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猫 2课时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 猫 2课时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7 10:1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猫
语文统编版 七年级上
16 猫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郑振铎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字词积累,文学常识积累。
2.熟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和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
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它们给你带来过怎样的体验?请简单说说。
一、导入
助读卡一(文学常识)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1922 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主编《小说月报》,并致力于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1958 年 10 月 17 日,在率领我国文化代表团访问前苏联和阿富汗等国的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
助读卡二(词语读音)
一缕(lǚ) 怂恿(sǒnɡ yǒnɡ) 蜷(quán)伏
惩(chénɡ)戒 冤枉(wǎnɡ) 虐(nüè)待
芙(fú)蓉鸟 畏罪潜(qián)逃 污涩(sè)
诅(zǔ)骂 红绫(línɡ)
忧郁:愁闷。含有担心的意思。
断语:断定的话,判断后作出的结论。
惩戒:用处罚进行警戒。
小侣:小伙伴。
顽游:顽皮地游逛。
预警:事先已有的警觉。
悲楚:悲伤痛苦。
怂恿:劝说,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无抵抗:不加抵抗,无力抵抗。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逃跑。
潜:秘密地。
助读卡三(词语集释)
二、默读全文,整体感知
“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1.抓题目或抓关键段或抓要素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2.给本文再拟一个更加具体的标题
三只猫的故事、我与三只猫、养猫的启示、永不养猫的故事、养猫之痛……
3.三次养猫的具体经历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花 3 分钟再次默读课文,尝试从三只猫的主要特点、结局和“我”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整理,简要填写屏幕上这个表格。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来历
外形
性格
地位
结局
亡失后
家人感受
第一只猫
从隔壁
要来的
花白的毛,
白雪球似的
很活泼
很受喜爱
病死
很难过
酸辛
第二只猫
从舅舅
家要来的
浑身黄色
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捉老鼠。
很受家人的宠爱
为它提心吊胆
查问好几次
丢失
很不高兴
愤慨
咒骂偷猫人
第三只猫
流浪猫
花色灰白
不好看
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不活泼
忧郁
懒堕
不为大家所喜欢
若有若无
死亡
三妹:零情感
“我”:十分难过
酸辛→ 怅然,愤恨→“十分难过”良心受伤
我”对三只猫存在时的情感变化:喜欢→更喜欢→不喜欢
三只猫分别亡失以后 ,“我”的情绪反应变化:
喜欢
更喜欢
不喜欢
酸辛
怅然,愤恨
“十分难过”
良心受伤
4.梳理文章的情感线索不喜欢
对猫
对猫对人
对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事件与具体描写, 品析“我”这个人物形象。
2. 重点分析第三只猫悲剧成因,多角度探究文章主题的深刻性。
3.关注弱小,同情弱小,树立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新知导入
上一节课,大家一起梳理了线索,整体感知了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文章的人物形象以及表现出来的复杂的主题意义、社会意义。
一、导入
小侣→ 东西→动物
1.在三只猫相继亡失以后,“我”对猫的称谓是什么
二、探究称谓的变化
小侣
东西
动物
2.对猫的称谓变化,及“我”情绪反应,说明了什么
“猫”在“我”的眼由供人娱乐、消遣的“东西”升格为有生命、有尊严的“动物”,将其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我”的情绪反应对象的变化,表现出“我”的思考,也由关注动物的生命、尊严等问题转移到反思人的本性方面。
“我”的形象是什么
三、探究“我”的形象
“我”是一个主观臆断、多疑易怒,但又能进行自我反省、敢于承认错误的人。
四、研读第三只猫,探究其悲剧之因
以小组为单位,以“冤案是如何铸成的”为主题展开探究。
1.偏见说?
2.性格说?
3.话语权说?
五、主题探究
第一种:《猫》 中寓有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感触:要仁爱,不要残忍;要为他人着想,不要损人利己;凡事要实事求是,明白判断,不要不做调查,主观武断。
第二种:无论做任何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第三种:作者通过对三次养猫过程的不同感受的叙写,流露出一种热爱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勇于自责的感情。因误伤并不通人性的猫以后那严厉的自责,则反映了一个善良、正义、严于自省、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情怀。
对于本文的主旨有以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你认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讨,然后选代表发言,同组成员加以补充。)
一个养猫的故事,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深远的,人生的感慨、社会的喟叹……文短意长,令人回味无穷。
课堂总结
《猫》不仅仅是在写猫,猫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现实的人性:损人利己的路人、对他人漠不关心的周家丫头、看似爱猫实则不爱猫的三妹、像猫一样地位卑微的张妈、追求平等勇于自我反省的“我”……再往深处想,《猫》中的猫不仅仅是猫,猫也是人,猫的遭遇就是人的遭遇,猫的命运也是人的命运,比如张婶。如若我们不是发自内心去尊重每一个生命,一样会遭遇猫的命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