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课件 共50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课件 共50页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26 06:2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精品课件
欢迎下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重点:
(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气态
固态
液态
写出物态变化的形式和吸、放热的情况
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经常出现北方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
雾凇
霜,是出现在深秋或初春时节的一种天气现象。

冰窗花
寒冷的冬季里,屋内屋外温差很大,屋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到冰冷的玻璃,就会在玻璃上结成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美轮美奂、惟妙惟肖的图案。
寒冷的天气,冰冻的湿衣服也会慢慢变干。
可爱的雪人,在寒冷的冬季没有熔化也会逐渐变小。
长时间使用的白炽灯泡
未使用的白炽灯泡
固态和气态之间物态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呢

气态
固态
液态
升华和凝华
  
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盖紧塞子。烧杯中加入热水,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加热。当试管中充满某种气体后将试管取出放入冷水中。
做一做
想一想
仔细观察:
 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
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3.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碘,紫黑色晶体
加热盛有碘的密封玻璃管
加热前的碘
加热时的碘
实验总结
气态
固态
直接
加热
现象
原因
物态的变化
冬天,晾在外面的湿衣服
结冰后,在没有熔化的情
况下也会慢慢变干。
衣服上的冰直
接变成了水蒸气
有固态直接
变为气态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
时间长了变小或消失。
樟脑丸由固态
直接变为气态
用久了的灯泡内壁变黑,
灯丝变细
钨丝在高温下从固
态直接变为钨蒸气
1、定义: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注:(1)理解升华要抓住“两个状态,一个关键词”。
“两个状态”:固态、气态。
“一个关键词”:
直接
(2)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升华。
2、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一、升华
密封玻璃管逐渐冷却
加热时的碘
实验总结
气态
固态
直接
冷却后的碘
冷却
现象
原因
物态的变化
深秋或初春的早晨,植物叶子上出现霜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极低的草木直接变成小冰晶
有气态直接
变为气固态
寒冷的冬季北方,树枝上出现雾凇
水蒸气遇到温度极低的树枝直接变成小冰晶
冬天,窗户玻璃的内测出现冰花
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变成小冰晶
1、定义:物质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注:(1)理解凝华要抓住“两个状态,一个关键词”。
“两个状态”:气态、固态。
“一个关键词”:
直接
(2)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凝华。
2、物质凝华时,要放出热量。
二、凝华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升华吸热的应用:
(1)人工降雨:
当干冰进入冷气层时,会迅速升华。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冷气层的气温急剧下降,使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而形成雨。
(2)储藏食物、医学手术:
固态的干冰可以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利用其特点可以用来制作强制冷剂,储藏食物或用在医院科研上。
③制作舞台烟雾:
舞台烟雾也是用干冰升华吸热制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凝华放热的实例:
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所以凝华过程放热。俗语说:霜前冷、雪后寒。
霜就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当气温低于0
C时,水蒸气才会凝华,所以下霜前气温低,即霜前冷;
下雪后,雪熔化或升华会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所以雪后寒。
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成因
1
云的形成
由于白天气温高,地表水大量蒸发成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
成为小水滴,一部分直接
成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液化
云: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滴
高空中的水蒸气不断
成小水珠,云越聚越厚,就要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当中随着温度升高,云中的小冰晶也
成小水滴,与云中原有的小水滴一起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
雨:水蒸气液化成水、冰晶熔化成水
2
雨的形成
由于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夜晚温度下降,水蒸气
成为小水滴,一部分附着在大气粉尘上形成雾,一部分附着在花草树叶上形成露。
雾、露: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3
雾露的形成
由于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形成大量的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很冷的高空时,高空水蒸气直接
成六角形的冰花,冰花聚集在一起,形成雪片或者雪团降落下来,这就是雪。
雪:水蒸气凝华成冰晶
4
雪的形成
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呢?
1.升华
2.凝华
3.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4.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2)识别凝华现象时要抓住“两个状态,一个关键词”.
固态
气态
直接:不经历液态
(1)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识别升华现象时要抓住“两个状态,一个关键词”.
初状态末状态关键词
气态
固态
直接:不经历液态
升华和凝华
(1)吸热的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过程有凝固、
液化、凝华。
(2)熔化和凝固互为相反过程,汽化和液化互为相反过程,升华和凝华互为相反过程。
注:已知一个过程为吸(放)热过程,则它的逆过程一定为放(吸)热过程。
系统归纳:
1、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
(1)三种状态:
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
(2)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
(3)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
(4)三个特殊(温度)点:
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2、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5)三个不变温度(即恒温过程):
①晶体熔化时温度;
②晶体凝固时温度;
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6)三个条件:
①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②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③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1.三种状态:
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
2.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
3.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
4.三个特殊(温度)点:
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5.三个不变温度(即恒温过程):
①晶体熔化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6.三个条件:
①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②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③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2、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1、冬天早晨看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A.凝固而成的
B.直接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2、下面哪些现象属于升华现象(

A.放在木箱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B.夏天清晨,草地上常有露水
 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D.放在冷冻室的鲜肉变硬了
3、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
“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B.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
C.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D.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
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都是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⑴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⑵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⑵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⑷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⑴⑶???????????????????????????????????B.?⑶⑷
C.?⑵⑷???????????????????
??D.?⑴⑵?????
5、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花草叶片上形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冰,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
D.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的小水珠及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
6、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  )
A.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B.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8、[2019·江苏]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认知,错误的是(  )
A.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
B.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C.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会造成损害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9、[2019·福建]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透明的玻璃杯,甲中装的是冰水混合物,乙中装的是干冰(温度可以低到-78.5
℃)。现在把它们放在20

的同一房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内壁M侧结了一层霜,乙的外壁Q侧结了一层霜
B.甲的内壁M侧结了一层水,乙的外壁Q侧结了一层霜
C.甲的内壁M侧有水珠,乙的内壁P侧有一层霜
D.甲的外壁N侧有水珠,乙的外壁Q侧有一层霜
10、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蔬菜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先把蔬菜冷冻,使其中的水结成冰,然后再放进
低压的环境中,冰就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直接从固态变成    态。
11、[2019·江苏]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点燃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在瓶口的上方倾斜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
,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在盘内盛放适量的
(选填“冰块”或“热水”)。
(3)实验时,握住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
12、[2019·南京]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放有少量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在开水中,观察到玻璃泡内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泡。
(1)此过程中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有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该同学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老师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白雾产生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