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6 09:2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
语文统编版 七年级上
——《世说新语》
南朝·刘义庆
学习目标
1.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2. 通过批注与演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3. 学习古人的智慧诚信、尊重他人、懂礼知义的美德,领会为人之道。
新知导入
可是有一位少年却把客人拒之门门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少年,了解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评判一下谁是谁非。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同学们,如果家里来了客人,而家长正好不在家,你会怎样接待客人呢?
1.大家读题目,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2.课文具体写了件什么事情呢
“期”是个形声字,本义是预定的时间。金文的“期",上方的“其”是
声旁,下方的“日”是形旁,代表和时间相关。小篆的“期”, 将下方的“日”
换成了“月”,字义没有变化。“期” 后来引申为约会,如佳期。现代汉语中,
“期”也表示盼望、希望,如期许、期冀,期望等。
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
二、个性朗读,感知内容
1.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断句;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远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自读课文,对照自己的断句, 结合书中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集体朗读-男女生无标点赛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南朝: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提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3. 概括故事情节
一句话:
陈太丘与友人相的出行, 友人迟到责怪陈太丘,并对子驾父,元方据理反驳。
故事:与友期行(起因)一相委而去(发展)—失约遭斥(高潮)一入门不顾(结局)
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失约遭斥
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人相的出行, 友人迟到责怪陈太丘,并对子驾父,元方据理反驳
4.明确题目作用
文章最核心的写作对象是元方,题目和元方有什么关系?
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
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
方法指导: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运用加字或换字的方法,逐字翻译。译后根据我们的语言习惯调整顺序或者加上必要的主语和连词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1.根据上下文,说说下面文段中加红字词的意思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 )去( ),去后乃( )至。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 )? "答曰:“待君( )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 )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 )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
(1)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2)( )待君久不至,( )已去。
(3)(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 (陈大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陈大丘与友

元方特点:
讲信明礼、聪明、不卑不亢,敢于指出他人的问题,敢于捍卫亲人的尊严,有良好的家教。
四、分析形象,情感体验
1.整体感知元方性格
《咏雪》中的孩子咏雪有智楚,善于表达,语言优美,所以选入《世说新语》的《言语》篇,那么,本文中的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不喜欢元方?
(1)读文章,提取表现人物方正的句子,并进行分析表述
元方语言:“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理解:元方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有良好的家教;小小年纪的元方据理抗辩,有理有据、公正客观地批判别人,同时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可见他的“方正”之气。
元方动作:入门不顾
理解:元方看似无理的行为,表达了对友人不守信用的强烈鄙视,从而看出元方直爽、正直的性格。
2. 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
元方也像《咏雪》中的两个孩子样机智聪明,也善于说话,但作者为什么不把这篇短文编入《言语》,而是编入《方正》呢?
方正,指正直。正直是我们民族一贯重视的优良品德,历来都得到赞美。《方正》篇主要记载言语、行动、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正直品质。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有良好的家教;小小年纪的元方据理
抗辩,有理有据、公正客观地批判别人,同时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可见他的“方正”之气
入门不顾
元方看似无理的行为,表达了对友人不守信用的强烈鄙视,从而看出元方直爽、正直的性格
请同学们用批注的方法,从人物的表情、心理、语气、语速等方面,分析元方和友人的两次对话。之后进行小组交流,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进行朗读展示,通过语气、节奏、重音等将人物的方正特点表现出来。
(2)分角色朗读,表现“方正”
举例:父亲的友人理直气壮,觉得自己一点儿错没有, 于是怒目圆瞪、声调高昂、义愤填膺地指责别人不守信,傲慢无礼。对于自己不守时,避而不谈,把矛头都指向陈太丘,狂躁气愤地骂了陈太丘。
举例:元方很气愤,心想这人太缺德了,但是他没有急躁,而是冷静机智地回击父亲的友人。
失礼。理由是: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3)探究动作,评析元方
既然元方为人很方正,那么对于“友人惭,下车引之”的举动,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不失礼,理由是: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种体现, 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
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
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种体现, 同时也是
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世说新语》中有众多篇目,教材编者为什么要选出自《言语》 的《咏雪》和出自《方正》的《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让我们学习呢?学习这两篇课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两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是年少聪明、智慧的孩子:一个孩子擅长优美的语言,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另一个孩子正直、讲信明礼,有很好的道德修养。编者希望我们新一代少年聪明智慧,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这是编者对我们]的期待。
五、把握主题,领会意图
赠送给同学们的话:
与诚信为伴,做品行正直的人!同礼节为友,传祖国文明精髓!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六、布作业,适度拓展
1.背诵、默写课文。
2.积累三条有关“守信”的格言或两个有关“诚信”的故事。
3.阅读《世说新语》里的另一个故事,说说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xuān miǎn,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