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8-24 14:3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原因
原因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知识梳理
1、“参加”意味着反应物中过量的剩余部分的质量不应算在内
2、“总和”意味着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
生成物都算在内。如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也应考虑。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
如选择有气体参与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例1.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术士的一
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
腐朽为神奇。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变成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运用化学知识
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
因此石灰石不可能变成黄金。
题意解释
概括总结
1
.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都是有机物(含有C、H、等元素),它们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一些骗子称,他们发明了一种试剂,只要在水中加入这种试剂,就可以使普通的水变成燃料油,从而解决世界性的难题。请驳斥这种谎言的荒谬之处。
答:水中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燃料油是由碳、氢等元素组成,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因此“水变燃油”是谎言。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应当等于生成物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必然比原高锰酸钾的质量小。
I2O5
+
5CO
=I2
+
5X
故X的化学式为CO2。
5
5
I
O
2
2
5
C
O
例1
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O5
+
5CO
=I2
+
5X,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则X的化学式为

C
O
5
10
CO2
I
原子个数数清楚
差值以后除系数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
1、工业上制得
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
4X
+
5O2

4NO
+
6H2O
,则X的化学式为(
)
A.N2
B.NO2
C.NH3
D.N2O5
C
H2O
2、确定横线上物质的化学式
2NH4NO3
=2N2↑+
O2↑+
4
分析:水
+
二氧化碳
淀粉
+
氧气
例1
: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

+
二氧化碳
淀粉
+
氧气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H
O
C
O
C,H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
,H
O
例2:某有机物1.
6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此有机物的组成元素为
(填符号)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产物CO2和H2O中含有C、H、O三种元素,所以可确定有机物中一定有C和H。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4.4
g
+3.6g-
1.6g
=6.4
g。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生成物中与反应物中的氧元素质量是相等的,生成CO2中的氧元素质量为4.4g×
=3.2g,生成水中氧元素质量为3.6g×
=3.2g
所以生成物中氧元素的总质量为6.4g,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相等,故可确定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
C

H
1、
生物的呼吸作用表示为:
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以下关于有机物
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C.一定含碳、氢和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2.1.3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3.3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则该物质中
(
)
 
A.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氢、氧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9:1
D.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②表示反应中各物质间的微粒个数比
知识梳理
③表示反应中各物质反应的质量比
2H2O2
2H2O
+
O2
MnO2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每2个过氧化氢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和1个氧分子(即该反应中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2:2:1)
配平系数比
(化学计量系数比)
每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和32份质量的氧气(即该反应中各物质反应的质量比为68:36:32)
反应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系数
后的比值
例1:在反应A+B==C+D中,4.4
g
B完全反应,生成10
g
C和1.8
g
D,若要生成20
g
C,则需要A的质量为(

A.
8
g
B.
10
g
C.
14
g
D.
14.8
g
【解析】4.4
g
B完全反应,生成10
g
C和1.8
g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10g
+1.8
g-4.4
g=7.4
g,即A与C的质量比为74∶100,故要生成20
g
C,设需要A的质量为x,
,x=14.8
g。故选D
D
例2:在反应2A
+
B
=
3C
+
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克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反应,生成5克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A、4﹕19
B、3﹕5
C、1﹕3
D、2﹕17
【解析】依据反应方程式及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可知A和B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5×2:1即10:1。所以20克A与2g
B恰好反应生成5g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C的质量为20g+2g-5g=17g所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2:17,故选D
D
1、在化学反应A+B=C+D中,8
gA和16
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
gC,若12
gA参加反应,生成D的质量是
(?
?)
A.20
g  B.24
g  C.15
g 
D.21
g
2、在反应A+3B=2C+3D中,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若2.3g
A与足量B充分反应,生成2.7g
D,则在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C的质量比为(  )
A、3:2
B、12:11
C、8:11
D、35:33
D
B
例1:化学方程式
2A+B====C+2D中,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分别为103、71、16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58.5
B.117
C.114
D.14
【解析】依据反应方程式及A、B、C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知A、B、C三种物质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2×103:1×71:1×160,即206:71:160
。假设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
206+71=160+2X
,
得X=58.5,故选
A
例2:在化学反应
X+3Y====2Z中,现有8
g
X与足量Y反应后,生成16
g
Z,则
Y、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

A.1∶2
B.1∶3
C.3∶2
D.1∶2
【解析】8gX与Y反应生成16g的Z,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8g。所以该反应中Y、Z反应的质量比为8:16即1:2,设Y、Z三种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n,根据方程式可知
3m:2n=1:2,解得m:n=1:3
,故选B
B
1、在A+B=C+2D的反应中,已知2.9
g
A跟4.9
g
B完全反应生成6
g
C,且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
A.29???
B.49??
?C.58??
?D.85
2、在反应A+3B=2C+3D中,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若2.3g
A与足量B充分反应,生成2.7g
D,则B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  )
A、3:2
B、12:11
C、8:11
D、35:33
C
C
例:在一个密闭的钢筒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电火花作用下,充分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反应前质量/g
6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54
37
9
A.
1∶2
B.
1∶1
C.
2∶1
D.
2∶3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
××县人民政府
(20XX年××月××日)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的安排部署,××县政府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工作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新路子,全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我们始终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之重,狠抓责任分解、责任督查、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四个关键环节,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较好落实。一是抓责任分解。年初,根据县政府班子成员分工,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制定了《××人民政府班子成员20XX
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明确了每位班子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政府班子成员及时召开了分管部门和分包乡镇会议,将承担的重点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到相关部门和乡镇,
明确工作目标、完成时限和保障措施,从而在政府系统形成了县长抓面、副县长抓块、部门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二是抓责任督查。继续实行了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报告制度、月报制度、督察制度及季报抽查制度,实施经常性监督。积极拓
【解析】由题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生成乙44
g,生成丙36
g,消耗丁16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算出甲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64
g。由已知可知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1,则甲和丁的化学计量系数比为




反应前质量/g
6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54
37
9
1、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各物的质量如下:
物质(纯净物)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2.3
4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2.2
2.7
待测
则生成的二氧化碳和X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该反应方程式中C2H5OH(乙醇)与O2化学计量数之比_______

11∶7
2∶5
例1: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g
a
4.4
8.1
1.8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B.a=15
C.反应中Y、W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2︰9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A
例2: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则该反应(

A.是化合反应
B.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A
宏观
微观
物质的总质量
元素质量
元素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改变
六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