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24 16: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目录
学习目标
01
课前预习
02
精巧点拨
03
课堂演练
05
素养提升
06
实验探究
04
学习目标
1. 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 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3. 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知识点1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 地球上所有的_________与其_________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____________,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____________。
3.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有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________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课前预习
生物
环境
生存空间
影响因素
非生物
生物
知识点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生物与生物之间,
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还有________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5. 生物在_________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_________着环境。
知识点3 科学探究实验
6. 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1)发现和提出_________;(2)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_________;(3)制定计划;(4)实施_________;(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7.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_______。
捕食
竞争
适应
改变
问题
假设
计划
对照实验
精巧点拨
1. 生物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主要有捕食、寄生、竞争、合作(共生)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和生物影响环境。
实验探究
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___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实验材料】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纸盒等容器),纸板,玻璃板。
【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
①在铁盘内铺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__________。这样两侧就形成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环境。
非生物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玻璃板
阴暗
明亮
②在两侧中央各放入_______只鼠妇。静置2分钟。
③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④将统计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4)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环 境
时间/分钟
2
3
4
5
6
7
8
9
10
11
明亮
阴暗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课堂演练
一、选择题
知识点1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 山东省青岛市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 阳光 B. 温度
C. 气体 D. 盐度
A
2. 在戴云山山脚下阔叶林较多、半山腰针叶林较多、山顶主要是灌木和草地,造成这种分层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 温度 B. 阳光
C. 水分 D. 土壤
3.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影响花早开的主要因素是( )
A. 阳光 B. 空气
C. 水分 D. 温度
A
D
知识点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图中能说明a、b两种生物为捕食关系的是( )
A
5. 阳台上的铜钱草高低错落,不留一点儿缝隙,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
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适应 D. 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6. 暴雨过后菜地积水,导致菜苗烂根,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 生物改变环境 B. 环境适应生物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生物破坏环境
A
C
7.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鱼儿离不开水 B. 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
C. 蜥蜴的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橘北枳”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B.“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 温带地区的野兔随季节的变化换毛,是环境影响生物
D. 莲藕的地下茎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是环境影响生物
D
B
知识点3 科学探究实验
9. 小明想了解昼夜温差对温室栽培作物产量是否有影响,建议他采用的方法是( )
A. 调查法 B. 资料分析法
C. 模拟实验法 D. 对照实验法
10. 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对照实验的时候,把下列哪项作为单一变量?( )
A. 温度 B. 空气
C. 土壤湿度 D. 光照
D
C
11. 下列关于生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究蚯蚓的运动可以采用观察法
B. 费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采用实验法
C. 实验法一般会对研究对象施加一定的影响条件
D. 探究公鸡的绕道取食可以采用模拟实验法
12. 在科学探究中,实验结果与作出的假设不符,那么不应该( )
A. 重新提出问题,作出新的假设
B. 再次制定计划,重新开始实验
C. 修改实验结果,得出预期结论
D. 整理分析资料,相互表达交流
D
C
13. 某生物小组在探究水稻苗的白化现象时,设计了右表中以光照和温度为变量的各组实验,为完成实验探究,可以选择的实验组合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A
组 别
水稻苗
光 照
温 度

200株

25 ℃

200株

25 ℃

100株

10 ℃

100株

10 ℃
二、非选择题
14. (资料分析)对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黑龙江漠河(我国最北部)、江西庐山三个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特 征
体长/毫米
耳长/毫米
体毛
A 地区
695
65
浓密
B 地区
540
86
正常
C 地区
483
103
稀疏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推测:
(1)A地区为_________________,B地区为_____________,C地区为云南西双版纳。
(2)动物的耳朵大、体毛稀疏有利于__________,而耳朵小、体毛浓密有利于保温,这说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_________相适应。
(3)对这种动物外部形态影响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_。
黑龙江漠河
江西庐山
散热
环境
温度
15.(核心素养·科学探究)(实验探究)右图是某兴趣小组为研究鼠妇分布的影响因素而设计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该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对鼠妇分布的影响,A区和B区的光照处理应____________(填“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或“保持一致”)。
(2)通气孔开在A区和B区的中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隔周,该小组同学再次进行实验,发现有1只鼠妇总停留在B区,实验结束后用解剖针轻触,它可以自由活动。该情况应该______________(填“舍弃该数据”或“如实记录”)。
土壤干湿程度
保持一致
保证两区的鼠妇都能正常呼吸
如实记录
沙漠之舟——骆驼
骆驼是骆驼属动物的统称,主要生活在北非洲、西亚洲和印度等热带地域。早在公元前3000年已经被人类所驯化,作为役畜,以供驮运和骑乘。骆驼的脚掌扁平,足有肉垫厚皮,踩在软软的沙地上不容易陷进去。骆驼生有双重眼睑和浓密的长睫毛,耳朵里有毛,鼻孔能开闭。骆驼鼻内有很多极细而曲折的管道,缺水时,管道表面结出一层硬皮,吸收呼出的水分而不致散失体外。吸气时,硬皮内的水分又可被送回体内。骆驼背部的驼峰内蓄着脂肪,第一胃室有20~30个水
素养提升
脬可以贮水,故骆驼可以多日不吃不喝。双峰骆驼速度可达14.5~16千米/小时,能驮运180千克重的货物每天走上64千米的路程,连续走4天。所以骆驼成了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有“沙漠之舟”的美誉。
问:为什么骆驼能适应沙漠生活呢?
示范答案:骆驼脚掌的结构让它可以在沙漠中行走自如;耳鼻结构可以阻挡风沙进入;身体结构能够贮水和反复循环利用水;背部的驼峰内蓄着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