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新人教版选修1 全册同步练习(37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新人教版选修1 全册同步练习(37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8-05 09:58:44

文档简介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单细胞绿藻的培养液和单细胞酵母菌的培养液,所含成分的最大的区别是(  )
A.前者必须含有有机成分 B.后者必须含有有机成分
C.前者必须通往氧气 D.后者必须通往氧气
2、蘑菇、硝化细菌、超级细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依次是
①需氧自养型 ②需氧异养型 ③厌氧自氧型
④厌氧异养型 ⑤兼性厌氧型 ⑥既可自养又可异养
A、①②③⑤ B、②①②④ C、②①④② D、①②④⑥
3、关于酵母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
B.酵母菌的同化作用方式是自养型
C.酵母菌可以进行出芽生殖,也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D.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无氧呼吸
4、将水果放在密封的地窖中,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地窖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  )
A.温度恒定,水果抵抗虫害的能力强 B.温度适宜,容易保持水分
C.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D.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抑制呼吸作用
5、测定3类细菌对氧的需要,让它们在3个
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右图显示了细菌的生
长层。据此判断:只能在需氧培养基中
繁殖、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在有氧
和无氧的培养基中都能繁殖的细菌依次是
Ⅰ Ⅱ Ⅲ
A、Ⅲ、Ⅰ、Ⅱ B、Ⅲ、Ⅱ、Ⅰ
C、Ⅰ、Ⅱ、Ⅲ D、Ⅰ、Ⅲ、Ⅱ
6、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毛霉,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A.氧气、甘油 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 D.钾离子、氨基酸
7、将酵母菌的培养液由富氧状态变为缺氧状态,下列过程加快的一项是(  )
A.葡萄糖的利用 B.二氧化碳的释放
C.丙酮酸的氧化 D.ATP的生成w.w.w.k.s.5.u.c.o.m
8、下列产醋最多的措施是( )
A、将果酒中加入食醋,并通气 B、将果酒中加入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并通气
C、将果酒暴露在空气中 D、将果酒中加入冲洗葡萄的水,并通气
9、以下发酵产品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
A、味精 B、啤酒 C、“人造肉” D、人生长激素
10、将接种有醋酸菌的葡萄汁100 mL 4份和接种有酵母菌的葡萄汁100 mL 4份分别装入100 mL 、200 mL、300 mL和400 mL的烧瓶中,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24h后产生的醋酸和酒精最多的分别食( )
00mL、100 mL B、400 mL、400 mL
C、100 mL、400 mL D、400 mL、100 mL
w.w.w.k.s.5.u.c.o.m
www.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一、选择题
1、凝胶色谱分离法分离蛋白质时,凝胶的种类较多,但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 )
A、改变蛋白质分子通过凝胶时的路径
B、吸附一部分蛋白质,从而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移动速度
C、将酶或纽胞固定在凝胶中
D、与蛋白质分子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影响其移动速度
2、下列各项中,一般不影响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中的分离度的是 ( )
A、层析柱高 B、层析柱的直径
C、缓冲溶液 D、样品的分布
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决定蛋白质或多肽移动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 )
A、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
B、蛋白质分子的形状
C、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D、缓冲溶液的pH
4、为了提取血红蛋白,从学校附近的屠宰场索取新鲜的猪血,对猪血处理的正确操作是
A、要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人抗凝血剂柠檬酸钠
B、取血回来后,马上进行高速长时问离心
C、将离心后的血细胞加入清水缓慢搅拌
D、重复洗涤直到上清液呈红色为止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
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
C、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D、透析袋能使大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小分子保留在袋内
6、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分为哪几步 ( )
A、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B、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纯化
C、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D、样品处理、纯化、粗分离、纯度鉴定
7、洗涤红细胞时,离心所采用的方法是
A、低速长时间离心 B、低速短时间离心
C、高速长时间离心 D、高速短时间离心
8、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中使用的凝胶是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一75),其中G、75的含义为 ( )
A、G表示凝胶的使用量,75表示加25 g水
B、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75表示需加热到75℃
C、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75表示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水7、5g
D、G表示凝胶的膨胀体积,75表示每克凝胶膨胀时体积可达75cm3
二、非选择题
9、下面是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时样品的加入(图I)和洗脱(图Ⅱ)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加样示意图中,正确的加样顺序是 。
(2)用吸管加样时,应注意正确操作,分别是① 。②贴着管壁加样、③ 。(3)等样品 。时,才加入缓冲液 。
待 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10、PCR技术可扩增DNA分子,电泳技术是将待测样品放在光滑的凝胶薄膜上,并加上直流电场,可利用分子带电荷不同分离和分析氨基酸和多核苷酸片段等有机物。这两项技术综合应用于现代刑侦,可以获得最可靠的证据。如图是一次寻找嫌犯的测试结果:图申是把遗迹中含有21个氨基酸的多肽进行水解,将氨基酸混合物进行电泳的结果;图乙是通过提取罪犯B遗迹DNA和四位嫌犯的DNA进行扩增,并采用特定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所得到的一组DNA指纹图谱。
(1)在同一电场下,由于蛋白质或DNA的 以及 、 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迁移方向或速度,从而实现样品的分离。
(2)在电泳过程中,带电分子会向着 的电极移动。
(3)由图甲得知,多肽由 种氨基酸组成;由图乙可知B最可能的对象是 。
11、(能力拔高题)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研究蛋白质的一项重要技术,常用凝胶(由多孔性网状物质构成的颗粒,其孔能让小分子物质进出)过滤法测定,即在一根垂直的玻璃柱中装满凝胶,然后在其上端加入蛋白质混合液并用缓冲液进行洗脱。根据各种蛋白质洗脱的先后顺序可以比较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利用下列材料,鉴定样品液(含有A、B两种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同的蛋白质)中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材料用具:支架台、符合要求的凝胶柱、吸管、缓冲液洗脱瓶、带有开关的玻璃导管、橡胶软管、夹子、试管若干、足量的缓冲液等。
(1)实验步骤:
①加样前先 。
②加样: 。
③洗脱: 。
④收集并检测它们洗脱的先后顺序。
(2)实验结果及结论: 。
(3)请用坐标图表示出不同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与洗脱液体积的关系:
12、(2008·山东高考)科学家发现家蝇体内存在一种抗菌活性蛋白。这种蛋白质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受到研究者重视。
(1)分离该抗菌蛋白可用电泳法,其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 、大小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的 不同而实现分离。
(2)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检验该蛋白的体外抗菌特性。抗菌实验所用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细菌生长提供 和 。
(3)分别在加入和未加入该抗菌蛋白的培养基中接种等量菌液。培养一定时间后,比较两种培养基中菌落的 ,确定该蛋白质的抗菌效果。
(4)细菌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有 和 。实验结束后,对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 处理。
w.w.w.k.s.5.u.c.o.m
www.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选择题
1.凝胶色谱法是根据( B )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A分子的大小 B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C带电荷的多少 D溶解度
2.缓冲液的作用是:在一定范围内,抵制外界的影响来维持( B )基本不变。
A温度 B pH C渗透压 D氧气浓度
3.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着与其所带电荷( B )的电极移动。
A相同 B相反 C相对 D相向
4.哺乳动物和人的成熟的红细胞中的( A )与氧气的运输有关。
A血红蛋白 B肌红蛋白 C肌动蛋白 D肌球蛋白
5.血液由血浆和各种血细胞组成,其中( C )的含量最多。
A白细胞 B血小板 C红细胞 D淋巴细胞
6.为防止血液凝固,在采血容器中要预先加入抗凝血剂( D )。
A. NaCl B.甲苯 C.蒸馏水 D.柠檬酸钠
7.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其中第3层是( C )
A无色透明的甲苯层 B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 C血红蛋白的水溶液 D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非选择题
1.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 以及 、 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率,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答案:带电性质的差异;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
2.你能描述血红蛋白分离的完整过程吗?
答案: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四大步。包括: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首先通过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释放、离心等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即样品的处理;在经过透析去除分子量较小的杂质,即样品的粗分离;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最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w.w.w.k.s.5.u.c.o.m
www.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单元性质)
一、经典例题解析
例题1、(2003年新课程理综高考题)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A.有丝分裂 B.分化 C.减数分裂 D.全能性
解析: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后,脱分化,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脱分化的愈伤组织继续培养,又可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由愈伤组织发育为完整的植物体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无性繁殖的过程,不涉及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生物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的一种分裂方式。本题解决的关键是要了解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
答案:C
例题2、(2004年广东模拟题)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A.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
B.将成熟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
C.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D.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适宜的温度等外界条件
解析:植物细胞只有脱离了植物体,在一定的外部因素作用下,经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表现出全能性,由愈伤组织细胞发育、分化出新的植物体。
答案:D
例题3、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区别在于
A .培养基不同
B.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动物细胞可以传代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
D.动物细胞能够大量培养,而植物细胞只能培养成植株
解析: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其中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等。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
答案:A
例题4、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条件是不需要的
A.消毒灭菌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光照 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
解析: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诱导,但不需要阳光。
答案:C
例题5、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是因为
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B.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C.不同的细胞内基因不完全相同
D.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化
解析:生物的每一个体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基因,所以每一个细胞都有全能性。在生物体内之所以没有表现,是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
答案:B
例题6、下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简略表示。据此回答:
脱分化 再分化
①——→②——→③——→④
(1)①表示     ,它能被培养成为④的根本原因是        。
(2)②表示    ,它与①相比分化程度     ,全能性     。
(3)若想制作人工种子,应该选用(填编号)    。
(4)若①是花药,则④是    ,继续对其使用     处理可获得     正常植株,该过程称为     。
(5)若①是胡萝卜根尖细胞,则培养成的④的叶片的颜色是  ,这说明根尖细胞          。
(6)若利用此项技术制造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紫草素,培养将进行到 (填编号)
答案:(1)外植体、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愈伤组织、低、高
(3)③、
(4)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二倍体、单倍体育种
(5)绿色、有控制叶片绿色性状的基因
(6)②
二、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25*2=50分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是:
A.植物细胞的完整性 B.植物细胞的多样性
C.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植物细胞杂交
2.要大量繁殖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方法获得的植物,应该采用哪种繁殖方式?
A.种子繁殖 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 D.营养生殖
3.下列关于愈伤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愈伤组织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
B.用叶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C.培养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应含有有机养料
D.人们可以从愈伤组织中提取所需物质
4.在一个多细胞生物体内,存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具有稳定性差异的细胞,是因为
A.细胞失去全能性 B.不同的细胞,基因是不同的
C.不同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
5.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
A.生物体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B.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C.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
D.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6.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是指
A.植物体的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B.未成熟的种子经过处理培育出幼苗的过程
C.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D.取植物的枝芽培育成一株新植物的过程
7.下列植物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
A.形成层细胞 B.韧皮部细胞 C.木质部细胞 D.叶肉细胞
8.植物组织培养是指
A.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培育成愈伤组织
B.愈伤组织培育成植株
C.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
D.愈伤组织形成高度液泡化组织
9.某园艺场经过长期精心选育,培养出一株形态优美的兰花,如果要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并尽快大规模繁殖,最适合的繁殖方式是 ( )
A.分裂生殖 B.有性生殖 C.孢子生殖 D.组织培养
10.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通过组织培养,能发育成新的植株。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得以表达要离开母体
C.新植株的形成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D.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
11.某株名贵花卉用种子繁殖会发生性状分离。为了防止性状分离并快速繁殖,可以利用该植株的一部分器官或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发育出完整的植株。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株的 ( )
A.茎尖 B.子房壁 C.叶片 D.花粉粒
1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可以归纳为:①②③④,对此叙述有错误的是 ( )
A.②→③的再分化过程中,细胞增殖的方式为有丝分裂
B.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C.③→④过程指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
D.将①经脱分化培养成②时,再植上人造种皮可获得人工种子
13.下图表示AaBb的水稻单倍体育种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二倍体水稻的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
B.单倍体育种比杂交育种年限短
C.AaBb水稻单倍体育种育出的二倍体水稻,有两种基因型
D.试管苗高度不育
14.下列各细胞中,分化程度最高的是 ( )
A.幼小的植物胚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根尖分生区细胞 D.效应T淋巴细胞
15.以下四种细胞工程的技术中,培育出的新个体不具有两个亲本遗传性状的方法是 ( )
A.细胞融合 B.细胞核移植 C.细胞的组织培养 D.动物胚胎移植
二、多选题:4*3=12分
16、用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可形成愈伤组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
B.该愈伤组织的细胞没有全能性
C.该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
D.该愈伤组织可以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
17、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涉及细胞的:
A.有丝分裂 B.分化 C.减数分裂 D.全能性
18、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需要: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B.离体状态
C.导入外源基因 D.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19、下列选项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A.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
B.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C.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
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二、非选择题(50分)
20、(9分)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加有激素。下表是培养基中两种植物激素在不同比例时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实验组别 1 2 3 4
激素种类及浓度关系 6-BA 6-BA>IBA 6-BA=IBA 6-BA<IBA
结果 组织块产生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分化出芽 愈伤组织不断生长 愈伤组织有长根趋势
(1)6-BA属于 类激素,其作用是 。
(2)IBA属于 类激素,它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
(3)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脱分化可用的激素组合是实验 中的激素浓度关系,再分化时可用的激素组合是实验 中的激素浓度关系。
(4)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除激素外,还必须含有 ,它的成分至少应该含有 等。
(5)判断愈伤组织是否产生,依据是:看是否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
21、(12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了“观察被子植物花粉管”的实验后,所写的实验报告如下:
实验材料及条件:葱兰的成熟花粉 5%蔗糖液 吸管 载玻片 低倍显微镜 脱脂棉 室温20℃
方法步骤:
① 5%蔗糖液滴2滴于载玻片上,用少许脱脂棉蘸取适量花粉弹落于蔗糖液面上,保持悬浮。
② 轻轻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防止花粉粒下沉影响萌发。大约经过2小时,仅观察到个别花粉粒伸出很短的花粉管。
实验结论:在蔗糖液面上,花粉不易萌发,花粉管不易生长。
可能的原因是:
① 作为能源物质,蔗糖不易被花粉吸收、利用;
② 缺乏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某种微量元素。
现请你根据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实验报告,改进该实验。
实验组 培养液成分
1 5%蔗糖液
2
3
4
(1)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另外配制3组培养
液,将其成分填在表格中,以便进行实验
观察并比较结果,找出最佳培养液配方。
(2)你预期能使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都最迅
速的营养液成分是 。
22、(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科学家从悬浮培养的单细胞、离体花粉或胚囊中,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胚状结构(胚状体),井将其包埋在一个能提供营养的胶质中,外包裹上人造种皮,便制成了“人工种子”。人工种子的概念是1978年在加拿大举行的第四后国际植物组织、细胞培养会议上首次提出来的。目前,我国科学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在烟草、水稻、小麦和玉米等植物上成功诱导出胚状体,而美、日、法等各国正着手将人工种予市场化、商品化。
(1)简要归纳“离体的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的过程

(2)“人工种子”可大体由 部分组成,包埋胚状体的胶质可看作玉米种子的哪个结构 。“人造种皮”的制备是 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的体现。
(3)由“人工种子”萌发出的植株是否可育
(4)写出“人工种子”商品化的意义(一项)
23、人工种子是人们模仿天然种子结构制造出来的生命有机体,它能像种子一样萌发生长,长成植物。人工种子的核心部件是一个被外层物包埋的具有类似种子胚功能的胚状体。胚状体不同于一般的种子胚,是由非合子细胞分化形成的类似于胚的结构物,所以,又称“体细胞胚”或“花粉胚”。胚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胚胎发育过程形成植株。胚状体可从悬浮培养的单细胞中得到,也可通过试管培养的愈伤组织、花粉或胚囊获得。将胚状体包埋在一个能提供营养的胶质中,便成了所谓的“人工种子”。
自从1958年P·C·斯图尔德和J·赖尔特分别对胡萝卜进行诱导得到胚状体,40多年来约有200多种植物培养出了胚状体。我国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已成功地在烟草、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作物上诱导出了胚状体。各国正着手将人工种子推向商品化。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2分
(1)培育胚状体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项生物技术。
(2)包埋胚状体的胶质可看作为种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
(3)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反映了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4)人工种子的研究和商品化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培育豆科植物的人工种子中常掺入根瘤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5分)1958年,美国科学家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请根据下面实验过程示意图
分析回答:
(1)过程③在生物技术中称为 ,由单个细胞形成细胞团需要经过 过程。
(2)过程④由细胞团形成胚状体要经过 过程,其结果 。
(3)此实验成功证明了 。
25、(8分)下图表示水稻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育过程。已知该水稻是二倍体(24条染色体),基因型为AaBb。
(1)要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培养基中应有 和 两类植物激素。
(2)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不断分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的细胞团,愈伤组织形成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得 以及小分子有机物等营养物质。
(3)愈伤组织分化是指愈伤组织形成芽和根,再由芽发育成茎和叶,这一过程必须给予光照,其原因是 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供试管苗生长发育。
(4)试管苗的细胞核中含有 条脱氧核苷酸长链。
(5)培育成的试管苗,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 。
植物组织培养限时训练答案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30分,多项选择题12分,共计4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D B C C C A C D D D D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C ACD ABD ABD BCD
二、非选择题(58分)
20、(9分)(1)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 (2)生长素 促进生根 (3)1和3 2和4(4)营养物质 有机物、矿质元素 (5)排列疏松、无定形、液泡化。
21、(每空3分,共12分)
(1)如下表
实验组 培养液成分
1 5%蔗糖液
2 5%蔗糖液加入微量硼(硼酸)
3 5%葡萄糖液(或ATP液)
4 5%葡萄糖液(或ATP液)加入微量硼(硼酸)
(2)5%葡萄糖液(或ATP液)加入微量硼(硼酸)
22、(12分)(1) (2)3;胚乳;生物膜(3)由花粉培养发育的植株一般不可育,由体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的植株则是可育的(答不完整不给分)(4)可用于苗木的快速繁育,无病毒植株培养,解决有些作物繁殖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只需回答一项即可)
23、(12分)
(1)植物组织培养(2)种皮(3)全能性
(4)快速繁殖优良植物品种,不受季节和地域的限制
(5)根瘤菌能进行生物固氮,为豆科植物提供氮素营养。
24、(5分)(1)细胞培养(脱分化)/有丝分裂(2)细胞分化(再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和细胞(3)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25、(8分)(1)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2)水、矿质元素。
(3)愈伤组织中的叶绿体。
(4)24。 (5)AB、Ab、aB、ab。w.w.w.k.s.5.u.c.o.m
www.第1节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一、选择题
1.关于果胶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果胶酶可以分解细胞壁的主要纤维素
B.果胶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C.果胶酶不特指某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
D.果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2.下列不是果胶酶成分的是( )
A.纤维素酶 B.果胶分解酶 C.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D.果胶酯酶
3.下列关于果胶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胶酶是催化剂可改变反应速度
B.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
C.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后可使果汁变得澄清
D.果胶酶能将乳糖醛酸分解成半乳糖醛酸
4.下列与酶的活性有关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A.酶的活性是由蛋白质结构决定的,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B.酶的活性是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C.酶的活性常驻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D.酶活性高低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5.下列表示酶活性高低的是………………( )
A.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反应的总量
B.一段时间后生成物的总量
C.一段时间后,一定体积中消耗的反应物的量
D.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
6.下列各图中,横轴均表示酶的反应条件,纵轴为酶促反应速度。能分别正确反映温度和pH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和乙 B.乙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丁
7.多酶片中含有蛋白质、淀粉酶和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其片剂是糖衣片,这样制作的目的是 ( )
A.补充体内糖类物质的供应 B.防止胃液的消化作用
c.经唾液消化后即可迅速起作用 D.使其中各种酶缓慢地释放
8.能正确说明酶特性的是………………( )
A.酶都是蛋白质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
C.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提高
D.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9.在37℃,pH=6.8时,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等量的FeCl。作催化剂所释放02的量及说明的问题分别是 ……( )
A.少 酶具有专一性
B.多 酶具有高效性
C.少 酶具有高效性
D.多 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10.图4—4纵轴为酶促反应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4—5所示,表示温度对酶的催化效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20 30 40 50温度(°C)
图4—5
(1)曲线中的AB段表示 。
(2)曲线中的B点表示 。
(3)曲线中的BC段表示 。
11.(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酶的催化效率提高 (2)B点所对应的温度是该酶的最适温度,此温度下酶的催化效率提高 (3)超过一定的温度范围,随温度升高,酶的催化效率降低
12.果胶是由 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在果胶酶的作用下,可以被分解成 ,果胶酶的化学本质是 。
12.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蛋白质
13.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其中使酶暂时失活的是 ,改变酶结构使酶彻底失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13.低温 高温 过酸 过碱
14.设计实验证明温度会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材料用具:3支试管、淀粉、碘液、水浴锅、冰箱。
(1)实验步骤和结果:
步骤l:制备6 mL淀粉溶液并在常温下冷却。
步骤2:取唾液若干。
步骤3:取3支试管各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
步骤4:
步骤5:
步骤6:
(2)步骤4与步骤5能否调换顺序 请说明理由。
(1)步骤4:将1号、2号、3号试管分别放入37℃温水、沸水、冰块环境中。步骤5:向3支试管中加等量的稀释的唾液,摇匀后放置5分钟。步骤6:向3支试管中各滴加1滴碘液,结果1号不变蓝,2、3号均变蓝。(2)不能。因为如果调换顺序,在常温下,2号和3号试管内的淀粉酶能将其中的淀粉分解一部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k.s.5.u.c.o.m
www.课题3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一、选择题
1.加酶洗衣粉内常用酶制剂不包括下列哪一种 ( )
A.蛋白酶 B.果胶酶 C.淀粉酶 D.脂肪酶
2.脂肪酶的作用是 ( )
A.将甘油和脂肪酸合成脂肪 B.将脂肪分解成CO。和水,同时放出能量
C.将脂肪从肝脏中运出,避免得脂肪肝 D.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3.人类吃食物时,淀粉要被吸收,需要什么酶的催化作用才行 ( )
A.淀粉酶 B.淀粉酶和麦芽糖酶
C.麦芽糖酶 D.纤维素酶
4.下列不是影响酶活性因素的是………( )
A.水的用量 B.表面活性剂 C.酸碱度 D.温度
5.从环保上讲,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好在哪种元素含量少甚至没有 ( )
A.N B.P C.Ca D.Mg
6.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酶洗衣粉的效果总比普通洗衣粉的效果好
B.加酶洗衣粉效果的好坏受很多因素影响
c.加酶洗衣粉中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
D.加酶洗衣粉相对普通洗衣粉讲有利于环保
7.加酶洗衣粉不能用沸水溶解,这说明了酶的作用 ( )
A.适于低温下催化 B.具有高效性 C.具有专一性 D.需适宜的温度
8.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B.酶主要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C.酶只在细胞内起作用
D.酶能使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迅速而顺利地进行
9.下列验证某种加酶洗衣粉,需要的最适温度实验正确的是… ( )
A.取一系列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水。加入相同的污物及等量加酶洗衣粉,看哪一个温度中酶的效果最好
B.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加入不等量洗衣粉。看哪种效果好
C.将加酶洗衣粉加入30℃水中发现不如加到45℃的水中洗涤效果好,说明45℃为最适温度
D.将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分别加入37℃的水中洗涤同样的污物,发现加酶洗衣粉效果好,说明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为37℃
10.蛋白酶洗衣粉容易洗去奶渍、血渍,可是不易洗去汗渍,这体现了酶的 ( )
A.高效性 B.专一性 C.需适宜的条件 D.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
11.普通洗衣粉中含的磷较多,排入水域后,会引起水体的 现象,所以现在的洗涤剂朝 方向发展。
12.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 能使蛋白酶水解,因此,蛋白质类织物就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
②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必须注意洗涤用水的 ;
③加酶洗衣粉不宜长期存放,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 损失;
④添加了 的洗衣粉可以分解人体皮肤表面蛋白质。
13.图4—6中A、B、c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反应物浓度 B 温度 C pH
图4—6
(1)图A中,反应物浓度达到一定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 。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为 。
(3)图B中,a点到b点的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 。
(4)图C表示了 催化反应的速度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
14.现有3%的过氧化氢溶液、pH缓冲液、研磨的新鲜肝脏、试管、滴管等药品和实验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15.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构易发生改变,体现了蛋白质的 特点,所以温度、pH都易引起酶活性的改变。
参考答案
一、1.B 2.D 3.B 4.A 5.B 6.A 7.D 8.C 9.A 10.B
二、11.富营养化 低磷、无磷
12.碱性蛋白酶 温度 酶活性 碱性蛋白酶
13.(1)受反应液中酶浓度的限制 (2)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3)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4)C
14.(1)将5支(或更多)试管编号,分别注入10 mL3%的过氧化氢溶液。(2)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pH缓冲液,使各试管中的反应液的pH按梯度变化依次稳定在5.0,6.5,7.0,7.5,8.0(或按试管数设置相应的pH梯度变化溶液)。(3)分别向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薪鲜肝脏研磨液。(4)记录单位时间内各试管中气泡生成景,或用排气法收集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5)通过分析各试管中氧气的生成量,说明过氯化氢酶的最适pH。
15.变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k.s.5.u.c.o.m
www.
b
a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课堂演练】
选择题
1.在一个“淀粉—琼脂”培养基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将此实验装置放在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h后,将碘液滴在培养基的5个圆点上,其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C)
淀粉圆点 实验处理方法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① 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 蓝黑色
② 经过煮沸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③ 接种面包霉 棕黄色
④ 只有新鲜的唾液 ?
⑤ 只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 ?
请指出④和⑤所发生的颜色反应,以及③接种的面包霉的分泌物分别是
A.棕黄色、棕黄色、淀粉酶 B.蓝黑色、棕黄色、麦芽糖酶
C.棕黄色、蓝黑色、淀粉酶 D.棕黄色、蓝黑色、麦芽糖酶
2.实验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块平板上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线均与下图中的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结果如图所示。从实验结果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链霉素能阻止结核菌的生长 B.链霉素对结核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
C.链霉素对结核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 D.链霉素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
3.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啤酒、味精、胰岛素、酸奶的常用菌种分别是
A.酵母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
B.酵母菌、大肠杆菌、青霉菌、乳酸菌
C.酵母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
D.黄色短杆菌、酵母菌、大肠杆菌、乳酸菌
4.下列操作不属于微生物的分离步骤的是
A. 稀释 B.划线或涂布 C.接斜面 D.培养
5.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温度、水分 B.温度、水分、PH C.水分、PH、氧 D.温度、PH、氧
6.下列微生物的产物中没有菌种特异性的一组是
A.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色素 B. 多糖、脂类、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
C.核苷酸、多糖、维生素、毒素、抗生素 D.核苷酸、维生素、多糖、脂类、氨基酸
7.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是指
A.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 B.控制发酵时的温度
C.调节发酵过程中的pH,氧气通入量 D.包括A、B、C三项
8.在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测定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繁殖 B.生存斗争 C.种间斗争 D.种内斗争
9.与调整期长短有关的因素中,可缩短调整期的一组是
①用与菌种相同的培养基 ②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③稳定期获得的菌种 ④对数期获得的菌种 ⑤接种时间提前 ⑥接种量加大 ⑦接种量减小 ⑧接种种类加大
A、①③⑤⑦ B、②③⑤⑦ C、①④⑥ D、②④⑤⑥⑧
10.微生物群体生长善的测定方法可以是
①测定样品的细胞数目 ②测定次级代谢产物的总产量
③测定培养基中细菌的体积 ④测定样品的细胞重量
⑤测定初级代谢产物的总产量
A.②④ B.①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示酵母菌细胞的结构模式和生长曲线图,据图回答:
(1)从细胞核的构造看,酵母菌属于 生物,如果发现一种酵母菌细胞核中17条染色体,该酵母菌是 倍体。
(2)图中(1)的结构名称为 。
(3)酵母菌细胞分裂的意义是( )
A. 产生新个体 B. 增加生产力 C. 增加变异性 D. 改变遗传性
(4)用酵母菌制啤酒时,为保证发酵罐中有较多的酵母菌,必须先通入氧气,达到一定数量后,则应该密闭,以获得大量的酒精,这充分说明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 。
(5)研究发酵罐中酵母菌的生长状况,常用取样统计分析,判断取样先后顺序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发酵罐中的 。
A. 氧气量 B. 葡萄糖量 C. 酒精量 D. pH值
(6)欲收获酵母菌或其代谢产物,应选择曲线中的 段。
(7)自然环境中的酵母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成分。
12. (15分)(1)在锥形瓶内装入一定量液体培养基,接人N0个乳酸菌之后密封,放在250C温箱中连续培养若干小时,其间每30min测定一次菌数,测得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乳酸菌以 方式生殖,这代表 类生物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
②用N表示总菌数,N0表示初始菌数,t表示增殖世代数,乳酸菌数量增长的数学表达式为N=N02t(假设生长条件理想稳定)。当在理想条件下乳酸菌每30min繁殖一代,按上式计算,当N0=1000时,连续培养5h,总菌数可达 个。
③在实际培养条件下,乳酸菌增长速度与理想条件下乳酸菌增长速度不同,如果5h前的总菌数等于活菌数,请在上面的图中将5h后活菌数的变化趋势用曲线表示出来。造成菌群密度变化的外界因素是 。
④培养基中不断产生的乳酸来自乳酸菌的 作用。
⑤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在25℃的条件下进行 。
(2)某同学进行了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将试管分别放人25℃、60℃的水中和冰块中,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淀粉酶溶液,两支试管中的pH=6.8,第三支试管中的pH=4,摇匀后维持各自温度5min。
③在三支试管中各滴1滴碘液,并摇匀。观察并记录:(略)
结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酶的活性。
请回答:
[1]该实验能否得出上述实验结论

