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
尝试创作
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还没有写完的诗作,请续写
完成这首诗。
备选题目
十四岁生日那天,
您问我想得到什么礼物,
是一架望远镜,
还是一个簇新的足球?
我摇了摇头,
爸爸,
我什么都不要,
我只想让您变成我的朋友!
和我一起下棋,
和我一起郊游,
……
提示:
1.这是你同龄人的心声,或许也是你的心声。
想一想,你对长辈有什么希望呢?这些都可以作为
续写的内容。
2.续写时,要和前文的风格保持一致。
二 好朋友的生日要到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试着写一首诗,把你的祝福和希望送给他。
提示:
1.想一想,如果你给好朋友送生日贺卡,一般
都会写些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用凝练的语言分行
写下来。
2.感情要真挚,可以适当借助某一个意象来表
现你们的友谊。
三 参照本单元学过的任意一首诗,自己仿作一首。如模仿《我爱这土地》《乡愁》,创作一首同题诗歌;模仿《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以《你是 __________ 》或《我看》为题,创作一首表达形式相近的诗歌。
提示:
1.回忆自己的生活,想一想那些触动你的人
和事,以及你当时的感受,将这些作为诗歌表现的
内容。
2.模仿课文的句式,发挥想象与联想,借助
一些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思路导航
第一步:审题拟题。这是一道限制了文体和结构的作文题。根据要求,要模仿本单元学过的某一首现代诗歌。本单元四首现代诗歌,表达的感情不同,采用的形式也不同。在仿写前,同学们可自由选择其中一首,一旦确定了仿写篇目,就可仿照所选篇目的标题形式来拟题。
第二步:高远立意。题目没有对诗歌的内容做限制,但诗歌都是以诗意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某种思想感情的。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写作时,立意要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如《乡愁》一诗,主题是思念故乡和亲人,思念祖国大陆。我们在仿写时,也应表达这种情感。
第三步:巧妙选材。题目没有限制选材范围,但因为是仿写,所以所选素材应该和仿写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联系。如仿写《乡愁》一诗,所选的材料应和余光中的《乡愁》一样,都应具有时空感,联系两地,寄寓相思之情。
第四步:谋篇布局。仿写诗歌,要仿照诗歌的结构来写,不能另起炉灶。如仿写余光中的 《乡愁》,也要分四小节来抒发乡愁,且每一小节的结构要和原诗歌类似,这样仿写出的诗歌才会形似。
第五步:语言凝练。仿写诗歌,要尽可能地化用原诗歌中的语言。如仿写《乡愁》一诗,“小时候/ 乡愁是……/ 我……”的结构形式最好保留。你需要做的,就是寻找恰当的意象,展现你的这种情感,这样仿写出的诗歌自然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佳作展示
① 乡 愁
① 仿写余光中的《乡愁》, 使用了相同的题目。
精彩旁批
②选取“睡梦”这一意象,寄托乡愁, 为下文的情感抒发作好铺垫。
③原诗的语言大部分保留, 这样仿写更具有相似性。
小时候
②乡愁是一个甜甜的睡梦
③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④选取“信笺”作为意象, 能够恰当地寄托乡愁。
⑤选取“手机”寄托乡愁,有现代特色,能够恰当地表达乡愁。
长大后
④乡愁是一张薄薄的信笺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后来啊
⑤乡愁是一部小小的手机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⑥ 选取“ 中秋月”寄托乡愁,既有意境, 又十分恰当。
而现在
⑥乡愁是一轮圆圆的中秋月
我在这头
故乡在那头
名师点评
选材: 以余光中的《乡愁》作为仿写对象,选取“睡梦”“信笺”“手机”“中秋月”等意象作为情感的承载物,选材典型、恰当。
立意: 抒发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名师点评
结构: 仿写余光中的《乡愁》,整首诗歌分四小节,以时间为序,条理清楚。
语言: 保留了部分语言,替换了关键词句,整首诗歌语言凝练,又有原诗歌的韵味。
技法荟萃
学写诗歌要牢记“五要”
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用诗这种文学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地上的一棵小草、天空中的一朵白云、春天的一湾清水、秋天的一片落叶,都可能让我们感情涌动、诗兴大发。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诗歌呢?牢记以下“五要”,将对初写诗歌者很有帮助。
一、语言要凝练、优美。
