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第20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教学设计 人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美术鉴赏第20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教学设计 人美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8-25 13:5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20.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课时
1课时
教材版

人美版
上课时间
上课班级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第20课,属于鉴赏课。教学目标: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传统建筑文明,这些建筑强烈地反映着各个时代不同的审美时尚、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格。?本课关注的是当今城市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的问题,探讨如何协调二者关系。客观地说,这个问题是当前中国许多城市在建设和开发中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首先,它具有普遍性。因为中国是具有几千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悠长的历史中开成了许多古都要镇,遍及全国各地,其中的文物建筑和历史遗迹更是星罗棋布、无处不在,面临城市建设开发的过种中总是会涉及大面积的旧城改造、新区建设,难以避免会遇到古建筑的存留以及如何保护的问题。?第二,这也是当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更是当今城市建设中的难点。?在教材中安排这些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文物古迹的价值,懂得保护身边的古建筑,尽早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本课教学的基本目标)。课程内容结构:第一部分是本课的导语,目的是引出课题,即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第二部分是本课的基础部分,探讨了古建筑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具体又包含两部分内容、四个自然段。第三部分是本课的核心部分,探讨了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具体包括两部分内容、七个自然段。第四部分是本课的总结部分,分两个自然段。本课教学意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了解、研究城市的建设开发;二是了解为什么要对古建筑进行保护。课程地位作用: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涉及到建筑鉴赏的有四课,即《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漫步中外园林艺术》、《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前面三课,第一课是介绍建筑艺术的特点,
是对建筑的基本知识介绍,第二课是中外建筑艺术的一个对比,了解中西方艺术的不同特点,第三课是介绍中外园林艺术,就从个体建筑到一个小的环境之中去了,第四课讲的是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从这四课的内容上来看,他们涉及到的问题越来越广泛了,从共同特点到中西方的建筑,再到从一个小的环境中(园林)看建筑,再到城市建设开发的高度,知识内容在层层递进。在前面三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建筑艺术的了解也在逐渐加深,明天建筑艺术的重要性,在第四课就能引发出学生对于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开发问题的思考。本课在教材中也起到了一个对于建筑艺术的总结作用。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学习了《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三课,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有所了解,比宫殿建筑、园林建筑,但对其中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总局及美感了解不够,加上学生生活在现代建筑群中,在生活中缺少对传统建筑的感受,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深入展开,也不利于学生关注于古代建筑保护这件事。但正因为了解不多,有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教师因加以引导,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思维上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在情感上也趋于成熟,但是作为以学习为主的学生来说,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缺乏兴趣和缺少关注,所以本课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观念的普及和思维的引导,把学生作为一名城市公民来进行教学,让知识与问题联系起来,让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和课堂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古建筑的优秀代表作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文物古迹的价值,懂得保护身边的古建筑,尽早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赏析活动,运用比较专业的术语评价喜欢的建筑,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能对如何协调城市建设与古建筑的保护提出解决的方法,献计献策。?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活、认识本土文化,树立保护历史文物、古建筑的观念。通过综合探索活动,使学生感悟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和民族风格特点,热爱传统建筑文化,体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重点