[2]指出步骤中不正确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纠正或补充相应的内容。

13.下面是发现和研究青霉素的过程:
问题: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青霉菌,在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没有青霉菌的培养基内布满了细菌。假设:实验:把青霉菌放入培养液内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青霉菌,并用这种培养液培养细菌,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结果: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结论:青霉菌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生长繁殖的物质。
请回答:
⑴该实验的假设是 。
⑵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方法。
答案:
1—5 CDCCD 6—10 DDCCB
11.(1)真核;单 (2)芽体 (3)A (4)兼性厌氧型
(5)D (6)EF (7)分解者
12.(1)分裂生殖(或无性生殖) 原核(或单细胞) ②1024000 ③如下图
(会绘曲线呈下降趋势给分) 营养物质减少
④无氧呼吸(或乳酸发酵)
⑤25℃时有利于酶的催化功能(或25oC 时酶的催化效率高)
(2)[1]按此实验步骤不能得出以上实验结论
[2]
①试管上没有做标记,应用字母(或数字)标记,如三支试管分别标A、B、C
②步骤①、②中加入试管中的两种溶液应有量的描述,如步骤①应补充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③实验组与对照组未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两组中存在酸碱度和温度两个变量,应只有温度一个变量,酸碱度应一致pH都为6.8。
13.⑴青霉菌可能阻止了其他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⑵增加对照实验。具体方法为:将另一组相同的细菌放在未培养过青霉菌的,其他成分完成相同的培养液中,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培养,观察其生长繁殖情况。
w.w.w.k.s.5.u.c.o.m
www.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一.选择题(10个)
1.DNA分子复制时,解旋的两条链中( C )
A仅一条作为复制模板
B两条链作为模板并复制出两个不同的DNA分子
C两条链作为模板并复制出两个相同的DNA分子
D两条链作为模板,各自合成一条子链,然后两条母链重新结合为原来的双螺旋分子,两条新链结合成一个全新的DNA分子
2.下列关于DNA复制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D )
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②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④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状结构
A①③④②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⑤④② D③①④②⑤
3.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A )
①DNA复制②RNA复制③转录④翻译⑤逆转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4.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的复制必需的一组条件是( D )
①酶②游离的脱氧核苷酸③ATP④DNA分子⑤mRNA⑥tRNA⑦适宜的温度⑧适宜的酸碱度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③④⑦⑧
5.利用PCR技术,把一个双链DNA分子当作第一代,经过3次循环,在第四代DNA分子中,有几条第一代脱氧核苷酸的长链?( A )
A 2 B 4 C 8 D 16,
6.关于DNA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 .DNA的两条链是极性相同,同向平行 B.DNA的两条链是极性相同,反向平行
C.DNA的两条链中极性不同,反向平行的 D.DNA的两条链是极性不同,同向平行
7.假设PCR反应中,只有一个DNA的片段作为模板,请计算在30次循环后,反应物中大约有多少这样的DNA片段( B )
A 215 B 230 C 260 D 231
8.DNA的合成方向总是( C )延伸。
A从DNA分子的左端向右端 B从DNA分子的右端向左端
C从子链的5,端向3,端 D从子链的3,端向5,端
9.要使PCR反应在体外的条件下顺利地进行,需要严格的控制( C )
A 氧气的浓度 B酸碱度 C温度 D 大气的湿度
10.DNA分子经PCR反应循环一次后,新合成的那条子链的脱氧核苷酸的序列应与( )
A模板母链相同 B非模板母链相同 C两条模板母链相同 D两条模板母链都不相同
二.非选择题(2个)
1.PCR技术是把某一DNA片段在实验条件下,合成许许多多相同片段的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技术能快速而特异的扩增任何要求的目的基因或者DNA分子片段,“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中常用到这种技术。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有关此技术的一些问题:
⑴PCR技术能把某一DNA片段进行扩增,依据的原理是:
⑵在实验条件下,DNA分子进行扩增,除了所要扩增的DNA片段处,还需要 、和 、 等条件。
⑶某DNA片段有160个碱基,其中有腺嘌呤35个,若让该DNA分子扩增三次(即复制三次)至少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分别是 和 个。
答案:⑴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和DNA分子中碱基的互补配对
⑵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酶 ⑶245、315
2.将大肠杆菌置于含15N的培养基上培养。这样,后代大肠杆菌细胞中的DNA双链均被15N标记。然后将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作为亲代转到普通培养基中,繁殖两代。亲代、第一代、第二代大肠杆菌DNA的状况如图所示。
⑴第一代大肠杆菌DNA贮存的遗传信息与亲代大肠杆菌DNA贮存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
⑵如果将第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总量作为整体1,其中,带有15N的第二代大肠杆菌DNA分子约占总量的 %。
⑶如果将第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含量作为整体1,其中含15N标记的第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含量(脱氧核苷酸单链)约占总量的 %
答案:⑴它们均是以亲代15N标记的DNA双链的每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的⑵50 ⑶25w.w.w.k.s.5.u.c.o.m
www.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选择题
1.下列材料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是( )
A.杨树 B.小麦 C.玉米D.棉花
2.纤维素酶能够分解( )
A.纤维素的微生物 B.淀粉的微生物 C.纤维素 D.淀粉
3.刚果红能与哪项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 )
A.纤维二糖 B.纤维素 C.葡萄糖 D.麦芽糖
4.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 )
A.湿润的环境中 B.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
C.富含无机盐的环境中 D.池塘中
5.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原因在于其含有…( )
A.NaNO3 B.KCl C.酵母膏 D.纤维素粉
6.下列哪种生物能产生纤维素酶( )
A纤维素分解菌 B.牛 c.羊 D.兔
7.选择培养时应将锥形瓶固定在( )
A.桌子上 B.温箱里C.窗台上D.摇床
8.选择培养的结果:培养液变…( )
A.清澈 B.浑浊 C.红色 D.产生透明圈
9.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可在……( )
①制备培养基时 ②梯度稀释时 ③倒平板时 ④涂布时 ⑤培养基上长出菌落时
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④⑤
10.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结果是( )
A.均会出现透明圈 B均不会出现透明圈
C方法一出现方法二不出现 D方法一不出现方法二出
11.下面是弗来明对青霉素的早期研究过程:
发现问题:在培养细菌的器具中发现一种青霉菌,在这种青霉菌的周围有没有其它细菌生存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在液体中培养青霉菌后,考察这种液体对细菌增殖的影响。
实验结果:培养液使细菌的增殖停止。
结论:下面几项最适合作为该实验假设的是
A.青霉菌与细菌之间是共生关系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存的环境
C.青霉菌产生了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D.青霉菌能产生抑制细菌增殖的物质
12.培养流感病毒时,应选用
A.固体培养基 B.含有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
C.活的鸡胚 D.无菌的牛肉汤
13.以下关于微生物对氧的需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产甲烷杆菌属厌氧呼吸,但氧的存在不影响其生存
B.链球菌进行厌氧呼吸,不能接触空气
C.黄色短杆菌在氧气充足时才能产生谷氨酸
D.谷氨酸棒培育杆菌是厌氧呼吸
14.可以使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核酸发生不可逆破坏的环境因素是
A.高温 B.营养成分的变化 C.氧含量 D.温度、pH、氧的共同作用
15.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无机物称为生长因子
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增殖越有利
D.生长因子一般是酶或核酸的组成成分,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生长因子的能力往往不足
16.下列有关味精生产的一些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用的菌种是谷氨酸棒状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B.培养基是含有五种营养成分的合成培养基
C.在发酵中要控制的只是温度、pH、通气量
D.味精是谷氨酸经Na2CO3中和后,再经过过滤、浓缩、离心分离而成
17.菌落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细菌有鞭毛 B.细菌能运动 C.培养基有琼脂 D.子细胞成为群体
18.在接种操作的过程中,不正确的是
A.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
B.取下棉塞后要将试管口灼烧灭菌
C.将接种环伸入试管内,先接触长菌多的部位
D.接种后还要将管口灭菌加塞
19.高压蒸气灭菌的原理是
A.高压使细菌DNA变性 B.高压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变性
C.高温烫死细菌 D.高温使细菌DNA变性
20.某种细菌每30分钟分裂一次,开始接种时为3个细胞,在对数生长期培养5个小时后,问此时有多少细胞?
A.15 B.48 C.1024 D.3072
二、非选择题
2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 种组分,即 、
和 。
22.当纤维素被 分解后,刚果红一纤维素自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
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 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3.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分解菌
24.请分析下面的培养基配方,回答下面的问题: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
纤维素粉 5 g
NaN03 1 g
Na2HP04·7H 20 1.2 g
KH2P04 0.9 g
MgS04·7H 20 0.5 g
KCl 0.5 g
酵母膏 0.5 g
水解酪素 0.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 mL
(1)上述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 为什么
(2)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 如果具有,又是如何选择的
(3)如果要证明该培养基的选择培养作用可用        培养基做   实验。
25.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纤维素酶的作用。
实验步骤:
(1)取2支20mL的试管,分别放入1cm×6cm的   。
(2)再分别加入pH为4.8,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的        缓冲液10mL、11mL。
(3)在加入lOmL缓冲液的试管中加入1mL      。
(4)将2支试管固定在摇床上,振荡反应1h。结果:加纤维素酶的滤纸条被分解,另一支中的未分解。则证明: 。
综合应用
26、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为了提高酶的产最,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诱变育种方法,获得产生淀粉酶较多的菌株。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②根据诱发突变率低和诱发突变不定向性的特点预期实验结果。
提示: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随其生长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2004天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基础自测
一、1.D 2.C 3.B 4.B 5.D 6.A 7.D 8.B 9.C 10.A
11—15 DCCAD 1 6—20 DDCBD
二、21.C1酶 CX酶 葡萄糖苷酶
22.纤维素酶 纤维素分解菌 透明圈
23.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较高,因此从这种土样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24.(1)是液体培养基,原因是配方中无琼脂。
(2)有选择作用,本配方中的碳源是纤维素,所以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可以大量繁殖,不能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则难以生存。
(3) 牛肉膏蛋白胨 对照。
25.(1) 滤纸条。
(2) 醋酸—醋酸钠
(3) 纤维素酶。
(4) 纤维素酶有分解纤维素的作用。
☆综合应用
26解析:这是一道以诱变育种、选择培养和鉴别培养等知识为载体的实验设计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既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原理,也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设计的能力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能力。
答案:
①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
第二步:制备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
第三步: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
②预期实验结果:
a.由于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
b.由于诱发突变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k.s.5.u.c.o.m
www.【达标练习】
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从开始便持续向发酵罐内通入氧气,结果是(  )
A.酵母菌大量死亡,酒精减产 B.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产量不变
C.酵母菌数量增多,酒精减产 D.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
单细胞绿藻的培养液和单细胞酵母菌的培养液,所含成分的最大的区别是(  )
A.前者必须含有有机成分 B.后者必须含有有机成分
C.前者必须通往氧气 D.后者必须通往氧气
将水果放在密封的地窖中,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地窖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  )
A.温度恒定,水果抵抗虫害的能力强 B.温度适宜,容易保持水分
C.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D.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抑制呼吸作用
4.一瓶葡萄糖溶液,内有适量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的二氧化碳与氧气体积之比为5:3,这是因为(  )
A.有1/4的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1/2的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 D.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
5.将酵母菌的培养液由富氧状态变为缺氧状态,下列过程加快的一项是(  )
A.葡萄糖的利用 B.二氧化碳的释放
C.丙酮酸的氧化 D.ATP的生成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
A.10℃左右    B.20℃左右   C.30℃左右  D.40℃左右
到了冬季,酵母菌进入休眠状态,存在形式是(  )
A.孢子   B.芽孢   C.受精卵  D.精子
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
A.自养需氧   B.自养厌氧   C.异养需氧   D.异养厌氧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直接变为(  )
A.醋酸   B.乙醛   C.乙酸   D.乙烯
10.关于酵母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
B.酵母菌的同化作用方式是自养型
C.酵母菌可以进行出芽生殖,也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D.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无氧呼吸
11、在果酒的制作实验结束时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重铬酸钾,混匀后滴加硫酸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并加热
12、下列哪种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 )
氧气、糖源充足 B、氧气充足、缺少糖源
C、缺少氧气、糖源 充足 D、氧气、糖源都缺少
13、下列产醋最多的措施是( )
A、将果酒中加入食醋,并通气 B、将果酒中加入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并通气
C、将果酒暴露在空气中 D、将果酒中加入冲洗葡萄的水,并通气
14、将接种有醋酸菌的葡萄汁100 mL 4份和接种有酵母菌的葡萄汁100 mL 4份分别装入100 mL 、200 mL、300 mL和400 mL的烧瓶中,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24h后产生的醋酸和酒精最多的分别食( )
00mL、100 mL B、400 mL、400 mL
C、100 mL、400 mL D、400 mL、100 mL
15、用带盖瓶子制作果酒时,每隔一段时间(一般12小时左右)要对瓶盖进行一次操作,下列关于操作及作用正确的组合是( )
拧松,进入空气 B、打开,进入空气
C、拧松,放出CO2 D、打开,放出CO2
16、下列有关酵母菌的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
酵母菌在秋天葡萄成熟落地后,由于营养丰富,会通过出芽生殖产生大量后代
冬天由于气温不适酵母菌会产生孢子囊,孢子囊中会散发出许多孢子进行孢子繁殖
冬季酵母菌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
一年四季,土壤始终是酵母菌的大本营
17、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
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
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为碳源
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
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
18、我们平时饮用的葡萄酒呈红色,其原因是( )
酒精发酵前榨汁时榨出的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
是红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色素
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
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w.w.w.k.s.5.u.c.o.m
www.月季的花药培养
一、选择题
在月季花药培养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中,应选择哪个时期最易成活( )
A.单核期前的花药 B.单核期后的花药 C.单核期花药 D.双核期
影响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是
A.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 B.亲本植株的生理状况
C.选择合适的花粉发育时期 D.材料的低温处理与接种密度
3.粗糙脉孢菌的单倍体细胞中具有7条染色体。两 个不同类型的粗糙脉孢菌A和a融合后成为二倍体,随即发生典型的减数分裂,紧接着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此过程最终形成的子细胞数及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
A.8个、7条 B.8个、14条 C.4个、7条 D.4个、14条
4.某高等植物体细胞内假设有6条染色体,它们是AaBbDd,那么,一个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中的染色体是( )
A.ABD和abd B.AbD和abd C.AaB和Bbd D.Abd和Abd
用兰花茎尖细胞可快速培养兰花苗,这种生殖方式不能叫 ( )
A.无性生殖 B.组织培养 C.植物克隆 D.有性生殖
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但在光镜下一定看不到同源染色体之间两两配对联会的是( )
A.初级精母细胞 B.次级精母细胞 C.精细胞 D.根尖分生区细胞
7.玉米的体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在正常情况下,它的卵细胞、一个极核、胚细胞、胚乳细胞、珠被细胞和子房壁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依次应为( )
A.10、10、20、20、20、20 B.10、10、30、30、20、20
C.10、10、20、30、20、20 D.10、20、20、30、20、20
8.如果某种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去雄后授以aabb植株的花粉,其胚乳可能的基因型是( )
A.AAaBBb、AAabbb、AAaBbb B.AABB、AABb
C.AaaBBb、Aaabbb D.AaaBbb、Aaabbb
9.番茄的染色体数目是24,一个番茄细胞发生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中有三个退化消失。剩下一个细胞迅速发生了三次有丝分裂,你会找到多少个细胞核?这些核含有多少个染色体( )
A.4个核,各有12个染色体 B.4个核,各有24个染色体
C.8个核,各有24个染色体 D.8个核,各有12个染色体
10.一个豆荚中种子的数目,从理论上讲取决于( )
A.花中雌蕊的数目 B.雌蕊中柱头的数目
C.子房中受精胚珠的数目 D.胚囊中胚的数目
二、非选择题﹙2--4个﹚
11.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24条染色体)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形成试管苗。
(1)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不断分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的细胞团,愈伤组织形成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得 和小分子有机物等营养物质。
(2)要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培养基中应有 和 两种激素。
(3)愈伤组织分化是指愈伤组织形成芽和根,再由芽发育成叶和茎。这一过程必须给予光照,其原因是 ① ②    。
(4)试管苗的细胞核中含有 条脱氧核苷酸链。
(5)培育成的试管苗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 。
12. 现有甲、乙两个烟草品种(2N=48),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光照强度大于800勒克斯时,都不能生长,这是由于它们中的一对隐性纯合基因(aa或bb)作用的结果。
取甲乙两品种的花粉分别培养成植株,将它们的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并将二者相混,使之融合,诱导产生细胞团。然后,放到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养,结果有的细胞团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发育成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烟草品种的花粉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
(2)将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时,使用 破除细胞壁。
(3)在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促融剂是 。
(4)细胞融合后诱导产生的细胞团叫 。
(5)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养,有 种细胞团不能分化;能分化的细胞团是由 的原生质体融合来的(只考虑2个原生质体的相互融合)。由该细胞团分化发育成的植株,其染色体数是 ,基因型是 。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在
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出现不能生长的植株的概率是 。
答案: 1.C 2.A 3.A 4.D 5.D 6.D 7.C 8.C 9.D 10.C
!!.(1)水、无机盐 (2)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 (3)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试管苗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来自叶绿体利用光能制造的有机物
(4)24 (5)AB、Ab、Ab、ab
12. 答案:(1) aB Ab (2)纤维素酶 (3)聚乙二醇 (4)愈伤组织
(5)2 甲、乙两烟草品种的花粉 48 AaBb 7/16w.w.w.k.s.5.u.c.o.m
www.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一、选择题
1、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气、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可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
A、接种环、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环
C、培养基、手、接种环 D、接种环、手、培养基
2、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发酵工程的产品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
B、可通过人工诱变选育新品种
C、培养基、发酵设备和菌种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D、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菌体代谢产物的形成
3、下列措施中能把微生物生长的调整期缩短的是 ( )
A、接种多种细菌 B、增加培养基的量
C、加大接种的量 D、选用孢子接种
4、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C、有些含氮的无机盐可以是生长因子
D、有些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5、科学家通过对黄色短杆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了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菌种,从而达到了让黄色短杆菌大量积累赖氨酸的目的,这种人工控制的方法实质上利用了以下哪种调节方式? ( )
A、酶合成的调节 B、酶活性的调节 C、二者都有 D、二者都无
6、关于微生物代谢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
A、乳糖诱导大肠杆菌合成分解乳糖的酶属于酶活性的调节
B、酶活性调节是一种快速、精细的调节方式
C、酶合成调节与酶活性调节不是同时存在的
D、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酶结合不会改变酶的结构
7、在培养酵母菌时,培养基中加入什么样的特殊物质,以保证抑制其他杂菌的繁殖( )
A、生长因子 B、食盐 C、高浓度蔗糖溶液 D、青霉素
8、分离提纯是制取发酵产品不可缺少的阶段,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不同,对产品的代谢产物常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 )
①蒸馏 ②萃取 ③过滤 ④离子交换 ⑤沉淀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9、下列有关发酵罐中谷氨酸发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发酵中不断通入纯氧气
B、搅拌的目的只是使空气形成细小气泡,增加培养基中的溶氧量
C、冷却水可使酶的活性下降
D、若培养条件不当就不能得到所需产品
10、发酵工程中培育优良品种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能定向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是 ( )
①人工诱变 ②基因移植 ③细胞杂交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1、人们常用大肠杆菌作为判断自来水是否被粪便污染的指示菌,我国规定1000mL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 ( )
A、1个 B、3个 C、5个 D、10个
12、下面的资料表明在各种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S、C、M为 简单培养基,U、V、X、Y、Z代表加入培养基的不同物质),问细菌不能合成哪一种物质?(“+”表示生长良好,“-”表示生长不好) ( )
培养基 生长状态
S、C、M -
S、C、M+V+Z -
S、C、M+U+Y +
S、C、M+Z+X -
S、C、M+V+Y +
S、C、M+U+X -
S、C、M+Y+Z +
A、U B、V C、Y D、Z
13、某一种细菌菌株需要从环境中摄取现成的亮氨酸(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才能够生长,此菌株对链霉素敏感。实验者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想筛选出表中列出的细菌菌株类型。根据实验目的,选用的培养基类型是 ( )
注:L—亮氨酸 S—链霉素 “+”示加入 “-”示不加入
例如:L—:不加入亮氨酸;S+:加入链霉素
选项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 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抗链霉素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
A L+,S+ L-,S- L+,S-
B L-,S- L+,S+ L-,S+
C L-,S+ L+,S+ L-,S-
D L+,S- L-,S- L+,S+
14、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 ( )
①溶化 ②调pH ③加棉塞 ④包扎 ⑤培养基的分装 ⑥称量
 A、①②⑥⑤③④ B、⑥①②⑤③④ C、⑥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⑤④⑥③
15、下列微生物的产物中没有菌种特异性的一组是 ( )
A、氨基酸、核苷酸、多糖、毒素、激素
B、核苷酸、维生素、多糖、脂类、氨基酸
C、多糖、脂类、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
D、氨基酸、多糖、维生素、色素、抗生素
16、细菌数目增长最快时期和活菌数目的高峰期分别为 ( )
A、对数期、稳定期 B、稳定期、稳定期
C、对数期、对数期 D、稳定期、对数期
17、单细胞蛋白是 ( )
A、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 B、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
C、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D、通过发酵获得的微生物菌体
18、酵母菌培养基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 )
A、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B、碳源太丰富
C、改变了酵母菌的pH值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19、在斜面培养基上接种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①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夹住菌种试管和待接种的斜试管,管口并齐,使斜面向上成水平状态。②右手拧松棉塞,但不取下。③在火焰边用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住两个棉塞,将它们取下,同时左腕转动,烧灼管口一周。④将接种环伸入管内,让环先接触培养基上未长菌的部位,使环冷却,然后轻轻挑取少量菌体,立即将接种环抽出。⑤右手拿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⑥在火焰旁迅速将沾有菌体的接种环伸到斜面培养基的底部,由里向外轻轻画蛇形细线。⑦抽出接种环,再用火焰烧灼管口,并在火焰上方将棉塞塞上。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⑤③④⑥⑦  
C、①③②④⑤⑥⑦     D、②③①④⑤⑦⑥
20、自然界存在着许多微生物,它们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生物,下列有关自然界的各种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都无成形的细胞核
B、只有附着在豆科植植根部的微生物才能进行生物固氮
C、所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均属于分解者
D、维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生长因子
二、多项选择题
2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病毒的衣壳决定其抗原的特异性
B、含RNA的病毒较含DNA的病毒更易发生变异
C、病毒的繁殖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D、灭活的病毒不具有抗原性
22、下列对连续培养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能及时补充所需的营养,提高产量
B、有利于微生物尽快将代谢产物释放到培养基中
C、能消除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某些环境因子
D、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2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高压蒸汽灭菌时,锅内气压为98kPa
B、培养基分装时,培养基高度约为试管高度的1/3
C、实验结束后带菌培养基应加热后倒掉
D、在培养基接种菌种时,应将菌种接入培养基内部有利于其生长
24、下列属于选择培养基的是 ( )
A、培养金黄色葡萄菌所用的加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B、分离自生固氮菌所用的无氮培养基
C、加入伊红——美蓝用于检测大肠杆菌的培养基
D、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所用的能抑制骨髓瘤细胞和B细胞增殖而不抑制杂交瘤细胞增殖的培养基
三、非选择题
25、利用灭菌技术,将某种细菌接种到培养皿内,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培养皿并加盖(表内阴影部分表示有细菌,白色清晰区表示无细菌)。
⑴描述表中1和2结果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3、4的结果判断,抗生素P和Q同时用于治疗由这种细菌引起的疾病,疗效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说明滥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疾病的危险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人造蛋白食品是现代微生物工程的杰作之一,食用真菌蛋白是人造蛋白的一种。真菌蛋白的制造过程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往发酵罐内注入少量氨水的目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制造真菌蛋白时,要向发酵罐内注
入空气,由此可以推知发酵罐中真菌
的异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⑶往发酵罐内添加的一切物品都要经过消毒,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添加的糖被真菌利用,转化形成真菌蛋白,必须经过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从自然界分离出的真菌菌种,用于制造真菌蛋白时,真菌蛋白的产量较低。要获得较多的真菌蛋白,培育优质的真菌菌种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
27、下图为细菌生长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AB段为________________期,BC
段为________________期,CD段为
________________期,DE段为_________期。
⑵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和ATP的时期在________________期,若扩大再生产选取
菌种最好在_______________期,该期细菌的增长呈________________型增长。
⑶从BC段进入CD段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酵工业为了获得较多的代谢产品,需延长________________期,此时除了要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外,还应严格控制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⑷若在培养中灭菌不严格混入了青霉菌,那么初期出现的生态学现象是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发现细菌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从生存斗争角度考虑,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_____期。
28、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乙肝病毒的结构像汤勺,较厚的蛋白质外壳,中心是双链DNA。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以后,在肝细胞内可复制出许多病毒颗粒,从而损害肝细胞的机能,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结合课本所学的知识及日常保健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⑴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输血、性接触、刮胡须 B、握手
C、呼吸 D、共同用餐
⑵侵入人体肝细胞的是乙肝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
⑶由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制成的乙肝疫苗注射入人体后,不会使人致病,但能诱发人体产生抗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直接参与________________细胞的合成、加工、运输抗体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种,抗体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后,可以使乙肝病毒失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⑸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人们很快利用这一技术来生产乙肝疫苗。基因工程生产乙肝疫苗的研究成果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工程来实现产业化。
29、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能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是RNA病毒。它感染人的T淋巴细胞,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使患者死于广泛感染。请回答:
⑴该病毒进入细胞后,能以________________为模板,在____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________,并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
⑵整合后它按照________________原则进行复制,又能以________________为模板合成________________,并进而通过________________过程合成病毒蛋白。
⑶如果将病毒置于细胞外,该病毒不能繁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右图为谷氨酸棒状杆菌利用葡萄糖形成谷氨酸的途径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当终产物谷氨酸合成过量时,往往会导致合成途
径中断,原因是谷氨酸抑制了________________
的活性,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
⑵假设B酶只有细胞内出现某种中间产物后才能合成,
则B酶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由⑴和⑵可以说明,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和________________的
调节两种方式
⑷假设人们想利用葡萄糖、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α-酮戊二酸,请你利用现有知识,设计一个大量积累α-酮戊二酸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抹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
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
出现一些菌落。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章”,
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A1中
的细菌就按一定的方位准确“复制”到了B1之中。将B1
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
菌落取出(见图示),均匀涂抹在A2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⑴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细菌抗药性的产生首先是细菌出现______________的原因。青霉素在细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中起______________作用。
⑵实验中所用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型。
⑶如果B1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右图是人们利用黄色短杆菌合成赖氨酸的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黄色短杆菌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用黄色短杆菌生产赖氨酸,培养基按物理
性质分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⑶含C、H、O、N的某相对大分子化合物可
以为黄色短杆菌提供哪些营养要素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由图可知,要增加赖氨酸产量,就必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为了培育新品种,科学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赖氨酸是黄色短杆菌的_____________产物,在生产实际中,人们通过黄色短杆菌的培养,大量生产赖氨酸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在黄色短杆菌培养过程中要进行灭菌。灭菌是指杀死一定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在黄色短杆菌培养过程中,如果培养基的pH发生变化,将影响黄色短杆菌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而影响黄色短杆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33、在做细菌培养的实验时试管加棉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过程中有两次对接种环烧灼,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结束后剩余的带菌培养基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完毕后应在标签上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项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D 5、C 6、C 7、D 8、B 9、D 10、C
11、B 12、C 13、B 14、B 15、B 16、A 17、D 18、A 19、B 20、D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 22、ACD 23、ABD 24、ABD
三、非选择题
25、⑴P、Q两者都能抑制细菌生长,但抗生素Q比P杀菌能力强
⑵同时使用P和Q,疗效会降低
⑶由于药物的选择作用,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感染性增强,使原来的抗生素失去抗菌效果
26、⑴满足真菌所需的氨源
⑵需氧型
⑶防止杂菌与真菌间的竞争
⑷氨基转换作用
⑸诱变育种
27、⑴调整,对数,稳定,衰亡
⑵调整,对数,J
⑶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改变,稳定,PH,溶氧,传速
⑷竞争,死亡,青霉菌产生青霉素抑制细菌生长
⑸稳定
28、⑴A
⑵DNA
⑶乙肝疫苗含有病毒外壳白质,具有抗原性,无DNA故而具有致病性
⑷效应B,4,侵染和破坏肝细胞的能力
⑸发酵
29、⑴RNA,逆转录 ,DNA
⑵碱基外配对,DNA一条链,RNA,翻译
⑶病毒本身缺乏繁殖所需的原料、能量、酶
30、⑴谷氨酸脱氢酶,酶活性
⑵诱导酶
⑶酶合成,活性
⑷对谷氨酸捧状杆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不能合成谷氨酸脱氨酶的菌种
31、⑴基因突变,选择
⑵异养需氧
⑶对A中的细菌进行人工诱变
32、⑴核区,质粒
⑵液体培养基
⑶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素
⑷消除高丝氨酸脱氢酶
⑸诱变育种
⑹初级代谢,发酵
⑺细胞、芽孢、孢子
⑻酶的活性、细胞膜的稳定性
33、防止杂菌污染,保证透气良好;挑取菌种前后接种后;致病菌用高压蒸气灭菌,非致病菌加热后倒掉;所接菌种,接种日期,接种者姓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k.s.5.u.c.o.m
www.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1.DNA分子复制时,解旋的两条链中( )
A仅一条作为复制模板
B两条链作为模板并复制出两个不同的DNA分子
C两条链作为模板并复制出两个相同的DNA分子
D两条链作为模板,各自合成一条子链,然后两条母链重新结合为原来的双螺旋分子,两条新链结合成一个全新的DNA分子
2.下列关于DNA复制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②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④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状结构
A①③④②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⑤④② D③①④②⑤
3.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
①DNA复制②RNA复制③转录④翻译⑤逆转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4.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的复制必需的一组条件是( )
①酶 ②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③ATP④DNA分子 ⑤mRNA ⑥tRNA ⑦适宜的温度 ⑧适宜的酸碱度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③④⑦⑧
5.利用PCR技术,把一个双链DNA分子当作第一代,经过3次循环,在第四代DNA分子中,有几条第一代脱氧核苷酸的长链?( )
A 2 B 4 C 8 D 16,
6.关于DNA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DNA的两条链是极性相同,同向平行 B.DNA的两条链是极性相同,反向平行
C.DNA的两条链中极性不同,反向平行的 D.DNA的两条链是极性不同,同向平行
7.假设PCR反应中,只有一个DNA的片段作为模板,请计算在30次循环后,反应物中大约有多少这样的DNA片段( )
A 215 B 230 C 260 D 231
8.DNA的合成方向总是( )延伸。
A从DNA分子的左端向右端 B从DNA分子的右端向左端
C从子链的5,端向3,端 D从子链的3,端向5,端
9.要使PCR反应在体外的条件下顺利地进行,需要严格的控制( )
A 氧气的浓度 B酸碱度 C温度 D 大气的湿度
10.DNA分子经PCR反应循环一次后,新合成的那条子链的脱氧核苷酸的序列应与( )
A模板母链相同 B非模板母链相同 C两条模板母链相同 D两条模板母链都不相同
11.在( )的温度范围内,DNA的双螺旋结构解开
A. 10-20℃ B. 80-100℃ C. 20-30℃ D. 40-60℃
12.关于DNA的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能从5’端延伸DNA链
B. DNA复制不需要引物
C. 引物与DNA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进行结合
D. 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3’端向5’端延伸
13. 下列有关PCR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酶促反应 B. 引物决定了扩增的特异性
C. 扩增对象是DNA序列 D. 扩增对象是氨基酸序列
w.w.w.k.s.5.u.c.o.m
www.课题2 胡萝卜素的提取
一、选择题
1、一分子的β-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内被氧化分解成某种物质,用于治疗夜盲症、干皮症等,这种物质是 (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2、在用胡萝卜做菜时,菜中浮油会呈现出橘黄色,为了增加胡萝卜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在进食胡萝卜的同时,应 ( )
A、多喝水 B、多吃蛋白质类食品
C、多吃脂质食品 D、多吃蔬菜
3、下列物质中,除哪种外,胡萝卜素均能溶于其中( )
A、乙醇 B、石油醚 C、水 D、四氯化碳
4、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哪一项不符合实验要求( )
A、能充分溶解色素 B、与水混溶
C、对人无毒害作用 D、易与产品分离
5、有同学想研究萃取胡萝卜素的最佳温度,在设计实验时应注意 ( )
A、萃取时间不用考虑是否相同
B、使用不同的萃取剂,但量要相同
C、原料颗粒大小不同
D、除温度外,其他因素相同,以保证单一变量
6、使用纸层析法鉴定胡萝卜素,需要在基线上点样,点标准样品的点与提取样品的点分别是 ( )
A、A、B和C、D B、A、C和B、D
C、A、D和B、C D、B、C和A、D ,
7、提取胡萝卜素和提取玫瑰油时都需要加热,但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采用的是水浴加热法,而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油时是直接加热。其原因是 ( )
A、前者需保持恒温,后者不需要恒温
B、前者容易蒸发,后者不容易蒸发
C、胡萝卜素不耐高温,玫瑰油耐高温
D、前者烧瓶里含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后者是水
8、食入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主要是( )
A、胡萝卜素 B、β-胡萝卜素
C、维生素A D、C02和H20
二、非选择题
9、如图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冷凝管的作用是 。
(2)烧瓶内加入的萃取液一般是 ,原料在加入前,一般要进行 、 处理。
(3)该萃取过程采用的是水浴加热,
其目的是 。
(4)为了取得最佳萃取效果,萃取的时间应该 o
10、天然胡萝卜素是国际癌症协会研究中心、美国癌学会推崇的
防癌抗癌食品、保健品和药品。作为保健品食用,可医治维生素A缺乏症、皮肤病、抗光敏症等疾病。科学研究证明,胡萝卜素能防治或延缓癌症,是具有广泛免疫功能的药物和不可缺少的饮料添加剂。
请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鲜的胡萝卜含有大量的水分,在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中,要对新鲜的胡萝卜进行 ,但要注意控制 和时间,这是因为

