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6孤独之旅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6孤独之旅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6 16:2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巴尔扎克
)
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
(
怀特曼
)
导入新课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
孤独之旅
作者:曹文轩
?
曹文轩,1954出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入北京大学读书,后留校任教至今。主要著作有:学术专著《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长篇儿童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短篇小说集《哑牛》、《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的祠堂》、《红葫芦》等。
作者简介
草房子
其中长篇儿童小说《草房子》获得多个奖项,还被改编成电影。本文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
嬉闹(
)
凹地(
)
掺杂(
)
给予(
)
觅食(
)
撩逗(
)


)容华贵

(
)
胆怯(
)

(
)
读准字音

chān

yōng
qiè
āo


1iáo
xuān
juē
厚实:??
?????
嬉闹:
撩逗:???????
茫然:
乖巧:
词语解释
丰富、富裕。
嬉笑打闹。
挑逗、招惹。
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
①(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②机灵。????
一落千丈:
置之不理:
歇斯底里:
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阅读小说的方法:
小说三要素: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把握人物形象(个性、品质)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物形象
情节
环境
本文主人公杜小康是油麻地小学的学生,原本家境富裕,学习成绩优秀。他的父亲杜雍和一心想发大财,用家里全部的积蓄和从别人那里借来的钱,买了一艘大船跑货、卖货。然而,一次意外的撞船事故令全家陷入困境,家道中落,父亲病倒,杜小康被迫辍学。父亲病愈后,筹钱买下几百只鸭苗,决心凭借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杜小康就此跟随父亲乘着小船,进入芦荡,开始了放鸭生活。
背景资料
人物:
情节:
环境:
小说三要素
杜小康、杜雍和。
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无边无际的孤独偏僻的芦苇地。
整体感知
?

端?
失学离家
交代背景,杜小康跟随父亲去放鸭


孤独行程
杜小康跟随父亲在荒无人烟的芦苇荡安了家。

潮?
风雨寻鸭
在暴风雨夜,小康独自一人寻找鸭子。

局?
少年长大?
小康感觉自己长大了
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或段落,说说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提示:鸭群、芦苇荡、暴风雨
芦苇荡
鸭群
暴风雨
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
(P77第4段。

鸭群流水虽然美,但毕竟单调、永恒,并不好玩。这些

划线句子突出划船赶鸭子的
,衬托了父子俩对前途的

更增添了对在家乡生活的留恋
速度很快
茫然无助的心情


2.鸭们十分乖巧。——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重新插回翅膀里。(P78第15段)
以鸭子“无家”“漂流”及对唯一的小船的依靠衬托出父子俩此时孤独、恐惧、无依的心理。
3.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P83第50段)
以鸭子的成长象征着小康的成熟。


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P79第21段

芦荡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里压力。渲染了气氛,增添了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害怕,它见证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P80第33段)
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学会适应环境,面对孤独了。


反衬
恐慌
芦苇荡
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青森森一片
浩浩荡荡
空气中满是芦叶清香
掺杂一缕一缕香草香
芦叶边飞着无数萤火虫
宁静美好
广阔无边


烘托害怕胆怯
一早上,——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P81第36段)
可怕的暴风雨渲染了

表达杜小康的
,预示将要发生什么事。推动了
,为下文找鸭做

紧张恐怖的气氛
孤独恐慌的心情
故事情节的发展
铺垫


暴风雨
可怕—搏斗—成长
  风雨中搏斗,成长的环境,造就勇气和坚强的性格。


环境描写
无家的飘游者——长成真正的鸭
鸭子和杜小康都经历了自己的成长,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压抑——开阔
芦荡见证了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过程。
可怕

搏斗

成长
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环境描写,不仅
文章孤独的气氛,
人物孤独害怕的心情,还通过环境描写
情节的发展,
人物的性格特征,文章主题(同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具有浓郁
的乡土文学气息)

