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快乐的午餐
教学目标 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比较出数量的大小,并正确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难点: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14页内容和第15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小松鼠头像6张、勺子图片5张、盘子图片6张、杯子图片7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主题图,尝试引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都看到什么?
学生回答: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小松鼠要准备吃饭了,桌上已经摆好了盘子、勺子和杯子。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那么这些盘子、勺子和杯子够这些小松鼠用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快乐的午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盘子够吗”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同样多”。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要求盘子够不够,只需要比较小松鼠的只数和盘子的个数是否同样多。
(2)引导学生探索比较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汇报方法,教师归纳总结:如果每只小松鼠分1个盘子,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可以知道,每只小松鼠正好都有1个盘子,都没有剩余,即盘子的数量和小松鼠的数量一样多。所以盘子够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勺子够吗?杯子呢”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求勺子够不够,即比较小松鼠的只数和勺子的个数;求杯子够不够,即比较小松鼠的只数和杯子的个数。
(2)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把小松鼠和勺子、小松鼠和杯子也像刚才那样,一个对应一个摆一下吗?你们发现了什么?勺子和杯子够吗?
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组织学生汇报结果及发现:
①有1只小松鼠没有勺子,即勺子少了1个,所以勺子不够用。说明小松鼠的数量比勺子的数量多;勺子的数量比小松鼠的数量少。
②每只小松鼠都有1个杯子,并且杯子多了1个,所以杯子够用。说明小松鼠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少;杯子的数量比小松鼠的数量多。
3.出示教材第14页“说一说……哪个最少”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最多和最少。
(1)引导学生拿出学具照样子摆一摆,说说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2)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或用数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指名回答,得出杯子最多,勺子最少的结论。
小结:(1)两种物体一个对着一个,正好对完,谁也没有多余的,就说明这两种物体一样多。(2)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3)把三种物体一一对应后比较,如果其中一种物体的数量比另外两种物体都多,就称这种物体最多;如果比另外两种物体都少,就称这种物体最少。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7分钟) 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3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由小松鼠家热闹的午餐场景引入新课,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接着教师提出问题,然后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数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利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