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2.复习巩固氧气的性质,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45-P46内容,要求:
1.图2-17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部
分是收集装置?
2.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什么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5.①为什么试管口刚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
②应该何时收集氧气?
6.停止加热时,应先____然后再_____。如果做反了,会
有什么后果?
7.制取氧气的操作依次为“查、装、定、点、收、离、
熄”。在“实验步骤”一栏中依次标出相应的步骤。
6分钟后,能熟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并结合老师的
演示回答上述问题。
检测题
1.如图所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仪器:大试管、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
药品:棉花、火柴、高锰酸钾
检测题
2.如图所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点拨
反应原理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发生
装置
固体加热型
固液常温型
固体
发生装置考虑的因素: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固体
固体
反应条件
固体
液体
反应条件
固体加热型
固液常温型
点拨
反应原理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收集
装置
收集装置考虑的因素: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思考: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总结
实
验
装
置
发生
装置
①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固体加热型)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②反应物为液体和固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固液常温型)
收集
装置
(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①不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排水法)
②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
③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
检测题
3.如图所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何如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先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
现象:如果导管的一端有气泡冒出。
结论:说明装置不漏气(气密性良好)。
检测题
4.如图所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为什么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①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口使试管炸裂。
②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使水变成红色。
检测题
5.如图所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
①为什么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②铁夹应该夹在试管的哪个部位?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有些固体试剂受热时会放出水蒸气,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或中上部)。
检测题
①刚开始放出的气泡是空气。
②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
③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④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6.如图所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
①为什么试管口刚开始有气泡
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
②应该何时收集氧气?
③收集满气体后,玻璃片何时
盖住瓶口?
④集气瓶是正放在还是倒放在
桌面上?为什么?
检测题
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气体温度会降低,试管内压强会减小。水槽里的水就会被倒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7.如图所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
停止加热时,因先将导气管移出
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做反
了,会有什么后果?
进行实验——制取氧气实验步骤
①“查”: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装入药品。
③“定”:固定装置。
④“点”:点燃酒精灯。
注意:开始加热时,要先用外焰预热,之后再对有药品的地方用酒精灯外焰固定加热。
⑤“收”:收集气体。
思考题
1.如何检验集气瓶中的氧气已收集满(验满)?
进行实验——制取氧气实验步骤
①“查”: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装入药品。
③“定”:固定装置。
④“点”:点燃酒精灯。
注意:开始加热时,要先用外焰预热,之后再对有药品的地方用酒精灯外焰固定加热。
⑤“收”:收集气体。
⑦“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移出酒精灯停止加热。
⑧“熄”:熄灭酒精灯。
搭装置的原则:
由下至上,从左到右。
2.如何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
思考题
思考题
3.如图,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检验集气瓶中的氧气已收集满(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总结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
验满:①排水法(如图)
②向上排空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①用热毛巾捂住试管;
②用酒精灯稍稍加热。
4.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思考题
5.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制取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①没等装置中的空气排净就开始收集氧气;
②排水集气时,集气瓶中的水没有完全装满,还有空气;
③收集完气体后,玻璃片与集气瓶口之间密封不好。
思考题
6.如图,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如果很快插入,因木炭燃烧放热并产生二氧化碳(热胀冷
缩),易使集气瓶中的氧气逸出。影响实验现象。
思考题
7.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如果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什么?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