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孙、泊、愁、眠、寺、榆、畔”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对愁眠、寒山寺、榆关、那畔”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词,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枫桥夜泊》。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说说哪些景物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理解《长相思》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了解王维、张继、纳兰性德的生平,收集以前学过他们的古诗词,阅读他们的作品。
2.三首古诗词的图片,所描写的景象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山居秋暝》,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由王维的《鹿柴》导入,学生齐背。
2.这首诗写的什么?
3.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认读词语:秋瞑 浣女 歇
3.交流对作者的了解及对诗题的理解。
(1)知作者,解诗题。
你对王维有哪些了解?
(2)诗题《山居秋暝》怎样理解?(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
3.借助注释资料,整体了解古诗大意。
三、解读诗句,再现景象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四、了解背景,再现情景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
空山 新雨 秋
明月 照 清泉 流
竹 喧 莲 动
春芳 歇 王孙 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枫桥夜泊》词《长相思》,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描绘的景色。
2.学习生字新词,能默写《枫桥夜泊》。
3.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学习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山居秋暝》,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2.说说学习古诗的方法,用你自己的话说说《山居秋暝》所描绘的情景。
3.这节课我们就请同学们运用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枫桥夜泊》和词《长相思》,如果遇到困难,同学间可以互相帮助,也可以请教老师。
二、初读古诗词,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1)诵读全诗词,读准生字及语句。(2)认读生字,新词,识记生字。(3)边读诗词,边根据注释理解意思。(4)同桌交流。
2.学生自学。
3.汇报学习情况。(1)交流生字,读准字音。(2)交流作者。
4.自由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三、着眼全诗词,了解诗词意
(一)学习古诗《枫桥夜泊》。
1.朗读古诗《枫桥夜泊》,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2.师生共同研究古诗的意思。
3.交流古诗《枫桥夜泊》的意思。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
(二)交流词《长相思》
1.介绍这首词的作者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其文字成就以词为最,存词342首,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
2.解读全词,再现形象。
(1)朗读古词,结合注释,理解记忆。
(2)共同研究。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意思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将士住宿的千余座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读了这句诗,你能想象出将士们露营的情景吗?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意思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没有寒风朔雪之声。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意思,作者写了那些景物?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梳理,巩固提升
这三首古诗词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 霜满天
江枫渔火 对愁眠
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