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
1935年1月
毛泽东
生死攸关
金沙江
吴起镇
1936年10月
转危为安
B
A
A
C
B
D
D
D
B
D
D
C
C
胭目标
思维导学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战略转移
长征开始:
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长征开始
背景: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惨重。毛泽东建议改道贵
州,攻克遵义
战略转移与
时间:
遵义会议
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
遵义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会议
意义:确立了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
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个
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过雪山草地巧渡
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
陕北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会宁会师:
,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胜利
会师陕甘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々合作探究
课内作业
了
甘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
昔
红二方面军长征路线
夏
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
一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
B
国民党封锁线
昔
西
甘孜
西
长《
康A
东
长C
西
海
沙
井冈
南
西
东飞(共21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927年8月1日
南昌
湘南
“政权是由枪杆子
中取得”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31
瑞金
毛泽东
A
B
D
A
D
A
D
D
B
D
胭目标
思维导学
背景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
南昌起义K概况军在
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部队在南下途中,遭到封堵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部分队伍转战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年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洽的总方针,决定
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毛泽东开
背景
毛泽东提出了
的著名论断
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
辟井冈山道路
与井冈山
时间:1927年9月
会师
意义:保存了革命力量,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经过/井风山会师
时间:1928年4月
意义: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
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
内涵: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影响: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武装不断增大
工农武
装割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
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々合作探究
课内作业(共25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5课 北伐战争
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
1924年5月
孙中山
1926年
湖南
汀泗桥战役
长江
国民革命
南京
B
B
B
B
A
D
C
C
B
A
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胭目标
思维导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
国共合作
时间
的实现
创办人:
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洽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开始时间: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概况∥主要战场:
、湖北
北伐战争
北伐胜
先锋部队: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
利进军
重要战役:
、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成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
流域;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表现: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
国民党右派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叛变革命
国民党右派
结果:
运动失败
叛变革命与
南京国民政
南京国民政1927年,蒋介石在
建立“国民政府
府的建立
府的建立
1928年,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
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々合作探究
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贺胜桥
五原
张作霖
北京渤
汀泗桥
黄
天津
海
吴佩孚防线
叶挺独立团
吴佩孚溃逃
长安
天
黄海
匹交
(郑州
南
吴佩1孚
上
长汉
传
东
长沙
海
桂林9
。。。。。。。a。。。
台湾
日占)
i港
英占
葡占)
海
课内作业
校學官军军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