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雨的四季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花苞(bāo) 娇媚(mèi) 诱惑(huò) 倾盆瓢泼(qīn)
B.睫毛(jié)
掩饰(shì)
高邈(mǎo)
莅临人间(lì)
C.屋檐(yán)
吝啬(lìn)
干涩(sè)
淅淅沥沥(xī)
D.粗犷(kuǎng)
静谧(mì)
晒干(shài)
咄咄逼人(duō)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干燥
畅快 姿容
棉棉如丝
B.浇灌
铃铛
倾诉
争先恐后
C.厌烦
凄冷
飘落
毫不掩饰
D.斗笠
冷冽
滋润
别有风情
3.选词填空。
(1)春天,树叶开始 (露着 闪出)黄青,花苞 (轻轻?静静)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2)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 (开放 怒放)着,树叶 (鼓 透)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 (争先恐后 迫不及待)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天灰蒙蒙的,不一会儿,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
B.这个贼的手速非常快,动作干净利落,竟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C.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指责,他终于忍无可忍,出声为自己辩解起来。
D.我生日那天,母亲送了我一个小礼物,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礼品盒。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他之所以刻苦努力学习的原因是因为想要用成绩来证明自己。
B.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C.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力度,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食品安全。
D.刘湛秋的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被大学生们誉为“抒情诗之王”。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7.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 )
(2)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 )
(3)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 )
8.学完本文后,你一定对“雨”有深刻的印象,请你参与下面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题目。
(1)猜谜语。
①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皆不见。(猜一自然现象)
( )
②久雨不晴。(猜一省会城市名)
( )
③杜甫的《白帝》一诗曰:“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猜一成语)
( )
(2)赏析天气预报广告“共担风雨,分享阳光”。
?
?
(3)仔细观察下面的图标,描述图画内容并写出其寓意。
?
?
(4)仿写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铿锵的战鼓;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 ;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 。?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通过描写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文章从形态、声音、气味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活泼。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以对雨的爱恋为线索,先总写对雨的喜爱,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再次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10.文章开头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喜欢雨”的原因。
?
?
11.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四季的雨的不同特征进行了具体描绘,表现出春雨的 ,夏雨的 ,秋雨的 ,冬雨的 ,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以及 之情。?
12.本文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特征。请从文中摘录一个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谈谈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
?
?
13.文章中写道:“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好雨随风
乔忠延
①画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②诗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③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就活活泛泛显出了生机。
④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丝云。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儿小了,却仍然是硬硬的、干干的。
⑤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住鞋子。
⑥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暖和多了。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缝,人来车往,表面上的那层土就离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一样,裤腿上溅得花花点点的,都是尘土。
⑦田里的麦苗早渴了,泛黄了,没有了先前的精神头。浇地的人多了,水流进田里,“滋——滋——”地响,还咕嘟咕嘟地冒泡。[A]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起来,比旦头爬得还要慢。田浇过了,人们仍然盼着落雨。说是浇过的地,土会变硬,下些雨土才会酥些,麦苗长得才起劲。
⑧雨来了,突然间就下起来了。是夜里来的。待人们知道下雨的时候,雨早淅淅沥沥的了,唱小曲儿似的。有人从被窝里撑起身子,趴在窗台上,掀起窗帘的一角,朝外瞅瞅,院里的地上白白地泛亮。于是,忽然想起昨日后晌太阳落在了云里,风也是东南风,还潮潮的。接着又倒头睡下,梦里也就多了几分甜蜜,不睡到吃早饭不会起来。
⑨雨来得快,天晴得也快。一大早,天上还满是乌黑的云团。端上碗吃早饭,云变得丝丝蔓蔓的,天有些亮了。吃完饭擦嘴时,云就散了,太阳露了脸,鲜亮鲜亮的。[B]天空如刚擦过的镜子般没有一点尘色;地上如刚落笔的图画,到处洇①着水色。人们的心里也像刚冲洗过的一样清爽,脸上笑开了花。
⑩田里泥泞了,无法干活,但仍有人踩着泥到田头去,看看嫩嫩的禾苗,心更喜了,喜滋滋地唱出声来。
(选自《中国散文选》,有删改)
[注]
①洇(yīn):液体落在纸或其他物体上向四外散开或渗透。
14.作者写“雨来了”之前,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写人们“眼巴巴地”盼望春雨?
