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2有理数混合运算(B卷专题训练)原卷+解析-2020年七上B卷能力提升专题突破(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2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2有理数混合运算(B卷专题训练)原卷+解析-2020年七上B卷能力提升专题突破(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25 14:59: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3
有理数及其运算:2有理数混合运算(B卷专题训练)
(满分50分)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
1.(2019?西城区校级期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个数为 
 .
﹣(﹣2)2=4,﹣55=﹣5,,(﹣3)2×()=3,﹣33=﹣9.
2.(2019春?诸城市期末)阅读材料:如果ab=N(a>0,且a≠1),那么数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b=logaN.例如23=8,则log28=3.根据材料填空:log39= 
 .
3.(2018秋?南海区期末)如图(1),在边长为18cm的正方形纸片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折成一个如图(2)所示的无盖的长方体.设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4cm,则这样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是 
 .
4.(2018秋?和平区期末)如图,在数轴上,A1,P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1,2,若A1与A2到点O的距离相等,A2与A3到点P的距离相等,A3与A4到点O的距离相等,A4与A5到点P的距离相等……依此规律,则点A10表示的数是 
 .
5.(2018?北仑区期末)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如图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第一次对折后可得到1条折痕(图中虚线),第二次对折后可得到3条折痕,第三次对折后得到7条折痕,那么第10次对折后得到的折痕比第9次对折后得到的折痕多 
 条.
二.解答题(共4小题,共30分)
6.(每小题5分,共10分)
(1)(2018?南海区期末)已知A、B两地相距54米,小乌龟从A地出发前往B地,第一次它前进1米,第二次它后退2米,第三次再前进3米,第四次又向后退4米…,按此规律行进,如果A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7.
(1)求出B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2)若B地在原点的右侧,经过第九次行进后小乌龟到达点M,第十次行进后到达点N,点M到A地的距离与点N到A地的距离相等吗?说明理由.
(3)若B地在原点的右侧,那么经过50次行进后,小乌龟到达的点与点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2017秋9?金堂县月考)用简便方法计算:(﹣9)×18.
7.(10分)(2019?雨城区校级月考)观察下列各式:

