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主备教师: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课题
6-3-1
CO2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认识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讨论,结合老师的引导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检验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策略方法
通过对学生制取的二氧化碳的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对比实验的分析领会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学准备
实验
教学过程
以屠狗妖的故事导入,屠狗要是什么呢?带着问题,自学课本117-121页,完成预习案二氧化碳的性质活动二:小结:CO2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
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1︰1);(4)固体CO2(干冰)易升华吸热。现象对比:什么物质使石蕊试剂变色了呢?补充实验:把(1)和(4)变红的纸花在酒精灯火焰烘烤发现(4)又变成紫色,(1)中的无现象。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是碳酸使石蕊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CO2
+
H2O
====H2CO3
H2CO3===H2O+CO2↑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含量过高影响人体健康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作用(灭火、光合作用、建筑等,ppt展示)干冰在生活中的作用温室效应的产生及其危害(ppt展示)总结
添加修改
板书设计
6-3-1
二氧化碳
教学反思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主备教师: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课题
6-3-2
CO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2、认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教师与学生、学生
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毒性、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
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策略方法
让学生自主认识,自己讨论出结果,老师辅以纠正。
教学准备
视频、PPT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曾经有俩人用煤炉子取暖,晚上害怕煤气中毒。其中一人睡觉前在炉子旁放一大盆冷水,说可以预防煤气中毒;另一人说他年纪轻鼻子灵,等闻到煤气味再把炉子搬出去,就这样睡过去再没有醒来。为什么?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21---122,思考下列问题。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解决问题:CO的颜色、状态、气味怎么样?它能溶于水吗?归纳: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1、一氧化碳能燃烧放出热量并产生____色的火焰,说明CO具有___
_,说明它是煤气的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如何区分CO和H2?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视频展示)①为什么先通CO后加热?②黑色的氧化铜为什么会变色?体现了CO有什么性质?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它起什么作用?尾气处的酒精灯起什么作用?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除尾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
CuO
Cu
+
CO2上图中共发生几个化学反应,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一氧化碳的毒性:
①人吸入CO为什么会中毒?②有人用炉火取暖,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在炉火上放一盆水行吗?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怎么样预防?4、右下图为一着的很旺的煤炉子:请写出炉内从下而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你能说出CO有什么用途吗?6、如何用尽可能多的方法鉴别CO和CO2?7、CO2中混有少量CO杂质如何除去?CO中混有少量CO2如何除去?易混淆知识强调:CO和CO2都能使人死亡,但原因不同;CO和CO2的组成相同,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不同课堂反思: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比每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课堂练习:PPT展示课后知识总结:一、列表比较CO和CO2二、CO和CO2的转化(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三、除杂:CO中混有少量CO2怎么除?CO2中混有少量CO怎么除?
添加修改
板书设计
6-3-2
CO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3、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理4、一氧化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