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过生日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
在“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养成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以及大胆表达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物体的大小和多少的方法。
难点: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18页内容和第19页“练一练”的第1、3、5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尝试引入新课。
提问:观察情境图,可以发现大家正在为妈妈庆祝生日。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餐桌上都摆了哪些物品吗?
(答:有一个蛋糕、一个西瓜、两瓶饮料、三杯饮料……)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内容是“过生日”——大小、多少的比较。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说一说……哪块最小”的内容,引导学生比较蛋糕的大小,西瓜的大小。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依题意可知,要求哪块最大,哪块最小,就是求三块蛋糕中哪块最大,哪块最小,及三块西瓜中哪块最大,哪块最小。
(2)引导学生探究比较的方法。
提问:同学们说一说这两幅图中哪块最大,哪块最小,是怎么比较的?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比较方法,并展示:
方法一:用观察法进行比较,即观察每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方法二:统一标准的方法进行比较,即将需要比较的物体放在相同大小的盒子(或盘子)里,再比较。
通过仔细观察会发现:③号蛋糕占的空间最大,①号蛋糕占的空间最小,所以③号蛋糕最大,①号蛋糕最小。
同理,①号西瓜最大,③号西瓜最小。
2.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哪杯装……的画‘〇’”的内容,引导学生比多少。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要求哪杯装得最多,哪杯装得最少,其实就是比较三个杯子中饮料的多少。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哪杯装得多,哪杯装得少。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意见。教师补充总结:三个杯子中饮料的高度是相同的,但却不能用此判断三杯饮料装得同样多,因为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杯子的粗细是不同的,哪个杯子粗,哪个杯子装得饮料就多,所以第二杯装得最多,第三杯装得最少。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 哪个装得多”的内容,引导学生比较哪个瓶子装得多。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左边的瓶子细些但高些,右边的粗些但矮些,无法通过观察直接判断哪个瓶子装得多,需要采取一些特殊方法。
(2)引导学生探究比较方法。
学生组内交流汇报,各组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归纳比较的方法:
方法一:可以先把高的这瓶倒空,再把矮的这瓶中的饮料倒进高的这瓶中,若没有装满,说明高的这瓶装得多,若装不下,说明矮的这瓶装得多,若正好装满,则说明两个瓶子装得同样多。
方法二:可以把它们分别倒入相同大小的两个杯子(足够大)里试试,最后液面高的,对应的瓶子就装得多。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7分钟) 1.完成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3题。
3.完成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5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从日常生活入手,根据“过生日”的情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探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