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乡愁》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乡愁》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6 21:4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乡愁
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慰藉(jiè)
海峡(xiá)
相机调控(xiàng)
锐不可当(dāng)
B.卖弄(nong)坟墓(fén)
外溢效应(yì)
一气呵成(hē)
C.栅栏(zhà)
哺育(fǔ)
重足而立(chóng)
心无旁骛(wù)
D.骸骨(hái)
一枚(méi)
给水系统(jǐ)
参差不齐(cēn)
2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光中,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等,散文集《听听那冷雨》等。
B.我们可将余光中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视为整个中诗坛的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他写下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如《乡愁》《光的赞歌》《乡愁四韵》等。
C.“思乡”是古往今来的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鸿雁、月、浮云、柳等意象常常被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D.《乡愁》这首诗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思乡之情。
3.用“乡愁是……”写几句话,构成排比句。
课内阅读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乡愁》以四个表示时间的短语“小时候”“长大后”
“后来啊”“而现在”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表达了他对祖国大陆的绵绵思念。
B.《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表达的情感是丰富含蓄、有张力的,能引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诗的前三节侧重于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结尾则把个人的情感与相国之爱交融在一起,寄寓了诗人所代表的万千游子的绵绵乡关之思。
D.全诗共有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基本均衡而对称,句与句之间则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诗中运用了比喻、想象、夸张、反复、叠词等多种手法,使诗歌具有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韵律。
5.余光中的《乡愁》以什么为线抒发思乡之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设喻联想,化抽象感情为具体形象,是本诗的一大特色,使诗歌极富感染力。请根据诗歌填空
(1)把乡愁化作____________,表现对母亲的____________
(2)把乡愁化作______________,表现对妻子的______________
(3)把乡愁化作____________,表现自己的_____________
(4)把乡愁化作____________,表现诗人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
7.“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用“浅浅”形容海峡,包含了哪些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诗选取“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四个意象,并且用“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这四个数量词修饰,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朗诵这首诗歌时,语气应该(

A.急速、悲壮
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
基础提升
1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歌声如飘风,如一(lǚ)摇曳的游丝,在夜空中遥远地传来,渐行渐近,渐渐地清越,终于到了窗下,歌词也清晰可□了。咿呀的菜声,夹着(jī)荡的水声缓慢地为歌声击节。然后歌声又新漸远去,渐渐地微弱,渐渐地模糊,终于轻烟般在静夜中消失。(摘自柯灵《枕畔歌声》)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lǚ)____________
(jī)__________荡
(2)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A.辨
B

(3)加点字“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B

1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12.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借代)
B.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比喻、拟人)
C.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设问)
D.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排比、反复)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
③犹如春风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阅读拓展
体裁:散文诗
作者:孟宪华
选篇理由:余光中用他的诗吟唱着内心的乡愁,下面的选文中孟宪华用散文诗的形式,带给我们另一种对乡愁的解读,春回大地,身处异乡,乡愁的意味更浓重。“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惹乡愁曾几处
孟宪华
(一)
春是诗,愁是诗,故乡是风筝,心绪似手中的绳……
三月当口,风渐收,地渐暖。燕子没有在天上,燕子在故乡,在我的记忆里飞来飞去,剪开春风,叫绿麦苗唤醒草青。
鸭子在哪?鸭子在村头的河里画出一波又一波春景,只有鱼儿能看懂,而时光不愿留下一丝痕迹。
足印杂沓,车水马龙。
城市在场,耕牛已无路可走。
迎春花黄,杏花粉,桃花红,梨花白……
这些春天的行者,在我前后左右沿着各自的轨迹前行,围绕着春天公转或者自转。
匆匆,匆匆。
多少春景从一个村庄涌向一座城,涌向了更远的远方。
(二)
我在春天,母亲在哪里?
春回。
母亲再也没有回来。母亲在冬末的一场雪里走失。
我像一个丢了魂儿的人,沿着冬天找到春天……
那盆年年开花的君子兰,面色失血,一下子就笼络住了白天与黑夜,迫随母亲奔走天上人间。
夜色阑珊。泪水滑然。繁星点点。
蓦然回眸,一枚流星滑落。许愿。抬头,我在寻找那颗属于我的星。
我看见:母亲打坐,念经。慈祥可亲,还是老样子。
“桃花红告花自,梨花就要开……”是的,母亲,我的歌总是五音不全,我的春天总是五音不全,我的乡愁总是五音不全……
我不忍春天来时,您不在。
(三)
你有春光一座城,我有故园一记河山。
一一对应,光阴荏苒。
你有足够的写字楼,WiFi,快餐;我有足够的虔诚,延续不变的方言。我也会来个“身在曹营心在汉”。
树枝没有说话,只是探出了耳朵;迎春花没有说话,只是黄一把;杏花没有说话,只是粉了几朵;桃花没有说话,只是漫山遍野……
小草成片,绿就此握手言和。
还有什么,在院内院外疯长。花儿撑开了鸟鸣,鸟鸣是春天最动听的歌谣,用一种回声,悄悄打开潘多拉盒子。
今天,一片嫩芽走出春天,去寻梦寻根。
在水一方,浪子回头,回头无岸。
在河之洲,农事家事心事无人猜透。
——“记住春天,就是记住乡愁。”
请让我扯片故乡的云,慢慢走近漂泊的你。春光明媚里,我轻轻推开那扇柴扉,放出我的鸡鸣,你的牛羊、他的炊烟,我们需要一座村庄安置天涯游子共同的乡愁。(有删改)
14.文中的“春天”有什么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一句话。
春是诗,愁是诗,故乡是风筝,心绪似手中的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意第二部分中画线的句子的潜台词是什么?
母亲在冬末的一场雪里走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第三部分画线句子中的“写字楼”“WiFi”“快餐”指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你有足够的写字楼,WiFi,快餐;我有足够的虔诚,延续不变的方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养训练
“浓浓乡愁”综合性学习活动。
乡愁是一本厚厚的美学名著,越读越厚,越读越美。学完余光中的《乡愁》,九年级(2)班开展了以“浓浓乡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请收集并整理出两句古诗词中表现“乡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收集整理的表现“乡愁”的诗句中任选一句,以
“乡愁是……”的句式,将其改写成现代诗句。
【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改写:乡愁是李白眼前的那一抹月光。
我选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细味名胜古迹的意蕴……
(1)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夏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我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这副对联来自黄石市团城山公园的凝碧亭,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
上联:把酒问鲶鱼谁道磁湖水浅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世
山高
声随月亮

