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数与代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各数的读写,11~20各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认识时钟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读写及运算,进一步加深对钟表的认识。
难点: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94页内容和第96~97页“练习”的第2、3、5、6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计数器、小棒
2.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学的内容。
本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数与代数”部分内容。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1.引导学生复习“数与代数”部分主要知识点。
提问:在“数与代数”部分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说一说:
(1)0~20各数的认识: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10以内数的加减法。
(4)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5)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①利用点数法计算;②利用计数器计算;③利用“凑十法”计算;④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以“8+5”为例,分别对4种方法进行说明。
①利用点数法计算。8+5记住8,接着往后数5个数:9,10,11,12,13,所以8+5=13。
②利用计数器计算。8+5,在个位上拨8颗珠子表示8,加上5,再拨5颗珠子,10个一是1个十,十位上拨1颗珠子,个位上剩3颗珠子。因此8+5=13。
③利用“凑十法”计算。8+5,左边8根小棒,右边5根小棒,右边拿2根小棒到左边,左边合起来10根小棒,再加上右边3根小棒,所以8+5=13。
④利用数的组成计算。5由3和2组成,8和2组成10,所以8+5由10和3组成,所以8+5=13。或8由5和3组成,5和5组成10,所以8+5由10和3组成,所以8+5=13。
(6)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①数数法;②破十法;③平十法;④想加算减法。
出示卡片:19-7=
说一说,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提问:学生汇报:①想加法算减法:12+7=19,所以19-7=12。
②倒数法:18,17,16,15,14,13,12。
③因为9-7=2,10+2=12,所以19-7=12。
……
(7)认识钟表:①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②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③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2.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第4、5、7题练习,引导学生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重点题目点学生演板。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7分钟) 1.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第2题。
2.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第3题。
3.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第5题。
4.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第6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中要体现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如引导学生自己说涉及的知识点,讲特殊数字的含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