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诗词三首 课件(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诗词三首 课件(5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6 08:3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诗词三首
语文统编版 九年级上
13 诗词三首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
预习案
导学案
检测案
预习案
要 求
1.诵读课文,注音不同体裁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2.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初步读懂每首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与默写这三首诗词。
1.给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金樽( zūn ) 珍羞( xiū ) 投箸( zhù )
冰塞川( sè ) 侧畔( pàn ) 烂柯人( kē )
宫阙( què ) 琼楼( qióng ) 低绮户( q?)
婵娟( chán ) 多歧路(qí)
高处不胜寒( shèng) 长精神( zh?ng)
zūn
xiū
zhù

pàn

què
qióng
q?
chán

shèng
zh?ng
预习反馈
2.重点字词句释义翻译
(1)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2)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会,终将。
(3)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4)长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5)归去:回到天上去。
(6)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珍贵的菜肴

美味的食物
终将实现远大理想
终将
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振作精神
增长,振作
回到天上去
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7)起舞弄清影: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8)何似:哪里比得上。
(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绮户,雕花的窗户。
(10)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 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1)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哪里比得上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
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雕花的窗户
(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
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
为什么
月亮
3.通假字
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4.容易写错的字(括号里是容易写成的错别字)
行路难(其一)
金樽( 尊)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值)万钱 拔(拨)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度)黄河冰塞川 闲来垂钓(钩)碧溪 上 多歧(岐)路
直挂云帆济沧( 苍)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
二十三年弃置(直)身 怀旧空吟(呤)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科)人
沉舟侧畔(伴)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村)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不知天上宫阙(阕) 今夕(歹 )是何年 低绮(奇)户
何事( 是)长向别时圆(园) 人有悲欢离合( 和) 月有阴晴圆(园)缺
但愿人长(常)久 千里共婵(蝉)娟

美味的食物

价值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世称“诗豪" ,诗风雄浑豪迈,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
诗仙
梦得
诗豪
东坡居士
子瞻


文学
豪放
唐宋八大家
5.文学常识
《行路难》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怀才不遇
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
无限辛酸
愤懑不平
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乐观旷达情怀
李白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意。
2.通过诵读品析、情境创设,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有希望的情怀。
3.品诗、论事、知人,提高品评鉴赏诗歌的能力。
行路难(其一)
导学案
这是一个令无数文人墨客向往的朝代,这是个诗意纷飞、才情勃发的朝代,这是一个酒醒无梦但仍要高歌远行的朝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梦中的唐朝,去品味醉了我们千年的诗歌与美酒。这节课我们学习李白的《行路难》。
新知导入
一、背景
天宝元年(742年),四十二岁的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替皇上写诗作赋)。接到圣旨的那一刻,李白难掩内心的喜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英雄终于可以有用武之地了。是的,李白本就是个积极入世之人,他很想像管仲、诸葛亮等人一样,干出一番大事业。可是人京后,却没被皇帝重当然也做过几件大事,比如替杨贵妃写诗、比如让高力士脱靴。这些事情的背后,是诗人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受到权臣排挤的折磨。两年后他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朝廷。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在或去或留之际,怀着抑郁不平的感慨之情,李白写下了《行路难》这组诗歌。临行前,朋友摆上酒宴为他送行,于是故事就从那时开始了……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李白
声情并茂地朗读:注意基本的四三节奏和表现情感词的重读,体会情感跌宕的复杂性。如有恰当的肢体语言,那就更妙了。
二、朗读
1、2句用夸张和对偶的手法,极言宴席的 ,
营造出欢乐气氛。
夸张和对偶
丰盛华美
欢乐
三、品味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3、4句急转直下,通过停杯、投箸、拔剑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与前两句形成强烈反差,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 。悲苦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茫然、悲苦
诗人李白究竟在想些什么呢?假如你是李白,敞开心扉,说一说吧
例:我想起了,当年奉诏入京的时刻,那一天阳光朗照,那一天我踌躇满志,我知道为国为民尽心竭力的时候到了,我还依稀记得“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志得意满……
停杯
投箸
拔剑
比喻
艰难
渺茫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6句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生道路和仕途的艰难、前途的渺茫 。
7、8句诗人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现既愤懑于现实,又寄希望于未来的复杂心情。
姜尚
伊尹
愤懑于现实
希望于未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三个短句,反复咏叹,一句疑问,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慨叹 。
慨叹
一声声叹息、一缕缕迷茫、一阵阵惆怅。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交织着、撞击着。诗人一次次叩问自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注意要读出味道来。
诗人迷茫了,无措了,他也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古人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那天送别李白的朋友,请你们为李白指出一条道路吧,告诉诗人,他该走向何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自强不息的奋斗
乐观进取

