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24 11:3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丘区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1093470010375900
1216660010769600历史试卷
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战国时期,“禄”逐渐被用来表示政府对官吏的报酬。且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也不再以土地作为标准,而是改为以实物作为支付的手段。这一现象
A. 说明宗法血缘关系已崩溃 B. 表明官员的收入下降
C. 反映出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D. 体现了官僚政治色彩
2.下面为唐宋进士成分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
A. 唐宋世家大族的影响巨大 B. 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
C. 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减少 D. 唐宋科举制选拔方式发生变化
3.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 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2613660222258890036830

图7 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图8 五台山佛光寺
4.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 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
5.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 )。
A.丞相 B.内阁 C.六部 D.刺史
6.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7.光绪帝之死,历来众说纷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光绪生前诊病的脉案非常详细,从中可以断定光绪因病死亡。又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1980年通过化验光绪的颈椎和头发,发现无中毒现象。现在高科技手段则检测出光绪体内有砷中毒现象。据此可以得出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 B.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探寻真相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事实
8.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
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 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 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
9.《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评价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时指出:“一方面,表示了工人阶级组织力量和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这说明( )。
A.工农群众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10.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土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B.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11.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安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12.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了修改,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奋斗目标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中。这反映出此时我国
A. 形成完整的法制体系 B. 法治国家建设臻于完善
C. 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 D. 依法治国理念开始实施
13.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14.有学者说:“罗马法所有权理论的发达,是它能够深刻影响后世法律的直接原因。事实证明,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制,无论是在实体抑或程序方面都未超出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决定罗马法具有这一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 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 其以维护平民利益为根本
C. 罗马强调法律的公正性 D. 后世国家基本沿袭罗马法
15.在1832 年议会改革中,统冶阶层通过改革既赢得了新兴社会阶层的忠诚,又抵制了中下社会阶层的压力。即是对新兴社会阶层的让步,也是竭力限制其影响,使其处于旧统治阶层的控制之下。据此可知,这次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 孤立工人阶级的激进运动 B. 推动英国政治体制的变革
C. 保证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D. 维护旧贵族对议会的控制
16.1791年法国宪法在选举制度上规定: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享有选举权的“积极公民”与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消极公民”。这一规定
A. 反映了资产阶级需求 B. 刺激了公民参政热情
C. 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D.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17.1904年, 一家德国报刊上刊文写道:“ 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日耳曼民族的德意志帝国,……先是建立一个从北海、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从柏林到巴格达的‘大德意志帝国",然后以此为基地从欧洲向全球打展夺取英法日等国的殖民地”。材料说明
A. 德国已有充分的战争准备 B. 德国已经具备称霸全世界的实力
C. 军国主义影响到整个德国 D. 极端民族主义是战争爆发的隐患
18.十月革命后通过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指出:苏维埃政权将立即在各条战线上停战。将保证把地主、皇族和寺院的土地无偿地交给农民委员会处置:将设法把粮食运往城市,把生活必需品运往农村。材料说明十月革命
A. 以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为目标 B.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C.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 确立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19.在德国人眼中,《凡尔赛和约》完全背离了“十四点原则初衷,他们始终认为“建立在威尔逊原则基础上的和平将不让德国接受罪责以及确认德国赎罪和赔偿的必要性”。这说明 A. 《凡尔赛和约》缺乏合法性 B. 德国军国主义思想基本消除
