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2.位置与方向(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2.位置与方向(二)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24 21:0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位置与方向(二)
第1课时 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0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确定位置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物体在中心点的哪个方位和偏角度。
一、游戏导入。
1.游戏:找找我在哪?
游戏说明:在全班同学的座位上,编好行和列,根据老师指定的同学的位置,说出他所在的行和列,快者获胜。
师:请根据老师指定的同学的位置,快速定位第几行和第几列。请根据老师报的行和列快速确定同学,并说出他的名字。
小结:怎样才能快速地确定位置呢?如果只告诉你们行或者列,你能快速找到确定的位置吗?
2.在(  )里填出八个方向。
二、探究交流。
1.出示教材第19页例1情境图。
教师介绍平面图上常用的四个方向。
出示方位图:以A市为中心的坐标轴。分别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指名一名学生上台用三角尺来尝试解决问题,其他学生观察,并及时反馈。
2.揭示课题。
看来单单知道了方向和角度还不能准确地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那怎样才能准确地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呢?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还需要知道什么?(距离)
今天我们学习怎样描述物体位置。(板书课题:确定物体位置)
3.动手操作。
再看第二个条件“距离A市600km的海洋面上”。现在我们可以怎样描述台风的位置了?(台风中心在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是600km)
提示:以A市为起点向A市东偏南30°的方向画射线,画至600km处。
学生在已有方位图的基础上,以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100km的比例尺在图中画出台风中心的位置。
4.解决问题。
台风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
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订正。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台风中心所在方向和到A市的距离来更准确地确定它的位置,并在实际生活中根据它们来解决一些问题。
5.思维拓展。
讨论:还有其他的描述方式吗?
学生讨论后发现,可以从南向东考虑,明确另一种说法:台风中心在A市南偏东60°,距离A市600km的海洋面上。
6.师生总结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并板书。
学生再次明确学习要点。
三、应用反馈。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学生先自己在教材上填一填,完成后同桌互相说说学校、书店、邮局、游泳馆的具体位置,相互订正。
2.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教师总结:观测点不同,方向的描述也会有所不同。
四、课堂总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描述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
【教后反思】
本课是让学生完整地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也会用相关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教学中由易到难,从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学习相关知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突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第2课时 根据方向和距离标出物体位置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21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根据方向和距离正确绘制示意图。
一、复习引入。
1.量一量物体的方向。
出示量角器,示范量角度。
(1)教师示范怎样放量角器。
(2)教师示范测量市政府的方向。
(3)学生在作业纸上量学校的方向。
2.提问:现在我们可以怎样表述市政府和学校的方向了?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及文字,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观察主题图并读题,明确任务要求。
2.组织学生讨论:你们准备怎么完成任务?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组内讨论怎样标出城市的位置及遇到的问题:北偏西30°如何测量?200km、300km各需要画几个格?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促进学生动手操作及描述能力)
学生动手画出十字坐标后测量角度和距离,解答后全班订正。
2.教师可讲解例题,巩固学生课堂所学。
例题:李想和王丽是同班同学,李想家在学校西偏南40°方向2500m处,王丽家在学校东偏北40°方向3000m处。
(1)在平面图上标出李想家和王丽家的位置。李想家在王丽家的什么方向?王丽家在李想家的什么方向?
(2)李想家和王丽家想距多少米?
思路提示:这道题的参照点是学校,根据方向、距离就可以在平面图上确定李想家和王丽家的具体位置。再根据所画平面图,就可以确定李想家和王丽家的相对位置和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
规律解答:
(1)两家的位置如图所示。李想家在王丽家的西偏南40°方向,王丽家在李想家东偏北40°方向。
(2)图中李想家、学校、王丽家正好在一条线上,故两家的距离为2500+3000=5500(m)。
四、课堂总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根据方向和距离标出物体位置
描述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
方法步骤
【教后反思】
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交流等活动,积极主动地探究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方法,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与方法,提升思维水平。
第3课时 认识路线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页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体会在描述路线时,参照点是不断变动着的。
【教学难点】
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一、复习准备。
1.说一说下面每句话中的观测点。
(1)医院在十字路口东偏南25度300米处;
(2)从超市向西偏北30度方向走500米到书店;
(3)幼儿园的南偏东15度方向100米处是小学。
2.我说你画。(用1cm表示100米)
(1)公园在广场的正东方300米处;
(2)中学在广场的南偏西30度方向250米处;
(3)小方家在公园的北偏东40度方向500米处。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拆分后的例3情境图,共分成四段,独立展示。
1.小组议一议,描述每一段两个端点间的位置关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讨论并描述各段两个端点间的位置关系。
第一段:方向正西,距离540km;
第二段:方向西偏北30°,距离600km;
第三段:方向北偏西30°,距离200km;
第四段:方向正西,距离100km。
2.课件将各段路线合在一起,形成台风移动路线图,组织学生尝试分段描述路线。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尝试描述,然后汇报,如台风生成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540km……
3.组织学生汇报。
各组选代表描述运动路线:台风生成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540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km到达B市;最后向正西方向移动100km离开B市。
4.师生总结描述路线图的方法,教师板书关键词。
根据描述,总结方法:按照路线,确定观测点及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5.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画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画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并与同桌说一说。
6.汇报展示,共同总结,教师板书关键词。
学生展示所画路线图,说明注意事项:起点、方向、长度。
三、实践应用。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根据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①小组讨论怎样画图,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②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画路线图的步骤:
a.确定出发的位置。
b.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c.确定单位长度。
d.确定方向,量出角度。
e.计算出图上距离,画出图上距离。
(3)学生独立画路线图。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展示汇报,交流评议。
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特别是如何确定单位长度,也就是图上每一段代表实际的距离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认识路线图
【教后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观察物体的位置。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在观测点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线,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做一做”呈现了学生合作画路线图的情境,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