(2)天然胡萝卜素可医治维生素A缺乏症,是因为 。
(3)如图为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完成以下实验流程。
11、(能力拔高题)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层析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有哪些错误,并分析造成的后果:
① ,会造成的后果是 ;
② ,会造成的后果是 ;
③ ,会造成的后果是 。
(2)色素分离采用纸层析法的原因是 。
(3)色素在层析液中扩散最快的是 ,呈 ;最宽的是 ,呈 。
(4)在提取胡萝卜素后进行鉴定时,也用纸层析法,与上述层析相比较,不同点在于 。
12、根据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的相关知识及胡萝卜素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胡萝卜素是 色的结晶。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 作为溶剂,原因是 。
(2)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 法。用这种方法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粉碎、干燥、 、 、 。
(3)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干燥过程中,应严格将 和 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原因是 。
(4)提取的胡萝卜素可通过 法进行鉴定,在鉴定过程中需要用 对照。
(5)一般情况下,提取胡萝卜素时,提取效率与原料颗粒的含水量成 比。
21世纪教育网
w.w.w.k.s.5.u.c.o.m
www.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
1.下面不能用于提取芳香化合物的是 ( )
A.杏仁 B.真菌 C.玫瑰花 D.细菌
2.植物芳香油的主要化学成分 ( )
A.酚类化合物及衍生物 B.萜类化合物及衍生物
C.醚类化合物 D.烃类化合物
3.植物芳香油易溶于 ( )
A.水 B.盐酸 C.碳酸 D.酒精
4.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的标准是 ( )
A.原料的种类 B.原料的特性
C.原料放置的位置 D.原料的成分
5.玫瑰精油提取最适方法是 ( )
A.萃取法 B.水蒸气蒸馏法
C.水上蒸馏 D.水中蒸馏法
6.用于提取植物芳香油的植物器官包括 ( )
A.花、茎、叶 B.树干、树皮
C.根、果实、种子D.以上三项全是
7.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常使用 ( )
A.蒸馏法 B.压榨法
C.萃取法 D.浸泡法
8.若植物有效成分易水解,则不宜采用下列哪种提取方法 ( )
A.压榨 B.萃取 C.蒸馏 D.渗析
9.玫瑰精油提取的过程是 ( )
A.鲜玫瑰花+水一水蒸气蒸馏一油水混合
物一分离油层一除水
B.鲜玫瑰花+水一油水混合物一水蒸气蒸
馏一分离油层一除水
C.鲜玫瑰花+水一油水混合物一除水一分离油层
D.鲜玫瑰花+水一油水混合物一水蒸气蒸馏一分离油层一除水
10.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是因为 ( )
A.其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B.其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C.其化学性质不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不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D.其化学性质不稳定,难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不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11、在玫瑰精油提取中,收集锥形瓶中的乳白色的乳浊液,向锥形瓶中加入 ( )
A.氯化钠 B.硫酸铜 C.石灰水 D.无水硫酸钠
12.蒸馏装置完毕后,可以在蒸馏瓶中加几粒沸石.目的是 ( )
A.加速沸腾 B.防止液体过度沸腾 C.减缓沸腾 D.防止蒸馏瓶炸裂
13.橘皮中提取的橘皮精油具有什么特点 ( )
A.黄色透明 B.红色透明 C.无色透明 D.粉色透明
14.在蒸馏过程中,要提高产品质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提高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 B.提高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
C.降低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 D.严控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
15.在橘皮精油提取过程中石灰水的作用 ( )
A.使溶液呈碱性 B.为彻底清洗脏物 C.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 D.漂去橘皮颜色
16.玫瑰精油可以使用有机溶剂萃取,但方法有不足之处,是 ( )
A.过程复杂且出油率不高 B.提取的玫瑰精油纯度不高
C.有些萃取剂不能萃取玫瑰精油 D.萃取一般用于制膏状物,所以不能用萃取剂
萃取玫瑰精油
17.对分液漏斗的使用正确的有 ( )
A.首先把活塞擦干,为活塞均匀涂上一层润滑脂
B.塞好活塞后,把活塞旋转几圈,使润滑脂分布均匀
C.检查分液漏斗的顶塞与活塞处是否渗漏,确认是否漏水
D.取下分液漏斗,用左手手掌顶住漏斗顶塞并握住漏斗颈,右手握住漏斗活塞处,大拇指压紧活塞,将分液漏斗略倾斜,前后振荡
18.下列关于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提取植物芳香油有三种基本方法:蒸馏、压榨和萃取②水蒸气蒸馏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
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 ③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 ④萃取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19.在提取玫瑰精油的过程中,除去分离的油层中一定的水分,需加入 ( )
A.氯化钠 B.硫酸铜 C.无水硫酸钠 D.氯化锌
二、多选题
20.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通常不是水蒸馏法,是因为 ( )
A.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 B.柑橘、柠檬芳香油易溶于水
C.会使芳香油的有效成分水解 D.所需实验装置复杂
21.压榨完橘皮后,处理压榨液时,下列不属于离心的目的的是 ( )
A.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 B.除去固体物和残渣
C.除去果蜡、果胶 D.除去水分
22.天然香料的主要来源是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植物香料的来源更为广泛.植物芳香油可以从大约50多个科的植物中提取.例如玫瑰花用于提取 _________.樟树树干用于提取__________.提取出的植物芳香油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___,其组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步之前对橘皮的处理是 _________________。
①处理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鲜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直接压榨,出油率较低。
(3)压榨是个机械加压过程,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橘皮油易与水分离,还要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调节pH至___________。
(5)④步用_______________过滤,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⑤步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⑥步用__________________过滤。
表3 水蒸气蒸馏山苍子三种方法实验比较
条件、 结果 方法
水中蒸馏 水上蒸馏 水气蒸馏
加热方式 直火,间接蒸气,直接蒸气 直火,间接蒸气,直接蒸气 水蒸气直接通入山苍子加热
温度 94~96℃ 94~96℃ 可控
压力 常压 常压
精油质量 高沸点成分难于蒸出,直火加热易糊焦 较好,但效率不高 最好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利用水气蒸馏是从山苍子提取精油的最好方法,提取率可以达到90%以上w.w.w.k.s.5.u.c.o.m
www.高考生物选修1复习资料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酒厂利用酵母菌酿酒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生产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 C.加缓冲液 D.加新鲜培养基
2.用带盖瓶子制作果酒时,每隔一段时间(一般12小时左右)要对瓶盖进行一次操作,下列关于操作及作用正确的组合是
A.拧松,进入空气 B.打开,进入空气 C.拧松,放出CO2 D.打开,放出CO2
3.下反应不属于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反应式的是
A.C6 H12O6+6O26CO2+6H2O B.C6H12O62C2H5OH+2CO2
C.CO2+H2OCH2O+O2 D.C2 H5OH+O2CH 3COOH+H2O
4.为了让豆腐上更多更快地长出毛霉,所需的条件是
A.温度为15~18℃,干燥环境 B.温度为15~18℃,用水浸泡豆腐
C.温度为15~18℃,并保持一定湿度 D.温度为25℃,并保持一定湿度
5.下列属于腐乳制作过程中影响其风味和品质的因素的是
①盐的用量 ②酒的种类和用量 ③发酵温度 ④发酵时间 ⑤香辛料的用量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③④
6.在探究不同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时,往往采限同一型号的小容量自动洗衣机洗涤衣物,其原因是
A.便于更好地控制变量 B.洗涤时间短 C.洗涤时更省力 D.可洗涤的衣物多
7.下列关于固定化酶技术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定化酶技术就是固定反应物,让酶围绕反应物旋转的技术
B.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C.固定化酶中的酶无法重复利用
D.固定化酶是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的技术
8.酶的固定方式不包括
A.将酶吸附在载体表面上 B.将酶相互连接起来
C.将酶包埋在细微网格里 D.将酶加工成固体
9.下列有关固定化酵母细胞制备步骤正确的是
A.应使干酵母与自来水混合并搅拌,以利于酵母菌活化
B.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
C.向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
D.将与酵母细胞混匀的海藻酸钠溶液注人CaCl2溶液中,会观察到CaCl2溶液中有球形或椭球形的凝胶珠形成
10.凝胶色谱法中所用的凝胶化学本质大多是
A.糖类化合物 B.脂质 C.蛋白质 D.核酸
11.凝胶色谱法操作正确的是
A.将橡皮塞上部用刀切出锅底状的凹穴
B.将橡皮塞下部切出凹穴
C.插入的玻璃管的上部要超出橡皮塞的凹穴底面
D.将尼龙网剪成与橡皮塞下部一样大小的圆片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血红蛋白在释放时,加蒸馏水到原血液的体积,再加40%体积的甲苯,充分搅拌
B. 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分为4层,第1层为白色薄层固体
C. 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分为4层,第4层为暗红色沉淀物
D. 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分为4层,第3层为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
13.做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实验材料用鸡血而不用猪血的原因是
A.鸡血的价格比猪血的价格低 B.猪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易提取到DNA
C.鸡血不凝固.猪血会凝固 D.用鸡血提取DNA比用猪血提取操作简便
14. 在DNA粗提取实验中,向在溶解DNA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A.有利于溶解DNA B.有利于溶解杂质
C.减少DNA的溶解度 D.减少杂质的溶解度
15.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所用的溶液是
A. NaCl溶液 B. 冷却的酒精体积分数为90%的溶液
C. 加热的酒精体积分数为90%的溶液 D. 冷却的酒精体积分数为90%的溶液
二、简答题
16.右图为固定化酶的反应柱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请在横线上填出各标号名称。①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2)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固定化细胞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作固定葡萄糖异构酶所用的方式有___________或_____ ___。
(5)据图说出反应柱的作用原理 。
17.某同学用如下三组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5min后把酶溶液分别倒入同一水槽中的另一试管,摇匀后在原温度下维持5min后,各滴加1—2滴碘液。某学生按要求操作,结果发现:
(1)在0℃的试管中溶液颜色变蓝,原因是 。
(2)在60℃的试管中溶液颜色不变蓝,原因是 。
(3)在100℃的试管中反复滴加碘液,每一次溶液的颜色均由蓝色变为无色。对该结果,有的同学认为,100℃高温下酶可能仍有活性,有的同学认为高温下淀粉与碘的复合物不稳定。现提供必要的器材和试剂(可根据你的实验需要自行选择),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两种不同的假设加以验证。
实验步骤:
①操作: 。
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
②操作: 。
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
18.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等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①其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过程即是样品处理,它应包括红细胞洗涤、___________、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③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透析,这就是样品的粗分离。
①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透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进行纯度鉴定。其中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纯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拓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果酒的制作实验结束时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
B.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重铬酸钾,混匀后滴加硫酸
C.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
D.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并加热
2.在普通的密封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下面的有关坐标图,正确的是
3.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他三项有明显区别
A.青霉 B.酵母菌 C.曲霉 D.毛霉
4.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哪种物质的分解
A.脂肪 B.磷脂 C.葡萄糖 D.蛋白质
5.有人设计实验探究加酶洗衣粉是否能提高去污力并优于普通洗衣粉,实验分为两组,一组衣物加酶洗衣粉,一组衣物用普通洗衣粉洗涤,该实验设计缺少
A.用加酶洗衣粉洗涤和适量普通洗衣粉洗涤的对照
B.既不用加酶洗衣粉洗涤也不用普通洗衣粉洗涤的对照
C.用普通洗衣粉洗涤和少量加酶洗衣粉洗涤的对照
D.用少量普通洗衣粉洗涤和大量加酶洗衣粉洗涤的对照
6.某同学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选择了10℃、20℃、30℃、40℃、50℃、60℃、70℃的温度梯度,其他条件都一致,结果发现40℃时洗涤效果最好,由此可以得出
A.40℃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B.40℃不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C.40℃酶活性最高 D.不能确定该酶最适温度
7.某工厂生产的一种生物活性洗衣粉的包装上有如下说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这种洗衣粉较容易清除衣物上的奶渍、蛋清污渍等 ②温水条件下蛋白酶的活性最强
③该洗衣粉可以洗涤各种污渍 ④该碱性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
⑤羊毛、丝质类衣物可以用该洗衣粉洗涤
A.①② B.①⑤ C.②③ D.③⑤
8.使用固定化细胞的优点是
A.能催化大分子物质的水解 B.可催化一系列化学反应
C.与反应物易接近 D.有利于酶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9.下列关于酶和细胞的固定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分子很小,易采用包埋法 B.酶分子很小,易采用化学结合或物理吸附法固定的酶
C.细胞个大,难被吸附或结合 D.细胞易采用包埋法固定
10.固定化细胞对酶的活性影响最小,根本原因是
A.避免了细胞破碎、酶的提取纯化过程
B.固定化细胞在多种酶促反应中连续发挥作用
C.促化反应结束后,能被吸收和重复利用
D.细胞结构保证了各种酶在细胞内化学反应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11.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关于对样品处理过程中,分析正确的是
A.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
B.洗涤时离心速度过低,时间过短,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C.洗涤过程选用0.1%的生理盐水
D.透析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12. 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程度叙述错误的是
A.样品的处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
B.通过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提取
C.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
D.可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血红蛋白的纯度
13.样品的加入和洗脱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先加入1ml透析后的样品 B.加样前要使缓冲液缓慢下降全部流出
C.如果红色带均匀一致移动,则色谱柱制作成功 D.洗脱时可以用缓冲液也可以用清水
14.关于“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猪血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猪血的红细胞有细胞核,DNA含量多
B.利用 DNA 在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最低,易析出的特性提取DNA
C.利用 DNA 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的其他物质可溶于酒精的特性提纯DNA
D.利用DNA与二苯胺作用而显现紫色的特性鉴定DNA
15.在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将获得的含有DNA的黏稠物(含较多物质)分别处理如下
①放入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到黏稠物A和滤液a;
②放入O.14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到黏稠物B和滤液b;
③放入冷却的95%的酒精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到黏稠物C和滤液c。
以上过程获得的滤液和黏稠物中,因为只含有少量DNA而可以丢弃的是
A.AbC B.ABc C.Abc D.abc
二、简答题
16.在进行DNA粗提取实验时,为得到含DNA的黏稠物,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在新鲜鸡血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经离心后,除去血浆留下血细胞备用。
②取5~10mL血细胞放入50mL的塑料烧杯中,并立即注入20mL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快速搅拌5min后经滤纸过滤,取其滤液。
③滤液中加入40mL2mol/L的氯化钠溶液,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1min。
④上述溶液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不停地轻轻搅拌,直到溶液中出现丝状物为止,再进行过滤而得到DNA的黏稠物。
实验结果是:所得含DNA的黏稠物极少,导致下一步实验无法进行。
(1)请指出并改正上述实验操作中的三处错误: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步骤④中加入蒸馏水使DNA析出的原理是 _ _。
(3)要进一步提取DNA时,加入冷却的酒精的其作用是 。
17.下图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实验步骤图解,请据图回答:
酵母细胞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置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1)在_______________状态下,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恢复___ _____状态。活化前应选择足够大的容器,因为酵母细胞活化时_______ __。
(2) 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___ _ 。
(3)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凝胶珠包埋酵母细胞数目_____ _。
(4)观察形成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如果颜色过浅,说明 ,
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说明 。
(5)制备固定化酶不宜用包埋法,为什么?