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渲染
烘托
突出
推动
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杜小康的细节,勾画批注,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的细小环节或对人的某一部分所作的特定的描写。它能成功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
2、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我要回家……”(P80第30段)
这是小说两次写到他想家。第二次与第一次相比,显然有更深刻的内涵。第一次是刚离开家,便产生的一种失去依托的感觉,表现杜小康的幼稚软弱,恋家。而第二次则是在感受到芦苇荡放鸭生活的艰辛和孤独后在梦境中表现出来,这才是刻骨铭心地想家,虽也表现他的幼稚、软弱,但他毕竟经过一段艰苦生活的磨炼,已成熟多了。
1、小木船赶着鸭子......我要上岸回家……”(P77第2段)
3、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偶然行过去一只船,那船上的人已是杜雍和杜小康从未见过的面孔了。(P78第9段)
鸭们不管。它们只要有水就行。水就是它们永远的故乡。它们开始觅食。觅食之后,忽然有了兴致,就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因此,这叫声既显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奋。
(P78第10段)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已无一户人家。
这是对杜小康远离家园之后的心理描写,体现他此时的茫然孤寂。
以鸭子们的无忧无虑来反衬杜小康的茫然彷徨。
孤独的所在
4、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苇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P79第21段)
表现了少年杜小康胆怯、害怕的心理。
“涌”“围”突出无边无际、压力巨大。
比喻句表现环境带来的压抑、沉重、
无路可逃的内心感受。
5、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镇定下来。……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P79第23—26)
残酷的现实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驱除孩子心头的恐惧之感。
6、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P81的38段)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P82第48段

经过这一夜的风雨考验,面对着眼前的一切,杜小康已无法回避,在困境中他磨炼着自己的品行,敢于面对现实,并勇敢地战胜了自然界的风雨、人生中的风雨,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坚强了。
7、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自己为什么想哭。(P82第46段

“歪”
表明此时杜小康非常的疲惫和放松,“埋”表明他与鸭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哭”是为自己本不应该承受这样的艰辛而委屈得哭;同时,也是为自己承受住了生活的艰辛而激动得哭。
这些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现在何处?
通过大量细致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轨迹,把杜小康由害怕孤独到能面对孤独到勇敢战胜孤独的过程很好地描述出来,生动地再现了主人公人生成长的过程。
孤独之旅
指杜小康在孤独中成长的一段心路历程。
解读题目


刚刚出发时:
到达芦荡时:




心理变化过程:
芦荡安顿后:
住段时间后:
雨后天晴时:
不成熟
杜小康
茫然恐惧
害怕胆怯
孤独单调
不再恐慌(无奈)
长大、坚强
害怕
恐慌
孤独
不再恐慌
惊喜
茫然
情感心理历程


品味孤独:从文中划出体现“孤独”的词句,说说“孤独”的含义?
你觉得杜小康感受到哪些方面的“孤独”?
离乡背井的孤独
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
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
前途迷茫与未知的孤独
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

寞痛



人生挫折的孤独
情感世界的孤独。
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
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对未来的恐惧。
漫漫放鸭路,何处是尽头? 
“孤独”



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的少年。
……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人物:杜小康之评价
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人?
失学去放鸭——无奈
离开油麻地——恐惧
孤独
到达芦苇荡——胆怯
历经磨难
之旅
安顿下来后——孤独
不断成长
雨夜找鸭子——坚强
见鸭子下蛋——惊喜
结构图示




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子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能促进人迅速的成熟这一道理。
明线和暗线交织:
艺术特色
明线:养鸭的过程。
暗线:小主人公心灵成长的过程。
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
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情节发展。
对文章主题推波助澜。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我们应该在孤独中磨练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
课堂小结
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独中磨练,在逆境中锻炼自己,这样才能长大成人。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
最险峻的山岭往往坐落在最荒芜的莽原。
最清澈的泉水往往流淌在最深邃的密丛中。
最简洁的真理也往往掌握在最孤独的人的手中。
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往往开在无人知晓的地方。
小说告诉我们:
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孤独和成长的思考。
有人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
刺痛我们脆弱的心灵,让我们难以忍受;
有人说,孤独也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
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