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曹操》
◆不是英雄
◆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坂坡
◆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啰嗦
◆一心要那荆州
◆用阴谋阳谋
◆明说暗夺的摸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重头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国的那些人那些事
第一篇章 烽火连天分三国
第二篇章 尔虞我诈是三国
第三篇章 纷纷扰扰话三国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一篇章
烽火连天分三国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乱
1.因何而乱
皇帝大权旁落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农民揭竿(黄巾起义)
军阀割据
乱
军阀割据
路有饥妇人,抛子弃草间。
--王粲《七哀诗》
2.乱成如何?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民不聊生 人口锐减
◆政治优势:
◆经济优势:
◆人才优势:
“挟天子以令诸侯”
开垦荒地 实行屯田
唯才是举 招贤纳士
曹操势力何以壮大?
材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问题:
“操遂能克绍”指的是哪次战役?曹操是如何“以弱为强”的?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
乌巢
官渡之战示意图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曹军歼灭袁军主力
以少胜多
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3、4万
10万
200年
袁绍、曹操
曹 操
袁绍
阅读80页(结合示意图)完成下面表格
材料一:当时的汉献帝,虽有名无权,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于是曹操借机发兵洛阳,迎献帝到许,借皇帝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材料三:曹操组织军队、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阅读材料,分析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的原因?
政治上:“挟(xié)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采用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材料四: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乌巢,烧掉粮草。
军事上:曹操采取正确的战术
用人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jì)
(lì)
曹操
统一全国
(注释:骥(jì):千里马;枥(lì):马槽。)
壮心
曹操
刘备
孙权
官渡之战后的形势
面对曹军即将到来的大举进攻,刘备、孙权又是如何应对的?
皇室宗亲,三顾茅庐得诸葛亮的辅佐
地理位置优越,政权巩固。
赤壁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示意图
5万
20万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曹操
孙刘联军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分析讨论:
1.曹军来自北方,水土不服,不习水战。
2.曹操骄傲自满。
3.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4.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
《三国志》简介: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
《三国演义》简介: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罗贯中综合宋元时期的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的记载
史学著作
文学作品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有一些虚构的成分。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VS袁绍
赤壁
以少胜多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在官渡大战中胜利的曹操,为什么在赤壁大战中失败了呢?
曹操,字孟德
(155-220年)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原因:
水土不服
不习水战
骄傲轻敌
军事失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二篇章
尔虞我诈是三国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魏
蜀
吴
曹操死 三国始
政权
时间
创建者
都城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229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
(南京)
(pī)
阅读课本82页最后一段结合地图完成下面的表格
曹丕 (pī) 220年 洛阳
刘备(史称蜀汉)221年 成都
孙权 229年 建业
强调: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为:公元229年
三国鼎立
曹魏的发展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修建 工程。
翻车
魏
屯田
发展概况
水利
孙吴开发江南
吴
发展概况
________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 ______到 ,加强了大陆和 __ 的联系。
造船业
卫温
夷洲
台湾
改善_________,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蜀汉的治理与开发
蜀
发展概况
民族关系
蜀锦
曹操 (统一北方)
刘备
孙权
努力发展
联合攻曹
赤壁之战(208年)
魏
蜀
吴
三国鼎立
课堂小结
第三篇章
纷纷扰扰话三国
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当代文学家·鲁迅
曹操,字孟德
(155-220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宁教我负天下人,
勿叫天下人负我。
京剧《击鼓骂曹》:
如今出了个奸曹操,
上欺天子下压群僚。
奸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西晋·陈寿《三国志》
他是拨乱世的英雄!
——当代史学家·范文澜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同时代的评论家许劭
雄
英
如何评价曹操?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雄
识图:
A
B
C
A的建立者是
B的都城在
C的国号是
曹丕
成都
吴
吴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率军在
赤壁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三国时期
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因为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赤壁之战
曹操是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
真伪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