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测评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测评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26 23:2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测试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9·云南模拟)每年3月,气温升高,昆明郊野公园的樱花都会盛放。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非生物因素能影响生物
D.生物因素能影响环境
2.孪生的兄弟,生活在平原的哥哥皮肤较白,生活在高原的弟弟皮肤较黑。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水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3.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
D.蚯蚓能疏松土壤
4.诗句“雨露滋润禾苗壮”所隐含的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5.企鹅能生活在南极,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环境能适应生物
6.下列实例中,生物与环境不相适应的是(
)
A.竹节虫形似竹节
B.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C.草蜥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D.有些人初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
7.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
B.湖泊里的鱼
C.湖泊里的水草
D.湖泊里的水
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9.新疆棉以纤维长、质地柔软、弹性好闻名于世。济宁市某纱厂厂长为降低运输成本,曾试图引种新疆棉在本地栽培,结果种植后性状表现与本地棉相差无几。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10.人吃饭,牛吃草,植物需要水肥等,说明生物(
)
A.依赖环境
B.影响环境
C.相互斗争
D.适应环境
11.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
A.青草与山羊
B.害虫与青蛙
C.水稻和稗草
D.松树与松鼠
1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
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13.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
A.竞争关系
B.捕食关系
C.合作关系
D.共生关系
14.下列各项,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草原中的全部植物
B.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
C.农田中的全部庄稼
D.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15.如图是草、鼠、蛇三种生物在某生态系统的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不存在相互关联
B.人过度捕食蛇,会造成鼠类迅速减少
C.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D.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1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B→C可表示一条食物链
B.②③④可表示呼吸作用,⑤⑥可表示捕食关系
C.A表示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D.C是消费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
17.下列有关生物和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B.能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
C.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D.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组成生物圈
18.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猫头鹰
C.不同食物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不同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蛇体内汞的含量最高
19.下列各组生物中,能共同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是(
)
A.猕猴和海豹
B.鲨鱼和海带
C.袋鼠和东北虎
D.大熊猫和仙人掌
20.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D.生物圈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
21.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丙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2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化作春泥是因为(  )
A.被生产者吸收了
B.被消费者吃掉了
C.被分解者分解了
D.不确定
23.如图是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④是消费者
B.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该图同时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
24.在“探究Ⅹ因素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中适合设置对照的组合是(
)
A.有氧和无光
B.室温和低温
C.低温和潮湿
D.强光和无氧
25.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
)
A.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
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
D.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二、识图题(共18分)
2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示意图,请据图填空。(8分)
(1)影响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图中直接影响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内,人们为了保护农作物,大量消灭昆虫,则________的数量会明显减少。
(4)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人们施用更多的化肥和农药,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
27.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禾谷类→________→鹰。
(2)鹰与食虫鸟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填“捕食”或“竞争”)。
(3)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有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________。
(5)若由于农田周边的树木被砍伐,食虫鸟的数量骤减,昆虫数量剧增而造成农作物减产,这说明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三、分析说明题(共20分)
28.(2019·云南模拟)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问题:(10分)
(1)该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该图所示的草原生态系统还缺少生物部分的细菌和真菌等,这些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
作为________参与物质循环。
(3)该食物网中,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物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及遗体、粪便分解的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说明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
(4)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只有草→兔→狐这一条食物链,如果狐被大量捕杀,则如图2
所示的曲线图能正确表示兔的数量变化的是________。
29.常见宠物红耳龟是一种淡水龟,原产美国。它繁殖、竞争能力强,对所栖息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宠物弃养、养殖逃逸等因素,红耳龟成为我国极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之一。
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0分)
(1)该食物网有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与红耳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该池塘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它的调节能力____________
(4)为减少红耳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饲养宠物红耳龟时,应避免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12分)
30.吸烟有害健康,戒烟难是因为吸烟者对烟焦油中的尼古丁等产生依赖。研究发现,烟焦油对涡虫神经系统的影响与人相似。某科研小组将涡虫作为实验对象,研究烟焦油浓度变化对其移动速度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体长相近的涡虫40只,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放入浓度为0.03mg·mL-1、0.05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处理12小时,使涡虫对所处浓度的烟焦油产生依赖。
②甲组涡虫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0.03mg·mL、0.01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将乙组涡虫随机分成C、D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0.05mg·mL-1、0.03mg·mL-1
的烟焦油溶液中。
③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取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
平均移动速度(mm·min-1)
平均移动速度(mm·min-1)
研究人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又做了多组实验,实验现象一致。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和B组是一组__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后,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涡虫对烟焦油产生依赖的表现相似,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对不同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D组和_______组涡虫在同一浓度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不同。
(5)青少年应当拒绝吸烟。请根据实验谈谈其中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综合测试卷】答案
1.C
2.D[提示:同卵双生的兄弟,体内的遗传物质相同,生活在平原的哥哥皮肤较白,生活在高原的弟弟皮肤较黑,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体内的基因没有改变,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
3.C
4.C[提示:诗句“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水(非生物因素)影响了生物禾苗的生活
5.A提示: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厘米,脂肪保暖有利于保持体温恒定,这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故选A.