?全面认识古建筑价值是正确保护的基础。本课涉及到开发、保护两方面的内容,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古建筑的价值,树立保护古建筑的观念。
教学难点
能过思考,探讨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方式。?
教学准备
教具:电脑、投影仪、课件、照片学具:收集的资料、教材
课堂教学
备注
导入(2分钟)
师:上课。。。。学:起立师:同学们好学:老师好师:同学们请坐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课关于建筑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建筑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打开PPT,板书。老北京城门地图解释城楼的结构内九城的城门的用途历史变迁梁陈方案的原则和基本内容古建筑的价值古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巴黎规划保护古建筑的三种方法
讲授新课(35分钟)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身边的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能告诉我现在的城市是怎样的?生:处处是高楼大厦,立交桥,写字楼,科技园等等师:这是我们今天的城市,而我们的古建筑呢,他们去那里了?这值得我们深思。北京是我们7大古都之一,我就你们讲一讲老北京城门的故事。北京人老话儿说的“内九外七皇城四”指的是内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门。?“内九——指的是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什么是城楼、瓮城、箭楼、闸楼?城楼——城门的标志,也叫城门楼,由城台、城楼和门洞三部分构成。瓮城——中国城池的专利,是建在城楼前的小城堡,与城楼左右墙体连为一体,其墙高、宽于城墙基本一致,平面形状呈方形、梯形或半圆形。箭楼——防御最前沿,箭楼筑在瓮城上,位置和城楼相对,其下城台略高于瓮城城墙。闸楼——带闸门的迷你箭楼,是以瓮城门洞为核心的建筑,三面都有箭窗,形似箭楼,只是规模较小。闸楼的门洞没有门扇,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吊起或放下的前进闸,控制机关设在闸楼内。城门在当时的用途正阳门:元代称丽正门,从离卦中“日月丽乎天”得名,正阳门又叫前门,因为它位于皇城的正前方,所以又称前门。标志是瓮城里的金身关帝庙。北京城的城门都各有一座庙,而唯独正阳门有两座,其中金身关老爷最为灵验。是皇帝出入之门,平民不能走,只能走两旁的月门。南城——崇文门(图一):元代称文明门,别称哈达门。“崇文”是崇敬文化的意思,进北京赶考的举人要进崇文门,标志是镇海的崇文铁龟,多走?酒车。。?“两座城门并列东西,是取“左文右武”、“文治武安”的涵义。朝阳门(图二):元代称齐化门。标志是瓮城门洞上刻有一枝谷穗。它是北京的粮门,多走粮车。?图二
图一
东城——东直门(图三):元代称崇仁门。明代称为崇仁门,是过往运送柴炭车的,也叫做柴道。镇门之宝外有铁塔,内有一座石雕的药王爷像。安定门(图四):军队出发从此门出城,镇门之宝是真武大帝,多走粪车。安定门也叫“生门”,有“丰裕”之意,所以皇帝要从此门出去到地坛祈祷丰年。其他八座城门的瓮城内都建有关帝庙,惟独安定门瓮城内修建的是真武大帝庙,真武大帝于是成为镇门的宝物。安定门外的粪场比较多,所以粪车多从安定门出入。图三
图四
北城——德胜门(图五):军队凯旋时从此门入城,多走兵车。德胜门也叫“修门”,有品德高尚之意,仁义之师要从此门出入,因此此门多出入兵车。西直门(图六):元代称和义门。标志是瓮城上有一块刻着水纹的石头,多走水车。?图五
图六
西城——阜成门(图七):元代称平则门。标志是瓮城墙壁上刻着一朵梅花,多走煤车。阜成门也叫“惊门”,有“公正”的意思。宣武门(图八):宣武”是宣扬武威的意思。元代称顺承门,也叫顺治门,标志是报时的宣武午炮,多走囚车。,死囚从此门押出,拉到菜市口斩首。出殡走宣武门。图七
图八内城九门和外城七门的历史正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原名丽整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又有“前门”之称。正阳门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1915拆除瓮城及闸楼。现城楼、箭楼保存完好。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崇文门原为元大都的十一个城门之一,是南城三个门最东的一个。明朝改建北京城,将十一门改为九门;文明门的位置虽然未动,但改名为崇文门。此外崇文门税关之苛也使外埠客商望门生畏。“崇文铁龟”名遍响京都。拆除箭楼,1950年拆除瓮城,1968年拆除城楼。宣武门位于正阳门西侧,元大都江堰市在南城墙西侧修建“顺承门”。明朝永乐十七年(1419年)元大都扩城时仍用“顺承门”名称,至正统四年(1439年)重修改称为“宣武门”,但俗称叫“顺治门”。1927年,将城楼东侧关帝庙拆除,将瓮城、闸楼、箭楼也同时拆除。朝阳门,元称齐化门,门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故瓮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朝阳谷穗“为南粮北运的第一位喜迎神。1915年拆除瓮城、闸楼,1953年拆除城楼,1957年拆除箭楼。阜成门元为平则门,阜成门位于北京内城西垣南侧,元时名“平则门”,明正统四年(1439年)重修,改名“阜成门”,为通往京西之门户。1935年拆除箭楼、闸楼,1953年拆除瓮城,1965年拆除城楼。东直门原为元大都正中的“崇仁门”,明朝永乐十七年(1419年),将崇仁门修葺之后,改称“东直门”。1915年,拆除瓮城、闸楼,1927年拆除箭楼,1965年拆除城楼。西直门是北京内城的九大古城门之一,自元朝开始就是京畿的重要通行关口.西直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古今闻名的地方。元代为大都城和义门所在地,明清时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是除正阳门外规模最大的一个城门。另外,西直门还是明清两代自玉泉山向皇宫送水的水车必经之门,因此有“水门”之称。1969年箭楼、闸楼、瓮城、城楼一并拆除。安定门位于内城北城墙东侧,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修安定门城楼、瓮城、箭楼,箭楼下面中部建设一座供祀真武大帝的庙宇。真武大帝是北方之神,明清两朝凡军事行动回师必须从安定门进城。民国初年修筑环城铁路时拆除了安定门瓮城、闸楼。1953年拆掉真武庙,1969年修地铁时又拆除了城楼、箭楼。