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课前预习
03
精巧点拨
04
课堂演练
05
素养提升
学习目标
1. 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 认同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课前预习
知识点1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1.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 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总是维持在____________的状态。
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
数量
所占的比例
相对稳定
知识点2 动物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动物作为__________,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____为食。动物摄取的有机物,有的参与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它们体内经过分解释放________,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___________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消费者
植物
能量
分解者
二氧化碳
含氮
物质循环
知识点3 动物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如动物能够帮助植物__________,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还能帮助植物__________,有利于扩大植物的_____________。
相互适应
相互依存
传粉
传播种子
分布范围
精巧点拨
1.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维持着相对稳定,所以说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2. 动物能在生物圈中起到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的作用,但某些动物过多时,也会对生物圈造成危害。
课堂演练
一、选择题
知识点1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1.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
A. 数量不改变
B. 比例不改变
C. 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相对平衡
D. 数量暂时平衡
C
2. 玉米螟的幼虫咬食玉米的茎、叶和果实,使玉米减产。而赤眼蜂可将卵产在玉米螟幼虫的体内,吸收营养发育长大,使玉米螟的幼虫死亡,起到了生物防治的作用。这说明
( )
A. 赤眼蜂对植物的繁殖和分布有直接影响
B.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
C. 动物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D. 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C
3.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
D
4.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 )
A. 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B. 动物使食物网复杂化,使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C. 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分解者分解后,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D. 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很多动物具有食用、药用等价值
B
5. 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羊吃草,草在羊体内更快地分解。这两种情况都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哪项作用?( )
A. 动物可以维持生态平衡
B. 动物可以促进物质循环
C. 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D. 动物可以帮助植物生长
B
知识点2 动物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 动物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 )
A. 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 动物是食物的唯一来源
C. 动物能吸收二氧化碳
D. 动物能释放氧气
A
7. 对于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进入动物体内的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为二氧化碳等物质,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
B. 动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都可以分解有机物
C. 动物的遗体可以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D. 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D
8. 某农民发现果园里有许多昆虫,于是喷洒农药杀虫。昆虫虽然被杀死了,但农民却发现这一季果实的产量是历年来最差的。其中的原因是昆虫被杀死后( )
A. 影响了果树的传粉过程
B. 影响了果树的光合作用
C. 影响了果树的受精作用
D. 影响了果树的呼吸作用
A
知识点3 动物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9. 农民常在草莓大棚中放养一些蜜蜂,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是( )
A. 帮助植物传粉
B. 维持生态平衡
C.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防治害虫
A
10. 椋鸟喜欢吃枸杞,枸杞种子不能被消化,随粪便排出体外,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哪项作用?( )
A. 破坏生态平衡
B.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维持生态平衡
D.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
11. 下列不是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或花粉的行为是
( )
A. 苍耳挂在动物皮毛上
B. 松鼠将收获的种子藏在地下
C. 太阳鸟吸食花蜜
D. 蚜虫吸吮植物的汁液
D
二、非选择题
12. (读图理解)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代表_________,C代表________,D代表________;①表示______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____,④、⑤表示__________,⑥表示________________。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可通过[②]___________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
(3)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光合作用
捕食关系
分解作用
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
物质循环
13.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资料分析)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破坏了草原生态平衡。
(1)通过以上资料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杀灭某种动物?________。
不能
(2)当狼被猎杀,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切断,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因此动物在维持_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
(3)写出上述材料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牛、羊、兔、狼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具有促进___________的作用。
(5)自然界中的动物还可以帮助植物______和___________。
生态平衡
草→兔→狼(或草→牛→狼或草→羊→狼)
物质循环
传粉
传播种子
素养提升
澳洲瓢虫创造的奇迹
“六六六”等化学药剂的使用曾经被认为是人类对付有害昆虫及病菌的最有效的手段,但后来滥用化学农药的恶果向人们敲响了警钟:环境污染,人畜中毒,益鸟骤减,资源破坏。为此,人们越来越重视一种无毒的“农药”——害虫的天敌,这一技术被称为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在历史上就曾发挥过神奇的功效。
19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柑橘种植业刚刚兴
起,金黄色的累累果实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但后来一种名叫吹绵蚧的害虫传入加州,给柑橘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加州新兴的柑橘业大有被摧毁之势。科学家们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到吹绵蚧的原产地澳大利亚去寻找天敌。
1888年11月30日,129只澳洲瓢虫肩负着剿杀吹绵蚧的重任,被运到美国加州。经过检查、饲养之后,这群“杀手”被释放到柑橘园中。结果,奇迹出现了。瓢虫们立即投入到杀灭吹绵蚧的战斗之中,并且大量产卵,迅速繁殖和扩散。加利福
尼亚南部猖獗为害十余年的吹绵蚧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即被澳洲瓢虫“剿杀”到无害的水平。时至今日,加州柑橘园内的这种害虫尽管一直存在,却一直未能再次成灾,因而无须防治,真是一劳永逸。这不仅是世界上生物防治技术第一个成功的实例,而且它还比较完整地显示了这一技术的基本特征,因而在历史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页。
为什么要从遥远的澳洲引进天敌防治吹绵蚧呢?这是因为吹绵蚧原产于澳洲,而一种害虫在它的原产地往往有多种天敌
控制其种群的发展,使害虫不会轻易成灾。可是当这种害虫传入到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它的种群数量就会迅速繁殖扩大,给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在这种情况下,从害虫的原产地引进它的天敌,促使其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发展。这也就是科学家要不辞辛劳地远渡澳大利亚寻找吹绵蚧天敌的原因。
也是因为上述的原因,世界各国都在海关设立了动植物检疫机关,严格把关,以防有害昆虫或其他生物传入本国,造成难以控制的灾害。
问题:除了引入害虫天敌,还有哪些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
示范答案:引入害虫的寄生虫。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