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第二节《燃烧热
能源》,教学任务难度并不大,主要讲述了两大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关于燃烧热的问题,主要是介绍了燃烧热的化学定义,为上一节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问题作补充,为本章下一节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做准备。另外燃烧热的还是描述能源物质的重要物理量,可以为我们选择合适的能源提供有用的数据,为可实现合理使用能源,充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相应依据。燃烧热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重难点。
第二部分是关于能源,介绍了能源的主要种类(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另外就我国的能源现状进行了介绍,能源利用中的相关问题,以及为了解决能源危机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这一部分中还介绍了部分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氢能、地热能。本部分内着重培养学生课外自学能力,知道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懂得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尝试上网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并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结合我国环境与能量现状的认识过程,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知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燃烧热的计算
四、学情分析和教学设想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趋于多元化,学生经常可以从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渠道,了解一部分关于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新能源的知识。
另外,高二同学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同时,新时代的学生个性比较鲜明,喜欢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
本节作为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设计
(?http:?/??/?www.qszyw.cn?/?article?/?"
\t
"_blank?)这节课意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对新概念的剖析和理解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及总结归纳知识能力,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因此,我打算通过“学生课前网上查阅资料(针对能源问题)教师知识讲授、问题设计学生针对知识点和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师生交流学习习题互动处理知识网络化总结”的流程进行教学。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优点:
(?http:?/??/?www.baidu.com?/?s?wd=%E8%87%AA%E4%B8%BB%E5%AD%A6%E4%B9%A0&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能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http:?/??/?www.baidu.com?/?s?wd=%E8%87%AA%E4%B8%BB%E5%AD%A6%E4%B9%A0&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能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去探索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讨论学习的优点:提供了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听取去别人观点的意识。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即时训练的优点:及时通过习题训练来理解和掌握新学的知识,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同时通过学生答题分析,教师点评补充,也给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五、教学辅助工具
导学案、多媒体课件(PPT)。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查阅资料、阅读课本,并结合预习内容找出疑惑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阅读课本,认真备课,制作课件,编写教学案并提前发给学生,编写课
后强化训练题,上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及说明
问题思考知识引入
根据许多城市的士的燃料的转变(由汽油换成天然气),提出问题:选择燃料的标准?
多角度分析讨论、回答
引入本节知识的学习
知识学习
指导学生自主整理好燃烧的概念(导学案),并重点分析理解燃烧热概念中的几个注意点(如条件、用量、反应程度、产物特点、符号单位、叙述表示等)
自主整理全体回答倾听、互动、整理
掌握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解决知识重点
问题思考
引导学生通过刚才对燃料热概念的理解,针对性分析此题
思考、回答
及时巩固燃烧热的概念。题目中出现了热化学方程式,为下个问题做了铺垫。
即时训练
教师点学生回答结果,学生分析理由,教师补充和点评。
做题、回答
习题处理
教师设计问题:以甲醇燃烧为背景,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师点评、补充。
思考、回答
通过典例来回顾上一节的重难点知识——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和书写。为下面学习和突破本节重难点知识——如何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做准备。
知识回顾
教师提出问题: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反应条件、物质状态、单位符号、反应热值与计量数)。教师点评、补充。
回顾、回答、整理
过渡
教师针对刚才的习题中的正确选项,追出问题。
全体回答
引导学生结合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求和燃烧热的特点,进行本节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知识学习
教师强调: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特点,燃料的计量数必须是1,其它物质参考配平,可以出现分数。
倾听、整理
习题处理
教师设计典例,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讲解完成,并点评、
分析、回答
即时训练
教师提出问题(H2的燃烧),教师点评、补充。
思考、黑板演排
巩固本节重难点知识
知识应用
教师应用燃烧热,引导学生分析几种生活燃气的供能情况。
倾听、整理
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几种燃气为对象,结合燃烧热来多角度分析、计算、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研究就燃烧热的意义。然后通过研究燃烧热的意义内容来引出本节第二个知识点——能源问题。
问题探究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计算汽油和天然气分别做出租车的燃料的供能情况。老师点评、补充。
计算、回答
知识学习
教师讲述研究燃烧热的意义。
倾听、整理
知识学习
教师指出此部分知识完全由学生课前自主整理和完成。老师只需适当补充和点评即可。
课前整理
本知识点完全由学生在课前自主利用上网等手段进行相关资料和信息的整理。并完成学案中的相应内容。
作业抽查
提出问题:化石燃料、三峡工程、咸宁温泉。老师分组请学生回答,并点评、补充。
回答、整理
对学生课前对知识收集整理及作业完成情况的进行检查和评价,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效果。
知识讲授
教师通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能源现状,并讲述能源危机解决能源危机的途径。
课前整理倾听、思考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我国的能源结构问题,了解传统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和局限性,意识到全球都处于环境与能源危机中,认识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节能环保的意识。
即时训练
教师提出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做题、回答
化石燃料有效利用这类问题的掌握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图
归纳、总结、整理
学会归纳、学会知识网络化
随堂训练
教师指导、点评、补充
答题、回答、演排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知识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外强化训练题;2、课后探究: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起的重要作用
训练、探究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魅力,形成对环境和能源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九、教学板书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一、燃烧热1.定义:2、理解:3、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4.燃烧热的应用5.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二、能源1、定义:2、分类:3、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三、小结(知识网络图)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整体比较成功,在课堂设计时以燃烧热为主线索,适当提及回顾了之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本节很多问题和知识融入生活,在教学中活学活用教材,使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避免流于延伸范围加深难度的误区。设计问题时,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直接明细,求知求实。由于设计了许多问题和习题,给了学生较多的表现的机会,所以这节课学生比较活跃,课堂气氛很好,师生互动效果好。从课上检查情况来看,学生的掌握还可以,能理解燃烧热的含义和相应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且课后的训练题学生大都完成的很好,达到了对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的目的。
基于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模式,对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了拓展、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进行丰富,让学生运用现代的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以合作互动、资源共享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解决知识的能力,实现了学生主动性、教师主导性的教学理念,同时强化了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节课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要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去掌握新时代下知识、信息获取的途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教学资源的呈现直接化、具体化,大范围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教师去设计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来解决问题,真正的把学生变为教学的主体。
由于本校教学硬件条件有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未有养成,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一直很差,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学习效果在这些学生身上无法很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