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句子》课件(幻灯片4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总复习《句子》课件(幻灯片45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6 08:4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三 句 子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考点分布
考点分频
考查形式
命题趋势
病句的辨析
★★★★★
辨析句子的正误
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语病。
病句的修改

1.修改错误明显的句子
2.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能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专题考点解读
思维导图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考点分布
考点分频
考查形式
命题趋势
句子的衔接
★★★
选用恰当的句子
1.语段材料的文体特点较为明显,内部结构层次清晰,突破口易寻找。
2.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单纯句式转化已淡化。
句子的排序
★★★
1.在空白处插入句子的排序
2.重新排列句子组成语段
专题考点解读
思维导图
专题考点解读
思维导图
考点1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常见语病类型
修改病句的原则
把握句子的结构,了解常见语病的类型,掌握修改方法,是解答病句题的关键。常见的语病类型有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歧义、句式杂糅、不合逻辑。
常见语病类型
修改病句的原则
1.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状语、缺介词、缺关联词等。如:
①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缺主语,多用了介词“通过”,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应去掉“通过”。)
②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有”后缺宾语中心语,应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常见语病类型
修改病句的原则
(2)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主要有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定语及定语中心语赘余、状语赘余、补语赘余。如:
①刘绪晨的成长和发展,使他认识到平凡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主语中心语“成长”和“发展”相近,可去掉“和发展”。)
②回到中国已经四个多月过去了。(谓语“已经四个多月了”,结构和意思都已完整,“过去”多余,要删去。)
③走进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停下脚步”和“驻足”语意重复,去掉一个。)
常见语病类型
修改病句的原则
2.搭配不当
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等几种情况。如:
①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②《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动宾搭配不当,“塑造”与“事迹”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常见语病类型
修改病句的原则
③这次大会上,大家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④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提高”是一面性的,“是否”是两面性的,两者不一致,可将“的”改为“能否”。)
常见语病类型
修改病句的原则
3.语序不当
语序是指句子中各种成分的排列顺序。汉语中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是相对稳定的。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
①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研究听取”颠倒了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②故宫博物院最近展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示了”后,并在“文物”前加“的”。)
常见语病类型
修改病句的原则
③每个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有用的人才。(“将来”与“都希望”语序颠倒,应将“将来”移到“都希望”后。)
语序不当主要有: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状语语序不当、分句成分顺序不当。
常见语病类型
修改病句的原则
4.歧义
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方式。主要包括:词的多义引起的歧义、停顿不同引起的歧义、指代不明引起的歧义、修饰语修饰对象模糊引起的歧义。如:
①“依我看这个考点最需要注意。”他说。(考点可能是考试内容,也可能是考试地点。)
②六十老翁生一儿,全部财产皆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议。(这句话可理解为“六十老翁生一儿,全部财产皆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议”,也可理解为“六十老翁生一儿,全部财产皆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议”。)
常见语病类型
修改病句的原则
5.句式杂糅
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将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如:
听了他的报告,对我的启发教育很大。(把“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中一种。)
常见语病类型
修改病句的原则
6.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主要是考查对事理逻辑的分析能力。主要包括:一面对两面、自相矛盾、主客倒置、否定失当、并列不当、不合事理。如:
