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学习活动的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难点:对简单的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70页内容和第71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篮球一个,魔方一个,固体胶一个,牙膏盒一个。
2.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回答问题,尝试引入新课。
教师拿出一个实物篮球。然后依次拿出一个魔方、一个固体胶和一个牙膏盒。
提问:同学们,你见过和这些物品形状一样的东西吗?请举例说说。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认识图形。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及“说一说……成几类”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立体图形。
(1)提问: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有哪些物品。这样摆着太乱了,你能把他们分一分类吗?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回答:图中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有篮球、乒乓球、水杯、牙膏盒、魔方等。要给这些物品分类,可以按形状来分,分成四类,按能否滚动分,分成两类。
2.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照样子……认一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教师指出:其实,这些形状相同的物体都有着共同的名字,像牙膏盒、墨水瓶盒、鞋盒这样形状的都是长方体;像魔方、粉笔盒这样每个面都一样大的都是正方体;像水杯、茶叶罐、唇膏这样形状的物体都是圆柱;像篮球、乒乓球这样形状的物体都是球。
(2)引导学生拿出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看一看,摸一摸 ,学习这些立体图形。
(3)指名学生说说摸到看到这些立体图形的感受,老师补充,归纳总结:
①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尖尖的角,像这样形状的物体叫作长方体。
②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尖尖的角,像这样形状的物体叫作正方体。
③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可以滚动,像这样形状的物体叫作圆柱。
④圆圆的,可以滚动,像这样形状的物体叫作球。
3.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玩一玩”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球、圆柱体、长方体和正方体。
(1)提问:闭上眼睛摸一摸自己手中的模型,并告诉同桌这是什么立体图形。
同桌之间再交换说一说,并相互订正。
(2)提问:先推长方体走一圈,再推其他几个立体图形走一圈,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在组内活动,交流汇报发现,教师总结:球是圆圆的,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圆柱横放时易滚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不易滚动。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7分钟) 1.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3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教学,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接着通过说一说、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操作感知立体图形、汇报交流想法。活动中让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