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能力提升同步卷)(学生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能力提升同步卷)(学生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25 16:40: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掌握了多数省的政权,促使湖北军政府参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立宪派向革命派进攻,迫使革命党人接受和谈条件,推选袁世凯建立北京政府,中国实现暂时的稳定与统一。由此可知立宪派(  )
A.由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化而来
B.意在建立民主以实现君主立宪
C.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D.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
2.1912年3月宋教仁被杀后,在社会舆论强大压力下,袁世凯被迫批准严查,最后却查到内阁总理赵秉钧身上,如坚持依法追究下去,袁世凯极为被动,国民党于法有据且哀兵动人,胜算很大。但国民党不顾舆情和力量对比发动“二次革命”,结果不到两月“二次革命”失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
B.国民党破坏民主宪政
C.民主革命任重而道远
D.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
3.据罗家伦《革命文献》记载:“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袁氏心腹联名致电袁氏:变更国体,民信不孚,干戈四起,大局之危,可翘足而待,惟有速下罪己令,去奸谀之徒,收已去之人心,复共和之旧制,国势可定。”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护国运动取胜的原因
B.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
C.护法运动取胜的原因
D.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中指出:“不能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讲成是‘左’倾路线的产物,它主要地是客观形势发展趋势产生的需要”。这里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指(

A.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日本侵占东北三省
C.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5.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建设严格控制共产党员的从政比例,保证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它创造性地实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这一政权
A.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
B.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权????????????????????????????
D.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6.1941年5月11日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辖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辖区行政之管理。”这一规定(  )
A.体现国共合作的诚意
B.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
C.违背了民主革命纲领
D.保证了抗日战争胜利
7.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政治者国家”。下述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8.近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  )
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
B.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
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9.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并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
A.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1982年宪法自颁布以来,历经四次修改,综合表内修改内容,可知这一历程反映了(  )
时间
会议
修改内容
1988年
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年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04年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
C.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完成
D.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1.下图为1954年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
A.农民土地改革之后的喜悦???????????????????
B.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
C.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
D.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
12.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一举措的主要意义是(  )
A.村委会职能向“指导和服务”方向转化
B.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
C.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
D.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
材料二: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4分)
14.(16分)为成立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命运,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的演讲
材料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
——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
材料三 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大会上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
——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依据材料一,“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是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分析未能建立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怎样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并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条件。(4分)
(3)材料三表明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什么性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掌握了多数省的政权,促使湖北军政府参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立宪派向革命派进攻,迫使革命党人接受和谈条件,推选袁世凯建立北京政府,中国实现暂时的稳定与统一。由此可知立宪派(  )
A.由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化而来
B.意在建立民主以实现君主立宪
C.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D.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
【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了立宪派“推进了国内统一”的作用,并未阐明立宪派的来源,A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立宪派推动国家统一,而非阐述立宪派的政治要求,B项错误;材料中立宪派并非革命派,特别是迫使革命党接受袁世凯主张非但没有推动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反而使革命逐渐走向失败,C项错误;材料强调立宪派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客观上推动了清朝的灭亡,有利于民主思想和制度的传播,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D项正确。
2.1912年3月宋教仁被杀后,在社会舆论强大压力下,袁世凯被迫批准严查,最后却查到内阁总理赵秉钧身上,如坚持依法追究下去,袁世凯极为被动,国民党于法有据且哀兵动人,胜算很大。但国民党不顾舆情和力量对比发动“二次革命”,结果不到两月“二次革命”失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
B.国民党破坏民主宪政
C.民主革命任重而道远
D.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
【答案】B
解析:材料显示国民党没有按照宪政程序处理宋教仁案件,而是通过武力革命结果导致失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的信息,故A项错误;民主革命道路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袁世凯复辟是在1915年,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3.据罗家伦《革命文献》记载:“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袁氏心腹联名致电袁氏:变更国体,民信不孚,干戈四起,大局之危,可翘足而待,惟有速下罪己令,去奸谀之徒,收已去之人心,复共和之旧制,国势可定。”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护国运动取胜的原因
B.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
C.护法运动取胜的原因
D.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答案】A
【解析】根据“变更国体,民信不孚,干戈四起,大局之危,……复共和之旧制,国势可定”可知袁世凯的心腹将领也多不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由此可说明袁世凯复辟失败,护国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故选A;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领导的武装反抗袁世凯专制独裁的斗争,排除B;护法运动是反对段祺瑞废除《临时约法》的斗争,排除C;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排除D。故选A。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中指出:“不能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讲成是‘左’倾路线的产物,它主要地是客观形势发展趋势产生的需要”。这里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指(

A.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日本侵占东北三省
C.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它主要地是客观形势发展趋势产生的需要”联系1931年前农村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的史实,可知建立统一的中央政权很有必要,故A选项符合题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中共政权,斗争对象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排除B项;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当时抗日救亡运动刚刚兴起,排除C项;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甘肃会宁,长征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
5.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建设严格控制共产党员的从政比例,保证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它创造性地实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这一政权
A.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
B.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权????????????????????????????
