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25 16:4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目录
学习目标
01
课前预习
02
精巧点拨
03
课堂演练
05
素养提升
06
实验探究
04
学习目标
1. 知道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2. 知道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3. 归纳光合作用的意义。
4.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知识点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利用________,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________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_________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料: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产物: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场所:__________。
课前预习
叶绿体
光能
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

有机物
氧气

叶绿体
知识点2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 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____________。为了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适当提高____________的浓度和延长____________。
合理密植
二氧化碳
光照时间
精巧点拨
其实提高产量就是要增加农产品中储存的有机物含量,所以在促进光合作用的同时要抑制呼吸作用。促进光合作用以制造更多的有机物,抑制呼吸作用以减少分解的有机物。这样就可以达到提高农产品产量的目的。
实验探究
实验一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实验步骤】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方法步骤
分 析
实验前,将剪取的枝条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两烧杯中,置于__________2~3天
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耗尽
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装置内空气中的__________
将两装置同时放在光下照射2 h,打开玻璃罩取下叶片,酒精脱色后加碘液,检验叶片内有无淀粉产生
装置_____的叶片不变蓝色,装置____的叶片变蓝色
如右图,将其中一个烧杯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内(装置一),另一个烧杯放入盛有等量清水的水槽内(装置二),将两套实验装置分别套上透明玻璃罩
黑暗处
二氧化碳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跟进点拨:①变量分析: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一中没有二氧化碳,装置二中有二氧化碳。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②光照处理后的步骤为取叶→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冲洗→观察。
实验二 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实验现象】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产生的气体时,卫生香猛烈燃烧。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__。
氧气
课堂演练
一、选择题
知识点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 地球上种类繁多的植物可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两种基本物质,这两种物质是( )
A. 有机物、氧气 B. 水、氧气
C. 葡萄糖、二氧化碳 D. 水、二氧化碳
A
2. 右下图为证明绿色植物在光照下释放氧气的实验,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装置要放在黑暗处24小时
进行“饥饿处理”
B. 烧杯中的金鱼藻不属于绿色植物
C. 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试管后火星
会迅速熄灭
D. 金鱼藻在阳光照射下能够产生氧气
D
3. 把一株牵牛花放置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利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 ( )
A. 光合作用需要CO2 B. 光合作用能产生O2
C. 光合作用需要光 D.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B
4. 右图所示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其中②与④为两种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②为氧气
B. ④为二氧化碳
C. A为叶绿体
D. ③为有机物
5. 下列实验一定不需要使用碘液的是( )
A. 检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B. 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 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D. 验证光合件用需要叶绿素
D
C
知识点2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6. 齐河西瓜香甜清脆,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山东省德州市十大名优特产之一。请问使西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
A. 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 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D. 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A
7. 在一定面积上,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让阳光更多地照射到农作物上,而植株又互不遮光,应采用的栽植方法是( )
A. 密植 B. 合理密植
C. 高度密植 D. 高度稀植
8. 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
A.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B. 适当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C.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D. 适当降低夜间温度
B
B
9.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下列不属于此应用的是( )
A. 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
B. 延长光照时间
C. 对农作物的土壤中肥料进行筛选
D. 对农作物进行立体种植
10. 下列能加强光合作用的措施是( )
A. 增加氧的浓度 B. 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C. 减少光照强度 D. 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
C
B
二、非选择题
11. (读图理解)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请根据下面的光合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
(2)请写出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物质: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_(填字母)。
A. 有光无光均可 B. 有光
(4)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填字母)。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叶(或叶片)
二氧化碳
氧气
B
B
(5)图中的①和②进出叶片的“窗口”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__________;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__________(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6)在白天光照条件下,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是来自叶片的__________作用。
气孔
筛管
蒸腾
12. (实验探究)菹草是一种多年沉水植物,作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实验材料,效果明显。下图为实验装置示意图,①取两支相同的试管,如图装置,分别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将表中所示液体放入相应试管中,②将装置用100 W灯泡照射3~4 min,观察并记录对应的现象。
试 管
试管中的物质
条 件
实验现象
1
1%碳酸氢钠溶液+新鲜菹草叶片
灯泡
照射
有气泡,叶片上浮
2
蒸馏水+新鲜菹草叶片
灯泡
照射
待填
(1)该实验为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
(2)表中待填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得到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与(1)中变量有关。
(3)1号试管中菹草叶片上浮的原因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___聚集在叶片的表面,浮力增大。
(4)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设计)实验。
二氧化碳
无气泡,叶片未上浮
氧气
取与试管1一样的装置,放在黑暗中,与试管1进行对照
园艺家为什么失败?
一个喜爱研究的园艺家想,植物叶子多数呈现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绿色的玻璃,只让阳光中的绿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得更好。可是园艺家失败了,这是由于他不懂得物体的颜色构成所致,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也说明绿光正是植物不喜爱的(或说恰恰是对植物生长无用的)。只给植物照绿光,植物就会因为缺少所需的其他色光而生长缓慢,甚至枯萎。
素养提升
问:人们在公园的绿化带中安装绿光灯是为了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吗?
示范答案:植物不能吸收绿光,所以安装绿光灯不能增强光合作用。但是植物可以把绿光反射出来,显得更加青翠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