临风
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C项,哺bǔ。
2.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重要文学常识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光的赞歌》是艾青的作品
3.【示例】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乡愁是故乡那条永远流满的小溪,乡愁是那根埋藏在灵魂深处的血管。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立凝望,乡愁是别离时母亲不断挥动着的手。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句式上要以“乡愁是”开头,同时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乡愁”具体化。
4.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本诗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5.“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种表示时间顺序的短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思念,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变鲜明,流露出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本诗以时间为线贯串全诗,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短语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前面三节,抒写的是诗人的人生经历,诗人层层铺垫,及至最后,将感情推向高潮,集中抒发了身在孤岛思念大陆的强烈情。
6.(1)邮票
思念(2)船票
不舍之意(3)坟墓
孝子之心4)海峡
爱国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首先要找到4个意象,然后分析意象中蕴含的情感。
7.海峡浅浅,隔不断台湾与大陆山水相连;海峡浅浅,隔不断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思念;海峡不深,却阻隔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实在令人痛心。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语的能力。“浅”字蕴含的深意与深情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厚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中,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诗人看似轻描淡写,其实是语浅情深。四个意象看似平常,却与人生的四个阶段对应,而且寄托了诗人的家国之思。四个数量词也增加了诗歌的音的美。
9.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题和朗读语气的能力。根据题目“乡愁”和诗歌的主题思想,朗读时应该缓慢、忧伤一些。
10.(1)缕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重点字形的能力。结合第一空后面的“游丝”,根据拼音“lǚ”可知应写“缕”;第二空不要误写成同音字“击”。
(2)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形近字的能力。“辨”指辨别,分辨。“辩”指辩解,辩论。根据前面的“清断”可知,此处应指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故选“辨”字。
(3)B【解析】本题考查辨识多音字的能力。“模”在“模糊”“模型”“模仿”“劳模”等词中读“mó”;在“模子”“模样”等词中读“mú”。
11.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成分残缺,“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这一分句缺主语,可改为“网友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C项,“了解、学习”与“环保意识”搭配不当,可改为“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D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或改为“本期文翁大讲堂’,除成都教师外,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1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修辞手法的能力。B项,“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运用了拟人,但没有使用比喻。
13.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句子衔接的能力。首先通读各句,明确文段讲到新词的产生和消失两个方面的内容,②③是关于新词的产生,①句“但”表转折,④句讲新词的消失,是承接①进行阐述的。故答案选C。
14.象征着母亲和故乡,寄托着作者浓浓的乡愁。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象征手法的能力。看到春天就想起母亲春来了母亲却没有回来,显然春天成了母亲的代名词。文章主要写的是故乡的春天,蕴含着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所以春天也象征了作者魂牵梦绕的故乡。
15.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和故乡、乡愁是分不开的,引出下文,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之炼句的能力。题干中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首先要判断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句中把“春”和“愁”比作“诗”,把“故乡”比作“风筝”,把“心绪”比作“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三个“是”构成排比,语句整齐。一系列的比喻把故乡和春天联系在一起,引出下文对故乡春天的描写;风筝和绳的关系也说明了作者心系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
刷有所得·方法
诗歌中的炼句题解答技巧
①点明句子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②写景句,用形容词概括句子描述的景象;抒情句,分析抒发的情感;哲理句,分析句子蕴含的哲理。
③答题模式:艺术手法+表达作用(主旨情感)
16.母亲在冬末去世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母亲不是迷路了,而是去世了,从下文作者丢了魂儿似的寻找母亲可以推测出来的。“那盆年年开花的君子兰,面色失血,一下子就笼络住了白天与黑夜,追随母亲奔走天上人间”则更为明显地表明了“母亲去世了”这一事实。
17.指城市快节奏、高科技、繁华的生活。通过城市生活与“我”的不变的乡音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根据画线的内容,“写字楼”代表繁华的生活,“WiFi”代表高科技的生活,“快餐”代表快节奏的生活,这些都是城市生活的“标志”,与作者不变的乡音形成对比,从而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18.(1)【示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本题考查积累古诗词的能力。关于“思乡”的古诗词名句很多,也可以由表现“思乡”的常见意象“月”展开联想去投集。(2)【示例一】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愁是崔颢眼前的千里烟波。
【示例二】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愁是王湾笔下的一只北归的鸿雁。
19.(1)【示例】画家
就要画一幅长画来描绘它的鸟语花香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仿写的能力。根据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特点,即“诗人”对应的是“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再围绕“夏天是个好季节”这个中心句,从画家、作曲家、雕刻家等任意个角度去展开即可。
(2)【示例】临风歌盛世声随月亮山高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运用对联的能力。注意词性短语类型要相对。“把酒”对“临风”,“问鲶鱼”对“歌盛世”,后面也要一一对应,且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