6.D[提示:竹节虫的拟态,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不符合题意;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避敌和捕食,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不符合题意;草蜥遇到敌害后,会主动断尾吸引敌人注意,掩护自己伺机逃脱,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高原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血液运输的氧气减少,组织细胞缺氧,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减少,因此出现高原反应,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符合题意
7.A
8.C提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A错误;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C正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9.A[提示:新疆棉引种到本地,与本地棉相差无几因为本地与新疆气候等环境条件不同,所以这种现象说明环境影响生物,故A正确
10.A[提示:人吃饭,牛吃草,植物需要水肥等,说明生物生存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生物离不开环境,对此恰当的解释是生物依赖环境
11.C
12.A提示:“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3.A[提示: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的景象。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
14.D提示: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既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15.C
16.C[提示: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C为分解者,A→B→C不能构成食物链,A错误。图中②③④均为生物体向无机环境释放二氧化碳,可表示呼吸作用;图中食物链为A→B,所以⑥不能表示捕食关系,B错误。图中A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生产者,
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C正确。C是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对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D错误。
17.B提示:生态系统不仅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包括非生物部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能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组成生物群落,缺少环境部分不能组成生物圈
18.C[提示:图中食物链有: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食草昆虫→吃虫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而不是5条,A错误;猫头鹰是鸟类,蛇是爬行类,食草昆虫是节肢动物,鼠是哺乳动物,因此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鼠,B错误;有毒物质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因此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猫头鹰体内汞的含量最高,D错误
19.B[提示:A.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物总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猕猴主要在树上营攀缘生活,适合生活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海豹生活在海洋里,不符合题意。B.鲨鱼和海带都属于海洋生物,适合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符合题意。C.袋鼠善于奔跑,适合生
活在辽阔的草原生态系统中,东北虎适合生活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不符合题意。D.大熊猫生活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仙人掌生活在荒漠生态系统中,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B[提示: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A正确;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不是整个地球,B错误;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C正确;D.生物圈包括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正确。
21.D[提示: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故A错误。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故甲、乙、丙、丁和分解者不能组成生态系统,故B错误。C.在该食物链中,乙处于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故C错误。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会因食物的增多而数量增加;同时甲以丁为食甲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会减少,丙因天敌数量减少数量可能增加,故D正确。故选D
22.C[提示: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就是分解者把落花这种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了无机物,归还土壤,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故选C
23.C
24.B[提示:有氧和无光、低温和潮湿、强光和无氧都是不同的两个条件,不能形成对照,故A、C、D错误室温和低温是以温度为变量的一组实验,适合设置对照实验。B正确
25.B[提示:对照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B正确
26.(1)阳光空气水土壤
(2)禾谷类
(3)食虫鸟
(4)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
27.(1)食草子的鸟
(2)捕食
(3)分解者
(4)太阳能
(5)自动调节
28.(1)5
草→鼠→蛇→鹰
(2)分解者
(3)物质循环
(4)D
29.(1)4
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
(2)虾、鱼
(3)弱
(4)宠物弃养(养殖逃逸)
30.(1)对照烟焦油溶液浓度
(2)减小误差
(3)对一定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的涡虫,置于更低浓度的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减慢
(4)A
(5)吸烟者会对香烟产生依赖
图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