①他是多少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幸免”自然是没有死,不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
②昨晚剧场里上演了小品、相声、二人转和一些曲艺节目。(“一些曲艺节目”包括了“小品、相声、二人转”,所以不能并列。应把“一些”改为“其他”,或把“和”改为“等”。)
辨析并修改病句作为主观题考查,难度较大。有些学生也许能感觉出问题但不一定能够指出来。他们在修改时,要么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要么添枝加叶来修饰句子。
我们在修改病句时,除了要熟练掌握几种常见的语病类型,还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常见语病类型
修改病句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要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千万不要违背原意,另起炉灶。
2.针对性原则。要针对病句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也就是说,哪儿有毛病,就改哪儿;是什么毛病,就用什么方法来修改。
3.经济性原则。要“多就少改”,如可以调整语序尽量不增删;可以改一处的就不要改两处等。
常见语病类型
修改病句的原则
病句的辨析
病句的修改
[2017·张家界]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B.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抒发了他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C. 绕城公路建设中的张家界市,全长29.72千米,连接城区南面和西面,建成后将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D. 中国乒乓球队在第54届世乒赛中夺得4枚金牌,关键在于每个运动员是否有顽强拼搏的精神。
病句的辨析
病句的修改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逻辑错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应改为“为了防止溺水事件再发生”;C.语序不当,“绕城公路建设中的张家界市”应改为“建设中的张家界市绕城公路”;D.一面对两面,将“是否”改为“都”。
【答案】 B
1.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找准句子成分,从而确定句子是否在语法上出现问题。结构分析法主要从主干和修饰语两个方面对病句进行辨析,是判断病句的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2.词语标识法
在一个句子中往往有一些标识性的词语,这些词语通常是语病的症结所在。
病句的辨析
病句的修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两面词
能否、是否、好坏、得失、成败、高低、有没有等
并列词
和、与、同、及、以及、跟等
否定词
不、不再、没有、否认、避免、忌、防止等
代 词
这、那、他、此、彼等
介 词
通过、经过、由于、对、对于、在等
例如:
病句的辨析
病句的修改
病句的辨析
病句的修改
[2017·岳阳]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名子都有语病,没改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从2017年5月10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代的“冰”,穿透厚达200米的泥质粉砂地层,①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1 200米以上的海平面上,②这不但是全球首次,而且也是我国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③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④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病句的辨析
病句的修改
A. 句子①删去“大约”
B. 句子②“全球”与“我国”互换位置
C. 句子③在结尾处加“的国家”
D. 句子④把“实现”改为“推进”
病句的辨析
病句的修改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A.第①句“大约”与“以上”重复,可删掉其中一个;B.第②句语序不当,“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应当先说小范围后说大范围,把“全球”与“我国”互换位置;C.第③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产气”后加“的国家”;D.第④句搭配不当,“实现”或“推进”均与“世界科技高峰”不搭配,可把“实现”改为“攀登”。
【答案】 D
修改病句以改正确、改通顺为原则,不做语言修饰,不改变句子原意。正确地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主要采用“增”“删”“调”“换”四种方法进行针对性的修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语病。

病句的辨析
病句的修改
修改病句的方法一般有:
1.看句子成分是否完整
修改病句首先要找一找句子的主干,看一看句子的成分是否残缺或赘余。若是成分残缺,则补上;若是赘余,则删去。
2.看搭配是否得当
对于成分完整的句子,我们要看成分之间的搭配是否合理。如:主语和谓语是否搭配,谓语和宾语是否搭配,修饰语和中心语是否搭配,等等。
病句的辨析
病句的修改
3.看语序是否合理
句子中的修饰语应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否则就会违反逻辑或事理。因此,我们还应看句子的语序是否合理。
4.看结构是否清晰
有些句子往往将不同的句式杂糅在一起,造成结构混乱,我们必须对其进行调整。

5.看用词是否恰当
有些词语的使用从成分、搭配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词语的感彩、使用对象、使用范围来说是不合理、不恰当的。还有关联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等,这些在修改时都应注意。
考点2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语句的衔接与连贯,指的是在正常语篇中,抽出一个或多个句子,或隐去原句,或打乱顺序,让学生根据对文意的整体把握和感知,找出最适合语境的一项或重新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它实际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连贯表达能力。