(1)计算:13+23+33+43+…+103的值;
(2)试猜想13+23+33+43+…+n3的值.
8.(10分)(2019?台安县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1;
(1)×(1)×(1)×(1)1×1=1.
根据以上信息,请求出下式的结果:
(1)×(1)×(1)×…×(1)×(1)×(1)×(1)×…×(1).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3
有理数及其运算:2有理数混合运算(B卷专题训练)
(满分50分)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
1.(2019?西城区校级期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个数为(  )
﹣(﹣2)2=4,﹣55=﹣5,,(﹣3)2×()=3,﹣33=﹣9.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点拨】根据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除法和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分别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2)2=﹣4,﹣55=﹣125,,(﹣3)2×()=﹣3,﹣33=﹣27,
∴错误的有5个;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除法和有理数的乘法,掌握运算法则是本题的关键,是一道基础题.
2.(2019?诸城市期末)阅读材料:如果ab=N(a>0,且a≠1),那么数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b=logaN.例如23=8,则log28=3.根据材料填空:log39= 2 .
【点拨】有理数乘方的定义:求n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n读作a的n次方.
【解答】解:∵32=9,
∴log39=2,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正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3.(2018?南海区期末)如图(1),在边长为18cm的正方形纸片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折成一个如图(2)所示的无盖的长方体.设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4cm,则这样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是 400cm2 .
【点拨】由于正方形的边长为18cm,同时在正方形纸片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4cm,由此得到长方体的长、宽、高,最后利用长方体的容积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依题意得
长方体的容积为:4×(18﹣2×4)2=400cm2;
故答案为:400cm2.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解题的关键是正确题意,然后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列出代数式解决问题.
4.(2018?和平区期末)如图,在数轴上,A1,P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1,2,若A1与A2到点O的距离相等,A2与A3到点P的距离相等,A3与A4到点O的距离相等,A4与A5到点P的距离相等……依此规律,则点A10表示的数是 ﹣17 .
【点拨】按照题意写出A1到A6对应数字,可发现A2n﹣1与A2n表示数字的绝对值相同,且与下一组的绝对值依次增加4.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
点A1表示的数为:1,
点A2表示的数为:﹣1,
点A3表示的数为:2×2﹣(﹣1)=5,
点A4表示的数为:﹣5,
点A5表示的数为:2×2﹣(﹣5)=9,
点A6表示的数为:﹣9,
…………
∴A10=﹣[1+4(10÷2﹣1)]=﹣17,
故答案为:﹣17.
【点睛】此题考查了数轴,熟练掌握变化规律是解本题的关键.
5.(2018?北仑区期末)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如图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第一次对折后可得到1条折痕(图中虚线),第二次对折后可得到3条折痕,第三次对折后得到7条折痕,那么第10次对折后得到的折痕比第9次对折后得到的折痕多 29 条.
【点拨】由题意得出对折n+1次比对折n次折痕多2n条,据此可得.
【解答】解:∵对折2次比对折1次折痕多3﹣1=2条,
对折3次比对折2次折痕多7﹣3=4=22条,
对折4次比对折3次折痕多15﹣7=8=23条,
……
∴对折10次比对折9次折痕多29条,
故答案为:29.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乘方,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出对折n+1次比对折n次折痕多2n条.
二.解答题(共4小题,共30分)
6.(每小题5分,共10分)
(1)(2018?南海区期末)已知A、B两地相距54米,小乌龟从A地出发前往B地,第一次它前进1米,第二次它后退2米,第三次再前进3米,第四次又向后退4米…,按此规律行进,如果A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7.
(1)求出B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2)若B地在原点的右侧,经过第九次行进后小乌龟到达点M,第十次行进后到达点N,点M到A地的距离与点N到A地的距离相等吗?说明理由.
(3)若B地在原点的右侧,那么经过50次行进后,小乌龟到达的点与点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点拨】(1)在数轴上表示﹣17的点移动54个单位后,所得的点表为﹣17﹣54=﹣71或﹣17+54=37
(2)在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是“左减右加”,依据规律计算即可
(3)根据50为偶数可得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依题意
(1)﹣17﹣54=﹣71,﹣17+54=37
答:B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71或37.
(2)第9次行进后:
1﹣2+3﹣4+5﹣6+7﹣8+9=5
第十次行进后:
1﹣2+3﹣4+5﹣6+7﹣8+9﹣10=﹣5
∵点M、点N与的距离都是5米
∴点M、点N与的距离相等.
(3)当行进了50次后,它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17+1﹣2+3﹣4+…+49﹣50=﹣17﹣25=﹣42
∵点B在原点右则
∴与B点间距离为|37﹣(42)|=69
答:小乌龟到达的点与点B之间的距离是69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的上点的移动规律“左加右减”,第(3)题中计算分组进行计算:(1﹣2)+(3﹣4)+…+(49﹣50)=25×(﹣1)=﹣25会更简便.
(2).(2019?金堂县月考)用简便方法计算:(﹣9)×18.
【点拨】原式变形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答】解:原式=(10)×(﹣18)=﹣180179.
【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7.(2019?雨城区校级月考)观察下列各式:

(1)计算:13+23+33+43+…+103的值;
(2)试猜想13+23+33+43+…+n3的值.
【点拨】观察已知的几个式子可以得到规律:等号的左边是从1开始的连续整数的立方和的形式,右边是与两个数的平方的积,第一个是左边的整数中的最大的一个,第二个是比这个数大1的相邻的整数,据此规律即可求解.
【解答】解:(1)13+23+33+43+…+103,

100×121,
=3025;
(2)13+23+33+43+…+n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的计算方法,正确观察已知的式子的特点,得到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2019?台安县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1;
(1)×(1)×(1)×(1)1×1=1.
根据以上信息,请求出下式的结果:
(1)×(1)×(1)×…×(1)×(1)×(1)×(1)×…×(1).
【点拨】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可得分数的乘法,再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得结果.
【解答】解:原式
=()×()×()×…×()
=1×1×1×…×1
=1.
【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发现规律:互为倒数的因数成对出现,利用结合律是解题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