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219-58420学校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6
密封线
00学校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6
密封线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三年级科学
第一单元(大象版)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要求:密封线内不允许答题;黑色水笔书写,卷面整洁)
一、我会选(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中,20分)
5441042371385
00
1.奇奇使用气温计测量今天早上8点的气温。气温计显示如图所示,请你帮他读数,气温是( )。
A.零下4摄氏度 B.6摄氏度 C.4摄氏度
2.下列词语中,用于描述气候的是( )。
A.天高云淡 B.烈日炎炎 C.四季分明
5060224439420
00
3.探探用自制的风向标到户外测定风向,风向标指示如下图,请你判断风向是( )。
A.西风 B. 东南风 C.西北风
4.气候是一个地区( )的天气特征。
A.一年 B.多年 C.六个月
5.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12点 C.午后2点
6.下列天气现象中,( )不是降水的形式。
A.大雪 B.冰雹 C.雾霾
7. 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行为与气温无关的是( )。
A.小鸟觅食 B.小狗呼吸加快 C.青蛙冬眠
8.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较为突出的自然灾害性天气是( )。
A.台风 B.寒潮 C.龙卷风
9.测量降雨量时,应该把雨量器放在( )。
A.屋檐下 B.没有遮挡的空地上 C.窗台上
10.下面描述中,属于五级风特征的是( )。
A.烟柱直冲天 B.小树随风摇 C.风吹树枝断
二、我会填。(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2分,共20分)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________,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表示。
2.气象台一般用_________测量风的大小,用__________测定风的方向。
3.写出你知道的五种天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会判断。(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共20分)
1.不同生物对天气变化有不同的反应。 ( )
2.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 )
3.室外空气的温度一定比室内的高。 ( )
4.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能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特征,了解天气一些变化规律。 ( )
5.云在天空中是不会变化的。 ( )
6.刮风时,旗子飘动的方向和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是一样的。 ( )
7.只有天气能影响我们的生活,而人们不能影响天气。 ( )
8.一般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测量风向。 ( )
9.百叶箱既能测气温也能测湿度。 ( )
10.天气和气候说的是一个意思。 ( )
四、连一连。(20分)
1.把对应的天气符号连起来。(12分)
85454173810
00
2.下列对应的天气连起来。(8分)
39179599968
少云 多云 阴天 晴天
五、科学探究题。( 20分 )
361768376464
00
1、观察记录风力数据。(10分)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风力
结论
2、下列是某地2月份的降水量记录情况,完成降水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10分)
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降水量(毫米)
0
24
14
10
0
0
0
0
6
15
10
0
0
0
日期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降水量(毫米)
0
30
40
55
13
0
0
0
5
0
10
15
35
107
(1)在本月中,下雨共( )天,其中下雨有( )天,中雨有( )天,大雨有( )天,暴雨有( )天,大暴雨以上有( )天。(6分)
(2)尝试总结本月的降水规律,并提出一个科学问题。(4分)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三年级科学
第一单元(大象版)测试卷
答案
一、1----5 CCBBC
6---10 CAABB
二、1.温度 摄氏度 °C
2.风力计 风向标
3.风 雨 雪 霜 冰雹(答案不唯一)
三、1-----5 √√×√×
6---10 ××√√×
四、1.
2、
五、
1.微风 中风 微风
此次风力大小为微风
2.(1) 15 2 8 3 1 1
(2)示例:上半月到下半月降水量逐渐增大。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半月到下半月降水量逐渐增大的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