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学习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
强烈的忧患意识;
2、体味文中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和抒 情性;
3、联系现实,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检查预习:
注音:
和煦 干涸 吞噬
裸露 戈壁 骞
咫尺 肋骨
释义:
和煦
干涸
吞噬
浑然一体
沧海桑田
xù
shì
hé
luǒ
gē
qiān
zhǐ
lèi
温暖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吞食;并吞
完整、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资料简介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
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它位于塔里
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
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
水湖。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
为2万平方公里,1941年面积为3006
平方公里,到1972罗布湖干涸时仅为
450平方公里。
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泊”,三点水,罗布泊与水有关。
“消逝”,消失。“逝”,含惋惜之意。
仙湖消逝,可见作者的感情基调是遗憾、难过、悲痛的。
“仙湖”,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的湖。
罗布湖过去是什么样子?
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一、默读课文,并思考:
过去的罗布泊
牛马成群
绿林环绕
牛羊欢歌
林边牧歌
鸟儿款款飞
草木丰茂
碧波荡漾
水如明镜
蓝天白云
花草摇曳
水丰鱼美
收获了满船的哈密瓜
过去的罗布泊
充满生机 广阔美丽
环境怡人 生命绿洲
现在的罗布泊
枯木哭泣
凝固的生命
静 默 的 抗 议
广袤却无人迹、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的罗布泊
动物的遗骸
最后的泉眼
余辉中的昔日河床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身强力壮的他到底是因何而死呢?
现在的罗布泊
寸草不生 不见飞鸟
令人恐怖 死寂的荒漠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
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二是人们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青海湖
月牙泉
人类急功近利、 过度开采资源的行 为,造成了罗布泊、 胡杨林的悲剧。悲剧仅限于此吗?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说一说:
大梅沙
和
赤潮
深圳河
沉思
报告文学的特点
真实性
形象性
抒情性
列举数据
叙述事实
对比
拟人
排比
比喻
直接抒情
假如你是千百年来生长在罗布泊边上的一棵胡杨,见证了这沧海桑田的变化,你将向人类诉说些什么?
课后小练笔:
就你身边的环境状况展开调查,写一篇调查报告
让明天
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