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4 22:3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1.会认“坝、汉、艳、扮”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3.了解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以及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及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展示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读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讲民族团结的故事。
第一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感受上学路上及学校的美景。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板书课题:1 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自学生字词。
2.出示词语:坪坝、绒球花、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绚丽多彩、蝴蝶、孔雀舞、摔跤、山狸、凤尾竹、摇晃,指名认读、正音,小组开火车读。
3.分小组朗读课文,每组读一自然段。读完后小组内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课文写了民族小学的哪几个场景?
三、品读课文,想象画面
1.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的句式说话。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2.出示第5页图片,同时出示句子:“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还有汉族的。”
(1)看图讲讲各民族的名称。
(2)仿照句子,用“有……有……有……还有……”说话。
3.试着一边展开想象一边朗读,指名试用欢快的语气朗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读。
4.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观察生字,练习书写
1.出示字卡,先进行抽读,再练习组词造句。
2.学生小组内说说生字的间架结构,交流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习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2.了解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以及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会进一步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品读课文,感受美丽
1.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回忆课文,这所小学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吗?
2.结合插图默读课文,找出表现这所小学特点的语句,了解到这是一所美丽的边疆的山村小学,有多个民族的学生在这里上学。随后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让学生齐读。
师:默读完课文,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这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板书:美丽)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就去孩子们上学的路上看一看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如“绚丽多彩”等,并谈体会。教师可让学生看资料袋,并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美丽”上面板书“小路、服装、校园”)
(2)个别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重点引导体会“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两句的画面感,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民族小学的“美丽”读出来。
(3)小组读、男女生读,读出感情。读后再谈体会。
4.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小学的钟声展现出的独特的“美丽”,初步了解本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板书:钟声)
(2)默读第三自然段,知道本段前五句写上课的情景,第六句写下课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声音真好听!”一句的作用。
师:注意到本段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很好听?(板书:书声)
(3)个别学生读、比赛读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出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和谐美,进而理解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和赞美。
师:在这样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教室里坐着穿戴不同的各民族小学生,他们是那么认真地读着课文,如果你就站在窗外,你会……
同学们,在民族小学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作者吴然爷爷就站在窗外,你们猜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4)结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句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大家都是一家人。再想想课文,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多么幸福,多么温馨啊!你们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吗?
(5)学习第六句,体会下课热闹的场景,有感情地朗读第六句。
(6)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7)模仿这一段进行小练笔。我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写一写。
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
图书室里   教学楼前   大树下
上课了,同学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学了,同学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全课,升华美丽
1.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2.体会课文结尾省略号的作用,进行思维拓展。
师: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呢?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
3.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感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4.课外搜集、了解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和民族服饰以及风俗习惯等。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