18.某同学为探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按下表的顺序进行操作:
步骤 烧杯(1000mL)
Ⅰ Ⅱ Ⅲ Ⅳ
1、注入自来水 500mL 500mL 500mL 500mL
2、放入含油迹的衣服 一件 一件 一件 一件
3、控制不同水温 10℃水浴10min 10℃水浴10min 10℃水浴10min 10℃水浴10min
4、加入等量加酶洗衣粉 0.5g 0.5g 0.5g 0.5g
5、用玻璃棒搅拌 5min 5min 5min 5min
6、观察现象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请分析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中存在的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步骤3和步骤4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4)Ⅰ、Ⅱ、Ⅲ、Ⅳ号试管加入洗衣粉、衣服上的油渍及保温时间,搅拌速度和时间均相同,这是为了 ,以便得出科学结论。
19.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请你帮助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课题。
实验用具和材料:磨浆机、烧杯、试管、量筒、刀片、玻璃棒、漏斗、纱布等。苹果、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蒸馏水等。
实验一: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及步骤:
(1)将苹果洗净去皮,用磨浆机制成苹果泥,加入适量蒸馏水备用。
(2)取两个100mL洁净的烧杯,编号为1、2号,按相应程序进行操作,请把表中未填写的内容填上。
操作顺序 项 目 烧 杯
1 2
① 在烧杯中加入苹果泥 20mL 20mL
② 注入果胶酶溶液 2mL
③ 注入蒸馏水 2mL
④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并用玻璃棒不时搅拌 10min 10min
(3)实验步骤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 ,以减少实验误差。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
(4)取出两个烧杯,同时进行过滤,进行观察比较,并记录结果。如果是 ,则说明果胶酶对果胶的水解具有催化作用。
实验二:探究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在课题实验步骤中,在完成“烧杯中分别加入苹果泥、试管中分别加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列两种操作:
方法一: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pH分别调至4、5、6、……10。
方法二: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5、6、……10,再把pH相等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5)请问哪一种方法更为科学: ,并说明理由: 。
(6)如果用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如果实验的操作和记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绘出表示实验结果的曲线图。
20.如图简单表示了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请据图分析:
(1)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进行 ,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 获得葡萄酒。
(2)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低(可用密度计测量),原因是 。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甲中进行搅拌是为了增加氧溶量
B.在甲中,酵母菌的能量来源将全部消耗
C.甲与乙放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D.揭开丙容器的盖子,将可能会有醋酸产生
(4)酒精发酵时,______℃左右是酵母菌最适温度;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是______℃。
(5)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生成,可以用_____________来检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6)如果用葡萄酒来制葡萄醋,请写出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随堂练习
1、B 2、C 3、C 4、C 5、A 6、A 7、D 8、D 9、B 10、A 11、A 12、B 13、B 14、C 15、D
16.(1)反应柱 固定化酶 分布着小孔的筛板
(2)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反应物分离 能被反复利用 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
(3)酶颗粒无法通过筛板上的小孔,反应溶液可自由出入
(4)将酶相互连接起来;将酶吸附在载体表面上
(5)反应物溶液从反应柱上端注入,使反应物溶液流过反应柱,与固定化酶接触,得到产物,从反应柱下端流出。
17.(1)温度太低,淀粉酶活性很低,淀粉几乎未分解。
(2)温度适宜,淀粉酶催化淀粉彻底水解。
(3)①在上述(经加酶100℃处理的)试管的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沸水浴2分钟。观察实验结果。如果出现砖红色沉淀,结论是在100℃时淀粉酶仍有活性;如果不出现砖红色沉淀,结论是高温下淀粉酶已失去活性。
②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和1ml蒸馏水,置于100℃水槽中水浴5min;然后将蒸馏水加入淀粉溶液中,继续水浴5min;在100℃下加入碘液1—2滴,混匀。观察实验结果。
如果先出现蓝色,再变为无色,结论是高温下淀粉与碘的复合物不稳定;如果出现蓝色且不再褪色,结论是高温下淀粉与碘的复合物稳定。
18.(1)①防止血液凝固;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去除杂蛋白
(2)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大分子则保留在袋内
(3)通过凝胶色谱法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
能力拓展
1、C 2、A 3、B 4、C 5、B 6、D 7、D 8、B 9、A 10、D 11、D12、B 13、C14、C 15、C
16.(1)将②步骤中的“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改成“蒸馏水”;将②步骤中的“滤纸”改成“纱布”;将④步骤中的“直到溶液中出现丝状物为止”改为“直到溶液中丝状物不再增加为止”。
(2)加入蒸馏水,使溶液浓度降低至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小,使DNA析出
(3)溶解杂质、析出DNA
17.(1)缺水; 正常生活状态; 体积增大(2)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3)少
(4)固定化酵母细胞数目较少; 海藻酸钠浓度偏高,制作失败
(5)因为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露出
18.(1)探究不同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
(2)应选用大小相同的白布,分别滴加4滴同种植物油,使油渍大小相同;选用的水温不合适,考虑时间,应根据当地一年中的实际气温普化来确定水温,如选取5℃、15℃、25℃、35℃、的水温
(3)不能调换,因为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在常温时已分解了部分油渍
(4)避免因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量、衣物的质料、大小及浸泡的时间和洗涤时间不同,给实验结果带来误差。
19.(3)酶和反应物(果胶)充分的接触
(4)相同时间内1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比2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大,澄清度高
(5)方法二 (1分) 方法二的操作能够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便达到实验预设的pH(或方法一的操作会在达到预定pH之前就发生了酶的催化反应)
(6)如右图
20.(1)有氧呼吸 发酵 (2)由于发酵时糖被消耗,产生酒精和CO2,酒精的密度比糖水低 (3)B (4)20 30~35 (5)重铬酸钾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6) C2H5OH+ O2 CH3COOH+ H2O+能量
w.w.w.k.s.5.u.c.o.m
www.
葡萄糖
果糖



A
时间
酒精浓度
时间
酒精浓度
时间
酒精浓度
时间
酒精浓度
B
C
D
成分:碱性蛋白酶0.2%,清洁剂15%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的水中15分钟,使用温水效果更佳
葡萄汁+白糖+酵母菌一天搅拌2~3次
断绝与空气接触
(15~20℃约7天)
气泡不再发生时,盖上盖子(15~20℃约 3~5天)



PH
果汁体积
酶专题4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一、选择题
1.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是( )
A.脂肪酸 B.氨基酸 C.核苷酸 D.氨基酸和核苷酸
2. 有人测定了A、B、C、D四种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认为在25摄氏度条件下,竞争能力最强的生物和对温度适应范围最广的生物分别是( )
催 C D
化 100 A B

率 50
( %)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A.B和D B.B和C C.B和A D.A和C
3.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起催化作用
B.酶都有消化作用
C.调节新陈代谢的物质不一定是酶
D.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4.下图是人体内某个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图中代表酶的英文字母是( )
5.要破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要用到的物质是( )
A.果胶酶 B.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钙
6.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机理可解释为( )
A.胃不能及时排空 B.摄入的食物未被消化
C.消化酶活性受到影响 D.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7.关于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效率高,低耗能、低污染
B.对环境的条件非常敏感,容易失活
C.既能与反应物充分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
D.成本低、操作简单,但反应效果可能很低
8.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其片剂是糖衣片,这样制作的目的是( )
A.补充体内糖类物质的供给 B.防止胃液的消化
C.经唾液消化后即可迅速起作用 D.使其中各种酶缓慢的起作用
9.下图纵轴为酶促反应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含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是( )
10.下列关于酶的活性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的数量越多,酶的活性越高
B.酶的活性可以用在一定条件霞,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来表示
C.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D.在适宜的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11.在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需要始终保持的思想方法是( )
A.设置梯度 B.等量原则 C.单因子变量原则 D.重复性原则
12.加酶洗衣粉能够除去衣物上的顽固油渍,则它含有( )
A、脂肪酶 B、蛋白酶 C、淀粉酶 D、氧化酶
13.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特指一种酶 B.是指一类酶的总称
C.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 D.果胶酯酶是果胶酶的一种
14.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的酶( )
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 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
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 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
15.我国在洗衣粉中添加的酶最主要的是( )
A.碱性蛋白酶 B.碱性脂肪酶 C.酸性蛋白酶 D.酸性脂肪酶
16.固定化细胞技术不包括( )
A.包埋法 B.化学结合化 C.物理法 D.生物法
17.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条件不包括( )
A.温度 B.pH C.表面活性剂 D.水量
18.普通洗衣粉与加酶洗衣粉的区别正确的是( )
A.普通洗衣粉中含磷,会污染环境
B.表面活性剂只存在于普通洗衣粉中,会产生泡沫,可以将油脂分子分散开
C.水软化剂只存在于普通洗衣粉中,可以分散污垢,
D.加酶洗衣粉是将酶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
19.下列关于酶制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含有酶的制品,可以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
B.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就是固体的酶制剂
C.酶制剂可以反复使用
D.酶制剂是将某种酶的酶液进行干燥处理后,加入适量的稳定剂和填充剂
20.固定化酶的优点是( )
A.有利于酶的活性 B.有利于产物的纯化
C.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 D.有利于酶发挥作用
21.通过酶工程生产的酶制剂中的酶的化学本质是( )
A.蛋白质 B.有机物 C.RNA D.核酸
22. 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起催化作用
B.酶只在细胞内起作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D.调节新陈代谢的物质不一定是酶
23. 下列关于酶的活性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数量越多,酶的活性越高
B.酶的活性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的反应速度来表示
C.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D.在适宜的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24. 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特指一种酶
B.是指一类酶的总称
C.果胶酯酶是果胶酶的一种
D、分解水果细胞壁中的果胶,从而瓦解细胞壁
25. 从环保上讲,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好在哪种元素含量少甚至没有( )
A.N B.P C.Ca D.Mg
26. 下列质地的衣物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
A.化纤类衣物 B.棉麻类衣物 C.皮草类衣物 D.毛类衣物
27. 人类吃食物时,淀粉要被吸收,需要什么酶的催化作用才行 ( )
A.淀粉酶 B.脂肪酶 C.蛋白酶 D.纤维素酶
28.下列验证某种加酶洗衣粉,需要的最适温度实验正确的是( )
A.取一系列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水。加入相同的污物及等量加酶洗衣粉,看哪一个温度中酶的效果最好
B.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加入不等量洗衣粉。看哪种效果好
C.将加酶洗衣粉加入30℃水中发现不如在45℃的水中洗涤效果好,说明45℃为最适温度
D.将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分别加入37℃的水中洗涤同样的污物,发现加酶洗衣粉效果好,说明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为37℃
29. 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物质,采用那种方法催化不受限制( )
A.直接使用酶 B.使用化学方法结合的酶
C.使用固定化细胞 D.使用物理吸附法固定的酶
30.对配制海藻酸钠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热使海藻酸钠溶化是操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B.海藻酸钠的浓度涉及固定化细胞的质量
C.海藻酸钠的浓度过高,易形成凝胶珠
D.海藻酸钠的浓度过低,形成凝胶珠内包埋细胞过少
二、非选择题
31、A、B、C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 ,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值的关系。请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是 。
(3)图B中,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
              。
(4)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和75℃水浴锅中,20min中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分别应为:
甲 ,乙 。
(5)图C 表示了 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
(6)图C中的反应若pH从10降到2的过程中,反应速度将 。
32.实验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但pH 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试管均置于25摄氏度室温条件下,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酶溶液的pH 1 2 3 4 5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13 9 11 45 60
(1)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有何关系?
(2)pH多大时酶的活性最强
(3)如何根据蛋白块的性质制取实验所需的蛋白块?
(4)提供3种方法使实验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5)人体消化道哪一部分能够分泌本实验中的酶?
(6)为确定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而不是其他因素的作用,还应如何设计实验?
33.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请你帮助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课题。
实验用具和材料:磨浆机、烧杯、试管、量筒、刀片、玻璃棒、漏斗、纱布等。苹果、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蒸馏水等。
实验一: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及步骤:
⑴将苹果洗净去皮,用磨浆机制成苹果泥,加入适量蒸馏水备用。
⑵取两个100ml洁净的烧杯,编号为1、2号,按相应程序进行操作,请把表中未填写的内容填上。
操作顺序 项目 烧杯
1 2
① 在烧杯中加入苹果泥 20mL 20mL
② 2mL
③ 注入蒸馏水
④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并用玻璃棒不时搅拌 10min 10min
⑶取出两个烧杯,同时进行过滤。观察或比较 ,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
如果是 ,则说明果胶酶对果胶的水解具有催化作用。
实验二:验证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⑴在课题实验步骤中,在完成“烧杯中分别加入苹果泥、试管中分别加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列两种操作:
方法一: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pH分别调至4、5、6、……10。
方法二: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5、6、……10,再把pH相等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请问哪一种方法更为科学: ,并说明理由: 。
⑵实验步骤中也有玻璃棒搅拌的操作,其目的是使 ,以减少实验误差。
答案:
1—10 DACAA CCBBA 11—20 DAABA DDACA 21—30 BDAAB AAACC
31.
(1)酶的浓度是一定的,当反应物的浓度达到A值后,酶已经饱和,没有更多的酶催化增加的反应物
(2)是该酶的活性最适宜温度
(3)温度超过适宜温度后,高温使酶失活,反应速度快速下降
(4)
甲:反应速度先加快,后快速下降
乙:无反应
(5)B(6)为零
32.
(1)酶活性越强,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
(2)2 (3)如将鸡蛋煮熟,其蛋白部分则因蛋白质在高温下变性而凝固
(4)适当提高温度以增加酶的催化活性;提高酶的浓度;将蛋白块切的更小些,以增加蛋白酶和蛋白质的接触面积
(5)胃
(6)另取若干试管注入不含酶的等量溶液,调节pH与原实验相同,每支试管中均加一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即给原来的每支试管都设计相应的对照实验。
33. 实验一:(2)注入果胶酶溶液;2ml
(3)在相同时间内滤出的果汁体积和果汁的澄清度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相同时间内1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比2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大,澄清度高
实验二:
(1)方法二;方法二的操作能够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便达到实验预设的pH(或回答“方法一的操作会在达到预定pH之前就发生了酶的催化反应”)
(2)酶和反应物(果胶)充分的接触
www.
w.w.w.k.s.5.u.c.o.m
www.
a
pH
反应速度
反应物浓度
温度(℃)
0  1  2  3  4
10
5
10
5
10
5
0 10 20 30 40 50
0  2  4  6  8 10
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
A
B
C
b第2节 腐乳的制作
1.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是
A.青霉   B.酵母  C.毛霉   D.醋酸菌
2.在制作腐乳时,如果没有加盐,结果会怎样
A.豆腐腐败 B、腐乳口味不好
C.不易酥烂 D、发酵时间延长
3.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青霉素,可抑制哪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A、酵母菌、霉菌 B、病毒、酵母菌 C、细菌、放线菌 D、大肠杆菌、青霉菌
4.蘑菇、硝化细菌、超级细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依次是
①需氧自养型 ②需氧异养型 ③厌氧自氧型 ④厌氧异养型 ⑤兼性厌氧型
⑥既可自养又可异养
A、①②③⑤ B、②①②④ C、②①④② D、①②④⑥
5.以下发酵产品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
A、味精 B、啤酒 C、“人造肉” D、人生长激素
6.测定3类细菌对氧的需要,让它们在3个
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右图显示了细菌的生
长层。据此判断:只能在需氧培养基中
繁殖、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在有氧
和无氧的培养基中都能繁殖的细菌依次是
Ⅰ Ⅱ Ⅲ
A、Ⅲ、Ⅰ、Ⅱ B、Ⅲ、Ⅱ、Ⅰ
C、Ⅰ、Ⅱ、Ⅲ D、Ⅰ、Ⅲ、Ⅱ
7.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微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微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
C、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微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8.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哪种物质的分解
A.脂肪 B.磷脂 C.葡萄糖 D.蛋白质
9.霉菌的细胞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去掉细胞壁后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是
A.X>Y>Z B.Y>X>Z C.Z>Y>X D.Z>X>Y
10.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毛霉,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A.氧气、甘油 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 D.钾离子、氨基酸
11.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有明显区别( )
A.青霉 B.酵母 C.曲霉 D.毛霉
12.葡萄糖在毛霉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无氧呼吸 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不产生CO2 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
13.腐乳味道鲜,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
A.无机盐、水、维生素   B.氯化钠、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D.蛋白质、脂肪、氯化钠、水
w.w.w.k.s.5.u.c.o.m
www.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一、选择题
1、制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 ( )
A.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O2的参与
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O2。
C.通气,防止发酵液霉变
D.防止发酵时产生的CO2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
2、酵母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的载体是( )
A、染色体 B、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 D、线粒体和叶绿体
3、果醋的制作原理为 ( )
A.醋酸菌将C2H5OH还原为醋酸
B.醋酸菌将C2H5OH氧化成醋酸
C.醋酸菌将C2H5OH分解成CO2和醋酸
D.醋酸菌能将C2H5OH直接氧化成醋酸,不需生成中间物质乙醛
4、与细胞核遗传相比,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 )
A、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伴性遗传
C、父系遗传 D、杂交后代无一定的分离比
5、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A摩尔的CO2。,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同样量的葡萄糖,可形成CO2( )
A.2/5 A摩尔 B.1/12 A摩尔 C.6A摩尔 D.3A摩尔
6、有甲、乙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甲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组酵母菌进行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放出的CO2之和与它们消耗的O2之和比为( )
A.1:1 B.3:0 C.6:0 D.4:3
7、酒精发酵时应控制的温度为 ( )
A.10℃左右 B.10℃以下 C.30~35℃ D.18~25℃
8、细胞结构是原核,生长繁殖过程绝对不需要氧,体内不含有氧呼吸酶的微生物是( )
A.乳酸菌 B.酵母菌 C.变形虫 D.固氮菌
9、有甲、乙两组等量酵母菌。甲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组酵母菌进行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放出的CO2之和与它们消耗的O2之和比为 ( )
A.1:1 B.3:0 C.6:0 D.4:3
10、培养单细胞绿藻的培养液和培养单细胞酵母菌的培养液,在所含成分上最大的区别是( )
A.前者必须含有机成分 B.后者必须含有机成分
C.前者可以不含无机盐 D.后者可以不含无机盐
11、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 ( )
A.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红色的物质
B.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
c.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D.酒精发酵的最终产物C2H5OH是红色的
12、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 ( )
A.榨汁机只用温水进行清洗,并晾干
B.发酵瓶先用温水清洗,再用75%的酒精擦拭后晾干使用
C.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
D.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
13、畜牧业上做青饲料是将鲜绿的玉米秆切成小节,然后挖坑密封贮存以备冬用,在贮存期间生命活动旺盛的生物是( )
A.玉米秸秆 B.乳酸菌
C.害虫玉米蝗 D.寄生在玉米叶表面的玉米斑病菌
14、果汁发酵后,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 ( )
A.斐林试剂 B.苏丹Ⅲ或Ⅳ C.双缩脲试剂 D.重铬酸钾溶液
15、与乳酸菌代谢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疟原虫和蛔虫 B.醋酸菌和放线菌
C.水稻和硝化细菌 D.水螅和菟丝子
16、能在含氧丰富的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酵母菌大量繁殖 B.乳酸菌产生大量乳酸
C.蛔虫的正常生理活动 D.酵母菌产生大量酒精
17、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各种生物,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中仍然能够生存的是( )
A.乳酸菌 B.白菜 C.蚯蚓 D.蘑菇
18、分别将四份等量的接种有乳酸菌的牛奶分别装入四个容量不同的烧瓶中,甲烧瓶为500ml,乙烧瓶为250 ml,丙烧瓶为150ml,丁烧瓶为100ml。密封保存,其中发酵得最好的是( )
A.甲瓶 B.乙瓶 C.丙瓶 D.丁瓶
19、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下列细胞器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均可产生水的是( )
①核糖体 ②叶绿体 ③中心体 ④线粒体
A.①②④ B.④ C.②④ D.③④
21、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生物化学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
A.葡萄糖的无氧分解 B.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C.RNA的合成 D.各种酶的合成
22、缺乏有氧氧化酶系统的乳酸菌,其主要的能源物质为( )
A.蛋白质 B.葡萄糖 C.乳酸 D.脂肪
23、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
A B C D
24、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会产生CO2的试管是( )
A.丙酮酸+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B.葡萄糖+线粒体
C.丙酮酸+线粒体 D.丙酮酸+内质网
2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作用,最后形成( )
A.CO2和H2O B.CO2和酒精 C.乳酸 D.丙酮酸和CO2
26、下列物质中,醋酸菌细胞内不具有的是( )
A.葡萄糖 B.脱氧核糖 C.核糖 D.纤维素
27、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正确的操作为 ( )
A.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加3滴重铬酸钾溶液
B.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加人3 mol×L-1的H2SO43滴,摇匀,再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
C.直接将2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
D.用试管取2mL发酵液在酒精灯上加热,待温度降至常温时,再往里面加入3滴mol×L-1的H2SO4,摇匀后,再加入3滴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
28、在发酵条件的控制中,错误的是 ( )
A.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
B.要想一次得到较多的果酒,在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
C.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除在适宜的条件下,时间应控制在10~12 d左右
D.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制葡萄酒的温度高些,但时间一般控制在7~8 d左右
29、毛霉属于 ( )
A.真菌 B.病毒 C.细菌 D.植物
30、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
A.青霉 B。酵母 C.毛霉 D.醋酸菌
31、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的酶类主要有 ( )
A.蛋白酶和脂肪酶 B.蛋白酶和淀粉酶
C.脂肪酶和淀粉酶 D.肽酶和麦芽糖酶
32、为了让豆腐上更多更快地长出毛霉,所需的条件是 ( )
A.温度为15~18℃,干燥环境
B.温度为15~18℃,用水浸泡豆腐
C.温度为15~18℃,并保持一定湿度
D.温度为25℃,并保持一定湿度
33、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需要加一些盐,下列哪项不是盐的作用 ( )
A.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
B.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调制腐乳的口味
D.主要增加腐乳的重量,获取更多的利润
34、细菌繁殖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有丝分裂 B.DNA复制 C.细胞壁形成 D.蛋白质合成
35、醋酸菌和乳酸菌都属细菌,拟核中都含一个DNA,但与呼吸有关的酶却差异很大,原因是( )
A.生活环境不同 B.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C.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D.着丝点的数目不同
36、酿酒用的酵母菌既可进行有性生殖,又可进行出芽生殖,二者相比,前者特有的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不可遗传的变异
37、在腐乳制作过程中,经检测发现一个毛霉细胞中的RNA比一个青霉细胞中的RNA多,最有可能是( )
A.DNA的含量毛霉比青霉多 B.DNA的含量青霉比毛霉多
C.合成的蛋白质毛霉比青霉多 D.合成的蛋白质青霉比毛霉多
38、泡菜的制作过程中,许多乳酸菌产生大量乳酸,共同抑制其它菌的生长,乳酸积累过多,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生长,以上体现出的生物关系依次是( )
A.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斗争 B.种内互助、种间斗争、种内斗争
C.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种内互助 D.种间斗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
39、下列菌类,属于生产者的是( )
A.光合细菌、霉菌 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
C.乳酸菌、酵母菌 D.醋酸菌、乳酸菌
40、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含水量不同,下列哪种含水量的豆腐适合用来做腐乳( )
A.70% B.80%
C.60% D.40%
二、非选择题
41、下面是果酒和果醋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图1中的实验流程。
(2)冲洗的主要目的是 ,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 ,以防止菌种的流失。
(3)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 时关闭,在 时连接充气泵,并不断向内 。
(4)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 产生的 ,在果醋发酵时排出的是 。
(5)若在果汁中秒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理由。
42、下面是古代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待冷却至3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酿(做实验是用酵母菌菌种)与米饭混用后置于一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在中间要挖一个洞,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12h即成。现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发酵过程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1)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 。
(2)发酵坛没有密封,那么坛内无氧发酵的环境是由什么造成的?

