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23课
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回溯抗日战争的历史,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这一开端的确立是因为当时( C )
A.日本展开全面侵华
B.中日之间正式宣战
C.局部抗日战争打响
D.国共实现合作抗日
[解析] 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于1937年,故A项错误;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发布《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正式对日本宣战,故B项错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开始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局部抗日战争打响,故C项正确;国共实现合作抗日是在1937年,故D项错误。
2.(2020·潍坊)1935年,日军不断蚕食华北地区。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学校数千学生举行抗日救国游行,12月底,平津学生联合会组织“南下扩大宣传团”,到工人农民中宣传抗日救亡。这场学生的爱国运动( B )
A.成为扭转抗战时局的关键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战路线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 据材料信息“1935年,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学校数千学生举行抗日救国游行”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所指为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故选B项;A项是西安事变的影响,共产党的抗战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形成,排除A、C、D三项。
3.(2020·菏泽B)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毛泽东如此界定抗日战争( D )
A.意在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B.有利于推动重庆谈判的进行
C.忽视了国民党对抗战的贡献
D.利于完整还原抗战历史过程
[解析] 毛泽东强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这说明毛泽东认为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开端,如此界定抗日战争,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战历史过程,故D项正确;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论联合政府》是在1945年4月,这和推动重庆谈判的进行无关,故B项错误;如此界定抗日战争不能说明忽视了国民党对抗战的贡献,故C项错误。
4.(2020·北京西城)“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下列事件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的是( B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平型关大捷
D.中共七大的召开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使日本侵华导致的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在华北英勇抗击日军,振奋人民斗志的重要战役,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是全国抗日战争即将胜利,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5.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 )
A.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解放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解析]
材料中红军接受国民党军的番号,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背景下的历史事件,此次合作为党外合作,故A项正确。
6.1937年12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的报道中写道:“大规模的抢劫、对妇女施暴,杀戮平民,把中国老百姓从家中赶出来,大批处死战俘与强迫征集壮丁,把南京变成了恐怖城市。”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D )
A.淞沪会战
B.血战台儿庄
C.百团大战
D.南京大屠杀
[解析]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把南京变成了恐怖城市”,可知是南京大屠杀,故选D项。
PAGE
-
1
-第八单元 第23课
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回溯抗日战争的历史,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这一开端的确立是因为当时( C )
A.日本展开全面侵华
B.中日之间正式宣战
C.局部抗日战争打响
D.国共实现合作抗日
2.(2020·潍坊)1935年,日军不断蚕食华北地区。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学校数千学生举行抗日救国游行,12月底,平津学生联合会组织“南下扩大宣传团”,到工人农民中宣传抗日救亡。这场学生的爱国运动( B )
A.成为扭转抗战时局的关键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战路线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2020·菏泽B)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毛泽东如此界定抗日战争( D )
A.意在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B.有利于推动重庆谈判的进行
C.忽视了国民党对抗战的贡献
D.利于完整还原抗战历史过程
4.(2020·北京西城)“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下列事件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的是( B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平型关大捷
D.中共七大的召开
5.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 )
A.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解放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6.1937年12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的报道中写道:“大规模的抢劫、对妇女施暴,杀戮平民,把中国老百姓从家中赶出来,大批处死战俘与强迫征集壮丁,把南京变成了恐怖城市。”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D )
A.淞沪会战
B.血战台儿庄
C.百团大战
D.南京大屠杀
PAGE
-
1
-第八单元 第23课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练案23]
一、素养达标
1.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把军阀、地主、官僚、豪绅、资本家、富农列为剥削者,取消他们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把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阶级构成的一部分而给予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D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
B.国共结束对抗并走向合作
C.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931年处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在农村地区打土豪、分田地等工农武装斗争,因而当时颁布
《宪法大纲》体现了工农群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而随着日寇侵华的不断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而1935年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主张团结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当时国共两党仍处于敌对状态,无法得出B项;C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2.1932年年底,国民政府国防委员会开始对粤汉铁路沿线的湖南湖北地区、津浦路沿线、胶济铁路沿线等地进行调查,内容涉及煤矿的地点、交通设施、矿山公司的历史、组织、资本、工厂设备等诸多方面。国民政府制定上述建设计划的主要原因是( D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蓬勃发展
B.革命武装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
C.改变工业布局不合理的考量
D.日本侵华致使民族危机加深
[解析] 依据材料中“1932年”“国防委员会”及调查中国重要的铁路线和矿产资源等信息可知,随着日本侵华和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国民政府着手抗日准备工作,因此D项正确。A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35年,不是上述措施的原因;B项错误,国民政府的上述措施主要是应对外患,并非基于中共武装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的考量;C项错误,国民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调查交通设施和主要矿产资源,与当时中国面临的严峻的外部危机密切相关,并不是出于对改变传统工业布局不合理的考量。
3.1935年12月5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声明,声称“中国任何部分的非常发展,应当而且必须的不仅为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关心,并且为所有在华有利益的国家所关心”,“美国政府因此正密切地注视着该地区内发生的事情”。与此声明的发表有直接关系的是( A )
A.日本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活动
B.红军长征取得了重大胜利
C.西安事变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D.英、美在华侵略矛盾的加剧
[解析] 材料“1935年12月5日”“不仅为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关心,并且为所有在华有利益的国家所关心”表明,1935年12月日本侵华不断扩大,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因此美国发表声明,故A项正确;1936年10月长征胜利完成,故B项错误;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A项。
4.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批评了党内那种否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的错误观点,指出现阶段依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论断( A )
A.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确立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
C.意味着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
