簇:簇拥。
【3】束:拘束。
【4】出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
整体感知——
字词解释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临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啊,云涛,云涛,四面八方尽是滚滚云涛,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整体感知——
翻译诗歌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
入
探
究
第三节
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
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秋词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激发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诗中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秋词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秋词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
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秋词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诗中共写了两次“巴山夜雨”,请做简要分析。
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
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夜雨寄北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
【2】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概括这首诗的写了什么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思为国戍边,梦赴战场。
【2】忧国忧民的感情。
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夜阑卧听风吹雨”
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1】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潼关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分析诗歌的意境。
天色苍茫,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座古城,秋风起,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的马蹄声。莽莽大河冲向山谷,可惜河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秦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知道巍峨险峻,不知晓平坦为何物了,此等桀骜不驯之态真令人赞叹佩服!
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潼关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
堂
小
结
第四节
《秋词》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夜雨寄北》描写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全诗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虚实结合,通过抒写诗人以贫病之身,尚思老骥伏枥而志在千里的拳拳之念,表达了诗人不忘恢复中原,渴望马革裹尸的豪情。同时又反衬出现实的严峻和可悲。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潼关》通过描写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
展
延
伸
第五节
1.刘禹锡的诗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2.李商隐的诗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第六节
课外古诗词诵读
秋词
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潼关
布
置
作
业
第七节
布置作业
背诵四首诗,并理解其意思。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