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大起大落:
表达了诗人:
茫然—期盼—茫然—坚信
怀才不遇的愤懑和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
茫然
期盼
茫然
坚信
怀才不遇的愤懑
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
课堂总结
就这样诗人带着美酒、诗歌、还有朋友们的祝福上路了。正如你们所预料的一样,这之后他再也没有回到朝廷。对于李白来说,也许是遗憾的,但对于我们来说,是幸运的。从此游历大山名川的他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样的诗人,令人敬仰;这样的诗篇我们怎能不动情地去读一读,背一背。
1.你想更了解李白的诗歌吗?请读《李太白全集》
2.你想更了解诗人李白吗?请读康震《康震品李白》
3.你想更了解李白的诗酒人生吗?请读徐文海《李白诗酒人生》
六、推荐阅读
同学们,其实人生不就是一条路吗?以自己的啼哭为起点,以别人的啼哭为终点。走在这条路上也许会有迷茫惆怅的时候,会有荆棘泪水的时候,但请相信:只要我们有坚定的意念,有乐观的精神,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与豪迈,我们就一定会走向远方和幸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
3.学习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旷达开朗,奋发自励的情怀。
4.背诵默写诗歌
白居易
诗词在古代交际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会友送别,出游升贬都会写诗写词感怀一番,收到的人,还常常再和一首。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这样内容的诗。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刘禹锡的酬答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新知导入
一、背景
刘禹锡因和柳宗元等人一起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又贬到连州、夔州、和州等地任刺史。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结束长达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回洛阳途经扬州时遇见了白居易也回洛阳。两位才华横溢,经历相似的诗人在扬州意外相逢。宴会上,白居易拿着筷子,击打着盘子,为刘禹锡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赠诗感慨刘禹锡起伏多舛的命运,赞扬了刘禹锡写诗才能一流,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刘禹锡深受感动,于宴席上便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答谢白居易。 由于预计到达洛阳将在次年春天,故诗里说是“二十三年”。诗写于冬季,却充满对春天的展望,体现出作者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朗读
字正腔圆、有情有味地读
1.首联概述诗人被贬谪、遭遗弃的境遇。巴山楚水:环境恶劣;二十三年,时间之长。一心为朝廷,却无罪遭贬,诗歌的首联表达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抑制已久的愤懑不平之情。
2.读首联,要读出诗人心中的那股凄凉、辛酸、悲愤。
被贬谪
遭遗弃
三、品味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无限的辛酸和抑制已久的愤懑不平
凄凉、辛酸、悲愤
1.颔联运用典故抒发了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慨叹。刘禹锡离开京城时正值壮年,归来却已是两鬓斑白,友人相继去世,世态迅速变迁。空:无可奈何,徒然。翻:反而。
2.读颔联,要读出诗人心中的悲凉、伤感。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岁月流逝
世事变迁
典故
无可奈何
反而
悲凉、伤感
颈联用比喻、对偶的手法,抛开个人的悲苦,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读出豁达之情。
比喻
对偶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乐观进取
积极向上
妙在修辞生动
妙在借景抒情
妙在哲理深刻
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了他豁达的胸怀。
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了他豁达的胸怀。
请描述“千帆过”“万木春”的景象。
请描述“千帆过”“万木春”的景象。
“千帆过”总要取代“沉舟”,“万木春”总要取代“病树”,新事物终会取代旧事物。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这就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豁达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尾联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 又有共 之意。这一联的关键词是 ,要读得振奋一点。
对友人的感谢
共勉
长精神
振奋
悲愤一伤感—豁达—振奋
诗人的思想感情变化:
悲愤
伤感
豁达
振奋
多读一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吧!在面对不同的人生际遇之时,能够学会思考与选择,学会豁达与乐观,学会坚强与执著,在人生的旅途中,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课堂总结
推荐阅读
刘禹锡豁达乐观,积极进取。他是一位勇猛的斗士,有不屈的灵魂,他被称为“诗豪”当之无愧!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乐天见示……》: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1. 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 了解词的思想内容, 体会词人思想感情。
3. 背诵默写这首诗。
4.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启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月亮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作品中, 以“月亮”为题材的诗词歌赋不可胜数, “月亮”是中国文人骚客心目中的红颜知己。你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文?作者借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落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 余词尽废。
新知导入
一、背景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与苏辙从小感情极深,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密州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谁料,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中秋,词人与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思念日深,再加之联想到自己的政治处境。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思绪满怀,乘酒兴正酣,写下了这首旷世名篇。这样一位曾经踌躇满志的失意之人面对月亮又会倾诉些什么?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朗读