D.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答案】A
【解析】陕甘宁边区政权是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其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基本一致,故选A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新中国建立后出现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三三制指的是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比例,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并非是指三权分立,排除C项;三三制政权中存在左派和中间派,并非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排除D项。
6.1941年5月11日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辖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辖区行政之管理。”这一规定(  )
A.体现国共合作的诚意
B.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
C.违背了民主革命纲领
D.保证了抗日战争胜利
【答案】B
解析:三三制原则,正确处理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体现了原则性与策略灵活性的高度统一,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B项正确。材料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与“各党派及一切群众团体”合作,不仅仅是国共合作,A项错误;这一规定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符合民主革命纲领,C项错误;D项有夸大之嫌,错误。
7.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政治者国家”。下述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人民是统治者,是国家的主人,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致,故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8.近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  )
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
B.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
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两国实行不同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这是因为两国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不同,实现民主共和的道路也不同,即两国的具体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因此B选项正确。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两国阶级革命的结果不同及经济基础不同皆为两国国情不同的具体阐述,因此B选项可以概括A、C、D三个选项,故正确选项为B选项。
9.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并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
A.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而是“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A项不符合史实,因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但不是政党制度;B项表述有误,各民主党派不直接参与政府管理;D项与题干的主旨无关,故选C项。
10.1982年宪法自颁布以来,历经四次修改,综合表内修改内容,可知这一历程反映了(  )
时间
会议
修改内容
1988年
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年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04年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
C.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完成
D.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答案】B 
【解析】表格是对1982年宪法的修改、完善、健全,说明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故选B项;表格中对宪法的修改没有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体现对宪法的修改、完善、健全,而不是完成,排除C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1.下图为1954年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
A.农民土地改革之后的喜悦???????????????????
B.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
C.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
D.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54年”“《一辈子第一回》”“选民证”可知,该作品体现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民选举代表的史实,说明人民有了选举权,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故选B项;1952年我国土地改革已经完成,排除A项;该作品内容与人民受教育水平无关,无法体现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排除C项;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
12.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一举措的主要意义是(  )
A.村委会职能向“指导和服务”方向转化
B.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
C.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
D.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答案】A
解析 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是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故D项正确。村委会享有行政权,不是向“指导和服务”方向转化,故A项错误;B项错在“所有”;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果,故C项错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
材料二: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4分)
【答案】(1)目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
努力:中国共产党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推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目的:区别旧政协;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大职能;“担任更大任务”,即筹建新中国。
【解析】(1)根据材料一“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并结合所学从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争取抗战胜利等方面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据材料一“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共七大、重庆谈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方面说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并结合所学从区别旧政协、广泛的代表性、筹建新中国等方面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
14.(16分)为成立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命运,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的演讲
材料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
——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
材料三 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大会上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
——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依据材料一,“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是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分析未能建立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怎样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并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条件。(4分)
(3)材料三表明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什么性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答案:(1)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原因: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没有建立独立、民主的新中国。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2)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答人民民主、主权在民等皆可)。
条件: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力量的壮大,土地革命的开展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3)国家:民主联合政府。
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或无产阶级专政,新民主主义国家)。
原因: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反动方针,不得人心;解放战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革命积极性;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1)依据材料一出处可知应从孙中山的观点主张中去找答案,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由此可知孙中山的革命道路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第二问可以转化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没有建立的原因,或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2)依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可以得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人民民主的政权。第二问需要回归教材,1931年前,全国已经建立起十几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同时在根据地广泛展开土地革命,翻身的农民阶级踊跃参军参战支持革命。(3)从材料可知要求建立的是民主联合政府,也可以结合中共七大来回答该题。依据书本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性质为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小问要结合解放战争的相关内容来思考,抗战结束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逐渐失去了民心;解放战争推翻了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行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