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惟一家园。
能力目标
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模拟实验的能力;
能够运用资料说明一定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4、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模拟实验等感受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惟一家园。
5、教学难点
理解生物圈的惟一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资料
教学活动:
大标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一周前的今天,也就是中秋佳节之日,举国上下、阖家欢乐。人们围坐桌前,在品偿香甜的月饼、共享团圆之乐的同时,难免要讲述着那神奇的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故事导入
师:(播放嫦娥奔月的图片)你也想到月球上去吗 为什么 生:想/不想。。。。。。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师:月球上的客观条件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美好,到底是怎样的呢 (播放月球的卫星扫描图)月球的客观环境:无水,基本无大气,太阳连续曝晒两个星期,最高气温达 127℃,接着两个星期长夜,最低气温下降到一183℃。问题:月球的环境能否适于人类长期居住?还相信月球上住着嫦娥吗? 生:不能 运用所给知识回答问题
师:既然月球不能居住,那其它星球是否可以呢?我们再来看看火星、水星、金星的客观环境又是怎样的呢?火星:大气稀薄,主要为CO2气体,表面干燥、荒凉、寂寞。水星:无水,朝太阳一面温度400℃,背太阳一面达一173℃,表面大气非常稀薄。金星:表面温度高达480℃,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大气成份以CO2为主。整个金星表面都处于高温、闷热、干燥的状态。
一、生物圈 师:这些星球能否适于人类长期居住 由此可知,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场所。地球上不仅有人类居住,在地球海平面上方的23千米和海平面以下的11千米内都有生物存在。 生:不能。 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观念
师: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叫生物圈,生物圈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分析“生物圈II号” 师:由于其他星球上缺乏适合生命生存的条件,暂时无法使生物长期生存下去,美国科学家们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努力创造一个供人类居住的人工生物圈,这就是“生物圈II号”。“生物圈II号”的实验到底怎么样呢 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师: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在美国的一个著名的沙漠中建造了一个奇特的建筑物。就是现在你们看到的这幅图片,这就是“生物圈II号”,科学家们花费了巨资建造的一个模拟地球生物圈的封闭实验基地。在这个建筑内,有人工建造的沙漠、湖泊、海洋、沼泽、海滩、草场、热带雨林等等(边说边切换图片),在“生物圈II”中,只有太阳光可以进入。
师:到了1991年9月26日,八位科学家就正式入住了,他们一边生活一边研究,原本的计划是在“生物圈II号”中生活两年,但是生活了一年,他们就发现“生物圈II号”内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O2含量明显减少,CO2含量的增加,让他们感觉到疲劳,并且失眠,活蹦乱跳的动物们也一个个的死去,最后使他们彻底丧失了继续在“生物圈II号”生活下去的信心,不得不提前撤离。“生物圈II号”的实验宣告失败!
师:现在思考这么几个问题:为什么把这个实验室基地命名为“生物圈II号”?科学家们为什么提前撤出“生物圈II号”?“生物圈II号”实验的失败给了你什么启示? 运用资料分析问题,提高分析的能力
师:由此可见,人类目前还无法建立一个人造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三、生物圈是生物的家园 师: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为我们提供了些什么呢?首先阳光,万物生长靠阳光,其次水,水师生命的源泉,还有营养物质,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播放照片) 热爱生物圈
师:我们一起来看张漫画,看看漫画中的两个男孩都说了些什么?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师:既然觉得他们说的是正确的,那么你们能举出些例子来说明,生物圈面临着哪些问题吗?恩,你们知道的很多,我也搜集了些资料。 生:乱扔垃圾,白色污染,空气污染,浪费资源,等等
师:先看这几幅图片,环境的恶化导致树木枯死,空气污染危害人的健康,水质污染影响生物的生存,以及人口的过度增长,再来看一个视频,看完回答我一个问题,通过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想。你以后要怎么做?希望你们以后都能说到做到,多为我们的生物圈做出贡献。 生:节约用水,不使用一次性物品,低碳生活,等等 通过照片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