D.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传承与发展
[解析] 材料强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现阶段的任务仍然是反帝反封,有利于联蒋抗日,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A项正确。中共二大时就已经确立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故B项错误。中共在南昌起义时便已经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了,故C项错误。中共一大的革命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与材料中想要联合资产阶级共同抗日的主张不一样,故D项错误。
5.《中国的近代化》:“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D )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C.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D.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
[解析] 据“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可知材料所指为抗日战争时期,据“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可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故D项正确。
6.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C )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5页
A.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D.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
[解析] 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卢沟桥”可以判断得出该图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同时全民族抗战开始,故C项正确。
7.(2020·天津河北区)下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 C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C.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D.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解析] 据图片信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转向外战,由对峙转向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C项正确;中国局部抗战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A项错误;国共第二次合作是1937年9月,B项不符题意;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D项不符题意。
8.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时说:“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睹……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该材料
( C )
A.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
B.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扫荡”政策
C.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
D.可以证实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抵抗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不难判断出:A、B两项的表述具有夸大性,不能直接从题干材料意思反映出来,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而且与题干材料无关。日本侵华士兵的回忆录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故C项正确。
9.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回顾历史,发人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有预谋地炸毁南满铁路一小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
材料二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日军大屠杀的暴行,绝非少数士兵违犯军纪而产生的偶然事件。”驻留在南京的德国外交官向德国政府报告说: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陆军,即日本本身的残暴和犯罪行为”。
——王建明、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材料一叙述的是中国抗战史上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它与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战进程中分别占有怎样的地位?
(2)说出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人数和被害者身份。依据材料二,揭示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的实质。
[答案] (1)事件:九一八事变。地位: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也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2)遇难者人数:30万人以上;被害者身份:普通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实质: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
[解析] (1)事件:由材料一中的“1931年”“中国东北”“有预谋地炸毁南满铁路一小段铁轨”“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等信息可以得知,这指的是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地位:从整个抗日战争来看,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而七七事变由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所以它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也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2)遇难者人数: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人数应该是30万人以上;被害者身份: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应该都是普通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实质: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二”回答。由材料二中的“日军大屠杀的暴行,绝非少数士兵违犯军纪而产生的偶然事件”“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陆军,即日本本身的残暴和犯罪行为”可以得出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
二、能力提升
10.1935年9月,党中央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保卫陕北苏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这次会议( C )
A.表明党中央探索到正确革命道路
B.说明民族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矛盾
C.反映出党坚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解析] 中共探索到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时候,A项错误;民族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矛盾是华北事变,而1935年9月华北事变并没有最终完成,B项错误;从材料中的保卫苏区和北上抗日可以看出,这次会议体现了反帝和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项正确;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应该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的高涨,D项错误。
11.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
( B )
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抗战相持阶段到来
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解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的态度发生变化,蒋介石表示要抵抗日寇侵略;在此背景下国共实现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故选B项。十四年抗战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排除A项;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战相持阶段到来,排除C项;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是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排除D项。
12.(2019·天津历史·9)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 C )
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宣言为1935年的《八一宣言》,在该宣言中,中共号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选C。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国民党对抗日的态度,排除B;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时,排除D项。
13.1937年12月7日,新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在南京前线听取中岛今朝吾关于日军“已攻破了南京城周围所有的环形防线,约有30万的中国军队就要被包围,逃不出南京城”的报告后,立即签署了“机密,阅后销毁”的密令:“杀掉全部俘虏。”这说明,南京大屠杀( A )
A.是日军有组织开展的
B.只针对南京城中的俘虏
C.激起国人的强烈愤慨
D.是日本长期预谋的结果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在南京城被包围后,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授命“杀掉全部俘虏”,故A项正确。南京大屠杀的对象包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而是强调日军有组织地开展南京大屠杀,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长期预谋”,而是强调日军有组织地开展南京大屠杀,排除D项。
14.(2020·菏泽B)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口号。
时期
口号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
19世纪90年代
实业救国;扶清灭洋;变法革新
20世纪10年代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德先生赛先生