美的语言不一定是诗,但诗的语言一定是美的。一首好诗不仅意味隽永,而且音律和谐,节奏鲜明。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巧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山、原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这几句诗语言凝练、优美,韵味无穷。我们在写作诗歌时,要反复推敲,使语言更优美。
二、想象要大胆、丰富。
诗是靠想象力飞翔的,想象丰富是诗歌的灵魂所在,合理且大胆的想象能增强诗歌的韵味,展现一种时代的美感。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化身为一只鸟,嘶哑着喉咙为大地歌唱,死后还要化为泥土,展现了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深情。诗歌是想象的艺术,离开了想象,诗歌的生命就枯萎了。所以,我们只有为诗歌插上想象的双翅,才能展示它无限的魅力。
三、情感要真实、具体。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写诗歌,一定要有真情实感。所写的人,所写的事,所写的景,都应该是自己所熟悉的,是曾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自己觉得有较深情感的。我们只有选取了这样的素材,才能在写作时有真实的情感流露。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通过写“鸟”对“土地”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人觉得贴切自然。
四、意象要独特、新颖。
意象是指诗歌中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诗人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流露。如余光中在《乡愁》中,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抽象的情绪“乡愁”的客观对应物,从而使诗歌避免了抽象、枯燥之感,收到了具体、生动的表达效果。
五、要有韵律和节奏。
古代诗歌很讲究韵律和节奏,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节奏、韵律,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基本上三句形成一小节,整体节奏舒缓、明快;在韵律上,“天、变、烟、前、妍、圆、鲜、莲、燕、暖”押同样的韵, 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素材积累
优美语段
1.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
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
区不远。
(选自老舍《想北平》)
2.我只在故乡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 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
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选自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3.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选自黄河浪《故乡的榕树》)
4.冬天的晚上,兄弟姐妹们围坐着,缠着父亲一遍又一遍地诉说那些发生在长城以外的故事。我们这几个孩子都生在南方,可是那一块从来没有见过的大地的血脉仍然蕴藏在我们身上。靠着父亲所说的祖先们的故事,靠着在一些杂志上被我们发现的大漠风光的照片,靠着一年一次的圣祖大祭,我一点一滴地积聚起来,一块一块地拼凑起来,我可爱的故乡便慢慢成形了。而我儿时也就靠着这一份拼凑起来的温暖,慢慢地长大了。
(选自席慕蓉《没有见过的故乡》)
5.我的乡愁啊!漂浮于家乡的山峦,宛若当年的云雾缭绕。我的乡愁啊!弥漫在天空,却煎熬着我的心。我的乡愁啊!是我梦醒后的一声幽怨的叹息。我的乡愁啊!是白袅袅中略有些淡蓝的炊烟。我的乡愁啊!是我心里的苦涩的味道。我的乡愁啊!是我心里的一个永远的痛。
杖藜还看故乡山
黄遵宪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官和诗人,一生出使过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1885年秋,时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的黄遵宪乞假回国省亲,途经香港、广州回到老家梅州,怀着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远归》:“人人相见各开颜,载得春风入玉关。
热点素材
“欢迎海客远游归,各认容颜半是非。??糟床争送墙头酒,针线愁牵身上衣。??”表现了乡亲对游子归来的热情欢迎,一派亲密无间、其乐融融的乡村图景。
热点素材
素材解读: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连着天地,连着祖先,连着岁月,连着故乡和游子;乡愁有着巨大的牵引力,牵引着游子,使他虽然漂泊万里,但仍知道故乡在哪里。
——适用话题:思乡、不断的情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