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第一单元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1、作品描绘了什么?
2、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吗?
3、作品来源于什么?
赏析
开国大典
油画
董希文
开国大典
照片
透视线引向毛主席
真实天安门的廊柱
画中天安门的廊柱
美术七年级十四册第一课
第一单元
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
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本课我们以画家王式廓创作的《血衣》为例,来学习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进行美术创作的。
赏析
血
衣
油画素描稿
王式廓
血
衣
创作素材赏析
《血衣》这件著名作品是画家王式廓于1950年起倾毕生精力却未曾最后完成的杰作.《血衣》再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时农民斗争地主时的场面。
《血衣》构图宏大,全画以举血衣的妇女为中心,把庞大的人群组织在瞬间情节的绘画高潮中,多层次却主次分明,显示了画家把握大场面构图的能力。那手持亲人血衣的妇女,手在颤抖,脚已发软,身体扭曲,几乎昏倒,一腔深仇大恨,尽在悲痛欲绝之中;
血
衣
创作素材赏析
血
衣
创作素材赏析
血
衣
创作素材赏析
血
衣
创作素材赏析
血
衣
创作素材赏析
血
衣
创作素材赏析
血
衣
创作素材赏析
手持亲人血衣的妇女,
手在颤抖,脚已发软,
身体扭曲,几乎昏倒,
一腔深仇大恨,尽在
悲痛欲绝之中
。
血
衣
人物形象赏析
手拿字据的老农,劳动了
一辈子的双手粗大有力,
创造了多少财富,但又一
贫如洗,反而欠下一身债
。
血
衣
人物形象赏析
双目失明的老妈妈,
眼眶深陷,满腔凄
楚,欲哭无泪,她
太想见到翻天覆地
的外部世界了……
血
衣
人物形象赏析
被摧残的青年人
血
衣
人物形象赏析
血
衣
人物形象赏析
王式廓(1911—1973)
,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由村人。当代革命现实主义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
王式廓自幼酷爱美术,先后在北平美术学院、杭州艺专、上海美专专攻西画。1935年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美术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王式廓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进而奔赴延安。后长期任教于延安鲁艺、北方大学、华北师大及中央美术学院,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部主任、中央美院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等职,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最杰出最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
王式廓多才多艺,一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包括油画、木刻、素描、速写,还有鲜为人知的中国画和书法。著名作品有《参军》、《井冈山会师》、《发明者的夜晚》等。他的代表作大型素描《血衣》,以空前的思想深度和历史深度,以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和民族的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巨大变革。
去世时未画完的双人头像
王式廓创作素描《血衣》过程中呕心沥血,从1950年酝酿到1973年5月23日去世前还在为这件作品搜集形象与色彩素材,前后历时20多年。最后因劳累过度手握画笔倒在油画架旁。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大庆时要求王式廓在短时间内将《血衣》全幅创作完成,由于时间紧迫,作者把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积累的素描草稿、习作顺势转换升级为完整的素描创作。经过数月努力,为刚落成的中国革命博物馆赶制出了素描《血衣》。以极其朴素但非常符合作品情感基调的黑白灰语言,极具戏剧性冲突效果却又葆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的构图处理和人物塑造,使新中国美术创作第一次实现了以素描表现重大主题,较为完整地体现了素描作为现实主义创作方式的艺术价值,非常珍贵。
1973年王式廓为把《血衣》画成油画.带病到河南巩县再度深入生活,积累素材。为收集色彩的形象素材,王式廓深入农村、水利工地进行写生,工作起来总是废寝忘食,在短短的29天里,他画了74幅画。为了崇高的艺术事业,他拼上了命.据人们回忆,在1973年5月22日这一天的下午6时,王式廓正在画一老一少农民双头象的时候,“他脸上冒汗,手也发抖,突然昏迷过去。从此再也未醒过来。”王式廓带着遗憾走了,留给后人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画家用了毕生的精力,以凝重的笔触表达了亿万农民在为自己的生存权而抗争的宏伟场面。
图2
王式廓未完成的油画作品《血衣》
每一形象,画家都进行了真实的描绘,都洋溢着作者对主人翁的深厚同情和热爱,对于这些受侮辱,受损害的善良农民的悲惨遭遇的不平。
作品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生活中遭受过巨大不幸的妇女,她的痛苦,哀伤和愤怒,都在形象的动态中表现出来。人物再现的真实,更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更加表现出她久经磨难的经历和刚毅的性格。画家从现实主义出发,用黑白对比的手法,奔放粗犷的线条,对人物细节的虚实处理达到了画面真实与现实真实的统一,使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心世界浑然一体。
不论是处理历史题材或现实生活的题材,都需要有丰富的生活,需要对生活或历史的深刻理解作基础。——王式廓
作品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改造二流子》
17×26cm?
