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版
教学内容来源: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教学主题:12、《变脸》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描述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课标中是这样描述的: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2、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第12课(设计应用),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来说,变脸含有两层含义:一是脸的形象发生变化;二是脸部表情发生变化。本课借用“变脸”一词,设定了“折纸视图、依形添画”的学习内容,即通过对折纸等方式将正方形的纸折成一定形状后,再纸上画出不同的脸,进行变量游戏。折纸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手工形式,它取材简单,变化丰富,尤其能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性,让学生养成工整细致、有条不紊、耐心操作的动手习惯。本课作为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折纸的第一课,其折法并不难。在折纸后进行添画描绘等内容,让固定的形状因为添画内容的不同而产生更多的变化和趣味性,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让学生体会手工制作的实用性,还能增强课堂学习的愉悦性,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典型课例。
3、学情分析
一年级段学生刚进小学校园,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活好动,好奇心重,该年级段学生十分喜爱各类美术活动,想象力丰富、大胆,对形、线、色的认识感性、真诚,是儿童画表现的黄金时期;在手工制作活动中技能运用有限但是造型别有情趣。课堂中应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在感受、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
学习目标:
目标1:欣赏川剧艺术的绝活—变脸,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目标2:能折叠出基本脸型,会创造性的折出其他脸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标3:能画出不同表情、形象的脸,掌握变脸玩法,体会造型的乐趣。
学习重点:
能折出“脸”形,并知晓“变”的方法,能大胆的描绘出生动、有趣的“脸”。
学习难点:
创新性的折脸、画脸。
教具准备:
课件、示范作品、折纸、绘画工具。
学具准备:
折纸、绘画工具、剪刀、胶棒。
评价任务:
1.折叠方法步骤,能折出基本脸型,会创造性的折出其他脸形
2.能画出不同表情、形象的脸,掌握变脸玩法。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一、欣赏导入,明
确学习内容
1、视频:《川剧变脸》
提出问题: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
2、简单介绍川剧中的变脸艺术
3、简单了解戏曲知识
4、出示作品,板书课题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观看认真,回答积极,
认识川剧
变脸
目标1
二、探究折纸方法
1、观察作品:问题: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它的脸是怎么变的?
2、视频:折脸的方法步骤。
3、示范折脸:
提问:折叠步骤
提醒注意事项
4、辅导
欣赏、思考、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学
习折脸的方法
被提问学生说
步骤
学生实践
同桌交流:你
是怎么折的
能折出基本脸型及其他脸形
目标2
三、分析
探究变
脸方法
1.分析探究:表现变脸的方法
----五官不同
----表情不同
2.示范;画脸
(1)观察作品,提出问题:画什么形象
----形象不同
----色彩不同
(2)演示方法步骤
-----变脸的方法
2.视频:学生作品欣赏
3.如何变脸编故事,变不同的脸
探究五官和表情的变化
不同角度观察,讨论适合画的形象
欣赏作品,开拓视野
思考探究
能画出不同表情、形象的脸,
目标3
四、艺术实践
1.提出作业要求造型新颖,色彩鲜艳
2.老师辅导
实践练习
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体会造型乐趣。
目标3
五、评价展示
展示作品,编故事:
自己做的是什么?
你喜欢哪副作品?为什么?
介绍自己的作品
评价别人的作品
所学知识的运用
表达能力
目标 2、3
六、延伸拓展
1.视频欣赏:不同材料制作的脸
2.作品:京剧脸谱变脸
3、课堂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老师小结
欣赏,了解制作材料的多样性
变脸的其他形式
翻脸、拉脸
交流
目标 1
板书设计
变 脸
五官 —夸
表情
形象
色彩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