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课前预习
03
精巧点拨
05
课堂演练
06
素养提升
04
实验探究
学习目标
1. 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 观察并能辨认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3. 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4. 了解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
课前预习
知识点1 观察菌落
1. 菌落就是由一个________或________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 细菌和真菌的形态区别:细菌的菌落比较________,表面或__________,或__________。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_______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________状、________状或________状,有时还呈现出红、褐、________、________、黄等不同的颜色。从菌落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
细菌
真菌
小
光滑黏稠
粗糙干燥
大
绒毛
絮
蜘蛛网
绿
黑
形态
大小
颜色
3. 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首先是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_________,然后是对配制好的培养基和用具进行___________,待培养基冷却到室温后进行__________,最后是对接种后的培养基进行恒温________。
知识点2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 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________分布的生物。
2. 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的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必须在________条件下生存。
培养基
高温灭菌
接种
培养
广泛
水分
适宜的温度
有机物
无氧
精巧点拨
细菌与真菌菌落的比较: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菌落
大小
形态
颜色
细菌菌落
较小
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大多数白色
真菌菌落
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
实验探究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提出问题】空气中是否有细菌?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
【制订计划并实施】
1. 实验材料:两套装有牛肉培养基的培养皿、放大镜。
2. 实验准备:将两套培养皿密封、高温灭菌、冷却待用,分别标记为甲和乙。
空气中有细菌
3. 实验步骤:
(1)打开密封的甲培养皿盖,在空气中暴露5分钟后再盖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乙培养皿始终不打开,起_______作用。
(3)将两套培养皿放在相同的温暖环境中进行培养。
(4)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
接种
对照
【实验现象】甲培养皿中培养基上_________,乙培养皿中培养基上没有出现菌落。
【实验结论】空气中存在着细菌(或芽孢)。
跟进点拨:此方法还可以用于检测水中、物品上或身体(手上)是否有细菌,需用无菌棉棒取样接种。
出现菌落
课堂演练
一、选择题
知识点1 观察菌落
1. 在发霉的橘子皮上,肉眼可看见的是一个个
( )
A. 芽孢 B. 孢子
C. 孢子印 D. 菌落
D
2. 下列对细菌培养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培养细菌是为观察、检测和研究细菌
B. 需要配制适宜的培养基
C. 在培养基上细菌繁殖迅速,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D. 细菌的菌落和真菌的菌落只在颜色上有显著区别
D
3. 一箱水果中有一两个腐烂的水果时,要尽快拣出来,这与培养细菌和真菌实验中正好相反的环节是( )
A. 制作培养基 B. 消毒灭菌
C. 接种 D. 观察检测
C
4. 右图所示的培养基上有两处菌斑:a处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b处为黑色,呈绒毛状。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a处可能是细菌或真菌的个体
B. 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
C. b处可能是某种真菌的菌落
D. 细菌和真菌的生长都需要有机物、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A
5. 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是( )
A. 培养基要经过高温灭菌处理
B. 要探究手上的微生物类型,需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37℃的环境中恒温培养
C. 在接种后,迅速盖好培养皿
D. 这个实验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D
知识点2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6. 下列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多的是( )
A. 刚煮熟的食品中
B. 腌制食品的盐水中
C. 市面流通的货币上
D. 真空密封的罐头食品中
C
7. 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必备条件是( )
①氧气 ②水 ③有机物 ④适宜的温度 ⑤光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B
8. 下列微生物中,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很好地生活的是( )
A. 枯草杆菌 B. 酵母菌
C. 青霉 D. 乳酸菌
D
二、非选择题
9. (实验探究)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手指上会黏上许多细菌。小明设计了一个细菌培养实验:将甲、乙、丙三个盛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处理;洗手前用无菌棉棒擦取左手手心,在甲培养基上涂抹一下;洗手后用另一支无菌棉棒擦取左手手心,在乙培养基上涂抹一下;丙培养基不涂抹。实验过程中采用无菌操作,加盖封好后,放在28 ℃环境中培养,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过程,你认为小明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菌操作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洗手会使手上的细菌减少吗?
空气中的细菌
(3)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棉棒在培养基上涂抹,相当于细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________ 步骤。
(4)放在28 ℃环境中培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培养皿的作用是________。预期几天后,三个培养皿中细菌菌落最多的是________。
(6)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以后在生活中你应该做到______________。
培养基(或牛肉汁培养基)
接种
这个温度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对照
甲
洗手会使手上的细菌减少
勤洗手
(5)本实验增加丙组、丁组,与乙组一样,分别用小鸡、壁虎代替小鼠,如果小鼠学会通过迷宫的时间最短,壁虎学会通过迷宫的时间最长,则说明不同动物学习能力不同,且生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________。
(6)老鼠生来就喜欢吃奶酪,是由它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这是________行为。
弱
先天性
10. (核心素养·科学探究)(实验探究)将某种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上(由一些细菌生长所需物质组成)。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并加盖后,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所得结果如下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处理
方法
接种
细菌
接种细菌,并覆盖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
接种细菌,并覆盖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
接种细菌,全表面被醋覆盖
种
细菌
无接种
细菌
温度
40 ℃
40 ℃
40 ℃
40 ℃
0 ℃
40 ℃
观察结果
全表面呈浑浊
纸片周围呈现一片清晰区,其余表面呈浑浊
全表面呈浑浊全
表面清晰
全表面
清晰
全表面
清晰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编号①与⑥比较可知,有________则培养基的表面会变浑浊。
(2)若揭开编号⑥的盖子,24小时后可观察到培养基表面会__________。
(3)若为了观察用全表面被醋覆盖后的细菌接种效果,应观察哪两组实验?________与________。
细菌
出现浑浊
①
④
(4)比较编号________和________的实验结果可知,0 ℃的环境不适合细菌生长。
(5)根据编号②和③的观察结果,可知抗生素Y对此种细菌________。
①
⑤
无效
素养提升
人体细菌最多的部位
细菌无处不在,我们人体中也有大量的细菌。那么人体哪些部位最容易藏细菌呢?
口腔:口腔潮湿温润,含有丰富的食物残渣,具备了微生物生长的良好条件,口腔中每平方厘米就有超过一亿个微生物。
鼻腔:鼻腔是人体唯一不闭合的器官。当鼻腔长期干燥、过度污浊时,就可能藏很多细菌,影响人体健康。
肠道:人体肠道里有着丰富的食物残渣,是人体细菌的主要营地,而其中,大部分的消化道细菌又集中在结肠的部位。换而言之,结肠就是人体细菌最多的部位。
腋窝:腋窝是人体微生物的另一大聚集地。腋窝处皮肤皱褶多,汗腺发达,皮肤分泌的脂肪酸会滋养棒状菌群,繁殖大量细菌。
肚脐:经过对200多个人的肚脐进行擦拭取样,研究人员发现肚脐中存在着近4 000种细菌,其中一些细菌是之前科学家未发现过的。
脚底:穿鞋的习惯让脚长时间在紧密的空间里,容易滋生细菌。
人体身上的细菌虽然多,但只要微生物生态平衡,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危害。同时,部分菌类在人体生理机能中作用突出,能够有效协助人体保持健康状态。例如有些菌类可以帮助人体构筑免疫系统;有些对促进食物消化不可或缺;有些可以防止病原体引发潜在病变。
问题:为什么人体的口腔、鼻腔、肠道等部位细菌比较多?
示范答案:因为这些部位有适于细菌生存的水分、温度和有机物。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