写出发酵反应式 。
(3)请你用文字或坐标曲线的形式来说明在发酵坛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此消彼长的过程。
(4)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根据米饭的多少加适量的酒酿,如把握不住,宁多而不能少,如果加少了将引起什么后果?为什么?
43、如下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___________,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泡菜的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发霉变味,试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44、如图简单表示了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请据图分析:
(1)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进
行 ,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 获得葡萄酒。
(2)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低(可用密度计测量),原因是 。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甲中进行搅拌是为了增加氧溶量
B.在甲中,酵母菌的能量来源将全部消耗
C.甲与乙放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D.揭开丙容器的盖子,可能会有醋酸产生
答案:
1-10 ABBDD DDADB 11-20 CCBDA AADCA
21-30 ABACB DBBAC 31-40 ACDAB BCBBA
41、(1)醋酸发酵 (2)洗去浮尘 反复冲洗 (3)果酒发酵 果醋发酵 泵入空气(氧)
(4)酵母菌 二氧化碳 剩余的空气、二氧化碳
(5)不能。因为果酒发酵时缺氧能抑制醋酸菌的生长,且醋酸菌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
42、(1)在坛中挖洞的止的是增加透氧性,保证酵母菌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代谢繁殖快。
(2)酵母菌有氧呼吸时产生的水逐渐增加,发酵基质液面逐渐升高最后没入水中,水中的氧被耗尽后造成无氧环境,发酵反应式为: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3)开始时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氧气逐渐减少,当氧气被完全消耗时就转入发酵,产生大量的酒精。
(4)不能得到酒精。菌种太少,难以造成无氧环境,其它微生物会大量繁殖,造成米饭腐败。
43、(1)亚硝酸盐的含量低
(2)4:1;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3)泡菜坛子密封不严或取食工具不卫生,或盐的比例过小,都会引起杂菌滋生、泡菜变质
(4)比色法
44、(1)有氧呼吸 发酵 (2)由于发酵时糖被消耗,产生酒精和CO2,酒精的密度比糖水低 (3)B
w.w.w.k.s.5.u.c.o.m
www.
加入水
加入葡萄糖和水
加入葡萄糖
加入葡萄糖和水并不断搅拌
原料选择
修剪、洗涤、晾晒、
切分成条状或片状
加盐
盐水冷却
泡菜盐水
加入调味
料、装坛
发酵
成品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
葡萄汁+白糖+酵母菌一天搅拌2~3次
断绝与空气接触(15~20℃约7天)
气泡不再发生时,盖上盖子(15~20℃约3~5天)



酶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单元性质)
选择题
1、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A摩尔的CO2。,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同样量的葡萄糖,可形成CO2( )
A.2/5 A摩尔 B.1/12 A摩尔 C.6A摩尔 D.3A摩尔
2、有甲、乙两组等量酵母菌。甲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组酵母菌进行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放出的CO2之和与它们消耗的O2之和比为 ( )
A.1:1 B.3:0 C.6:0 D.4:3
3、酒精发酵时应控制的温度为 ( )
A.10℃左右 B.10℃以下 C.30~35℃ D.18~25℃
4、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 ( )
A.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红色的物质
B.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
C.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D.酒精发酵的最终产物C2H5OH是红色的
5、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 ( )
A.榨汁机只用温水进行清洗,并晾干
B.发酵瓶先用温水清洗,再用75%的酒精擦拭后晾干使用
C.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
D.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
6、制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 ( )
A.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O2的参与
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O2。
C.通气,防止发酵液霉变
D.防止发酵时产生的CO2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
7、果汁发酵后,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 ( )
A.斐林试剂 B.苏丹Ⅲ或Ⅳ C.双缩脲试剂 D.重铬酸钾溶液
8、果醋的制作原理为………………………( )
A.醋酸菌将C2H5OH还原为醋酸
B.醋酸菌将C2H5OH氧化成醋酸
C.醋酸菌将C2H5OH分解成c0:和醋酸
D.醋酸菌能将C2H5OH直接氧化成醋酸,不需生成中间物质乙醛
9、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正确的操作为…( )
A.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 mL,再滴加3滴重铬酸钾溶液
B.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 mL,,再加人3 mol×L-1的H2SO43滴,摇匀,再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
C.直接将2 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
D.用试管取2 mL发酵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待温度降至常温时,再往里面加入3滴mol×L-1的H2SO4,摇匀后,再加入3滴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
10、在发酵条件的控制中,错误的是………( )
A.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
B.要想一次得到较多的果酒,在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
C.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除在适宜的条件下,时间应控制在10~12 d左右
D.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制葡萄酒的温度高些,但时间一般控制在7~8 d左右
11、毛霉属于…………………………………( )
A.真菌 B.病毒 C.细菌 D.植物
12、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青霉 B。酵母 C.毛霉 D.醋酸菌
13、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的酶类主要有……( )
A.蛋白酶和脂肪酶 B.蛋白酶和淀粉酶
C.脂肪酶和淀粉酶 D.肽酶和麦芽糖酶
14、为了让豆腐上更多更快地长出毛霉,所需的条件是……( )
A.温度为15~18℃,干燥环境
B.温度为15~18℃,用水浸泡豆腐
C.温度为15~18℃,并保持一定湿度
D.温度为25℃,并保持一定湿度
15、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需要加一些盐,下列哪项不是盐的作用……( )
A.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
B.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调制腐乳的口味
D.主要增加腐乳的重量,获取更多的利润
16、在配制卤汤时,酒是不可缺少的,对酒量的要求是…………( )
A.30% B.20%
C.15% D.12%
17、在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若盐的浓度过低,会出现………………( )
A.口味太淡
B.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C.重量减轻,影响经济效益
D.会影响腐乳的风味及质量
18、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含水量不同,下列哪种含水量的豆腐适合用来作腐乳( )
A.70% B.80%
C.60% D.40%
19、豆腐“毛坯”装瓶时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动作要迅速小心
B.加人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C.加人卤汤后,瓶口不用密封,因为其内有盐,不会再滋生其他微生物
D.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20、卤汤的主要成分是………………………( )
A.MgCl2溶液、NaCl、香辛料
B.酒及香辛料
C.MgCl2、香辛料
D.酒及MgCl2溶液
21、乳酸菌属于…………………… ( )
A.真菌 B.细菌
C.霉菌 D.病毒
22、下列关于乳酸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乳酸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B.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均有
C.乳酸菌是兼性厌氧生物
D.乳酸菌是严格厌氧微生物
23、关于亚硝酸盐的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亚硝酸盐是淡黄色晶体,易溶于水
B.亚硝酸盐是淡黄色粉末.易溶于酒精
C.亚硝酸盐是白色晶体,易溶于酒精
D.亚硝酸盐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24、膳食中一般均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下列含量不正确的是………( )
A.蔬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1。
B.成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1以上
C.豆粉中的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10 mg×kg-1。
D.婴儿奶粉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1左右
25.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主要是由 的繁殖造成的…( )
A.酶母菌 B.毛霉菌 C.乳酸菌 D.醋酸杆菌
26.选择泡菜坛的原则有……………………( )
A.应选用材料好,外表美观的坛子
B.应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的泡菜坛
C.选用泡菜坛没有原则,只要不漏水、不渗水就行
D.应选用坛沿浅的坛子,便于观看坛内泡菜的腌制情况
27.下列操作,不会引起泡菜污染的是……( )
A.坛盖边沿的水槽应注满水,并且要时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B.腌制时温度过高,食盐量不足10%
C.腌制的时间过短
D.盐水入坛前不用煮沸,直接入坛
28.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操作中,用不到的试剂是……( )
A.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B.N一1一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
C.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
D.班氏溶液
29.在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的是…………( )
A.氢氧化铝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镉溶液
D.氯化钡溶液
30.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原因是…… ( )
A.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
B.抗生素呈碱性,会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
C.抗生素能够抑制酵母菌的生长
D.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中会被分解破坏w.w.w.k.s.5.u.c.o.m
www.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
B.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C.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
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
2.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 )
A.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B.氮源和维生素
C.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D.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氮元素
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
A.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B.接种纯种细菌
C.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
D.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4.下列常用的无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酒精擦拭双手
B.用氯气消毒水源
c.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可用酒精擦拭
5.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 )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
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
6.有关倒平板的操作错误的是…………( )
A.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
B.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C.将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子上
D.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
7.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
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人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人培养箱中培养
8.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 )
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C.再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9.涂布平板操作需要用到………………( )
A.接种环、滴管、酒精灯
B.接种环、移液管、酒精灯
C.涂布器、移液管、酒精灯
D.涂布器、接种环、酒精灯
10.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对比分析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
C.没必要放人未接种的培养基
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11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凡碳源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12.作为自养生物唯一碳源的是( )
A糖类 B 石油 C 二氧化碳 D 花生粉饼
13.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是( )
A 自养需氧 B异氧严格厌氧 C异养需氧 D 异养兼性厌氧
14.菌种保藏应控制的条件是( )
(1)湿度 (2) 低温 (3) 干燥 (4) 有光 (5)隔绝空气 (6)适当有氧
A(1)(4)(6) B(2)(3)(6) C(1)(5)(6) D(2)(3)(5)
15.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作酵母菌碳源的是( )
A含碳有机物 B蛋白胨 C含碳无机物 D花生粉饼等天然物质
16.平板冷却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意义是( )
A利于大肠杆菌的接种 B防止杂菌污染
C利于培养的冷却 D 防止皿盖冷却水倒流入培养基
17。含C、H、O、N的大分子化合物可以作为( )
A异养微生物的氮源、能源 B异养微生物的碳源、氮源
C自养微生物的氮源、能源、碳源 D自养微生物的氮源、能源、碳源
二、非选择题
18.鉴定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的方法是:将制备好的培养基放在 中保温1-2天看有无 ,如果没有 说明制作合格,反之则不合格。
19.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1)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2)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
(3)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1) 、 (2) 、 (3)
20.19世纪中期,关系到法国经济命脉的酿造业曾一度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葡萄酒变酸、变味的怪事。
(1)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导致生产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2)由此得出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是防止
21.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 为什么
22.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参考答案:
一、1.A 2.C 3.D 4.D 5.C 6.C 7.D 8.D 9.C 10.B。
11D 12。C。13。D。14。B。15。C。16。D。17。B。
二、18. 恒温箱 菌落生长,菌落生长 19(1)需要灭菌 (2)需要灭菌 (3)需要消毒
20(1)导致生产失败的根源在于发酵物中混入了杂菌。(2)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
21.不能 因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22.因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这样最终就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21世纪教育网
w.w.w.k.s.5.u.c.o.m
www.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一、选择题
1.纤维素酶可以将下列哪种物质分解…………………………………………( )
A.牛肉片 B.鱼片 C.滤纸条 D.塑料条2.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
A.分解尿素的细菌 B.硝化细菌 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D.乳酸菌3.本实验关于选择培养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B.可以减少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C.所用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 D.所用培养基是平板培养基4.下列材料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是……………………………………………( )
A.杨树 B.小麦 C.玉米 D.棉花
5.纤维素酶能够分解……………………………………………………………( )
A.纤维素的微生物 B.淀粉的微生物 C.纤维素 D.淀粉
6.刚果红能与哪项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 )
A.纤维二糖 B.纤维素 C.葡萄糖 D.麦芽糖
7.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 )
A.湿润的环境中 B.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
C.富含无机盐的环境中 D.池塘中
8.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原因在于其含有………………( )
A.NaNO。 B.KCl C.酵母膏 D.纤维素粉
9.下列哪种生物能产生纤维素酶 …………………………………………… ( )
A.纤维素分解菌 B.牛 c.羊 D.兔
10.选择培养时应将锥形瓶固定在……………………………………… ……( )
A.桌子上 B.温箱里 C.窗台上 D.摇床上
11.选择培养的结果:培养液变……………………………………… ………( )
A.清澈 B.浑浊 C.红色 D.产生透明圈
12.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可在…………………… ……………………( )
①制备培养基时 ②梯度稀释时 ③倒平板时 ④涂布时 ⑤培养基上长出菌落时
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④⑤
13.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结果是…………………………………………… …( )
A.均会出现透明圈 B.均不会出现透明圈
C.方法一出现,方法二不出现 D.方法一不出现,方法二出现
14.培养基能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 …( )
A.水 B.碳源 C.氮源 D.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
15.牛肉膏可以为微生物提供………………………………………… ………( )
A.氮源和维生素 B.氢元素和氧元素 C.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D.无机盐
16.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B.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碱性
C.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D.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17.下列几项需要用到灭菌的是…………………………………………………………( )
A.实验操作的空间 B.操作者的衣着和手 C.培养基 D.牛奶
18.下列关于进行微生物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室中,切不可吃东西、喝水 B.离开实验室时不一定要洗手
C.进行实验操作前一定要对双手消毒 D.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
19. 下列部位中不含有微生物的是…………………………………………… ………( )
A.洗干净的脸上 B.洗完澡后的皮肤 C.刷完牙后的口腔 D.灼烧之后的灭菌环
20.关于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配制需要在火焰旁操作的是……………………( )
A.称量 B.灭菌 C.溶化 D.倒平板
21.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应用……………………………………………………( )
A.灼烧灭菌 B.高压蒸气灭菌 C.干热灭菌 D.煮沸灭菌
22.倒平板时需将培养基冷却至…………………………………………………………( )
A.室温 B.0℃左右 C.50℃左右 D.100℃左右
23.以下操作用到接种环的是……………………………………………………………( )
A.平板划线操作 B.系列稀释操作 C.涂布平板操作 D.倒平板操作
24.土壤中的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 ………( )
A.尿素酶 B.脲酶 C.蛋白酶 D.细菌酶
25.DNA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在何处将少量DNA大量复制的技术…… ……( )
A.体内 B.体外 C.细菌体内 D.真菌体内
26.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多少的平板进行计数……………………( )
A.30~100 B.30~200 C.30~300 D.30~600
27.在105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为50则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 )
A.5×107 B.50 C.5×108 D.50×3
28.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什么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
A.测试因素 B.非测试因素 C.全部因素 D.部分因素
29.细菌适宜在接近何种酸碱度的潮湿土壤中生长………………………………………( )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强碱性
30.土壤取样时应选取什么样的土…………………………………………………………( )
A.表层土 B.距地表约3~8 cm的土壤层
C.距地表约10~20 cm的土壤层 D.距地表20 cm以下的土壤层
31.下列属于菌落特征的是…………………………………………………………………( )
①菌落的形状 ②菌落的大小 ③菌落的多少 ④隆起程度 ⑤颜色 ⑥有无荚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2.进行系列稀释时,按什么顺序进行……………………………………………………( )
A.稀释度递增 B.稀释度递减 C.不论稀释度大小 D.A、B两项均可
33.能排除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方法是………………………………………………( )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上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上培养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34.纤维素酶的组成元素有…………………………………………………………………( )
A.C、H、O B.C、H等 C.C、H、O、P D.C、H、O、N等
35.水溶性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是一种………………………………………………………( )
A.无机盐 B.商品纤维素 C.天然纤维素 D.微晶纤维素
36.刚果红与纤维素结合后可形成什么颜色复合物…………………………………( )
A.红色 B.紫色 C.蓝色 D.黑色
37.下列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含量最高的是………………………………………( )
A.热带雨林中土壤 B.寒带森林中士壤 C.花盆中 D.荒漠地区
38.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后还需要用什么实验来确定………………………………( )
A.发酵产纤维素酶 B.发酵产纤维素
c.纤维素酶分解滤纸 D.纤维素分解产生葡萄糖
二、非选择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 种组分,即 、
和 。
2.当纤维素被 分解后,刚果红一纤维素自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
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 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分解菌
4.请分析下面的培养基配方,回答下面的问题: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
纤维素粉 5 g
NaN03 1 g
Na2HP04·7H 20 1.2 g
KH2P04 0.9 g
MgS04·7H 20 0.5 g
KCl 0.5 g
酵母膏 0.5 g
水解酪素 0.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 mL
(1)上述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 为什么
(2)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 如果具有,又是如何选择的
(3)如果要证明该培养基的选择培养作用可用        培养基做   实验。
5.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纤维素酶的作用。
实验步骤:
(1)取2支20mL的试管,分别放入1cm×6cm的   。
(2)再分别加入pH为4.8,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的        缓冲液10mL、11mL。
(3)在加入lOmL缓冲液的试管中加入1mL      。
(4)将2支试管固定在摇床上,振荡反应1h。结果:加纤维素酶的滤纸条被分解,另一支中的未分解。则证明: 。w.w.w.k.s.5.u.c.o.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 C A D C
6——10 B B D A D
11——15 B C A D C
16——20 B C B D D
21——25 B C A B C
26——30 C A B C B
31——35 B A C D B
36——38 A A A
二、非选择题
1.C1酶 CX酶 葡萄糖苷酶
2.纤维素酶 纤维素分解菌 透明圈
3.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较高,因此从这种土样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4.(1)是液体培养基,原因是配方中无琼脂。
(2)有选择作用,本配方中的碳源是纤维素,所以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可以大量繁殖,不能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则难以生存。
(3) 牛肉膏蛋白胨 对照。
5.(1) 滤纸条。
(2) 醋酸—醋酸钠
(3) 纤维素酶。
(4) 纤维素酶有分解纤维素的作用。
www.专题知识归纳
知识检测
一、选择题 ﹙25个,分值50分﹚
1.将接种了红色细菌的培养皿置于紫外线下几天,结果培养皿中除长了一个白色菌落外,其余菌落都是红色的,据此,实验者应该
A.暂不作结论 B.断定是紫外线产生了白色菌落的变异
C. 如果不继续用紫外线照射,预期那个白色菌落将转变为红色
D. 断定白色菌落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
2.在光亮处用同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单细胞的酵母菌,其结果如下图所示(甲为绿藻,乙为酵母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培养液中
A.缺少无机盐
B.氧气含量太高
C.缺少有机养分
D.不含二氧化碳
3.下列关于细菌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菌没有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在自身的核糖体上进行
C.细菌的代谢终产物也是CO2和H2O
D.细菌的储藏颗粒是蛋白质、淀粉、脂肪等
4.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获得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C.利用高温高压消灭不需要的杂菌
D.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
5.要将从土壤中提取的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离开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A.含五大类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 B.加入某种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C.含蛋白胨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 D.无氮的选择培养基上
6.将圆褐固氮菌接种到彻底灭菌的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就能够得到
A.菌丝 B.无一定形态的群体 C.单个细菌 D.菌落
7.在实验室里,从土壤里分离出自生固氮菌所需的培养基属于
A.天然培养基 B.鉴别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液体培养基
8.在土壤中含有自生固氮微生物比较多的是
A.表层土壤 B.中层土壤 C.底层土壤 D.所有的土层都是一样的
9.下列操作与灭菌无关的是
A.接种前用火焰烧灼接种环 B.接种前用酒精擦拭双手
C.培养基在50℃时搁置斜面 D.接种在酒精灯的火焰旁完成
10.某人利用乳酸菌制和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某药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产生乳酸及琥珀酸,其原因是
A.温度控制不适   B.通气量过多  C.pH呈酸性   D.溶氧不足
12.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下面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乳酸菌的调整期和对数期,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互助
B.进入乳酸菌增长的稳定期,由于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种内斗争趋于激烈
C.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调整期和对数期的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
D.进入稳定期,泡菜坛内各种生物的抵抗力稳定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13.若将某种细菌置于有营养的物体上,它会繁殖并形成细胞群(如下图)。有什么适当的实验可以用来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效用?
14.下表表示在不同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繁殖情况。(E、F、G、H、I、J、K、M为培养基的成分,“+”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请分析下列哪种物质细菌不能合成。
培养基成分 A、B、C A、B、CI、M A、B、CH、K A、B、CM、J A、B、CI、K A、B、CH、J A、B、CK、M
生长状态 — — + — + — +
A.H B.I C.K D.M
15.如下图是红色面包霉(一种真菌)通过一系列酶将原料合成它
所需要的氨基酸。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若基因A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人鸟氨酸,面包霉仍能存活
若基因B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人鸟氨酸,面包霉仍能存活
若基因B不存在,则瓜氨酸仍可由鸟氨酸合成
基因C不能控制酶C的合成
16.观察右边真菌细胞内有关代谢过程图,选出
提高氨基酸B产量的最佳措施:( )
A.利用CaCl2增大该真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B.大量投放丙酶
C.加大接种量和投料量
D.诱变处理该真菌,选育出不能合成乙酶的菌种作为生产菌种
17.单细胞蛋白是指
A.单个植物细胞培养得到的高纯度蛋白质
B.单个动物细胞培养得到的高纯度蛋白质
C.单个细菌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D.通过发酵获得的大量微生物菌体
18.关于灭菌和消毒的不正确的理解是
A.灭菌是指杀死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 C.接种环用烧灼的方法灭菌
D.常用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红外线法、化学药品法
19.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
①溶化 ②调pH ③加棉塞 ④包扎 ⑤培养基的分装 ⑥称量
A.①②⑥⑤③④ B.⑥①②⑤③④    C.⑥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⑤④⑥③
20.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 B.诱变育种原理的基础是基因突变
C.通过有性杂交可形成工程细胞 D.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构建工程菌
21.用发酵工程生产单细胞蛋白可用来制成“人造肉”供人食用,这种蛋白是
A.微生物菌体 B.微生物代谢产物 C.微生物合成物质 D.发酵液
22.谷氨酸棒状杆菌扩大培养时,培养基应该是
A.C∶N为4∶1 B.C∶N为3∶1 C.隔绝空气 D.加大碳源、氮源比例
23.关于微生物代谢的调节正确的一项是
A.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时,微生物才能合成分解此物质的酶,该酶一定是组成酶
B.某种代谢产物在细胞内的积累,将直接导致形成此物质的酶活性下降
C.只有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才能实现对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
D.一般情况下,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可解除代谢产物对酶活性的抑制
24.科学家通过对黄色短杆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了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菌种,从而达到了黄色短杆菌大量积累赖氨酸的目的,这种人工控制的方法实质上利用了以下哪种调节方式?
A.酶合成的调节 B.酶活性的调节 C.二者都有 D.二者都无
2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不能同时存在
B.诱导酶一但产生,其活性将一直保持下去
C.与酶合成的调节相比,酶活性的调节是一种快速、精细的调节方式
D.次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必需的
二、非选择题
26.(11分)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人淋 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加聚乙二醇促融,获得杂种细胞。请回答:
(1)试管中除融合的杂种细胞外,还存在的融合细胞是

(2)设计一方法(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并说明原理。
方法:
原理:
(3)将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继续培养,获得A、B、C三细胞株。各细胞株内含有人的染色体如下表(“+”有,“一”无)。测定各细胞株中人体所具有的五种酶的活性。结果是:①B株有a酶活性;②A、B、C株均有b酶活性;③A、B株有c酶活性;④C株有d酶活性;⑤A、B、C株均无e酶活性。若人基因的作用不受鼠基因影响,则支配a、b、c、d和e酶合成的基因依次位于人的第 、 、 、 和 号染色体上。
细胞株 人染色体编号
1 2 3 4 5 6 7 8
A株 + + + + — — — —
B株 + + — — + + — —
C株 + — + — + — + —
27.下表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成分列表,据此回答:
成分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H2O
含量 0.5g 1g 0.5g 100mL
⑴蛋白胨在培养基中的作用是 。
⑵要用此材料配制观察细菌菌落状况的培养基,还需添加的成分是 。
⑶表中各成分含量确定的原则是 。
⑷培养基配制好后,分装前应进行的工作是 。
⑸从配制培养基直到培养完成,所采用的预防杂菌感染的方法是 。
⑹在培养基凝固前要搁置斜面,其目的是 。
28.请根据下列四个模式图回答问题:
(1)从结构上分析C图与另外三种结构的最根本区别是 。
(2)作为合成蛋白质场所的结构可分布在 图中。
(3)如果B图产生的物质是一种蛋白质,则在该物质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生物膜的转移方向是: 。
(4)在基因工程中可作为运载体的是 图代表的生物。
(5)有人用与D图结构相似的生物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
①分别从S型菌落中提取DNA,蛋白质、多糖等成分
②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分为若干组,将不同提取物质分别加入各组培养基上
③将R型菌落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
④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6)请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问题:
①实验者设计0组的目的是 。
②请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③该实验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29.(18分)下面是一则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高效农业新技术和新型有机化学材料的开发利用有机结合的实用典范,其基本构思和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新型塑料是科学家利用发酵罐提取物及其他物质研制成功的一种可降解塑料。这种塑料超过使用期限后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自然分解,从而能有效地防止“白色污染”。看图并结合生产实际回答有关问题:
(1)科学家把发酵装置与温室大棚建在一起并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植物秸秆生产环保型的新型塑料,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科学家这样做的生态学目的是

(2)对发酵罐中的A过程进行最重要的酶是 ,对发酵罐中B过程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和温室大棚下层蘑菇而言,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相同点是都有 ,不同点是 ;新陈代谢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
(3)温室大棚的下面种植蔬菜效果不佳,改种蘑菇后不但有了蘑菇的收获,而且蔬菜产量有所提高。试分析蔬菜增产的原因 。
(4)从利用植物秸秆发酵生产乳酸的实践得知,单一用庄稼秸秆作原料,微生物生长很慢,适当添加哪类物质可加快生产进程?(至少说出两点) 。
(5)对发酵生产和培养蘑菇用的原料在接入菌种前为什么都要进行灭菌?

