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古人计数(2)
教学目标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感受数的意义和作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11~20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难点:知道两位数中各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及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75页“试一试”内容和第76页“练一练”的第3、4、7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
2.学具准备:直尺、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回顾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填一填。
(1)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2)1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4。
(3)( )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
(4)(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6。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古人计数(2)”——11~20各数的顺序及大小比较。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试一试”“读一读”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11~20各数的顺序。
(1)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的数字,并读出11~20各数。
顺着读: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着读:20,19,18,17,16,15,14,13,12,11,10。
指名学生顺着读,指另一名学生倒着读,给予表扬和鼓励。
(2)提问:从你顺着读和倒着读11~20各数的过程中,你有发现什么吗?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从前往后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从后往前数,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
2.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试一试”“比一比……谁小”的内容,引导学生比较数的大小。
(1)教师指出:比较数的大小时,既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也可以通过摆小棒进行比较。
(2)引导学生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汇报比较大小的方法,指名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方法一: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从12到14的数。12在14的前面,14在12的后面,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所以12<14。
方法二:摆小棒。12根小棒是1捆零2根,14根小棒是1捆零4根,都有1捆,是一样的,剩下的4比2大,所以14>12。
3.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试一试”“古人这……示13吗”的内容。
提问:说一说表中表示12的两种方式所表示的含义,能用这两种方法表示13吗?
学生组内讨论分析表中表示的方法,各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方法一:古人用一块较大的石块表示1个十,用两个较小的石块表示2个一,所以13可表示为 。
方法二:为了简便,古人用“—”表示1个10,用“||”表示2个一,合起来是12,所以13可以表示为—|||。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7分钟) 1.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3题。
2.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4题。
3.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7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操作、交流、讨论,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开发的能力,通过观察直尺和动手摆小棒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到自主学习新知的乐趣,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