德胜门,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1915年德胜门瓮城和闸楼被拆除,1921年德胜门城楼被拆除。1980年国家对德胜门箭楼进行修缮,1982年竣工,并成立德胜门文物保管所。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当时只修建了城门楼,嘉靖四十三年补建了瓮城。直到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又增建了箭楼,并重修了瓮城,至此,永定门工程才算全部完成。1950年拆除瓮城,1957年拆除城楼、箭楼。右安门位于外城南城墙的西侧,俗称“南西门”,又称“丰宜门”。城楼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崇祯到清乾隆都有多次修缮,1956年拆除箭楼、瓮城,1958年拆除城楼左安门位于外城南城墙东侧,俗称“江擦门”。城楼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3年),明万历、,崇祯,清乾隆先后都曾作过修缮,其瓮城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4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又重建。其平面呈半园形,北侧面正中间建过木方形门。上世纪三十年代城墙、箭楼均已严重损坏,便全部拆除只残留城台基,1953年又将台基全部拆除。广渠门位于外城东城墙正中偏北,俗称“沙窝门”,明朝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嘉靖四十年增建瓮城,清朝乾隆十五年后又增建箭楼。广渠门城楼现在已经不复存在。30年代日军占领时期将箭楼拆除,1953年为道路通畅拆除了城楼和瓮城。广安门位于外城西城墙偏北,明代称“广宁门”,广安门是各省陆路进京的必经之路,因此广安门内的彰仪门大街(即今天的广安门内大街
(?http:?/??/?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75601520?))在清朝时期是比较繁华的,有“一进彰仪门,银子碰倒人”的说法。20世纪40年代拆除箭楼、瓮城,1957年拆除城楼。东便门是北京外城东南端的一座小城门,位于北京城墙东南端角楼旁边,始建于明嘉靖年间,20世纪30年代拆除箭楼、瓮城、1958年拆除城楼西便门位于外城北城墙本段正中,明、清时代老北京城已经形成“凸”字形,西便门在“左肩”部位。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63年)为外城加建瓮城时才出现了东、西便门,西便门城楼、箭楼、瓮城在1952年全部拆除。梁陈方案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份完整保护北京古城及城墙的方案,可惜成为了一份档案,这就是梁思成先生和陈占祥先生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
(?http:?/??/?baike.baidu.com?/?view?/?260738.htm"
\t
"_blank?)》,史称梁陈方案。本着“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梁、陈两位先生对新中国的首都作了科学的规划,一方面,从整体保护的构思出发,建议把中央行政中心放到西郊,为未来北京城
(?http:?/??/?baike.baidu.com?/?view?/?120988.htm"
\t
"_blank?)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避免大规模拆迁的发生,降低经济成本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87147?/?587147.htm"
\t
"_blank?),自然延续城市社会结构及文化生态;另一方面,提出平衡发展城市的原则,增进城市各个部分居住与就业的统一,防止跨区域交通的发生。师:思考与讨论你记忆中有“消失的古建筑吗?你对这些古建筑什么样的看法?你身边有依然存在的古建筑吗?你觉得是否该保护?学:发表看法古建筑的价值历史价值(建筑的历史)艺术价值(比如说雕花)科学价值(建筑的结构、稳定性)民俗价值(地方的特色)使用价值(开发旅游)古建筑与城市的关系请同学看到投影仪上的四张张图片你,你们通过图片上的古建筑,你们想到了这古建筑是那个城市的。学生:金字塔——埃及
埃菲尔铁塔——巴黎
故宫——北京
斗兽场——罗马同学说得很对,我们由古建筑可以联想到一个城市,可以说古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的标签和象征。我们再看一个城市建开发与古建筑保护比较成功的案例——巴黎巴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世界名城,迄今仍保持着较为完整的历史风貌。然而,巴黎城市建设在现代化进程中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巴黎旧城在几百年的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宫殿、府邸、寺庙、教堂和其它公共建筑,并由这些建筑形成了广场建筑群。这些公共建筑和古迹质量都很好,并且在城市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特别是1977年3月通过的“巴黎市区整顿和建设方针”,确定要保护好18~19世纪形成的旧城的传统风貌,并要求维持其传统的职能活动。新的副中心如德方斯,远离旧区,但对高层建筑也加以限制,这在城市保护上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巴黎也同样面临世界特大城市的复杂矛盾,但他们重视规划,重视文化传统,重视舆论,重视法制,这点很值得学习保护古建筑的三种方法精心保护文物古迹——苏州周庄双桥对古建筑进行合理改造——北京菊儿胡同新建筑与历史环境相协调——法兰克福火车站上面三个案例我们书中也有,老师这里就不细讲了。
课堂小结(3分钟)
我们现在来回一下这堂课讲了那些内容,首先,讲了北京城门的故事,在讲了梁陈方案,接着讲了古建筑的价值,古建筑与城市关系,还讲了一个巴黎城的建设方案,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中的三种方法。同学如果对北京城的变迁和梁陈方案感兴趣的话,这里推荐一本书和一个纪录片,可以看一下。书是王军的《城记》,纪录片《失乐园·梁陈方案》。今天的课到这里,马上也期末,预祝同学们期末考一个好成绩。
板书设计
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1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北京)
古建筑的价值2城市特色与古建筑密布可分
古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3.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巴黎)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