(6)对于缺水的西北地区来说,利用大棚生产还可以节约用水,请说出其中的道理

(7)夏季,温室在夜间要通风降温,在蔬菜生产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答案:
1—5 ACBCD 6—10 CACBD 11—15 DDCCA 16—20 DDBBA 21—25 AADAC
26.(1)人一人融合淋巴细胞,鼠一鼠融合骨髓瘤细胞
(2)方法:培养液中加入氨基嘌呤,收集增殖的细胞
原理: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合成途径的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但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3)6、1、2、7、8
27.⑴提供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⑵琼脂(凝固剂) ⑶所培养微生物对各营养成分的需要量⑷调整pH ⑸高压蒸汽灭菌、烧灼接种环、酒精棉擦手、棉塞塞试管口、在火焰旁接种 ⑹ 扩大接种面积
28.(22分)(1)无细胞结构 (2分)
(2)A B D (3分)
(3)内质网→小泡→高尔基体→小泡→细胞膜 (3分)
(4)C (3分)
(5)①对照 (2分)
②只有加入S型菌DNA时,R菌才能发生转化 (3分)
DNA是遗传物质,其他成分不是遗传物质 (3分)
③ 把DNA和蛋白质等区分开,直接地、单独地观察DNA和蛋白质等的作用。(3分)
29.(18分)
(1)由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贮存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被人类利用。(2分)
(2)纤维素酶 (1分) 细胞壁(1分) 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蘑菇细胞有细胞核(2分) 同化作用都是异养型 (1分) 前者的异化作用是厌氧型、后者是需氧型(1分)
(3)蘑菇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分)
(4)氮源 无机盐 生长因子 (答出两项给2分,只答一项不给分)
(5)消灭杂菌,防止与生产菌竞争(2分)
(6)大棚内湿度比外面大,植物蒸腾作用降低,消耗水分少(2分)
(7)夜间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2分)w.w.w.k.s.5.u.c.o.m
www.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土壤中分
解尿素的
细菌的分
离与计数
培养基
培养基的类型
培养基的营养物质
无菌技术
避免杂菌污染的方法
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
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
制备牛肉膏蛋白
胨固体培养基
计算
称量
溶化
灭菌
倒平板
纯化大肠杆菌
平板划线法
称释涂布法
课题延伸
结果分析与评价
筛选菌株
PCR技术
实验室中筛选微生物的原理
选择培养基
统计菌落数目
稀释涂布平板法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设置对照
设置对照的目的
对照实验的概念
实验设计
土壤取样
样品的稀释
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无菌操作
做好标记
规划时间
操作提示
结果分析与评价
课题延伸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的组成成分
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的实验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刚果红染料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依据
实验设计
土壤取样
选择培养
刚果红染色法
操作提示
复习微生物技术
选择培养的操作方法
结果分析与评价
课题延伸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堂演练】
一、选择题 ﹙﹚
1.有可能作为异养微生物碳源的是
A.牛肉膏 B.含碳有机物 C.石油 D.含碳无机物
2.根瘤菌能利用的营养物质的组别是
A.NH3,(CH2O),NaCl B.N2,(CH2O),CaCl2
C.铵盐,CO2,NaCl D.NO2,CO2,CaCl2
3.配制培养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制作固体培养基必须加入琼脂 B.加入青霉素可得到放线菌
C.培养自生固氮菌不需氮源 D.发酵工程一般用半固体培养基
4.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
A.碳源 B.氮源 C.无机盐 D.特殊营养物质
5.下表是有关4种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和代谢类型的概述。其中正确的是(C)
生 物 硝化细菌 根瘤菌 酵母菌 谷氨酸棒状杆菌
能 源 氧化NH3 N2的固定 分解糖类等有机物 光 能
碳 源 C02 糖类 糖类 糖类
氮 源 NH3 N2 NH4+、NO3- 尿 素
代谢类型 自养需氧型 异养需氧型 异养兼性厌氧型 自养需氧型
A.根瘤菌、谷氨酸棒状杆菌 B.硝化细菌、酵母菌
C.酵母菌、谷氨酸棒状杆菌 D.硝化细菌、根瘤菌
6.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Ⅰ、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种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粉状硫10g K2HPO44g FeSO40.5g 蔗糖10g (NH4)2SO40.4g H2O100ml MgSO49.25g CaCl20.5g
Ⅰ + + + + - + + +
Ⅱ + + + - + + + +
Ⅲ + + + + + + +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D、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7.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无机物称为生长因子
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增殖越有利
D.生长因子一般是酶或核酸的组成成分,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生长因子的能力往往不足。
8.某一种细菌株要从环境中提取现成的亮氨酸(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才能生长,此菌株对链霉素敏感。实验者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想筛选出表中细菌菌株类型。根据实验年目的,选用的培养基类型是(  )
 注:L—亮氨酸  S—链霉素  “+”—加入  “—”—不加入B
 如:L—:不加亮氨酸  S+:加入链霉素
选项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 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抗链霉素的菌株
A L+  S+ L—  S— L+  S-
B L-  S— L+  S+ L—  S+
C L—  S+ L+  S+ L—  S—
D L+  S— l—  S— L+  S+
9.要将从土壤中提取的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的细菌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A.加入氮源和杀菌剂的培养基上 B.不加入氮源和不加杀菌剂的培养基上
C.加入氮源,不加杀菌剂的培养基上 D.不含氮源和杀菌剂的培养基上
10.酵母菌培养液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A.碳源供应太充足 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C.改变了酵母菌的pH值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11.含C、H、O、N的某大分子化合物可以作为
A.异养微生物的氮源、能源 B.异养微生物的碳源、能源
C.自养微生物的碳源、氮源、能源 D.异养微生物的碳源、氮源、能源
二、非选择题
12.培养蘑菇时常使用的原料为棉花壳、花生粉饼、朽木等,再喷洒适量的水,加入一定量的尿素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化学成分分类,该培养基为 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分类该培养基为 培养基。
(2)培养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长出了其他杂菌,经鉴定为细菌,细菌与蘑菇的关系为 ,在培养基上施用适量的 即可抑制细菌生长。
(3)蘑菇的代谢类型为 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
12.(1)天然 固体 (2)竞争 青霉素 (3)异养需氧型 分解者
13.下表为一种培养液的配方。
成分 含量
NH4HCO3 0.5g
KH2PO4 3.0g
CaSO4 0.5g
FeCl2 0.5g
维生素 少许
H2O 1000mL
请据表中内容回答:
(1)该配方若用于培养微生物,则该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该配方来培养圆褐固氮菌,则应加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并可以除去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在培养圆褐固氮菌之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否则会有其他杂菌生长,圆褐固氮菌与其他杂菌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样品中含有谷氨酸棒状杆菌、圆褐固氮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等,现欲筛选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则简便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大肠杆菌的质粒取出,连接上人生长激素的基因以后,重新置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然后,用这种带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工程菌进行发酵,就能得到大量的人生长激素。在大规模生产中,需要将选育的工程菌菌种经过多次扩大培养,再进行接种,扩大培养选用_________期的细菌,并通入无菌空气;若把大肠杆菌接种到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只有葡萄糖全被消耗后才合成半乳糖苷酶来利用乳糖。这一事实说明半乳糖苷酶属于___________,该调节方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了大肠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3.
(1) (每空2分,共10分)自养型 有机碳化合物(或碳源) 生长因子 氮源(NH4HCO3)
竞争
(2)(4分)配制普遍培养基后加入高浓度食盐
(3)对数期 诱导酶(各2分)既保证微生物代谢的需要,又不浪费物质和能量(4分)
14.谷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有机小分子,谷氨酸钠是它的钠盐,是味精等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目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氨基酸中,谷氨酸是产量最大的种类之一。
(1)谷氨酸的R基为—CH2—CH2-COOH,其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
(2)如果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携带谷氨酸的转运RNA为GAG,可知谷氨酸的密码子为____________。
(3)我国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常用的菌种有北京棒状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和黄色短杆菌等,下列生物中与这些菌种在结构上存在明显区别的有_____________。
A. 噬菌体 B.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C. 禽流感病毒 D.肺炎双球菌
E.酵母菌 G. 硝化细菌 H. 乳酸菌
(4)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成分,主要有葡萄糖、氨水、磷酸盐、生物素等,发酵装置如图所示。可以判断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型。某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中出现了大量的乳酸,其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谷氨酸发酵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氨水,它不仅是细菌生长所需的_____________,而且起到调节培养液_____________的作用,所以应该分次加入。
(6)某厂的发酵液曾不慎被噬菌体污染,菌群死亡殆尽,但人们却侥幸从中获得了少数可抵抗噬菌体的新菌种,细菌这种新性状的产生来自于_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连续培养的方法,以一定的速度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又以同样的速度放出旧的培养基,此工艺流程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试阐述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2分)
(2)GAG
(3)ABCE
(4)异养、需氧 通气量不足
(5)氮源 pH
(6)基因突变(或突变)
(7)①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②排出部分代谢产物 ③使微生物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生长。21世纪教育网
www.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例1 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在生产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 )
A.玉米粉和有氧 B.大豆粉和有氧
C.玉米粉和无氧 D.大豆粉和无氧
讲解: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水,不产生酒精。大豆粉主要含蛋白质,用作酿酒不合适,原因有二:一是酵母含有更多的直接把糖类转化为酒精的酶类,发酵快,而蛋白质转化复杂,并产生含氮副产物,对酵母茵生命活动不利;二是成本高。
答案:C
例2 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
A.温度控制 B.溶氧控制 C.pH控制 D.酶的控制
讲解: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溶氧、通气与转速等。酶是自身调节物质,不属于发酵条件。
答案:D
例3酵母菌、乳酸菌和醋酸菌异化作用的类型依次是( )
①需氧型②厌氧型 ③兼性厌氧型
A.①②① B.③②① C.③②② D.②②③
讲解:酵母茵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乳酸菌为严格厌氧菌;醋酸菌为严格好氧菌。
答案:B
例4回答下列有关果酒、果醋的问题:
⑴由于我国人民长期以来用曲酿酒,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醇酒时必须加入酒曲,再加上技术传播上的防碍,有些地区还不懂葡萄自然发酵醇酒的原理,于是在一些记载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史料中,可以看到一些画蛇添足、令人捧腹的做法。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______上的野生型酵母菌,酵母菌在氧气和养料充足时,生殖方式是________,进行呼吸作用的反应____________,而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
⑵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只有当______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往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_______。
⑶在制作果酒时,可以将果酒进一步发酵,获得果醋。在工业生产制作苹果醋时常常先将苹果发酵酒,再放入醋酸菌发酵成果醋,请写出相关的反应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⑴葡萄皮、出芽生殖、C6H12O6+6CO26CO2+6H2O+能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⑵有氧、死亡⑶C6H12O62C2H5OH+2CO2+能量、C2H5OH+O2CH3COOH+CO2+能量
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从开始便持续向发酵罐内通入氧气,结果是(  )
A.酵母菌大量死亡,酒精减产 B.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产量不变
C.酵母菌数量增多,酒精减产 D.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
2、下列有关酵母菌的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
酵母菌在秋天葡萄成熟落地后,由于营养丰富,会通过出芽生殖产生大量后代
冬天由于气温不适酵母菌会产生孢子囊,孢子囊中会散发出许多孢子进行孢子繁殖
冬季酵母菌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
一年四季,土壤始终是酵母菌的大本营
3单细胞绿藻的培养液和单细胞酵母菌的培养液,所含成分的最大的区别是(  )
A.前者必须含有有机成分 B.后者必须含有有机成分
C.前者必须通往氧气 D.后者必须通往氧气
4将水果放在密封的地窖中,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地窖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  )
A.温度恒定,水果抵抗虫害的能力强 B.温度适宜,容易保持水分
C.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D.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抑制呼吸作用
5.一瓶葡萄糖溶液,内有适量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的二氧化碳与氧气体积之比为5:3,这是因为(  )
A.有1/4的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1/2的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 D.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
6.将酵母菌的培养液由富氧状态变为缺氧状态,下列过程加快的一项是(  )
A.葡萄糖的利用 B.二氧化碳的释放
C.丙酮酸的氧化 D.ATP的生成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
A.10℃左右    B.20℃左右   C.30℃左右  D.40℃左右
到了冬季,酵母菌进入休眠状态,存在形式是(  )
A.孢子   B.芽孢   C.受精卵  D.精子
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
A.自养需氧   B.自养厌氧   C.异养需氧   D.异养厌氧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直接变为(  )
A.醋酸   B.乙醛   C.乙酸   D.乙烯
11.关于酵母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
B.酵母菌的同化作用方式是自养型
C.酵母菌可以进行出芽生殖,也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D.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无氧呼吸
12、下列哪种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 )
氧气、糖源充足 B、氧气充足、缺少糖源
C、缺少氧气、糖源 充足 D、氧气、糖源都缺少
13、下列产醋最多的措施是( )
A、将果酒中加入食醋,并通气 B、将果酒中加入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并通气
C、将果酒暴露在空气中 D、将果酒中加入冲洗葡萄的水,并通气
14、将接种有醋酸菌的葡萄汁100 mL 4份和接种有酵母菌的葡萄汁100 mL 4份分别装入100 mL 、200 mL、300 mL和400 mL的烧瓶中,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24h后产生的醋酸和酒精最多的分别食( )
100mL、100 mL B、400 mL、400 mL
C、100 mL、400 mL D、400 mL、100 mL
15、用带盖瓶子制作果酒时,每隔一段时间(一般12小时左右)要对瓶盖进行一次操作,下列关于操作及作用正确的组合是( )
拧松,进入空气 B、打开,进入空气
C、拧松,放出CO2 D、打开,放出CO2
16、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
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
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为碳源
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
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
17、我们平时饮用的葡萄酒呈红色,其原因是( )
酒精发酵前榨汁时榨出的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
是红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色素
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
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18、在果酒的制作实验结束时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重铬酸钾,混匀后滴加硫酸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并加热
19、如图所示表示酵母菌细胞的构造模式。请据图回答:
(1)从细胞核的构造看,酵母菌属于 生物。
(2)写出1、3、5的结构名称:1 ,3 ,5 。
(3)2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其完成图示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
(4)图中的酵母菌正在进行 生殖。
(5)用碱性染料使染色体着色,发现一各酵母菌S.Cerevisiae细胞核中有17条染色体,该酵母菌是 倍体。
(6)酵母菌细胞分裂的意义是( )
A、产生新个体 B、增加生命活力
C、增加变异性 D、改变遗传性
(7)酵母菌的菌落一般会散发出一股悦人的酒香味,相关的反应式是 。
(8)用酵母制啤酒时,为保证发酵罐中有较多的酵母菌,必须先 ,达到一定数量后,则应该 ,以获得大量的 。
(9)为研究发酵罐中酵母菌的生长状况,常要取样统计分析,并测定pH,判断取样先后顺序的主要依据是pH的大小,pH越小取样越后。右侧生长曲线图中FG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欲收获酵母菌或其代谢产物,应选择曲线中的 段。
(10)自然环境中的酵母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
答案:
1.D 2.B  3.B 4.D  5.D 6.A 7.B 8.A 9.C 10.B
11.B 12.A  13.B 14.D 15.C 16 C 17.D 18.C 
19.(1)真核 (2)细胞壁 线粒体 芽体 (3)磷脂和蛋白质 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 (4)出芽 (5)单 (6)A(7)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8)通入空气 密闭发酵罐 酒精 9)发酵罐中营养物质供应不足 EF (10)分解者
21世纪教育网
w.w.w.k.s.5.u.c.o.m
www.




A
B
C
D
E
F
G
时间
Lg(细胞数)
细胞核
5
1
2
3
4
贮藏颗粒
酶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一、选择题
1.DNA不溶解于( )
A.氯化钠溶液 B. 氯化钾溶液 C.酒精溶液 D. 氯化镁溶液
2.DNA的溶解度最低时,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2mol/L B.0.1mol/L C. 0.14mol/L D.0.015mol/L
3.鉴定DNA的试剂是( )
A.斐林试剂 B苏丹Ⅲ染液 C.双缩脲试剂 D.二苯胺试剂
4.在向溶解DNA得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
A.加快溶解DNA的速度 B.加快溶解杂质的速度
C.减小DNA的溶解度,加快DNA析出 D.减小杂质的溶解度,加快杂质的析出
5.在DNA的粗提取过程中,初步析出DNA和提取较纯净的DNA所用的药品的浓度及其名称分别是( )
①0.1g/ml柠檬酸钠溶液②2mol/L氯化钠溶液③0.14mol/L氯化钠溶液④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⑤0.015mol/L氯化钠溶液⑥0.04mol/L氯化钠溶液
A.①③⑤ B.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6.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表达哪项是错误的( )
A.离心沉淀的血细胞中加水是为了提取DNA
B.氯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时,DNA溶解
C.向溶解的DNA烧杯中加蒸馏水是漂洗DNA
D.离心后除去血液中的上清液是为了除去杂质
7.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是( )
A.向盛有果糖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产生转红色沉淀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呈黄绿色
C.DNA的粗提取中,第二次加入蒸馏水并搅拌,能析出含DNA的黏稠物
D.同一叶片受SO2危害的顺序是先叶柄后叶片
8.关于DNA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下面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
A.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增大,DNA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也增大
B.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的减小,DNA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也减小
C.DNA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与氯化钠溶液的浓度无关
D.当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14M时,DNA的溶解度最低
9.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则该DNA分子利用PCR技术循环了3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
A.7(a-m) B.8(a-m) C.7(1/2a-m) D.8(2a-m)
10.卵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解旋 B.蛋白质合成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
11.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利用PCR技术用含有同位素13C的脱氧核苷酸合成一个DNA分子,然后再加入普通的含12C的脱氧核苷酸,经n次循环后,所得DNA分子中含12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与含13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之比是( )
A.2n:1 B.(2n-2):n C.(2n-2):2 D.(2n-2):1
12.在PCR技术中,能打开DNA双链的酶是( )
A.DNA聚合酶 B.RNA聚合酶 C.解旋酶 D.DNA酶
13.某DNA分子有2000个脱氧核苷酸,已知它的一条单链上碱基A:G:T:C=1:2:3:4,若利用PCR技术使该分子循环了一次,则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
A.200个 B.300个 C.400个 D.800个
14.某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复制,从而达到控制癌症的目的。这些药物作用的细胞正处在细胞周期的(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15.某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占20%,T占30%,则该DNA分子中的C占全部碱基的( )
A.50% B.25% C.20% D.30%
16.用15N标记含有10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循环了4次。其结果不可能的是( )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600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17.具有x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含有m个腺嘌呤,该片段利用PCR技术完成了第n个循环后需要多少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
A.2n-1(x-m ) B.2n(x-m) C.2n-1(x/2-m) D.2n(x/2-m)
18. 在DNA复制过程中,保证复制准确无误进行的关键步骤是( )
A.破坏氢键并使DNA双链分开 B.游离核苷酸与母链碱基互补配对
C.配对的游离核苷酸连接成子链 D.子链与模板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19. 哺乳动物和人的成熟的红细胞中的( )与氧气的运输有关。( )
A.血红蛋白 B.肌红蛋白 C.肌动蛋白 D.肌球蛋白
20. 凝胶色谱法是根据( B )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A.分子的大小 B.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C.带电荷的多少 D.溶解度
21.DNA分子复制时,解旋的两条链中( )
A.仅一条作为复制模板
B.两条链作为模板并复制出两个不同的DNA分子
C.两条链作为模板并复制出两个相同的DNA分子
D.两条链作为模板,各自合成一条子链,然后两条母链重新结合为原来的双螺旋分子,两条新链结合成一个全新的DNA分子
22.下列关于DNA复制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②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④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状结构
A.①③④②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⑤④② D.③①④②⑤
23.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
①DNA复制②RNA复制③转录④翻译⑤逆转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4.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的复制必需的一组条件是( )
①酶②游离的脱氧核苷酸③ATP④DNA分子⑤mRNA⑥tRNA⑦适宜的温度⑧适宜的酸碱度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③④⑦⑧
25.利用PCR技术,把一个双链DNA分子作第一代,经过3次复制,在第四代DNA分子中,有几条第一代脱氧核苷酸的长链?( )
A.2 B.4 C.8 D.16
26.关于DNA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DNA的两条链是极性相同,同向平行 B.DNA的两条链是极性相同,反向平行
C.DNA的两条链中极性不同,反向平行的 D.DNA的两条链是极性不同,同向平行
27.假设PCR反应中,只有一个DNA的片段作为模板,请计算在30次循环后,反应物中大约有多少这样的DNA片段( )
A.215 B.230 C.260 D.231
28.DNA的合成方向总是( )延伸。
A.从DNA分子的左端向右端 B.从DNA分子的右端向左端
C.从子链的5,端向3,端 D.从子链的3,端向5,端
29.要使PCR反应在体外的条件下顺利地进行,需要严格的控制( )
A .氧气的浓度 B.酸碱度 C.温度 D.大气的湿度
30.DNA分子经PCR反应循环一次后,新合成的那条子链的脱氧核苷酸的序列应与( )
A.模板母链相同 B.非模板母链相同 C.两条模板母链相同 D.两条模板母链都不相同
二、简答题
31.PCR技术是把某一DNA片段在实验条件下,合成许许多多相同片段的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技术能快速而特异的扩增任何要求的目的基因或者DNA分子片段,“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中常用到这种技术。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有关此技术的一些问题:
(1)PCR技术能把某一DNA片段进行扩增,依据的原理是:
(2)在实验条件下,DNA分子进行扩增,除了所要扩增的DNA片段处,还需要 、和 、 等条件。
(3)某DNA片段有160个碱基,其中有腺嘌呤35个,若让该DNA分子扩增三次(即复制三次)至少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分别是 和 个。
(4)将大肠杆菌置于含15N的培养基上培养。这样,后代大肠杆菌细胞中的DNA双链均被15N标记。然后将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作为亲代转到普通培养基中,繁殖两代。第一代大肠杆菌DNA贮存的遗传信息与亲代大肠杆菌DNA贮存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
(5)如果将第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总量作为整体1,其中,带有15N的第二代大肠杆菌DNA分子约占总量的 %。
(6)如果将第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含量作为整体1,其中含15N标记的第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含量(脱氧核苷酸单链)约占总量的 %
32.DNA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有二重性,随着氯化钠溶液的变化而变化。
(1)请在下列氯化钠溶液中选出溶解度能使DNA析出最彻底的一种( )和溶解度最高的一种( )
A. 0.14mol/l B. 2mol/l C. 0.15mol/l D. 0.3mol/l
(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却可以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____________,可以推测溶于酒精中的物质可能有____________。
(3)利用DNA与_____变蓝色的特性,将该物质作为鉴定______的试剂。其实验过程要点是向放有_____的试管中加热4ml的____。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___5min,待试管______,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这个实验也说明DNA耐___温。
33.有4瓶失去标签的无色透明液体。已知各装有:大肠杆菌超标的自来水,丙种球蛋白溶液(一种抗体),溶解着DNA分子的2mol/L的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溶液。
⑴请根据提供的第一步鉴定方法,简要写出用相应物质进行鉴定的其余步骤和结果。
第一步:各取4种液体少许分别倒入4个试管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则

第二步:
…………………
⑵除上述鉴定DNA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鉴定?
答案:
1-10 CCDCB CCDCD 11-20 DCCAB BABAB 21-30 CDADA CBCCA
31.⑴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和DNA分子中碱基的互补配对
⑵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酶 ⑶245、315(4)它们均是以亲代15N标记的DNA双链的每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的(5)50 (6)25
32.(1)A;B(2)除去杂质;某些脂类、蛋白质、糖类或其他大分子物质
(3)二苯胺;DNA;DNA;二苯胺试剂;沸水中水浴加热;冷却后;高
33. ⑴第一步:出现丝状物的溶液,为溶解着DNA分子的2mol/L的氯化钠溶液。第二步:向其余3支试管中加入伊红—美兰试剂,呈现深紫色的为大肠杆菌超标的自来水。第三步:将其余2种溶液各取少许倒入2支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的为丙种球蛋白溶液。最后一瓶为葡萄糖溶液⑵用二苯胺沸水浴变为蓝色;或加入冷却的酒精,搅拌出现丝状物
www.课题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一、选择题
1.使用固定化细胞的优点是( )
A.能催化大分子物质的水解
B.可催化一系列化学反应
C.与反应物易接近
D.有利于酶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2.酶的固定方法不包括( )
A.将酶吸附在固体表面上
B.将酶相互连接起来
C.将酶包埋在细微网格里
D. 将酶制成固体酶制剂,如加酶洗衣粉中的酶
3.下列关于酶制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制剂是包含酶的制品
B.包内酶和包外酶均可用于制成酶制品
C.酶制品的生产包括酶的生产、提取、分离纯化和固定化等
D.固定化细胞不属于酶制剂
4.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物质,采用那种方法催化受限制( )
A.直接使用酶 B.使用化学方法结合的酶
C.使用固定化细胞 D.使用物理吸附法固定的酶
5.下列关于酶和细胞的固定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酶分子很小,易采用包埋法
B.酶分子很小,易采用化学结合或物理吸附法固定的酶
C.细胞个大,难被吸附或结合 D.细胞易采用包埋法固定
6. 关于固定化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反应物分离
B.固定在载体上的酶可被反复利用
C.可催化一系列反应
D.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受到限制
7.固定化细胞对酶的活性影响最小,根本原因是( )
A.避免了细胞破碎、酶的提取纯化过程
B.固定化细胞在多种酶促反应中连续发挥作用
C.促化反应结束后,能被吸收和重复利用
D.细胞结构保证了各种酶在细胞内化学反应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8.关于酵母细胞活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酵母细胞活化就是由无氧呼吸变成有氧呼吸
B.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恢复生活状态
C.酵母细胞活化所需要的时间较短
D.酵母细胞活化后体积增大
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酶都提取于动植物细胞
B.酶制剂能够重复利用
C.果酒和果汁能够用酶制剂澄清
D.酶固定后称为酶制剂
10.对配制海藻酸钠溶液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加热使海藻酸钠溶化是操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B.海藻酸钠的浓度涉及固定化细胞的质量
C.海藻酸钠的浓度过高,易形成凝胶珠
D.海藻酸钠的浓度过低,形成凝胶珠内包埋细胞过少
11.目前,日用化工厂大量生产的酶制剂,其中的酶大都来自( )
A.化学合成 B动物体内 C植物体内 D微生物体内
12.下图为固定化酶的反应柱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请在横线上填出各标号名称.①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2) 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
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固定化细胞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制作固定葡萄糖异构酶所用的方式有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
(5)据图说出反应柱的作用原理
答案:(1)反应柱; 固定化酶; 分布着小孔的筛板 (2)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反应物分离; 能被反复利用,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 (3)酶颗粒无法通过筛板上的小孔,反应溶液可自由出入。(4)将酶相互连接起来;将酶吸附在载体表面上 (5)反应物溶液从反应柱上端注入,使反应物溶液流过反应柱,与固定化酶接触,得到产物,从反应柱下端流出。
13.下图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实验步骤图解,请据图回答:
酵母细胞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置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1) 在_______________状态下,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活化就是让处于休
眠状态的微生物恢复_________状态。活化前应选择足够大的容器,因为酵
母细胞活化时_________。(2) 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 _______ 。
(3) 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凝胶珠包埋酵母细胞数目______。
(4)观察形成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如果颜色过浅,说明
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说明 。
(5)制备固定化酶不宜用包埋法,为什么?
答案:(1)缺水; 正常生活状态; 体积增大(2)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3)少
(4)固定化酵母细胞数目较少; 海藻酸钠浓度偏高,制作失败
(5)因为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露出
w.w.w.k.s.5.u.c.o.m
www.





