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小画笔》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认识画图工具箱中的填充工具并掌握填充颜色的不同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操作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也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工具栏中各种工具,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难点:前背景色、背景色的置换。探究各种工具的扩展功能及应用。?
教学流程示意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任务驱动,合作学习???(三)综合运用,自由创作???(四)作品展示,和谐评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老师想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大家在什么地方住呀?能简单描述一下你住的房子吗?”?师:“你们住的房子可真漂亮,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漂亮的房子图片,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音乐响起:在悠扬的音乐中,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房子图片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空灵的音乐流淌着,孩子们完全沉浸在美的事物之中。?引道:“
这些房子究竟是什么画的呢?老师告诉大家就是我们平时经常使用的画图工具。”?
让他们畅谈自己看后的感受。?他们对这些房子充满了欣喜与好奇。欣喜世间会有这么漂亮的房子,好奇什么样的画笔能画出这么好的房子。?孩子们的脸上:噢!原来如此!我也会画呀!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我顺势说道:“那你们想不想画出属于自己的漂亮的房子?”孩子们顿时跃跃欲试,此时此刻他们对这些小房子的兴趣已到了极点。?
从学生每天朝夕相处,最最熟悉的事物入手,再次揭去了计算机神秘的面纱,降低了学习难度,使三年级的孩子们再次认识到原来高科技的东西也离不开我们的生活呀,化难为易,培养学生探究的信心。?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向学生出示了第一个学习任务:我先出示了一个房子的轮廓,让学生自由的在上面画东西、添颜色。学生在自由复习之中遇到了问题:在涂色时,发现自己的橡皮变成了彩色的了。这是这么回事呢?提出了第二个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课本中的新知识,可边学边操作练习。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扬,令是他们品味到成功的喜悦,使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会水乳交融,更加增强了他们画好小房子的信心!?
学生自主学习,认真操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采用边演示边操作的方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学能力,养成不怕困难、积极思考、与人合作的学习精神。
将过去学过的画图工具复习了一遍,为下面学生自由创作打下了基础。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前背景色、背景色的置换。通过复习,很自然地从涂色工具的旧知识点转到了前景、背景的新知识点,过度自然。
(三)综合运用,自由创作?
引导:“我们刚才学会了如何选取工具,学会了如何选取前景色和背景色及“橡皮”工具的使用方法,大家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设计自己的小房子了,老师要看看谁设计的房子美观、新颖、独特,并且要从中选出优秀作品发布在我们学校的网站上,让所有浏览我校网站的人都能欣赏到你的佳作。”音乐再次响起。有人说音乐是开启智慧之门。在美妙的音乐中,孩子们的思绪飞扬,想象的翅膀开始放飞。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自由的画着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这一环节在巩固新授课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学生个性发展,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空间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和谐评价?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设计的小房子都很美,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在展示时还要谈谈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也可以说说你的创作体会。如果你欣赏他的杰作你可以赞扬、也可以提出自己中肯的建议。”
把学生的作品以网络为载体呈现在全校学生面前,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欣赏到他们的作品。在快乐的赏析中,潜移默化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在全校同学留言的反馈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或得到道德的共鸣,获得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让同学把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说给大家听一听。由于每位同学在活动中分处的角色不同,因此他们的体会也不同,这种交流是非常必须的,让孩子们学会倾听了解别人的想法,也利于今后小组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