1947年
版画
《参军》?
60×92cm?
1951年?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发明者的夜晚》
96.5
×126cm
1953年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井冈山会师》
142×210cm?
1959年?油画?中央档案馆藏
《血衣》再现手法
再现性美术作品就不是简单的照搬生活,它是画家反复思考、提炼、加工的智慧的结晶,是具有创造性意义的劳动
同学们,我们接下来要来欣赏的这幅画出自一位二十世纪“最伟大,最杰出,最富创造性,最具诱惑性,最有争议性,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手。
帕布罗.鲁伊斯.
毕加索
(1881~1973
)
出生于西班牙马加拉,法国共产党党员,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作者简介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
————————不同時期的自画像————
1896年
1901年
1906年
1907年
1938年
1973年
同学们观察这幅画,请谈谈最初的印象和感受。
初识
格尔尼卡
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准备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克斯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三个小时的轰炸,死伤无数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德军的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死难者的哀悼。绘画史上的杰作——《格尔尼卡》就这样诞生了。
格尔尼卡
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1937年4月26
日发生了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镇上的无辜居民惨遭屠杀。毕加索义愤填膺,随即拿起画笔,进行构思,终于以此事件为题,画了这一幅震撼画坛的《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
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
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
号啕大哭的母亲
濒死长嘶的马匹
初识
格尔尼卡
在《格尔尼卡》创作的头几天里,毕加索共画了25幅草图,这是其中的两幅。
格尔尼卡
创作素材赏析
牛的表情怎样?它代表什么?
动作表情:面无表情、冷漠、
龇牙咧嘴
象征意义:象征法西斯的残暴
与邪恶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马代表什么含义?
被刺伤、仰头嘶鸣,代表了
正在遭受灾难的西班牙人民。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母亲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这一切都说明什么?
仰天痛哭、悲痛欲绝,说明了战争的残酷,
象征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人。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战士的手里拿着什么?他的表情是怎样的?
战士右手握着折断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是对死去战士的悼念。
拿着断剑、倒地、
顽强斗争、死不瞑目。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灯在这里象征什么?
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
像锯齿一样射向四周,光
明、和平、希望,寓意法
西斯的罪恶
在灯光里暴
露无遗。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举灯的女人象征什么?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伸长胳膊、举着灯、
灯光射向四周象征着
光明。
跳楼的人发出怎样的喊声?
举着双手,抬头向上呼救、
恐惧、无奈。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奔跑的人造成怎样的气氛?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奔跑、痛苦、
渴望、希望。
这些都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画家以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强大悲悯。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象征
夸张
变形
对比
立体主义
格尔尼卡
表现手法
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形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格尔尼卡
立体主义
1、
打
散
2、
叠加、拼贴、重组
3、
新形象
立体主义
表现手法
整幅画用黑白灰三色绘成,错综复杂的黑白灰色块造成画面阴郁、恐怖的效果;不规则的线条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错,给人一种支离破碎和动乱的感觉。画面沉重又压抑,充满了悲剧气氛。这幅画控诉了法西斯的罪恶,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示了悲哀和同情。这幅画曾到挪威、英国、美国各地展出,反响非常强烈。
绘画不需要理解,而是要人们为之动情。
----毕加索
作品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量料取材
因材施艺
量料取材
因材施艺
量料取材
因材施艺
量料取材
因材施艺
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灵感
激情
媒介
发现
创造
再现表现
高于生活的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