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1.4测量平均速度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1.4测量平均速度 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25 15:5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猜想假设】
?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
2.实验器材:?
3.实验原理:?
4.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
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
t1=
v1=
s2=
t2=
v2=
s3=s1-s2=
t3=t1-t2=
v3=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结论:?
【交流评估】
1.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
2.还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
3.还有哪些可以完善的地方?
【跟踪训练】
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    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用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计时的同学反应较慢,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s1段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课堂检测
1.一小汽车在一段10
km的平直公路上,以36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小汽车(  )
A.在前5
km的平均速度大于后5
km的平均速度
B.在前5
km的平均速度小于后5
km的平均速度
C.在任意10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100
m
D.在第1
s内通过的路程与第2
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2.在记录数据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记录的数据是不合理的,这个数据是    (填“可以”或“不可以”)修改的,应该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    ,纠正错误.?
3.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
m、20
m、30
m、40
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程s/m
10
20
30
40
时间t/s
2.5
4
5.5
6.5
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
(1)从起点到10
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2)从10
m处到20
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3)从20
m处到40
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4)在这40
m内王军同学做的是    运动.?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跟踪训练
1.刻度尺 停表 v= 2.小 3.大
课堂检测
1.C 解析: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前5
km的平均速度等于后5
km的平均速度,故A、B两项错误;小汽车的速度v=36
km/h=10
m/s,表示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即在任意10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10
m/s×10
s=100
m,故C项正确,D项错误.
2.答案:不可以 原因
解析:实验数据的记录必须符合实验事实,不可以把不合理的数据加以修改,因为不合理数据可以反映实验过程中的不合理的地方,便于纠正错误,减小实验误差或避免错误.
3.答案:(1)4 (2)6.7 (3)8 (4)变速
解析:(1)从起点到10
m处的路程s1=10
m,所用时间t1=2.5
s
则平均速度v1==4
m/s.
(2)从10
m处到20
m处的路程s2=10
m,所用时间t2=(4-2.5)
s=1.5
s.
则平均速度v2==6.7
m/s.
(3)从20
m处到40
m处的路程s3=20
m,所用时间t3=(6.5-4)
s=2.5
s.
则平均速度v3==8
m/s.
(4)王军同学在40
m内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他做变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