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8-05 16:1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共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 ) (nì)名 ( ) ( jī )畸形 不( )(xùn)
xī( )利 执 niù( ) kuì( )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原意的一项是(3分)( )
A.新春佳节来临,羊城处处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行人络绎不绝,呈现出一片欢乐的景象。(川流不息)
B.江滨东大道经过整修拓宽,一直延伸到钱塘江边,成为开发区的景观大道之一。(拓展)
C.日本领导人发展中日关系的讲话言犹在耳,转身却马上食言,对中国极尽诬蔑、诽谤、挑衅之能事,缺少起码的国际信用。(失言)
D.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侵蚀着学术,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侵袭)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从天空落下的雨滴本来是中性的,它浇灌了土壤,滋润着庄稼。 。这样的雨滴简直可以说是“天空中的死神”。
  ①酸雨的含酸量一般超过了正常含量的几十倍 。
  ②然而在本世纪50年代,瑞典气候学家首先发现北欧地区,以至北半球广大地区下的雨经常是酸性的 。
③它是地表淡水的主要来源 。
  ④它使土壤酸化,危害生物资源,杀死大批鱼群,腐蚀建筑物和全部金属材料。
  A.①④②③ B.③②①④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B.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C.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期设计方案提出了:“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要求。
D.“你为什么不去呢?”她说:“这次怎么也该轮到你去了。”
5.文学常识填空。(4分)
①《雷电颂》的作者是_________,本篇课文节选自一部历史剧_________。
②“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出自_________,作者是俄国作家_________,他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6.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围绕一个“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电视节目,讲述了孟买贫民窟的一个男孩寻找爱情并幸运获得大笔财富。②影片体现了孟买赤贫阶层的生活,那里有触目惊心的大垃圾场,孩子们肮脏却纯真的笑脸,泥泞水坑边绚烂的莎丽……③影片结束时女主角灿烂的笑容给了追求幸福的尘世中的所有人以力量和勇气。
7.为下面这段新闻添上适当的标题。(3分)
新华网北京10月1日电 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1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新中国60华诞。国家主席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庆佳节,中华大地万众欢腾,首都北京繁花似锦。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庄严雄伟,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巍耸立。天安门广场上空,60只直径5米的大红灯笼,烘托出热烈、喜庆、祥和的氛围;广场东西两侧,56根绘有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图案的民族团结柱。广场上彩旗招展,8万名青少年手持花束,组成各种绚丽图案,使整个广场成了花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子,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上下文意连贯,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3分)
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仿句: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芦花荡(16分)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支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为什么呀?”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
……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子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9.“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的芦花荡处于怎样的社会环境中?(2分)
10.“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1.划“﹏”线的语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2.中划“ ”句子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试加以分析。(3分)
13.“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你的理由。(4分)
(二)悠长的铃声 (15分)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惟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逊的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的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沈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的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你贵姓?”“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惟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它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看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于学院。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很贴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我稍稍后退了一步:这个老头,要做什么?凭几次将铃声响的久远,便要有求于我吗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果然踌躇了,“我只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向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的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14. 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2分)
15.从全文看,题目“悠长的铃声”包含哪几层意思?(2分)
16. 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6分)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17. 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请结合文中事例对他作点评价。(5分)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寡人反取病焉 (疾病)   B.坐盗(犯罪)
C.其贤者使使贤主(派遣)   D.吏二缚一人诣王(捆绑)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2分) ( )
A.何以也        或以钱币乞之
B.然则何为使子      然数年恒不一见
C.生于淮北则为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人不知而不愠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1.结合文中材料,分析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四、作文(35分)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我心中的那___________(一轮太阳、一抹绿色、一份真情、一丝牵挂)
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爱的音符时刻伴随在我们左右:母亲的一句叮咛,父亲的一次轻抚,老师欣慰的微笑,同学鼓励的眼神……
爱,是润滑剂,是氨基酸,是人生的蜜糖。因为爱,我们的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洋溢着芬芳;因为爱,我们的学业蒸蒸日上;因为爱,我们的灵魂熠熠生辉……
请你捕捉生活中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细节,以“爱在细微处”为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1略
2.A 3. B 4 B
5略
6.①句末加“的故事” ②把“体现”改为 “描述” ③ 把“追求幸福的”移到“人”之前
7.首都各界庆祝国庆60周年 天安门广场成欢乐海洋
8.人生是一条河,清清的碧波唱出的你春天的理想和冬天的思索!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芦花荡(15分)
9.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不断的扫荡和严密的监视与封锁中。(2分)
10.努力长高的苇子生动地展现了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白洋淀人民威武不屈、顽强生存的姿态,代表着白洋淀人的意志和力量。“狠狠”一词形象地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3分)
11.外貌描写, 体现了老英雄精明强干,老当益壮,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特点。(3分)
12.懊丧、内疚、深深自责的心理。强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无地自容,对小姐妹的喜爱和对敌人的痛恨,奠定了下文向敌人复仇的思想基础。(3分)
13.不是鲁莽,这恰恰体现老英雄的勇敢、机智和过分自信、过分自尊的性格。(4分)
(二)悠长的铃声(15分)
14.①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②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③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答出任意两点皆可,每点1分。)
15.两层意思:(1)打铃老人长时间打铃。(2)打铃老人为让“我”不迟到而长时间打铃,可“我”却连他姓氏都喊错了,这件事是我记忆里最难忘的事。(每一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时间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急促,我内心的紧张。(3分)
(2)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3分)
17.关键词:善良,宽厚。(言之成理即可)(4分)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18.A (3分) 19.A C(4分)
20.①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2分)
②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2分)
21.机智勇敢,能言善辩 、沉着冷静、爱国的人。(须结合文中材料)(4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微臣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捆绑着的人是什么人?’手下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手下的人回答说:"犯了盗窃罪。" 晏子来到楚国后,楚王上次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吏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是做什么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的回答说:“我听说,橘生长在淮南就成了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枸橘(枳),只是叶子相同,它们的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致使百姓善于偷窃吧!”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同他开玩笑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