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洋中学1263650011417300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新课程模块期末考试试题(卷) 
高一地理(湘教版)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右图中的①②两图分别为两个国家的人口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两个国家人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国就业压力大 B.两个国家的老龄人口男性比女性多 
C.②国社会养老负担重 D.两个国家人口增长类型不同 
2.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 
A.①俄罗斯 ②印度 B.①德国 ②日本 C.①肯尼亚 ②法国 D.①英国 ②巴西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3-4题。 
具体地区 
年生产量(万吨) 
可在人口量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游 
88600 
22000 
395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3.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城市化水平滞后程度=(城市化率--工业化率)/工业化率,其值为正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领先于工业化水平;其值为负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读表完成5—6题。 
地区 
城市化率(%) 
工业化率(%) 
甲 
86.3 
25.2 
乙 
37.8 
41.4 
丙 
44.9 
56.0 
丁 
67.8 
49.3 
5.城市化水平滞后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甲代表的省区最可能是( ) 
A.北京 B.贵州 C.四川 D.广东 
当代国际人口迁移主要由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等迁入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 B.社会文化 C.经济 D.自然生态环境 
8.这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主要影响是( )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减轻人口压力 ③制约经济发展 ④推动科技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全长1318千米的京沪高速铁路中,桥梁长度超过全线的80%。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总共有675座桥梁,桥梁全长159.88千米,相当于每7千米铁路中就有1千米的桥梁。读图回答9—10题。 
9.京沪高速铁路建设体现了交通运输发展方向的( ) 
A.专业化 B.大型化 C.高速化 D.网络化 
10.下列关于两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京沪高铁“以桥代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速度 
B.青藏铁路“以桥代路”的主要目的是节约土地 
C.影响京沪高铁建设的主要因素为地形平坦 
D.青藏铁路建设有利于西藏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读“平原地区某城市的等地价线分布概况(等地价线数值从内到外依次递减)”,完成11-12题。 
11.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 ) 
A.市区边界应在d线附近 B.城市主干道为环形道路 
C.图中等地价线弯曲方向与交通便捷程度有关 D.从a到d依次分布有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12.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火电厂,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选择厂址,最佳位置是( ) 
A. 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3.下面有关中心地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级中心地数目少,彼此相距较近 
B.正六边形服务范围在实际中到处存在 
C.不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D.北京城内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正六边形 
右图为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商业区( ) 
A.主要从事商品批发活动 B.主要沿河分布 
C.位于高速公路和铁路交会处 D.位于市中心,呈带状分布 
15.下列拟建的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的是( ) 
A.甲: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B.乙:旅游休闲中心 C.丙:仓储物流中心 D.丁:化学工业中心 
右图为美国三大农作物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该地区成为美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其有利自然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②水热条件适宜,灌溉便利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交通运输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17.该图反映的美国农业生产特点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劳动力需求量大 C.农产品商品率高 D.地区专门化程度高 
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是各自国家重要的传统工业区。读下图,完成18—19题。 
18.本着扬长避短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的原则,两地都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①石油化工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机械工业 ④电子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两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共用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 ②接近原料、燃料产地,节省运输成本 
③利于集中治污,提高环境容量 ④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近年来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开展网络销售等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据此完成20-21题。 
20.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互联网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 
A.农业生产规模缩小 B.市场定位更加精准 C.农业布局日趋集中 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21.在互联网时代,下列农业区位因素中,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 ) 
A.气候条件 B.劳动力 C.淡水资源 D.科技水平 
阳白村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部山区,盛产玉米、高粱,素有五台“粮仓”之称。然而,有一段时期,阳白村却陷入了“增产不增收”的怪圈。目前该村通过种田产粮、粮食酿酒、酒糟喂牛、牛粪生虫、粉虫喂鸡、鸡粪种粮的循环农业链条实现了闭合发展。据此完成22-23题。 
22.过去阳白村“增产不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产品品质低 B.农村劳动力少 C.交通运输不便 D.对市场适应性差 
23.该村突破“增产不增收”怪圈的关键环节是( ) 
A.粮食酿酒 B.酒糟喂牛 C.牛粪生虫 D.粉虫喂鸡 
右图为美国某年能量流动中的供给和消费构成(%)状况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反映美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点是( ) 
A.完全实现国产化 B.以化石燃料为主 C.生产大于消费 D.以清洁能源为主 
25.美国能源利用与世界其他国家联系十分密切,该图体现的是( ) 
A.科技联系 B.信息联系 C.商贸联系 D.投入一产出联系 
二、非选择题(50分) 
26.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11分)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 
年份 
1950年 
1970年 
1990年 
2025年 
发达国家 
50% 
66.6% 
72.6% 
80% 
发展中国家 
17.0% 
25.4% 
33.6% 
57% 
(1)图A中,虚线代表________国家,实线代表________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的情况如何?(4分) 
(2)图B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的数量及变化特点是什么?(4分) 
(3)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有哪些?(3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该地区传统的“桑基鱼塘”目前已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 
材料二 
(1)基塘农业主要分布在图中的________地,影响该农业地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传统的“桑基鱼塘”目前已变成“杂基鱼塘”,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3分) 
(2)简述A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4分) 
(3)分析B地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条件。(6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大庆油田、长春一汽、鞍山钢铁……这些都曾是“共和国长子”东北的耀眼标签,作为建国初期的工业和农业基地,东北曾“风光无限”。但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东北计划经济色彩过重、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下,东北经济近年来陷入“失速”困境。2003年时中央曾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此后十多年间,利好东北的政策不断出台,但东北经济依然是困难重重。东北“振而不兴”,中国如何擦亮“锈带”地区经济,成为当前一个急需破解的难题。下图为辽宁省略图。 
(1)辽中南工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代表,简述其形成的区位优势。(4分) 
(2)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共和国长子”,这里的工业曾经高度集聚,试分析这种情况可能带来的好处和问题分别有哪些?(8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请为中国擦亮“锈带”地区经济献计献策,提出你自己的建议。(4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2000年,厄勒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下图为厄勒海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厄勒海峡地区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6分) 
(2)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4分)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湘教版)参考答案(期末) 
一、1-5 BCDBC 6-10 ACDCD 
11-15 CCDDC 16-20 ADBDB 
21-25 DDABC 
二、26、(1)发展中(1分) 发达(1分)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较发达国家快。(2分) 
(2)数量不断增多,速度加快(2分);发展中国家数量增长更快(1分);未来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1分)。 
(3)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3分) 
27、(1)C 地形 市场(3分) 
(2)商品谷物农业(2分) 纬度较高,热量不足。(2分) 
(3)有利:该地属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或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任答两点4分) 
不利: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等。(2分) 
28、(1)丰富的煤铁资源;铁路、海运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基础较好。(4分) 
(2)好处: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工业集聚还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任答两点4分) 
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用水、用地紧张;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等。(4分) 
(3)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融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重视出口型经济的发展;引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资金;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改善生活条件,减少人口大量外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治理污染。(任答四点4分) 
29、(1)高校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政府政策支持,医药产业集聚;区内拥有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交通便捷;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任答三点6分) 
(2)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两国间的区域联系;降低交通成本,扩大跨国贸易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