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文具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连一连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数出数量在6~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6~10各数。 
2.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数量在6~10的物体的个数,知道0~10的顺序。 
3.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数量,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数出数量在6~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6~10各数。 
难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量在6~10的物体个数。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11页内容、第12页“试一试”和第12、13页“练一练”的第1、3、4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尝试引入新课。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从情境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指名回答:可以发现桌上有文具盒、转笔刀、铅笔、橡皮和直尺这些文具,有小朋友正在数这些文具。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5各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6~10各数的认识及书写。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数一数,连一连”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6~10各数。 
提问:你能帮他数一数这些文具有多少个吗?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结果。 
2.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想一想,做一做”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实物和几何图形表示物体的个数。 
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展示出的表示数量的方法。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示“6、7、8、9、10”各个数量? 
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展示方法: 
方法一:用小棒表示图中实物。用1根小棒表示1个文具盒,6个文具盒就可以用6根小棒来表示。用1根小棒表示1把尺子,7把尺子就可以用7根小棒来表示。 
方法二:用几何图形表示图中实物。用1个△表示1个文具盒,6个文具盒就可以用6个△来表示。用1个○表示1把尺子,7把尺子就可以用7个○来表示。 
方法三:用手指表示图中实物。用1根手指表示1个文具盒,6个文具盒就可以用6根手指来表示。用1根手指表示1把尺子,7把尺子就可以用7根手指来表示。 
3.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描一描,写一写”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6~10各数的写法。 
教师讲解6~10的书写方法: 
①书写6时,下半部分要写得圆滑,占满半格。 
图中显示的是用计数器拨数1~10的过程。先在计数器上拨1个珠,表示1,再接着拨1个,就有2个珠,表示2……当有9个珠时,再拨1个,就有10个珠,表示10。 
小结:0~10各数的顺序为0,1,2,3,4,5,6,7,8,9,10。相邻两个数相差1,后一个数依次比前一个数大1。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7分钟) 1.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3题。 
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创设找朋友(连一连)活动的目的是渗透数与物体个数的对应思想。数一数实物以增强认识的直观性。让学生逐步体验实物、图象符号与数字符号之间的关系。扩大了学生对数的功能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