20世纪20年代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向前进;打土豪、分田地
20世纪30年代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全民族团结起来
20世纪40年代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 示例一 论题:救亡图存始终是近代中国的主题。
19世纪中期以来,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先进的中国人在奋起抗争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地主阶级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并在洋务运动中加以实践;19世纪末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农民阶级掀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分别以实业救国、变法图强和民主共和为旗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新高潮。这些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同时又传播了新思想,启迪了民众的智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综上,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自强始终是近代中国的主题。
示例二论题: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制定和修改政策。
近代以来,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华民族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政策和措施。国民大革命时期,面临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总结经验教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共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综上所述,自中共成立以来,党的路线、方针都是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制定和修改的。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然后,拟定一个论题,该论题必须明确;再次,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要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论题”,由材料中“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实业救国;扶清灭洋;变法革新”“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德先生赛先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向前进;打土豪、分田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全民族团结起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信息可以得出:救亡图存始终是近代中国的主题。“论述”,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活动等角度分析。
PAGE
-
1
-第八单元 第23课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练案23]
一、素养达标
1.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把军阀、地主、官僚、豪绅、资本家、富农列为剥削者,取消他们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把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阶级构成的一部分而给予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D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
B.国共结束对抗并走向合作
C.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1932年年底,国民政府国防委员会开始对粤汉铁路沿线的湖南湖北地区、津浦路沿线、胶济铁路沿线等地进行调查,内容涉及煤矿的地点、交通设施、矿山公司的历史、组织、资本、工厂设备等诸多方面。国民政府制定上述建设计划的主要原因是( D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蓬勃发展
B.革命武装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
C.改变工业布局不合理的考量
D.日本侵华致使民族危机加深
3.1935年12月5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声明,声称“中国任何部分的非常发展,应当而且必须的不仅为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关心,并且为所有在华有利益的国家所关心”,“美国政府因此正密切地注视着该地区内发生的事情”。与此声明的发表有直接关系的是( A )
A.日本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活动
B.红军长征取得了重大胜利
C.西安事变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D.英、美在华侵略矛盾的加剧
4.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批评了党内那种否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的错误观点,指出现阶段依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论断( A )
A.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确立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
C.意味着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
D.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传承与发展
5.《中国的近代化》:“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D )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C.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D.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
6.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C )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5页
A.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D.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
7.(2020·天津河北区)下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 C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C.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D.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8.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时说:“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睹……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该材料
( C )
A.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
B.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扫荡”政策
C.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
D.可以证实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抵抗
9.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回顾历史,发人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有预谋地炸毁南满铁路一小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
材料二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日军大屠杀的暴行,绝非少数士兵违犯军纪而产生的偶然事件。”驻留在南京的德国外交官向德国政府报告说: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陆军,即日本本身的残暴和犯罪行为”。
——王建明、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材料一叙述的是中国抗战史上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它与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战进程中分别占有怎样的地位?
(2)说出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人数和被害者身份。依据材料二,揭示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的实质。
二、能力提升
10.1935年9月,党中央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保卫陕北苏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这次会议( C )
A.表明党中央探索到正确革命道路
B.说明民族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矛盾
C.反映出党坚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1.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
( B )
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抗战相持阶段到来
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12.(2019·天津历史·9)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 C )
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3.1937年12月7日,新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在南京前线听取中岛今朝吾关于日军“已攻破了南京城周围所有的环形防线,约有30万的中国军队就要被包围,逃不出南京城”的报告后,立即签署了“机密,阅后销毁”的密令:“杀掉全部俘虏。”这说明,南京大屠杀( A )
A.是日军有组织开展的
B.只针对南京城中的俘虏
C.激起国人的强烈愤慨
D.是日本长期预谋的结果
14.(2020·菏泽B)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口号。
时期
口号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
19世纪90年代
实业救国;扶清灭洋;变法革新
20世纪10年代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德先生赛先生
20世纪20年代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向前进;打土豪、分田地
20世纪30年代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全民族团结起来
20世纪40年代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