(4分)
?
?
?
15.作者笔下的春雨有什么特点?(4分)
?
?
?
16.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4分)
?
?
?
17.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本文,说说三位作家在描写春雨时,共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怀。(4分)
材料一 (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材料二 有如天降甘露。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季羡林《听雨》)
?
?
?
18.《雨的四季》语言优美,处处充满诗意。请你结合课文与生活,写一段赞美雨的话。
?
?
?
?
?
19.王双华同学假期回到了家乡。家乡的山,家乡的水,使他陶醉,他很想把家乡的美景描绘出来。请你运用下面给出的词语,发挥想象,运用比喻、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手法,帮王双华同学把家乡的美景描绘出来吧。(100字以内)
春雨 山峦 翠竹 深潭 小溪
?
?
?
?
?
参考答案
1.[解析]
C A项,“倾”应读“qīng”;B项,“邈”应读“miǎo”;D项,“犷”应读
“ɡuǎnɡ”。
2.[解析]
A “棉棉如丝”应为“绵绵如丝”。
3.(1)闪出 轻轻
(2)怒放 鼓 争先恐后
4.[解析]
B “干净利落”形容清洁整齐。也形容简洁,不拖泥带水。是褒义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5.[解析]
C A项,句式杂糅,“之所以……的原因是因为”错误,应删掉“的原因”;B项,搭配不当,可删掉“、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D项,偷换主语,第三个逗号后面应加上“刘湛秋”。
6.C
7.(1)比喻
(2)拟人、比喻
(3)拟人
8.(1)①下雨 ②贵阳 ③大雨倾盆
(2)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3)(示例)图画内容:图画主体部分是两个人组成的一颗爱心,爱心中间是一滴正在落入海洋中的雨。图画下部写有“小雨滴微公益”的中文、英文字样。寓意:在公益的海洋里,每一滴雨都是一份力量,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积少成多,为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每个人的点滴爱心汇聚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4)示例:送去温馨的问候 带来柔情的呵护
9.[解析]
C “托物言志”错误,应为“写景抒情”。
10.[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开头这句话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可根据下文中作者抒情和议论的关键句来概括作者“喜欢雨”的原因。
[答案]
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跃,给作者的感情带来滋润,给作者的思想带来流动;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
11.清新、甜美 热烈、粗犷 端庄、沉静 自然、平静 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12.(示例)句子: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表达效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秋雨比作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13.示例: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
14.[解析]
“眼巴巴地”盼望春雨,表现了人们盼望春雨到来的急切心情。而下文具体描写了春雨来时人们喜悦的心情,所以这是为下文写这种喜悦的心情做铺垫。
[答案]
作者花那么多的笔墨写人们“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是为下文写春雨到来后人们的喜悦心情做铺垫,突出了春雨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15.[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描写对象特点的把握。本文的写作对象是“雨”,答题时,先把描写春雨的语句找出来,然后从这些语句中概括出春雨的特点。
[答案]
甜美、滋润;来得快,去得也快。
16.[解析]
此题考查赏析文章语句的能力。看清题目要求,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进行赏析。表达效果可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应判断该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然后对该句描写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概括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
示例一:选择A句。运用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慢慢地爬”“比旦头爬得还要慢”,其中“爬”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在田中流淌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
示例二:选择B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天空的明净和雨后大地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7.共同表达了对春雨的赞美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关注。
18.示例:我喜欢春天的雨,清新而润泽万物。漫步在雨中,雨细细的,软软的,落在手臂上凉凉的,带着春天的气息。路边的草丛里,枯黄的草叶正泛着点点绿意,经过春雨的洗礼,那绿意仿佛更浓郁了一些。春雨,孕育生命的希望。
19.示例:春雨把山峦洗得明净葱茏,翠竹迎风摇曳,像穿着青裙的少女。山下的深潭,明镜一般,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山峦,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小溪便从这山水间流出,像一条长长的丝带,蜿蜒着流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