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落花生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 落花生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4 21:3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落花生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亩、吩、榨”等6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9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分得清文中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学习花生默默奉献、不贪虚名的高尚品格。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借物喻理的写作手法,并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联系实际,体会课文重点句的含义,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用的人。
3.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难点:初步了解借物喻理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出示谜语)
课件出示:
青藤藤,开黄花,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打一植物)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花生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落花生)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
课件出示:
许地山:笔名落华生,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等。
3.老师解题。其实,落花生指的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花生。那为什么把花生叫作落花生呢?老师课前查找了一些资料,咱们一块儿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
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在地上开花,花落了之后,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二、整体感知,分清主次
1.看详略,分主次。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联系课文看一看,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种花生”“收花生”和“收获节”(尝花生、议花生)各有几个自然段?(学生:共15个自然段。“种花生”“收花生”只用了1个自然段,“收获节”却用了14个自然段)
(3)由此可以看出哪部分写得详?哪部分写得略?(学生:“种花生”“收花生”写得略,“收获节”写得详)哪部分是主要内容?哪部分是次要内容?(学生:“种花生”“收花生”是次要内容,“收获节”是主要内容)这就是根据内容的详略来分清主次的一种方法——看详略,分主次。
2.看内容,分主次。
(1)根据“看详略,分主次”的方法,能不能把“收获节”也来分分主次呢?(学生读课文,相互讨论,可能说出第2自然段是次,后面尝花生、议花生部分是主,老师应肯定学生的说法正确,并指出文章也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2)重点讨论议花生部分内容的主次,议花生时父亲的话和“我们”的话相互穿插,应把父亲的话单独找出来看。
(3)小结分清文章主次的方法“看内容,分主次”。
三、阅读探究,分清条理
1.教给学生阅读内容的方法:重点段重点学,非重点段简单学或“略学”。
2.自主阅读“种花生”“收花生”部分,汇报学习效果。
(1)探究重点词语“居然”。
用“居然”进行说话练习。
(2)探究次要内容的写法。
想一想,花生成长的过程要花多长时间?种花生的过程用了哪几个词?(好几个月。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次要内容,语言简介,一笔带过。
3.合作探究“收获节”部分。
因为它是重点内容,因此要重点学。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他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1)汇报阅读情况。(指名读课文,注意字音)
先写过“收获节”的准备,后写尝花生、议花生。
(2)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并进行探究。
①选出父母亲、哥哥、姐姐和“我”,分配好角色,进行朗读。
②探究:母亲、哥哥、姐姐参加议花生的内容重要不重要。
③找出“我”和爸爸议花生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回归整体
1.完成填空。
种花生→(  )→(  )→(  )
2.小结。这堂课,我们共同感知了《落花生》这篇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作者(许地山),也了解了花生的成长过程,学习了分清文章主次的方法,也知道了怎样学习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下节课将重点研究父亲议花生的深刻含义。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学生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二、讨论交流,以导促学
1.学习第一部分。
课件出示: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1)哪些词语写了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不能颠倒,因为这是按照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
(2)“居然”一词写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收获时姐弟几个出乎意料、高兴的心情。因为姐弟几个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然而没过几个月真的收获了,用“居然”一词能强调姐弟几个喜悦的心情。)
2.重点分析第三部分。
(1)分角色朗读第4~14自然段,从对话中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特点?
兄弟姐妹们: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父亲:矮矮地长在地上,果实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2)体会花生的可贵。(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
①师:通过花生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的生长特点,你能读懂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吗?(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②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提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作用?(同桌交流:通过对比,突出花生的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③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做一个朴实无华且有用的人。)
(3)从“落花生”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课件出示: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生举手读,谈理解。(理解“体面”)
②师:什么是有用的人?举例子说一说。
③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④总结:做人就要做具有花生品格的人,许地山不仅以“落花生”为笔名,还写下了这样的话激励自己。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2.师总结:这篇课文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燃烧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篇课文“借物喻理”的写法。
本课教学目标就是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文章中心,了解对比和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并能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这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标,但让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太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在讲重点语句时,会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分析,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