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电容器的电容—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 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8 电容器的电容—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 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25 06:57:20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八节
电容器的电容
1
学习任务
★了解电容器这种电子元件,认识常见的电容器;知道电容器如何充、放电。
★理解电容器的概念和定义方法,掌握电容器的定义式、单位,并能够运用定义式解决问题。
★知道影响平行板电容器大小的因素,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计算公式。
★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方法;会处理平行板电容器动态问题。
2
新课导入
★科技改变生活
2
新课导入
★奇妙而又无所不在的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通过一定的工艺,将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
集成电路或称微电路(microcircuit)、
微芯片(microchip)、芯片(chip)在电子学中是一种把电路(主要包括半导体装置,也包括被动元件等)小型化的方式,并通常制造在半导体晶圆表面上。
2
新课导入
★“小个子大功能”的电子元件
电阻
物体对电流的这种阻碍作用,称为该物体的电阻。电荷在导体中运动时,会受到分子和原子等其他粒子的碰撞与摩擦,碰撞和摩擦的结果形成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这种阻碍作用最明显的特征是导体消耗电能而发热(或发光)。电阻器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直接称为电阻。是一个限流元件,将电阻接在电路中后,电阻器的阻值是固定的一般是两个引脚,它可限制通过它所连支路的电流大小。阻值不能改变的称为固定电阻器。阻值可变的称为电位器或可变电阻器。
2
新课导入
★“小个子大功能”的电子元件
晶体管(transistor)是一种固体半导体器件,可以用于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和许多其它功能。晶体管作为一种可变开关,基于输入的电压,控制流出的电流,因此晶体管可做为电流的开关,和一般机械开关(如Relay、switch)不同处在于晶体管是利用电讯号来控制,而且开关速度可以非常之快,在实验室中的切换速度可达100GHz以上。
晶体管
2
新课导入
★“小个子大功能”的电子元件
电感
电感(电感线圈)是用绝缘导线(例如漆包线、纱包线等)绕制而成的电磁感应元件,也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元器件之一。电感是用漆包线、纱包线或塑皮线等在绝缘骨架或磁心、铁心上绕制成的一组串联的同轴线匝,它在电路中用字母“L”表示,主要作用是对交流信号进行隔离、滤波或与电容器、电阻器等组成谐振电路。
2
新课导入
★“小个子大功能”的电子元件
电容器,顾名思义,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
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而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称之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包括导线)间都构成一个电容器。
电容
电容器是如何存储电荷的呢?
3
新课讲解
★电容器
3
新课讲解
1.定义: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
★电容器
结构:两个导体(电容器的两个极)、一层电介质(绝缘体)。
平行板电容器
极板
极板
电介质
3
新课讲解
★电容器
2.电容器充电
当电键S与1触点接触,电路中就会形成如图所示的充电电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极板带上了正电荷,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极板带上了负电荷,于是两板之间就会形成一个匀强电场,两板之间就会产生电势差。
充电过程:电量Q、场强E和电势差U不断增加;电能向电场能转化。
E
S
1
2
C
I
+
+
+
+
-
-
-
-
E
U
+Q
-Q
3.电容器放电
当电键S与2触点接触,电路中就会形成如图所示的放电电流,两极板上的正负电荷不断中和。
放电过程:电量Q、场强E和电势差U不断减小;电场能向电能转化。
E
S
1
2
C
I
+
+
-
-
E
U
+Q
-Q
电容器是一个储存电荷和电场能的仪器。
3
新课讲解
不同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并不一样,如何表征电容器的这种本领呢?
如右图实验,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电量Q和两板间电势差U之间的关系。
E
S
1
2
C
I
+
+
+
+
-
-
-
-
E
U
+Q
-Q
A
V
实验表明:充电后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和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有关。
1.对同一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U成正比,即比值Q/U是一个常量。
2.对不同电容器,这个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这个比值可以表征电容器储存电荷的特性---电容。
3
新课讲解
★电容
1.定义:
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
2.定义式:
3.单位:
国际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F;常用单位有皮法(pF)、微法(μF);
1C/V=1F=1×106μF=1×1012pF
4.注意:
C=Q/U是电容的比值定义式,即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容器的计算,但电容C的大小和电荷量Q、板间电势差U无关,由电容器本身的特性决定。
电容C的大小和电荷量Q、板间电势差U无关,由电容器本身的特性决定,那么,到底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3
新课讲解
★电容
3
新课讲解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1.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d
s
ε
板间距离d
正对面积s
介电常数ε
电容C与板间距离d成反比
电容C与正对面积s成正比
电容C与电介质介电常数ε成正比
2.平行板电容器电容计算式:
其中k是静电力常量。
M、N为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某直线上的两点,距Q的距离如图所示,一试验电荷q在Q的作用下沿该直线由M开始向Q做加速运动.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试验电荷q带正电
B.