C. “十四点原则”具有欺骗性 D. 美国的霸权纲领被德国揭露
20.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 )
A.同苏联关系缓和 B.与西欧竞争加剧
C.国家实力相对衰弱 D.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二、材料分析题(共四个答题,满分50分)
21.(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混合政体思想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将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而这三种政体的变态政体分别是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和暴民政体。柏拉图向往哲学王一人之治的君主政体。但他也深知,此种政体难求,故极力提倡混合政体学说。其混合政体学说就是吸收三种正常政体(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而构成的政体,君主、贵族和平民相互制约,从而君主政体的统一、贵族政体的智慧和民主政体的自由在一个政体中得以体现。
混合政体理论是古代西方社会的基本政体理论,对西方社会的影响深远。近代英国也是以混合政体理论作为建构国家制度的基础。
——摘编自雷安军《制衡分权理论在美国宪政中的演变》
材料二 1776年北美独立,各州抛弃了英国的混合政体理论。因为混合政体理论必须具有阶级基础,而北美人民并不承认任何贵族。一时间,北美各州转向了分权理论,纷纷按照分权理论来改造殖民地政府。分权理论强调将国家的权力严格分开,赋予不同的部门,由此达到制约权力的目的。然而,随着独立的获得,那些为了革命的目的曾与激进力量结盟的美国领袖们又转回到古老的均衡政府思想上来了,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将之嫁接在美国宪政思想的新基础上,提供了一个新的、独一无二的权力分立与制约平衡的美国式的结合。 ——摘编自【英】M.J.C.维尔《宪政与分权》等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混合政体思想在古希腊产生历史背景,并说明近代英国“以混合政体理论建构国家制度”的表现。(7分)
(2)指出北美独立初期,北美各州抛弃混合政体理论的原因,并概括说明混合政体理论与近代分权与制衡理论的区别和联系。(8分)
2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场。下面是一幅历史漫画的构思,其中蕴含着历史内容和历史寓意。
雅尔塔会议:合作与未来
漫画的中心是一张圆桌,三把座椅。座椅上分别搭放着一件带有元帅领章的军大衣、一件黑色斗篷和一件咔叽色厚风衣。桌上是一张欧洲地图。桌旁一扇高大的窗户,落地窗帘上端分开,下端聚拢,正好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窗外的天空聚集起阴云。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构思中包含的历史背景、历史内容和符合史实的寓意。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山东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是在战工会成立后逐步展开的。1942年5月,省战工会颁布法令:公私租佃土地,均须实行二五减租(减租25%);减租后按约交租, 不得预收地租或收取押租。抗战前借款,年利率超过15%者,减为15%,低于15%者照原约。债务人付息还本一倍者,停息还本,付息达原本二倍以上者,债务消除。随着减租减息运动的全面开展,山东抗日根据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纷纷参加各类群众组织,截止到1944年,山东根据地参加农会、工会、青会、妇会和儿童团五大群众组织的成员达到4042089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6.55%。根据地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中上层开始改变了对我们的态度,趋向对我依靠,并积极参加民主与经济事业。游击区人民人心向我,地主回家,难民灾民内逃、根据地壮丁出口现象基本克服,根据地人民及民主秩序较前安定”。
——据陈国庆 《试析山东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作出合理的解释。(12分)
章丘区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1093470010375900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C 6C 7B 8B 9C 10A 11D 12C 13C 14A 15D 16A 17D 18B 19C 20C
21(13分)(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
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
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9分)
(2)规律: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
趋势: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4分)
22、(15分)(1)历史背景:古希腊城邦林立,政体复杂多样,这为政治思想家们思考政体问题提供了丰富材料;雅典民主弊端凸显,人们对现实政治失望,渴望通过改造政体来挽救城邦;古希腊哲学方面的自我反思。
表现:英王代表了君主因素,上议院代表了贵族因素,下议院代表了平民因素,这三种因素相互制约、平衡。(7分)
(2)原因:混合政体理论所依赖的阶级基础在近代北美社会不存在;北美人民痛恨英国并进而痛恨英国的政体理论;启蒙思想的传播。
区别:混合政体主要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制衡;分权制衡主要体现在国家权力的不同部门之间,如立法、行政与司法机关的权力分立和相互制衡。
联系:两者均强调分权与相互制衡;从古代混合政体思想对现代分权制衡理论产生重要影响的角度回答,如现代分权制衡理论的发展和美国政体的建立就是对古代混合政体思想的诠释与实践。(8分)
23、(10分)(1)背景: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内容:会议主要参加者有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会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法西斯的步伐;对战后世界特别是欧洲做出安排。
寓意:用三件放在座椅上的衣物代表着“三巨头”,并暗示讨论激烈;“V”形表示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结局光明;窗外天天空的阴云预示着“冷战”的隐忧。雅尔塔会议既给人们带来了胜利光明,也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24.(12分)合理的解释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说明运动实行的背景。
角度一: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角度二: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战线。
角度三: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
(若能答出其中一个角度得2分,共4分)
(2)指出运动的特点。
角度一:允许地主剥削,农民要交租交息。
角度二:限制地主剥削,地主要减租减息。
(一个角度得1分,共2分)
(3)探讨运动的影响
角度一:从提高农民积极性角度作答。
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调动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
角度二:从团结地主共同抗日角度作答。
照顾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日。
角度三:壮大了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力量,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角度得2分,共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