语句的连贯性
句子的排序
要达到语言连贯的要求,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内容上,保持话题(对象、主语、场所或思路) 一致,不能随意转换话题,也不能偏离话题
三个角度上做到前后照应:
(1)词语照应。此种照应指的是正确选项中的词语与文段中关键词语的照应。
(2)观点照应。此种照应指的是正确选项中包含的观点应与文段的整体观点相一致。
(3)问答照应。此种照应指的是问句中问与答、肯定与否定之间的协调一致。
语句的连贯性
句子的排序
2.形式上保持句式一致
具体情况如下:
(1)排比或对比关系的句子。
(2)并列关系的句子之间常用分号分开。
(3)均为动宾结构、主谓结构、被动句等。
语句的连贯性
句子的排序
3.意境协调(一致)
意境协调是指整个文段在情感、态度、色彩、气氛、视角等方面的一致性。
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情感上,或悲或喜。
(2)态度上,或褒或贬。
(3)色彩上,有鲜明、暗淡的区分。
(4)氛围上,有热烈、凄清的差异。
(5)感官上,有视觉、嗅觉、听觉等联系。
语句的连贯性
句子的排序
[2017·永州]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不堪回首,仿佛回首时,一方令人心中一惊的朱红印记还如此鲜明。
?①回头时,漫天花瓣如雪花飞舞 ②回头时,水渠里满满都是飘落的樱花 ③回头时,樱花落在风中、水中,化为乌有 ④总是切不断的牵挂、爱恨,像一次一次的回头
A. ④①②③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②①④③
句子的衔接
句子的排序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作答时要先整体把握,了解语段中心,然后根据提示词和内容上的相互关联,判断逻辑关系。第④句是总说旬,应放在最前面,①句说“风中”,②句说“水中”,③句中“樱花落在风中、水中”,是对①②两句的总结,故③在①②后。这样就按照④①②③的顺序排列,故选A项。
【答案】 A
句子的衔接
句子的排序
1.看陈述对象是否统一
一个连贯的语段往往紧扣一个中心内容,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所以各句的陈述对象也要求保持一致。因此在做题时,看前后语句的陈述对象(主语、话题)是否保持统一,是常见的解题思路。
2.看语句结构是否相应
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以及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间的照应等。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
句子的衔接
句子的排序
3.看语句情境氛围是否协调
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语言的风格应当趋于统一。如对于写景语段,要注意语境,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冷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
4.看语句是否符合逻辑
即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和思维规律。句子间常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事理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顺序则层层上升;如果是因果关系,或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等。
句子的衔接
句子的排序
句子排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和逻辑组合能力。想要快速有效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识文体
从文体来看,排序题的语段大致包括议论、描写、说明、叙述四种表达类型。一般来说,议论性语段按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因及果、由现象到本质等顺序展开。描写性语段则按定点取景和移步换景以及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说明性语段以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外到内和先古后今的时间为序。叙述性的语段以时间、空间和事情的发展为序。
句子的衔接
句子的排序
2.抓词语
句子中的一些词语有时候会是理清句子含意和先后次序的重要标志。这些标志词包括代词、关联词,表时序、次序、总括和举例解释等过渡性词语。


句子的衔接
句子的排序
[2017·长沙]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句子的衔接
句子的排序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 ④⑤②①③ B. ①③②⑤④
C. ①②③⑤④  D. ①③④②⑤
句子的衔接
句子的排序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流畅。通读各个句子,可知段落主要写有关“竹”的“品质”的内容,可根据各句之间的关系来判定正确的排序。第①句为总起性语句,应排在最前;而第③句“……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紧承第①句做进一步阐释,故③句应排在①之后;第②句中“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引出第⑤句的“郑板桥”与“苏东坡”,两句为先后关系;第④句是对②⑤旬的进一步深化。综上,正确的排序应为:①③②⑤④。
【答案】 B
句子的衔接
句子的排序
1.找排列规律。
句子的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必然性,句序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如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 (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原因到结果,由轻到重等)。
2.抓语言标志。
即要抓住关键字眼、总领句、总结句、相同句式等。有些句子上句句尾与下句句首有相同词语相互承接,有些句子上下句有关联词语、指示代词、序数词以及“又、再、也”等语言标志。
句子的衔接
句子的排序
3.理写作思路
①寻线索:记叙文段一般有明确的线索。线索可从时间变化、地点转换、事件发展、人物变换、情感变化等方面去寻找;②明结构:总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
4.明排列方法
先确定首句和尾句,然后再排列中间句。也可以从局部入手,然后再向整体扩展。
句子的衔接
句子的排序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