③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弗来明对青霉素的早期研究过程:
发现问题:在培养细菌的器具中发现一种青霉菌,在这种青霉菌的周围有没有其它细菌生存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在液体中培养青霉菌后,考察这种液体对细菌增殖的影响。
实验结果:培养液使细菌的增殖停止。
结论:下面几项最适合作为该实验假设的是
A.青霉菌与细菌之间是共生关系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存的环境
C.青霉菌产生了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D.青霉菌能产生抑制细菌增殖的物质
2.培养流感病毒时,应选用
A.固体培养基 B.含有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
C.活的鸡胚 D.无菌的牛肉汤
3.以下关于微生物对氧的需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产甲烷杆菌属厌氧呼吸,但氧的存在不影响其生存
B.链球菌进行厌氧呼吸,不能接触空气
C.黄色短杆菌在氧气充足时才能产生谷氨酸
D.谷氨酸棒培育杆菌是厌氧呼吸
4.可以使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核酸发生不可逆破坏的环境加素是
A.高温 B.营养成分的变化 C.氧含量 D.温度、pH、氧的共同作用
5.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无机物称为生长因子
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增殖越有利
D.生长因子一般是酶或核酸的组成成分,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生长因子的能力往往不足
6.下列有关味精生产的一些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用的菌种是谷氨酸棒状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B.培养基是含有五种营养成分的合成培养基
C.在发酵中要控制的只是温度、pH、通气量
D.味精是谷氨酸经Na2CO3中和后,再经过过滤、浓缩、离心分离而成
7.菌落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细菌有鞭毛 B.细菌能运动
C.培养基有琼脂 D.子细胞成为群体
8.在接种操作的过程中,不正确的是
A.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 B.取下棉塞后要将试管口灼烧灭菌
C.将接种环伸入试管内,先接触长菌多的部位 D.接种后还要将管口灭菌加塞
9.高压蒸气灭菌的原理是
A.高压使细菌DNA变性 B.高压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变性
C.高温烫死细菌 D.高温使细菌DNA变性
10.某种细菌每30分钟分裂一次,开始接种时为3个细胞,在对数生长期培养5个小时后,问此时有多少细胞?
A.15 B.48 C.1024 D.3072
二、非选择题
11.(10分)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菌混在一起。该同学设计下面的实验,分离得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实验原理: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而酵母菌则不能;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而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
(2)材料用具:(略)
(3)主要步骤:
①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 培养基,另一种是 培养基,将两种培养基各自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和B、b。
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适宜条件培养了3—4天。
③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并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
(4)请同答:
①将题中的空处填充完整: 培养基和 培养基。
②本实验中,根据上述原理配制的培养基的类型属于 培养基。
③根据所需目的配制上述培养基时除营养要协调外还应注意 。
④实验步骤中第③步的目的是 。
⑤圆褐固氮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异为 。
⑥青霉素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理是破坏或抑制其细胞壁的形成。请据此推测不影响酵母菌等真菌生长繁殖的原因是 。
12.(7分)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 取培养皿A若干(A1、A2、A3……),加人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 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抹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细菌菌落。
步骤3 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章”,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胞就按一定的位置准确的“复制”到了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 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都保留下来,都具有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1)普通培养基中的营养要素物质有
。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加人青霉素的培养基属于 。实验过程中为了缩短时间,最好在细菌生长的哪一个时期接种
(2)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细胞出现 的结果。根据现代进化理论,青霉素在细菌抗药性形成过程中起 的作用。实验中所用的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 。
(3)如果B1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13.(9分)根据实验原理和材料用具,设计实验确定细菌质粒的抗菌素基因所抗的抗菌素的类别。
实验原理:作为运载体的质粒,需有标记基因,这一标记基因是抗菌素抗性基因。有抗性基因的质粒可用做运载体。
材料用具:青霉素、四环素各10万单位溶液、菌种试管、灭菌的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酒精灯、接种环、一次性注射器、无菌水、恒温箱
方法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预期:
答案:
1—5 DC C AD 6—10 DDCBD
11.(4)①无氮 含青霉素的 ②选择 ③pH要适宜 ④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⑤圆褐固氮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⑥圆褐固氮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壁主要为糖类和蛋白质,而酵母菌则不同
12.(1)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选择培养基 对数期
(2)基因突变 选择 异养需氧型
(3)用适量紫外线照射一段时间(其它引起基因突变的方法也行)
13.共9分 第一步:取3个含培养基的培养皿,分别编为1、2、3号,用三只注射器分别向3个培养基中注入1毫升无菌水、青霉素液、四环素液,并使之均匀分布在整个培养基表面。
第二步:将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灼烧,并在酒精灯旁取菌种接种于3个培养基
第三步: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预期:1号培养皿中的细菌正常生长,2、3号培养皿的细菌能正常生长的说明有抗性基因。仅在2号存活的说明有青霉素抗性基因,仅在3号存活的说明有四环素抗性基因,在2、3号中都能存活的,说明该质粒上有两种抗性基因。(前两空各2分,后1空3分)
w.w.w.k.s.5.u.c.o.m
www.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一、选择题(10个)
1.在研究DNA的基因样本前,采集来的血样需要蛋白水解酶处理,然后用有机溶剂除去蛋白质。用蛋白水解酶处理血样的目的是( D )
A.除去血浆中的蛋白质 B.除去染色体上的蛋白质 C.除去血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D.除去血细胞中的所有的蛋白质,使DNA释放,便于进一步提纯
2.与析出DNA粘稠物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操作时缓缓滴加蒸馏水,降低DNA的溶解度
B.在操作A时,用玻璃棒轻缓搅拌,以保证DNA分子完整
C.加蒸馏水可同时降低DNA和蛋白质的溶解度,两者均可析出
D.当丝状粘稠物不再增加时,此时NaCl的浓度相当于0.14mol/L
3.洗涤剂能够瓦解( B ),但对DNA没有影响。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质
4.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 D )会被染成蓝色。
A.斐林试剂 B.苏丹Ⅲ染液 C.双缩脲试剂 D.二苯胺
5.在DNA提取过程中,最好使用塑料试管和烧杯,目的是( B )
A.不易破碎 B.减少提取过程中DNA的损失 C.增加DNA的含量 D.容易洗刷
6.下列操作中,对DNA的提取量影响最小的是( B )
A.使鸡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充分破裂,放出DNA等核物质
B.搅拌时,要使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拌
C.在“析出DNA粘稠物”时,要缓缓加蒸馏水,直至溶液中粘稠物不再增加
D.在用酒精沉淀DNA时,要使用冷酒精,甚至再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冷却
E在DNA的溶解和再溶解时,要充分搅拌
7.DNA的粗提取中,将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 D ),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
A.0.9%的NaCl B.0.14mol/L的NaCl溶液 C.质量分数15%的HCl D.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8.以血液为实验材料时,需要向血液中加入( C ),防止血液凝固。
A.醋酸钠 B.龙胆紫 C.柠檬酸钠 D.醋酸洋红
9.在向溶解DNA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C )
A.加快溶解DNA的速度 B.加快溶解杂质的速度 C.减少DNA的溶解度,加快DNA析出 D.减小杂质的溶解度,加快杂质的析出
10.去除滤液中的杂质时,直接在滤液中加入嫩肉粉,利用嫩肉粉中的( C )分解蛋白质。
A.胃蛋白酶 B.胰蛋白酶 C.木瓜蛋白酶 D.肠肽酶
二、非选择题(3个)
1.提取鸡血中DNA时,要除去血液中的上清液,这是因为什么?
答案:因为上清液是血浆,不含有血细胞,DNA存在于沉郁试管底部的鸡血细胞的细胞核中,所以提取鸡血中的DNA时,要除去血液中的上清液。
2.填写本实验完成下列实验操作时所用试剂。
⑴提取鸡血细胞中核物质
⑵溶解核内DNA:
⑶析出2mol/LNaCl溶液中的DNA
⑷DNA粘稠物的再溶解
⑸提取杂质较少的DNA白色乳状丝状物
⑹DNA的鉴定
答案:⑴蒸馏水⑵2mol/LNaCl溶液⑶蒸馏水⑷2mol/LNaCl溶液⑸冷却的95%的酒精⑹二苯胺
3.关于DNA粗提取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也经过了多次实验效果的比较,最终选择鸡血做实验材料的原因是什么?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鸡血细胞中红细胞 ,家鸡属于鸟类,新陈代谢旺盛,因而血液中 细胞树木较多,可以提供丰富的 。
⑵实验前由老师制备血细胞液供同学们做实验材料,而不用鸡全血,主要原因是

⑶生活在牧区的人们,采集牛、羊和马血比较方便,若他们按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步骤后,结果是 ,这是因为这些动物和人一样,成熟的红细胞中 ,但若改用动物肝脏做实验材料,实验能顺利进行。这是因为 。
⑷若选用动物肝脏做实验材料,在提取之前,最好增加 程序,使组织细胞更易分离。
答案:⑴含细胞核;红;DNA ⑵鸡血细胞液中DNA相对含量⑶很难提取到DNA;无细胞核;肝细胞有细胞核⑷研磨w.w.w.k.s.5.u.c.o.m
www.腐乳的制作
1.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是
A.青霉   B.酵母  C.毛霉   D.醋酸菌
答案:C
2.在制作腐乳时,如果没有加盐,结果会怎样
A.豆腐腐败 B、腐乳口味不好
C.不易酥烂 D、发酵时间延长
答案:B
3.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青霉素,可抑制哪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A、酵母菌、霉菌 B、病毒、酵母菌
C、细菌、放线菌 D、大肠杆菌、青霉菌
答案:C
4.蘑菇、硝化细菌、超级细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依次是
①需氧自养型 ②需氧异养型 ③厌氧自氧型 ④厌氧异养型 ⑤兼性厌氧型
⑥既可自养又可异养
A、①②③⑤ B、②①②④ C、②①④② D、①②④⑥
答案:B
5.以下发酵产品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
A、味精 B、啤酒 C、“人造肉” D、人生长激素
答案:D
6.测定3类细菌对氧的需要,让它们在3个
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右图显示了细菌的生
长层。据此判断:只能在需氧培养基中
繁殖、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在有氧
和无氧的培养基中都能繁殖的细菌依次是
Ⅰ Ⅱ Ⅲ
A、Ⅲ、Ⅰ、Ⅱ B、Ⅲ、Ⅱ、Ⅰ
C、Ⅰ、Ⅱ、Ⅲ D、Ⅰ、Ⅲ、Ⅱ
答案:A
7.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微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微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
C、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微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答案:C
8.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哪种物质的分解
A.脂肪 B.磷脂 C.葡萄糖 D.蛋白质
答案:D
9.霉菌的细胞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去掉细胞壁后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是
A.X>Y>Z B.Y>X>Z C.Z>Y>X D.Z>X>Y
答案:D
10.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毛霉,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A.氧气、甘油 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 D.钾离子、氨基酸
答案:Dw.w.w.k.s.5.u.c.o.m
www.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 利用酵母菌醇酒时,从开始便持续向发酵罐内通往氧气,结果是(  )
A.酵母菌大量死亡,酒精减产
B.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产量不变
C.酵母菌数量增多,酒精减产
D.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
2. 单细胞绿藻的培养液和单细胞酵母菌的培养液,所含成分的最大的区别是(  )
A.前者必须含有有机成分
B.后者必须含有有机成分
C.前者必须通往氧气
D.后者必须通往氧气
3. 将水果放在密封的地窖中,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地窖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  )
A.温度恒定,水果抵抗虫害的能力强
B.温度适宜,容易保持水分
C.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D.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抑制呼吸作用
4. 现有一瓶葡萄糖溶液,内有适量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的二氧化碳与氧气体积之比为5:3,这是因为(  )
A.有1/4的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1/2的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
D.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
5. 将酵母菌的培养液由富氧状态变为缺氧状态,下列过程加快的一项是(  )
A.葡萄糖的利用
B.二氧化碳的释放
C.丙酮酸的氧化
D.ATP的生成
6.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
A.10℃左右   B.20℃左右  C.30℃左右  D.40℃左右
7. 到了冬季,酵母菌进入休眠状态,存在形式是(  )
A.孢子  B.芽孢  C.受精卵  D.精子
8. 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
A.自养需氧  B.自养厌氧  C.异养需氧  D.异养厌氧
9.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乙醇直接变为(  )
A.醋酸   B.乙醛   C.乙酸   D.乙烯
10. 关于酵母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
B.酵母菌的同化作用方式是自养型
C.酵母菌可以进行出芽生殖,也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D.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无氧呼吸
11. 回答下列有关果酒、果醋的问题:
⑴由于我国人民长期以来用曲酿酒,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醇酒时必须加入酒曲,再加上技术传播上的防碍,有些地区还不懂葡萄自然发酵醇酒的原理,于是在一些记载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史料中,可以看到一些画蛇添足、令人捧腹的做法。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______上的野生型酵母菌,酵母菌在氧气和养料充足时,生殖方式是________,进行呼吸作用的反应____________,而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
⑵醋酸菌对氧气的会计师特别敏感,只有当______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往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_______。
⑶在扭伤果酒时,可以将果酒进一步发酵,获得果醋。在工业生产制作苹果醋时常常先将苹果发酵酒,再放入醋酸菌发酵成果醋,请写出相关的反应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附答案:
1.D 2.B 3.D 4.D 5.A 
6.B 7.A 8.D 9.B 10.B
11.
⑴葡萄皮、出芽生殖、C6H12O6+6CO2→6CO2+6H2O、C6H12O6→2C2H5OH+2CO2
⑵无氧、死亡
⑶C6H12O6→2C2H5OH+2CO2、C2H5OH+O2→CH3COOH+CO2
w.w.w.k.s.5.u.c.o.m
www.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选择题
1、玫瑰精油提取的过程是: ( )
A、鲜玫瑰花+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
B、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水蒸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
C、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除水→分离油层
D、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水蒸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
2、下面不能用于提取芳香化合物的是: ( )
杏仁 B、真菌 C、玫瑰花 D、细菌
3、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是因为: ( )
其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汽一同蒸馏
其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汽一同蒸馏
其化学性质不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不能随水蒸汽一同蒸馏
其化学性质不稳定,难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不能随水蒸汽一同蒸馏
4、在提取玫瑰精油的过程中,分离油水混合物需加入: ( )
A、氯化钠   B、硫酸铜 C、无水硫酸钠   D、氯化锌
5、蒸馏装置完毕后,可以在蒸馏瓶中加几粒沸石,目的是: ( )
A、加速沸腾 B、防止液体过度沸腾
C、减缓沸腾 D、防止蒸馏瓶炸裂
6、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通常使用压榨法而不是水蒸馏法,是因为:( )
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 B、柑橘、柠檬芳香油易溶于水
会使芳香油的有效成分水解 D、A和C
7、对分液漏斗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
首先把活塞擦干,为活塞均匀涂上一层润滑脂
塞好活塞后,把活塞旋转几圈,使润滑脂分布均匀
检查分液漏斗的顶塞与活塞处是否渗漏,确认是否漏水
取下分液漏斗,用左手手掌顶住漏斗顶塞并握住漏斗颈,右手握住漏斗活塞处,大拇指压紧活塞,将分液漏斗略倾斜,前后振荡
8、植物芳香油的主要化学成分: ( )
A、酚类化合物及衍生物 B、萜类化合物及衍生物
C、醚类化合物 D、烃类化合物
9、在橘皮精油提取过程中石灰水的作用: (  )
A、使溶液呈碱性        B、为彻底清洗脏物
C、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D、漂去橘皮颜色
10、玫瑰精油可以使用有机溶剂萃取,但方法有不足之处是下面哪项:(  )
A、过程复杂且出油率不高  
B、提取的玫瑰精油纯度不高
C、有些萃取剂不能萃取玫瑰精油
D、萃取一般用于制膏状物,所以不能用萃取剂萃取玫瑰精油
非选择题
11.在橘皮精油的提取中,为什么橘皮要在石灰水中浸泡时间10h以上?
12.根据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常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请总结水蒸气蒸馏的适用范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A 4.A 5.B 6.D 7.D 8.B 9.C 10.A
二.非选择题
11.橘皮要浸透,这样压榨时不会滑脱,出油率高,并且压榨液的粘稠度不会太高,过滤时不会堵塞筛眼。
12.适用于提取玫瑰精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w.w.w.k.s.5.u.c.o.m
www.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一.选择题
1. 对胡萝卜素的提取顺序,正确的是 ( )
A.胡萝卜→粉碎→萃取→干燥→浓缩→过滤→胡萝卜素
B.胡萝卜→粉碎→过滤→干燥→萃取→浓缩→胡萝卜素
C.胡萝卜→粉碎→过滤→萃取→干燥→浓缩→胡萝卜素
D.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2.下列可以提取胡萝卜素的方法是: ( )
A.水蒸气蒸馏法 B.直接压榨法 C.丙酮萃取法 D.石油醚萃取法
3.炒胡萝卜素时为什么要多加些油 ( )
A.炒出来的胡萝卜素香 B.油能使胡萝卜素转换为维生素A
C.胡萝卜易吸收 D.油多产生的胡萝卜素多
4.胡萝卜素粗品的鉴定通过纸层析鉴定,鉴定时点样的直径应是: ( )
A.直径应小于0.5 B.直径应为1㎝
C.直径应为1.5㎝ D.直径应为1.8㎝
5.对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分析时,胡萝卜素的吸收峰在 ( )
A.红光 B.绿光 C.蓝紫光 D.橙光
6.提取橘皮精油常用的方法是: ( )
A.压榨法 B. 萃取法 C.吸取法 D.蒸馏法
7.在橘皮精油提取过程中石灰水的作用: ( )
A.浸泡充分 B.漂去橘皮颜色
C.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D.为彻底清洗脏物
8. 下面不能用于提取芳香化合物的是: ( )
A.真菌 B.杏仁 C.橘皮 D.细菌
9.在提取玫瑰精油中,分离油层应加入: ( )
A.氯化钠  B.无水硫酸钠 C.硫酸铜  D.氯化锌
10.影响萃取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 )
A.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B.原料的紧密程度、含水量
C.原料颗粒的大小 D.萃取的温度和时间
11.在玫瑰精油的提取中,为什么要进行冷凝回流: ( )
A.将芳香油变成液态便于回收 B.操作方便
C.防止容器受热不均而炸裂 D.提高出油率
12.橘皮精油的提取操作流程是: ( )
A.石灰水浸泡→漂洗→过滤→静置→压榨→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
B.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静置→橘皮油
C.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
D. 石灰水浸泡→漂洗→过滤→压榨→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
13.下列植物油均从植物的茎.叶中提取的是: ( )
A.玫瑰油 薄荷油 B.桂皮油 生姜油
C.香草油 桉树油 D.茴香油 鸢尾油
14.下列不属于水蒸气蒸馏的是: ( )
A.水中蒸馏 B.水上蒸馏 C.水气蒸馏 D.水下蒸馏
15.下列材料中适用于水中蒸馏的是: ( )
A.柑橘 B.柠檬 C.玫瑰 D.桂皮
16.提取玫瑰精油的过程中,油水混合物中要加入氯化钠,不属于其目的的是
A.增大玫瑰油的溶解度 B.盐析,使玫瑰油和水分开
C.利于玫瑰油的纯化 D.利于玫瑰液的回收
17.橘皮精油的提取中要用石灰水浸泡,其目的是: ( )
A.与橘皮中的有机酸反应,防止损坏橘皮精油
B.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提高出油率
C.防止提取过程中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分解
D.防止蒸馏过程中原料发生焦糊
18.下列不属于橘皮精油提取中应注意的问题事项的是: ( )
A.橘皮在石灰水中浸泡时间为10小时以上
B.橘皮要浸透,从而压榨时不会滑脱
C.压榨液的粘稠度要高,从而提高出油率
D.为了使橘皮油与水分离,可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并调节PH为7-8
19.胡萝卜素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 ( )
A.性质和使用量 B.紧密程度
C.含水量 D.湿度
20.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大量转化为: ( )
A.维生素C B.维生素A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21.为了大量提高胡萝卜素的提取量,萃取前要: ( )
A.浸泡 B.粉碎和干燥 C.浓缩 D.过滤
22.对分液漏斗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
A.首先把活塞擦干,为活塞均匀涂上一层润滑脂
B.塞好活塞后,把活塞旋转几圈,使润滑脂分布均匀
C.检查分液漏斗的顶塞与活塞处是否渗漏,确认是否漏水
D.取下分液漏斗,用左手手掌顶住漏斗顶塞并握住漏斗颈,右手握住漏斗活塞处,大拇指压紧活塞,将分液漏斗略倾斜,前后振荡
23.下列食用中,胡萝卜素的利用率最高的是: ( )
A.生吃胡萝卜 B.牛肉丝炒胡萝卜片
C.肥肉炒胡萝卜丝 D.清煮胡萝卜片
24.在提取玫瑰精油的过程中,分离油水混合物需加入: ( )
A.氯化钠  B.硫酸铜 C.无水硫酸钠  D.氯化锌
25.蒸馏装置完毕后,可以在蒸馏瓶中加几粒沸石,目的是: ( )
A.加速沸腾 B.防止液体过度沸腾
C.减缓沸腾 D.防止蒸馏瓶炸裂
26.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通常使用压榨法而不是水蒸馏法,是因为: ( )
A.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 B.柑橘、柠檬芳香油易溶于水
C.会使芳香油的有效成分水解 D.A和C
27.在玫瑰精油的提取中,要加入无水硫酸钠,应在哪一步后加入: ( )
A.水蒸气蒸馏 B.分离油层
C.过滤 D.水解
28.玫瑰精油可以使用有机溶剂萃取,但方法有不足之处是下面哪项: (  )
A.过程复杂且出油率不高  
B.提取的玫瑰精油纯度不高
C.有些萃取剂不能萃取玫瑰精油
D.萃取一般用于制膏状物,所以不能用萃取剂萃取玫瑰精油
29.在橘皮精油提取过程中石灰水的作用: (  )
A.使溶液呈碱性 B.为彻底清洗脏物
C.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D.漂去橘皮颜色
30.植物芳香油的主要化学成分: ( )
A.酚类化合物及衍生物 B.萜类化合物及衍生物
C.醚类化合物 D.烃类化合物
二.非选择题
31. 下图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胡萝卜素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 和 ,同时还受到 、 、 和 等条件的影响。
(2).一般来说,要想萃取效果好,要保证