领略诗词意境、语言之美
三、品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问月: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 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好一个飘逸 的词人,别开生面的开头。
飘逸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追月:诗人的天真与好奇一触即发,想追上月宫,一探究竟!于是,他踏上了 “追月”之旅: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归去:归去哪里?表面指月宫,实际指朝廷。回到朝廷积极入世?
苏轼设想自己前生是月宫中人,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既想
回归庙堂之高,又想退处江湖之远)的矛盾心理含蓄地写了出来。
不胜寒:寒冷的是身体,更是 让人心寒。
月宫
朝廷
朝廷上的政治斗争
天上
人间
回归庙堂之高
退处江湖之远
这是一个内心矛盾纠结的词人!
矛盾纠结
[热切、昂扬]我欲/乘风归去,
[轻缓、低沉]又恐/琼楼玉宇,
(唉~)高处/不胜寒
[振奋、明快]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朗读体会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从 “我欲”到 “又恐”至 “何似” 这些心理转折大开大阖,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回到朝廷的愿望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诗人笃
定地告诉自己留在地方做官是最好的。
我欲
又恐
何似
一个“弄”字可以让人联想到舞姿变化多端,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意味。
这是一个豁达(自得其乐)的词人
豁达(自得其乐)
舞姿变
化多端,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意味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月色清朗,从红色的阁楼到雕花的窗户,随着月光的照射与移动,诗人由于对于弟弟苏辙的思念,辗转难眠。
这是一个孤独失意的词人。
孤独失意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 “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强调对人事的豁达,对人间的生离死别的旷达,对人生苦难的超越,富含哲理。
面对如许苦难的人生,苏东坡自然也会感伤、痛苦,否则也不会“畅饮达旦”,但他在历经沧桑和人世的苦难之后,总能保持积极乐观。
这是一个乐观豁达的词人。
乐观豁达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突破时间的局限;
“千里共婵娟”—打通空间的阻隔。
这是一个乐观豁达的词人。
乐观豁达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与世间苦难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与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磨难干杯。
女领:人有悲欢离合
男领:月有阴晴圆缺
男女领:此事古难全
全班(重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全班(轻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读体会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片写饮酒问月, 极写矛盾心理,表达美好追求。下片对月怀人,抒发深切的怀念和旷达乐观 的情怀。
饮酒问月
矛盾
美好
对月怀人
旷达乐观
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 ——林语堂
苏轼饱经仕途坎坷,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反而更趋温和,更加旷达。这是做人的境界!他的诗句就是在芬凉生活中开出的最美丽的花朵!
课堂总结
?水调歌头??词牌名
?苏 轼? 北宋文学家
小序:背景 缘由
上阕:问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情感:旷达?乐观
板书设计
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对偶 )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代)
用典
比喻、对偶
用典
借代
检测案
2.理解及运用性默写
李白的《行路难》诗中
1.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两句诗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险阻。
2.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3.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
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
①直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
②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③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中“ 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沉舟侧
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5.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D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充满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
B.《行路难》(其一)情感基调跌宕起伏,诗中有诗人的迷茫与悲慨,更体现了诗人不凡的信心与勇气。
C.《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但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D.《水调歌头》上片叙述了作者的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下片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之情。上片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胸和积极乐观情怀,下片表现了诗人希望有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D
6.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解析:B该项的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B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