N点电场强度是M点电场强度的2倍
C.
试验电荷q在N点的加速度是在M点加速度的4倍
D.
试验电荷q在N点的电势能比在M点的电势能大
随堂练习
1.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它的电容(  )
A.
跟正对面积成正比,跟两板间的距离成正比
B.
跟正对面积成正比,跟两板间的距离成反比
C.
跟正对面积成反比,跟两板间的距离成正比
D.
跟正对面积成反比,跟两板间的距离成反比
B
3
新课讲解
★电容器常识
1.电容器的种类(按结构分类)
电容器
固定电容器
(电容不变)
可变电容器
(电容变化)
聚苯乙烯电容器电解电容器
2.击穿电压:加在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压不能超过某一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电介质将被击穿,电容器损坏,这个极限电压称为击穿电压。
额定电压:电容器外壳上标的电压,称之为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小于击穿电压。
额定电压50V
3
新课讲解
★思考与讨论
1.如图所示,在保持电键闭合的情况下,增加电容器的板间距离d,则电容器的电容C、电量Q、板间电势差U以及场强E如何变化?
E
S
1
C
I
+
+
+
+
-
-
-
-
E
U
+Q
-Q
提示:保持电键闭合时,板间电势差U保持不变;利用C=εS/4πkd、C=Q/U和E=U/d分析判断。
解析:由于电容器始终与电源保持想通,所以板间电势差始终等于电源电动势(类似于连通器原理)。
根据C=εS/4πkd可知,当d增加,则电容C减小。
根据E=U/d可知,当U不变、d增加,则E减小。
根据C=Q/U可知,当U不变、C减小,则电量Q减小。
M、N为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某直线上的两点,距Q的距离如图所示,一试验电荷q在Q的作用下沿该直线由M开始向Q做加速运动.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试验电荷q带正电
B.
N点电场强度是M点电场强度的2倍
C.
试验电荷q在N点的加速度是在M点加速度的4倍
D.
试验电荷q在N点的电势能比在M点的电势能大
随堂练习
2.如图所示,在电键断开的情况下,增加电容器的板间距离d,则电容器的电容C、电量Q、板间电势差U以及场强E如何变化?
E
S
1
C
+
+
+
+
-
-
-
-
E
U
+Q
-Q
提示:电键断开后,电容器电量Q保持不变;利用C=εS/4πkd、C=Q/U和E=U/d分析判断。
答:电量Q不变;电容C减小;电势差U增大;场强E不变。
3
新课讲解
解决平行板电容器动态问题的关键点和分析思路
一、把握两个“关键点”
电容器保持与电源相连,则电容器板间电势差U不变。
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则电容器电量Q不变。
二、抓住一条“主线”
电容器与电源连接,U不变;电容器与电源断开,Q不变。
确定不变量
判断C变化
判断Q或U变化
判断E变化
由C=εS/4πkd确定电容器电容C的变化。
由C=Q/U判断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或两极板间电势差U的变化。
由E=U/d分析电容器极板间场强E的变化。
M、N为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某直线上的两点,距Q的距离如图所示,一试验电荷q在Q的作用下沿该直线由M开始向Q做加速运动.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试验电荷q带正电
B.
N点电场强度是M点电场强度的2倍
C.
试验电荷q在N点的加速度是在M点加速度的4倍
D.
试验电荷q在N点的电势能比在M点的电势能大
随堂练习
3.如图所示,将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分别与电池正、负极相接,电路a、b之间接有一灵敏电流表,两板间一带电液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极板的间距变大,则(  )
A.
电容器的带电量变小
B.
电流表中将有从a到b的电流
C.
带电液滴仍将静止
D.
带电液滴将向下做加速运动
分析:液滴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液滴受到向上的电场力与重力相等(由此可知液滴带负电)。板间电势差U不变,距离增加导致电容C减小,从而导致极板电荷量Q减小、板间场强E减小,液滴所受电场力也减小。
E
G
a
q
b
答:A、D
知识小结
★电容
1.定义:
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
2.定义式:
3.单位:
国际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F;常用单位有皮法(pF)、微法(μF);
1C/V=1F=1×106μF=1×1012pF
4.注意:
C=Q/U是电容的比值定义式,即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容器的计算,但电容C的大小和电荷量Q、板间电势差U无关,由电容器本身的特性决定。
知识小结
★平行板电容
电容器与电源连接,U不变;电容器与电源断开,Q不变。
确定不变量
判断C变化
判断Q或U变化
判断E变化
由C=εS/4πkd确定电容器电容C的变化。
由C=Q/U判断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或两极板间电势差U的变化。
由E=U/d分析电容器极板间场强E的变化。
●完成
●预习第九节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