(3).萃取过程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 加热,其原因是

(4).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的目的是 。
32. 分析下面的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1] [2] [3]
(2)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水的流向。
(3)该装置为 蒸馏装置,其原理是 ,按原料放置的位置,对于玫瑰精油的提取,属于 蒸馏。若萃取玫瑰精油,此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为 。
(4)分离后的油层中,有一定的水分,此时可加入 进行吸水,放置过夜。
(5)某同学采用1.5kg的玫瑰花瓣,出油为45g,则出油率为 。
33. 比较水蒸气蒸馏、压榨法和有机溶剂萃取在实验原理、方法步骤以及适应范围方面的异同,并分析这三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案:
1-10 CDCAC ACDAA 11-20ABCDC ACCAB 21-30BBCAB DDACB
31.
(1)萃取剂的性质 使用量 原料颗粒的大小 紧密程度 含水量 萃取的温度 时间
(2)原料颗粒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需要提取的物质就能充分溶解,萃取效果就好
(3)水浴 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 爆炸.
(4)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32.
(1)温度计 出水口 进水口
(2)水由进水口进,出水口出(图略)
(3)水蒸气 利用水蒸气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
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 水 石油醚、酒精、
乙醚等(写出1-2种均可)
(4)无水硫酸钠
(5)3%
33.
提取方法 实验原理 方法步骤 适用范围
水蒸气蒸馏 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 1.水蒸气蒸馏2.分离油层3.除水过滤 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压 榨 法 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 1.石灰水浸泡、漂洗2.压榨、过滤、静置3.再次过滤 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原料的提取
有机溶剂萃取 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 1.粉碎、干燥2.萃取、过滤3.浓缩 适用范围光,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
w.w.w.k.s.5.u.c.o.m
www.课题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一、选择题
1、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是 ( )
A、水气蒸馏 B、压榨法
C、水中蒸馏 D、萃取法
2、下列属于植物芳香油理化性质的是( )
①具有较强的挥发性 ②易溶于水
③易溶于有机溶剂 ④具有特殊植物香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若植物的有效成分易水解,则不宜采用哪种方法提取 ( )
A、压榨 B、萃取 C、蒸馏 D、渗析
4、关于植物芳香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挥发性强,易溶于有机溶剂,一般来说价格昂贵
B、都是天然植物的茎、叶、树干、花、果实和种子等部位经过萃取而来的浓缩液体
C、它是植物免疫和维护系统的精华
D、马蜂或蚊虫叮咬后,只需涂一滴精油就能很快消除疼痛
5、玫瑰精油的提取中玫瑰花瓣与清水混合的质量比为 ( )
A、 1:l B、 1:2 C、 1:3 D、1:4
6、在把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取的玫瑰乳浊液提纯的过程中,先后使用NaCl、无水Na2S04,其作用分别是 ( )
A、分层、吸水 B、溶解、吸水
C、吸水、分层 D、分层、萃取
7、分离出的橘皮精油一般要放在5℃~10℃的冰箱中,静置5d ~7d,其主要目的是( )
A、低温保持橘皮精油的活性
B、低温降低精油的挥发性
C、去除水和蜡质等杂质
D、低温使精油凝固
二、非选择题
8、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水蒸气蒸馏装置,包括 、 、 三部分。
(2)蒸馏过程中,要控制好 、 来提高产品质量,如果提取的是高沸点成分的芳香油,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得油率,可采取 。
(3)写出粗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步骤:
①在开花的 (时期)采收玫瑰花瓣,与清水以 的比例进行混合。
②在 装置中进行蒸馏,在锥形瓶中收集到 (颜色)的乳浊液。
③向乳浊液中加入 ,增加盐的浓度, ,出现 。
④用 将其两层分开,得到 。
⑤向油层中加入一些 吸水,静置约 , o
9、根据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石灰水浸泡一 漂洗 压榨 过滤 静置 再次过滤 橘皮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①步之前对橘皮的处理是 。
①处理的作用是 。
(2)新鲜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 、 和 ,如果直接压榨,出油率较低。
(3)压榨是个机械加压过程,要求是 。
(4)为了使橘皮油易与水分离,还要分别加入 ,并调节pH至 。
lO、物质的提取广泛应用于轻工业、化妆品、饮料和食品制造等方面。请结合你的操作实践回答以下问题:
用萃取法提取植物芳香油利用了植物芳香油的什么特点
(2)在采用鸡血为材料对DNA进行粗提取的实验中,若需进一步提取杂质较少的DNA,可以依据的原理是 。
A、在物质的量浓度为O、14’moll/L的氯化钠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小
B、DNA遇二苯胺在沸水浴的条件下会染成蓝色
C、DNA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的一些物质易溶于酒精
D、质量浓度为O、1 g/mL的柠檬酸钠溶液具有抗凝血作用
(3)在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时,影响出油率的关键操作是
(4)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香油时,影响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有 。
w.w.w.21世纪教育网.c.o.m
w.w.w.k.s.5.u.c.o.m
www.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一、选择题 ﹙50分﹚
在下列选项中,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 )
A.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B.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C.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下列描述中,属于改变物种遗传性状的最根本的途径是( )
A.胚胎移植 B.基因导入 C.克隆 D.组织培养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切取胡萝卜的外植体时一般选择( )
A.具有木质部的部分 B.具有韧皮部的部分
C.具有形成层的部分 D.具有髓的部分
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 )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导入其他植物的基因
C.脱离母体的,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D.将成熟的筛管的细胞移到去核的卵细胞
5.花药培养技术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 )
A.培养基配制方法 B.无菌技术 C.接种操作 D.选材
6.MS培养基与微生物的培养基相比,需要提供大量的( )
A.无机营养 B.蔗糖 C.甘氨酸和微生素 D.激素
7.植物的花药培养形成的植株在下列育种过程中最有意义的是( )
A.杂交育种 B.人工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基因工程育种
8.制培养基时下列各项可不必考虑的是( )
A.大量元素要充足 B.微量元素不可少 C.不能被杂菌污染 D.要有一定光照
9.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 )
A.开过花的老枝 B.正在开花的枝条
C.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D.任何枝条均可
10.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因素。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如何使用这两种激素更有利于胚状体的形成( )
A.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 B.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
C.同时使用 D.都不使用
11.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因素。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如何使用这两种激素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
A.长素的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高时
B.生长素的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低时
C.生长素的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适中时 D.生长素的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相等时
12.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能培育或生产出( )
A.杂交水稻 B.无病毒植物 C.人工种子 D.食品添加剂
13.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哪一项不是必须的( )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B.使培养对象处于离体状态
C.导入外源性目的基因 D.一定的营养和激素
14. .下图是某二倍体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植株的基因型必为AaBB ②若该植株是由花粉粒发育而来的,则其亲本是四倍体 ③该类型植株不能产生Ab型配子 ④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不需要的( )
A.消毒灭菌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光照 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
16.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区别是( )
A.培养基不同 B.动物细胞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动物细胞可以传代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
D.动物细胞能够大量培养,而植物细胞只能培养成植株
17.在生物体所有细胞中,全能性最高的是( )
A.卵细胞 B.植物花粉 C.体细胞 D.受精卵
18.对细胞全能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B.动物细胞融合标志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依据的是细胞的全能性
D.非离体植物细胞能够表现出全能性
19.用以下四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个体中,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一个亲本的方法是( )
A.细胞核移植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细胞组织培养
20.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区别是( )
A.动物细胞培养可以传代培养而植物不能
B.动物细胞培养是单个细胞培养而植物不是
C.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的成分与植物不同
D. 动物细胞培养中可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植物不能
21.关于愈伤组织形成过程的正确叙述是( )
A.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的植物细胞分化的结果
B.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的植物细胞分裂的结果
C.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的动物细胞分化的结果
D.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的动物细胞分裂的结果
2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是指( )
植物体的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未成熟的种子经过处理培育出幼苗的过程
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取植物的枝芽培育成一株新植物的过程
23.运用下列细胞工程技术培育新品种,培养过程中能形成愈伤组织的是( )
细胞和组织培养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 ③动物细胞融合 ④动物细胞核移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 )
生物体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
D.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25.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出完整的胡萝卜植株。该过程不需要( )
在无菌条件下切取具细胞核的细胞 B.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
C.适合的光照和温度 D.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二、非选择题﹙50分﹚
26.一同学做植物水培实验,全素标准培养液完全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数量配制的,在培养过程中又及时添加该种培养液。第一周长势正常,第二周起出现缺素症状且越来越严重。第三周全株萎蔫,继而死亡,实验失败。请分析回答:
(1)既然配制的是全素标准培养液,为什么还会出现缺素症状?
。应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 。
(2)培养液中并不缺水,但植物到第三周竟然萎蔫,其原因是
。这个事实也说明了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离子的关系是 。
(3)为了解决第三周出现萎蔫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27.下表是某培养液成分含量表,请回答:
(1)若用于培养微生物,该培养液中有 类营养物质,可培养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 。
(2)此营养液若用来培养固氮微生物,则应除去的成分是 ,应加入的物质是 。
编号 成分 含量
① (NH4)HCO3 0.5g
② KH2PO4 3.0 g
③ CaSO4 0.5g
④ FeCl2 0.5g
⑤ 维生素 少许
⑥ 水 1000ml
(3)若用该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应加入的物质是 ,为检测大肠杆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 和 ,将呈现 反应。
(4)此培养液若用于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并观察菌落形态,除有机物外还应加入 ,为使其正常生长繁殖,同时又抑制其他杂菌,还应加入 。
(5)此培养液若用于植物组织培养,还应加入 和 。
(6)各种成分在熔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 ,接种前要进行 。
28.人工种子是人们模仿天然种子结构制造出来的生命有机体,它能像种子一样萌发生长,长成植物。人工种子的核心部件是个被外层物包埋的具有类似种胚功能的胚状体。胚状体不同于一般的种胚,是由非合子细胞分化形成的类似于胚的结构物,所以又称“体细胞胚”或“花粉胚”。
胚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胚胎发育过程形成植株。胚状体可从悬浮培养的单细胞中得到,也可通过试管培养的愈伤组织、花粉或胚囊获得。将胚状体包埋在一个能提供营养的胶质中,便成了所谓的“人工种子”。
自从1968年F.C.斯图尔德和J.赖尔特分别对胡萝卜进行诱导得到胚状体,30多年来约有200多种植物培养出了胚状体.我国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已成功地在烟草、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作物上诱导出了胚状体。各国正着手将人工种子推向商品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植物的胚状体是 繁殖的产物。培育胚状体利用了 这一项生物技术。
(2)包埋胚状体的胶质可看作种子的哪部分?
(3)由人工种子萌发出的植株是否可育?说明理由。 。
29.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后简要回答问题:
写出以下过程或结构的名称:
A ;B ;C ;D 。
材料2中在获得杂种细胞的容器中还有其他什么细胞?
(3)A过程是否需要光照? ;再分化是否需要光照? 。
(4)名贵花卉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株的( )
A.茎尖 B.子房壁 C.花粉粒 D.叶片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D 6.A 7.C 8.D 9.C 10.C 11.C 12.A 13.C 14.D
15.C 16.A 17.D 18.A 19.D 20.C 21.B 22.C 23.A 24.C 25.B
26.(1)因为矿质元素的吸收需要消耗能量,而此装置中根系一直浸在水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通过无氧呼吸提供的能量少,根系不能吸收到足够的矿质元素满足该植株生长的需要。 向培养液中通气。 (2)水分吸收的速度相对大于矿质离子的吸收速度,溶液的离子浓度越来越大,使根吸水发生困难。 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加水稀释。
27.(1)五 自养型 (2)① 有机物 (3)有机物 伊红 美蓝 深紫色
(4)琼脂 高浓度食盐 (5)蔗糖、Mg2+ 等 琼脂 (6)调整pH 灭菌
28.(1)无性 组织培养 (2)提供营养的胚乳或子叶 (3)若是由花粉发育来的则不可育;若是由体细胞发育而来的则可育。
29.(1)脱分化 愈伤组织 原生质体a 原生质体b (2)细胞a、细胞b、细胞a-细胞a 、细胞b-细胞b (3)不需要 需要 (4)C
w.w.w.k.s.5.u.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
w.w.w.k.s.5.u.c.o.m
www.
植物的器官、
组织或细胞
取下并放入
培养基中培养
A
BBB
再分化
植物体
胚状体
材料一:
材料二:
植物细胞a→C
植物细胞b→D
融合
再生细胞壁
杂种细胞
细胞分裂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一、选择题
1.PCR技术要求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这种酶要能忍受93℃左右的高温。如果请你来寻找这种耐高温的酶,你会去哪里寻找………( )
A.土壤中 B.海水中 C.热泉中 D.冷库中
2.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 )
A.KH2PO4、Na2HP04、MgS04·7H20、葡萄糖、尿素、琼脂、水
B.KH2PO4、Na2HP04、MgS04·7H20、葡萄糖、琼脂、水
C.KH2PO4、Na2HP04、MgS04·7H20、尿素、琼脂、水
D.KH2PO4、Na2HP04、MgS04·7H20、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
3.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mL)…( )
A.2.34×108 B.2.34×109 C.234 D.23.4
4.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结果产生原因( )
①由于土样不同 ②由于培养基污染 ③由于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取样,应选取肥沃、湿润的土壤 B.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
C.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不用灭菌 D.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
6.下列关于从土壤中分离细菌的操作步骤中,正确的是…………(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10g土壤取出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 ③吸取0.1mL进行平板涂布 ④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7.下列关于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选用103~107倍的稀液分别涂布
B.测定放线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lO 4和105倍稀释
C.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104和105倍稀释
D.当第一次测量某种细菌的数量,可以将101~107倍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到平板上培养
8.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一般在30~37℃的温度下培养1~2 d
B.放线菌一般在25~28℃的温度下培养5~7 d
C.霉菌一般在25~28℃的温度下培养3~4 d
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一般需要相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
9.下列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的一组是(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土壤 ③稀释土壤溶液 ④涂布平板 ⑤微生物的培养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10.下列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 )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人酚红指示剂
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
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11.土壤取样时最好选择哪种环境中的土壤做分离细菌的实验……( )
A.街道旁 B.花盆中 C.农田中 D.菜园里
二、非选择题
12.统计菌落数目一般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 ,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 。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的平板计数。
13.在做本课题实验时,一位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和256,该同学以这3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163作为统计结果。你认为这一结果是否接近真实值 如果需要改进,如何改进
14.在进行操作本课题实验时应特别注意: 、 、 。
15.在做本课题实验时,甲同学筛选出的菌落与其他同学不同,并且他在设计实验时并没有设置对照。思考下列问题:
(1)你认为出现甲同学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要帮助甲同学排除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需要设置 ,实验方案有两种:一种方案是可以由其他同学用与甲同学 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甲同学一致,则证明甲同学 ,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甲同学存在操作 或 的配制有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将甲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 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 。
(3)由此问题你得出的启示是什么
16.在105稀释度下求出3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是63,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1.C 2.A 3.B 4.A 5.C 6.C 7.B 8.D 9.D 10.A 11.D
二、12.菌落 活菌 30~300
13.不接近真实值,需要重新实验。
14.无菌操作 作好标记 规划时间
15.(1)可能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土样不同,二是由于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
(2) 对照实验 一样的土样 , 无误, 失误 培养基 土样 污染。
(3)启示:做实验时一定要设置对照。
16.6.3×107。
21世纪教育网
w.w.w.k.s.5.u.c.o.m
www.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一、选择题
1.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获得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C.利用高温高压消灭不需要的杂菌
D.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
2.在光亮处用同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单细胞的酵母菌,其结果如下图所示(甲为绿藻,乙为酵母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培养液中 ( )
A.缺少无机盐
B.氧气含量太高
C.缺少有机养分
D.不含二氧化碳
3.某人利用乳酸菌制和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将接种了红色细菌的培养皿置于紫外线下几天,结果培养皿中除长了一个白色菌落外,其余菌落都是红色的,据此,实验者应该( )
A.暂不作结论 B.断定是紫外线产生了白色菌落的变异
C. 如果不继续用紫外线照射,预期那个白色菌落将转变为红色
D. 断定白色菌落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
5.要将从土壤中提取的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离开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
A.含五大类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 B.加入某种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C.含蛋白胨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 D.无氮的选择培养基上
6.将圆褐固氮菌接种到彻底灭菌的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就能够得到( )
A.菌丝 B.无一定形态的群体 C.单个细菌 D.菌落
7.在实验室里,从土壤里分离出自生固氮菌所需的培养基属于( )
A.天然培养基 B.鉴别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液体培养基
8.在土壤中含有自生固氮微生物比较多的是( )
A.表层土壤 B.中层土壤 C.底层土壤 D.所有的土层都是一样的
9.下列操作与灭菌无关的是( )
A.接种前用火焰烧灼接种环 B.接种前用酒精擦拭双手
C.培养基在50℃时搁置斜面 D.接种在酒精灯的火焰旁完成
10. 下列关于细菌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菌没有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在自身的核糖体上进行
C.细菌的代谢终产物也是CO2和H2O
D.细菌的储藏颗粒是蛋白质、淀粉、脂肪等
11.某药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产生乳酸及琥珀酸,其原因是( )
A.温度控制不适   B.通气量过多  C.pH呈酸性   D.溶氧不足
12.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下面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乳酸菌的调整期和对数期,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互助
B.进入乳酸菌增长的稳定期,由于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种内斗争趋于激烈
C.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调整期和对数期的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
D.进入稳定期,泡菜坛内各种生物的抵抗力稳定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13.若将某种细菌置于有营养的物体上,它会繁殖并形成细胞群(如下图)。有什么适当的实验可以用来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效用?( )
14.下表表示在不同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繁殖情况。(E、F、G、H、I、J、K、M为培养基的成分,“+”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请分析下列哪种物质细菌不能合成。( )
培养基成分 A、B、C A、B、CI、M A、B、CH、K A、B、CM、J A、B、CI、K A、B、CH、J A、B、CK、M
生长状态 — — + — + — +
A.H B.I C.K D.M
15.如下图是红色面包霉(一种真菌)通过一系列酶将原料合成它
所需要的氨基酸。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基因A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人鸟氨酸,面包霉仍能存活
B.若基因B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人鸟氨酸,面包霉仍能存活
C.若基因B不存在,则瓜氨酸仍可由鸟氨酸合成
D.基因C不能控制酶C的合成
16.观察右边真菌细胞内有关代谢过程图,选出提高氨基酸B产量的最佳措施:( )
A.利用CaCl2增大该真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B.大量投放丙酶
C.加大接种量和投料量
D.诱变处理该真菌,选育出不能合成乙酶的菌种作为生产菌种
17.单细胞蛋白是指 ( )
A.单个植物细胞培养得到的高纯度蛋白质
B.单个动物细胞培养得到的高纯度蛋白质
C.单个细菌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D.通过发酵获得的大量微生物菌体
18.关于灭菌和消毒的不正确的理解是( )
A.灭菌是指杀死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 C.接种环用烧灼的方法灭菌
D.常用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红外线法、化学药品法
19.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 )
①溶化 ②调pH ③加棉塞 ④包扎 ⑤培养基的分装 ⑥称量
A.①②⑥⑤③④ B.⑥①②⑤③④ C.⑥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⑤④⑥③
20.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 B.诱变育种原理的基础是基因突变
C.通过有性杂交可形成工程细胞 D.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构建工程菌
21.用发酵工程生产单细胞蛋白可用来制成“人造肉”供人食用,这种蛋白是( )
A.微生物菌体 B.微生物代谢产物 C.微生物合成物质 D.发酵液
22.谷氨酸棒状杆菌扩大培养时,培养基应该是( )
A.C∶N为4∶1 B.C∶N为3∶1 C.隔绝空气 D.加大碳源、氮源比例
23.关于微生物代谢的调节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时,微生物才能合成分解此物质的酶,该酶一定是组成酶
B.某种代谢产物在细胞内的积累,将直接导致形成此物质的酶活性下降
C.只有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才能实现对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
D.一般情况下,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可解除代谢产物对酶活性的抑制
24.科学家通过对黄色短杆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了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菌种,从而达到了黄色短杆菌大量积累赖氨酸的目的,这种人工控制的方法实质上利用了以下哪种调节方式?( )
A.酶合成的调节 B.酶活性的调节 C.二者都有 D.二者都无
2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不能同时存在
B.诱导酶一旦产生,其活性将一直保持下去
C.与酶合成的调节相比,酶活性的调节是一种快速、精细的调节方式
D.次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必需的
26.某一种细菌株要从环境中提取现成的亮氨酸(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才能生长,此菌株对链霉素敏感。实验者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想筛选出表中细菌菌株类型。根据实验目的,选用的培养基类型是(  )
注:L--亮氨酸  S--链霉素  “+”--加入  “—”--不加入B
如:L—:不加亮氨酸  S+:加入链霉素
选项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 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抗链霉素的菌株
A L+  S+ L—  S— L+  S-
B L-  S— L+  S+ L—  S+
C L—  S+ L+  S+ L—  S—
D L+  S— l—  S— L+  S+
27.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粉状硫 10g K2HPO4 4g FeS04 0.5g 蔗糖 10g (NH4)2SO4 0.4g H20 100ml MgS04 9.25g CaCl2 0.5g
I + + + + + + +
Ⅱ + 十 + + + + +
Ⅲ + + + + + + +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28.涂布平板操作需要用到( )
接种环、滴管、酒精灯 B.接种环、移液管、酒精灯
C.涂布器、移液管、酒精灯 D.涂布器、接种环、酒精灯
29.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 )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 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
30.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应在( )
(1)制备培养基时(2) 梯度稀释时 (3)倒平板时(4)涂布时 (5) 长出菌落时
A、(1)(3) B、(2)(5) C、(3)(5) D、(4)(5)
二、非选择题
31.富集培养的微生物学中的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环境条件,是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富集条件可根据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的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多个方面进行选择,如温度、PH、紫外线、高压、光照、氧气、营养等许多方面。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
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所需培养基为 碳源为 。
(2)实验原理是

(3)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 。
(4)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 微生物。
(5)⑥为 组,⑦为 组,设置⑥的目的是 。
(6)⑤→⑥采用 法,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

32.下表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成分列表,据此回答:
成分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H2O
含量 0.5g 1g 0.5g 100mL
⑴蛋白胨在培养基中的作用是 。
⑵要用此材料配制观察细菌菌落状况的培养基,还需添加的成分是 。
⑶表中各成分含量确定的原则是 。
⑷培养基配制好后,分装前应进行的工作是 。
⑸从配制培养基直到培养完成,所采用的预防杂菌感染的方法是 。
⑹在培养基凝固前要搁置斜面,其目的是 。
33.空气中的含菌量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为了检测学校生物实验室、教室、校长室、小树林4个地方空气中的含菌情况,请利用所提供条件设计一个实验。
(1)、请用100ml量筒、4副培养皿、煮沸过的 洗碗水,设计取样的实验步骤。
(2)、请用4支试管、滴管、0.01%亚甲基蓝溶液,设计检测的实验步骤。
(3)、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4)、你所设计的实验检测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细菌的相对数量。
34.(18分)下面是一则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高效农业新技术和新型有机化学材料的开发利用有机结合的实用典范,其基本构思和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新型塑料是科学家利用发酵罐提取物及其他物质研制成功的一种可降解塑料。这种塑料超过使用期限后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自然分解,从而能有效地防止“白色污染”。看图并结合生产实际回答有关问题:
(1)科学家把发酵装置与温室大棚建在一起并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植物秸秆生产环保型的新型塑料,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科学家这样做的生态学目的是

(2)对发酵罐中的A过程进行最重要的酶是 ,对发酵罐中B过程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和温室大棚下层蘑菇而言,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相同点是都有 ,不同点是 ;新陈代谢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
(3)温室大棚的下面种植蔬菜效果不佳,改种蘑菇后不但有了蘑菇的收获,而且蔬菜产量有所提高。试分析蔬菜增产的原因 。
(4)从利用植物秸秆发酵生产乳酸的实践得知,单一用庄稼秸秆作原料,微生物生长很慢,适当添加哪类物质可加快生产进程?(至少说出两点) 。
(5)对发酵生产和培养蘑菇用的原料在接入菌种前为什么都要进行灭菌?

(6)对于缺水的西北地区来说,利用大棚生产还可以节约用水,请说出其中的道理

(7)夏季,温室在夜间要通风降温,在蔬菜生产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答案:
1—10 CCBAD DCACB 11—20 DDDCA DDBBA
21—30 AADAC BDCCC
31. (1)选择培养基 对羟基苯甲酸 (2)利用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的碳源选择培养基,经富集培养,选择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3)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 (4)对羟基苯甲酸 (5)对照 实验 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 (6)单细胞挑取 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烧红的接种环在空气中冷却,同时打开皿盖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杀灭残留物
32.⑴提供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⑵琼脂(凝固剂) ⑶所培养微生物对各营养成分的需要量⑷调整pH ⑸高压蒸汽灭菌、烧灼接种环、酒精棉擦手、棉塞塞试管口、在火焰旁接种 ⑹ 扩大接种面积
33. (1)①用量筒取等量的煮沸过的洗碗水,分别倒入4只培养皿中;
② 分别将以上4只培养皿露置于4个场所;
③ 静置1—3天后,同时加盖取回
(2)①分别取等量放置过的洗碗水放入4支试管中
② 在每只试管内滴加5—10滴0.01%亚甲基蓝溶液,置于温暖处
(3)根据4支试管内洗碗水在相同时间内褪色的程度,来判定空气中的含菌量,其中褪色程度最大的,空气中含菌量相对最高;褪色程度最小的,空气中含菌量最低。
(4)好氧性
34.(1)由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贮存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被人类利用。
(2)纤维素酶 细胞壁 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蘑菇细胞有细胞核 同化作用都是异养型 前者的异化作用是厌氧型、后者是需氧型
(3)蘑菇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氮源 无机盐 生长因子
(5)消灭杂菌,防止与生产菌竞争
(6)大棚内湿度比外面大,植物蒸腾作用降低,消耗水分少
(7)夜间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w.w.w.k.s.5.u.c.o.m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